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明天下 >

第261章

谋明天下-第261章

小说: 谋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封强制性的告示,意味着盖州城内几乎所有的人,都要携带家财,跟随迁移。

    告示给了盖州城内百姓不到五天的时间,五日之后,所有人都要跟随登莱新军撤离此地。

    忙的晕头转向的廖文儒,来到了衙门的厢房。

    厢房里面很安静,吴宗睿正在聚精会神看着衙门的文书以及地图。

    “大哥,我们在盖州城调整五日的时间,下一步是不是接着攻打耀州城池。”

    吴宗睿抬起头,看着廖文儒。

    “文儒,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攻打耀州城池之后,还要攻打海州城池,甚至是鞍山城池。”

    廖文儒倒是没有客气,跟着开口了。

    “大哥,我觉得能够攻下更多的城池,当然很好,皇太极和后金鞑子的主力,还在宣府和大同一带劫掠,我们继续攻打耀州和海州等地,皇太极也来不及驰援,这样我们拿下更多的城池,就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战马和粮草。。。”

    吴宗睿微微摇头。

    “命令罗典勇,率领两千军士,迅速占领连云岛,同时派遣斥候,迅速到北汛口,命令驻扎在北汛口的水师战船,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连云岛。”

    廖文儒有些发愣,看着吴宗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怎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是吗。”

    “大、大哥,难道您准备撤军了吗。”

    “不错,派遣斥候,在盖州和耀州之间,严密侦查,若有任何的异常,迅速禀报,大军要做好一切的备战准备事宜,一旦耀州和海州等地的八旗军士和蒙古营的军士发起进攻,将他们彻底打败。”

    廖文儒木然的点头,转身准备去下达命令。

    “文儒,等等,坐下吧。”

    廖文儒坐下了,看着吴宗睿。

    吴宗睿抽出了一份文书,是用汉字书写的文书。

    “文儒,这份文书显示,皇太极此番征伐漠南蒙古,随军的主力是正黄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八旗军士,固守沈阳的是镶黄旗、正红旗和镶红旗的八旗军士,八旗军之中,镶黄旗的兵力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正红旗和镶红旗都是接近万人的规模,这还没有算兵力总数都超过万人的蒙古左右营,以及数量庞大的汉军,如果我们继续攻打耀州和海州等地,你认为济尔哈朗和代善等人,会坐视不理吗。”

    “八旗军的战斗力,你是清楚的,蒙古军士的战斗力,同样不弱。”

    “八旗军的行军速度,你同样清楚,你想想,皇太极如果获知了消息,会下达什么样的命令。。。”

    廖文儒眨了眨眼睛,没有开口。

    吴宗睿的神色变得严肃。

    “登莱新军这次作战,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没有想着占领盖州、复州和永宁等地,甚至没有打算占据柚岩和旋城等地,但是我们必须要牢牢的占领南汛口、北汛口等地,给后金和皇太极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我要是皇太极,会马上下达命令,命令镶黄旗、正红旗和镶红旗全体出动,不惜一切代价托住登莱新军,不让登莱新军撤离。”

    “同时,皇太极会命令大军,迅速撤离宣府和大同等地,昼夜兼程往回赶,试图彻底剿灭进犯的登莱新军。”

    “对于皇太极来说,进攻宣府和大同等地,目的是劫掠财富,削弱我朝廷的实力,并非那么重要,而登莱新军则会成为皇太极的梦寐,其威胁性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毛文龙。”

    “文儒,你说说,皇太极是会拼尽全力剿灭登莱新军,还是会继续在宣府和大同一带劫掠。。。”

    吴宗睿说到这里,廖文儒终于开口了。

    “大哥,换做是我,一定会昼夜兼程回来,争取能够剿灭进犯的登莱新军。”

    吴宗睿微微点头,走到了廖文儒的身边。

    “文儒,谁都想着取得更大的胜利,不过我们在获取胜利的同时,要考虑清楚后路,如果济尔哈朗和代善率领八旗大军,扑向耀州和海州等地,不惜一切拖住我们,你认为我们还能够安然的撤离吗,我刚才粗略的计算过了,济尔哈朗和代善能够调动的兵力,不低于五万人,就算是让刘宁率领驻守复州和永宁的将士悉数过来驰援,我们能够打赢吗。”

    轮到廖文儒连连的摇头了。

    “大哥,如果是这样,登莱新军肯定打不过。”

    吴宗睿走到了地图的前面,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没有做好全面征伐后金和皇太极的准备,就需要见好就收,万万不可盲目自信,到时候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极的震撼() 
大明京城宵禁和戒严,大同以及宣府一带,已经陷入到完全的慌乱之中。

    崇祯二年底到崇祯三年初后金鞑子入关的情形,再次出现。

    其实大凌河城之战后,这样的情形,会数次出现,朝廷最为精锐的辽东边军,在大凌河城之战中,几乎损失殆尽,皇上和朝中文武大臣很清楚,大明已经没有可以直接与后金鞑子抗衡的军队了。

    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从大同入关,多尔衮率领的大军,从宣府方向入关,两路的后金鞑子进入关内,横行无忌,不管是兵部左侍郎、三边总督洪承畴麾下的大军,还是从辽东紧急调来防御的大军,都无法与后金鞑子对峙,他们唯有固守城池,消极对待。

    大同与宣府一带的百姓,瞬间陷入到暗无天日的境况之中,他们家破人亡,房屋被烧毁,钱粮被掠夺,青壮人口被抢走,老弱妇孺被残杀。

    后金鞑子所过之处,渺无人烟。

    接连的胜利,明军的孱弱,让皇太极兴奋,他胸怀天下,想到的就是彻底推翻大明王朝,入主中原,从数次征伐的情形来看,他和后金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至于说登莱新军,也许征伐漠南蒙古的时候,皇太极脑子里面还有一丝的印象,可是随着数次作战的胜利、掠夺的钱财和人口越来越多,皇太极已经想不到登莱新军。

    八月初,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兵锋已经覆盖整个的大同和宣府。

    多尔衮建议,大军可以朝着大明京城的方向进攻,皇太极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根据斥候的侦查,大明京城周边一带尚未完全复原,百姓并不富裕,八旗军士不可能攻陷大明的京城,此番作战的主要目的,就是劫掠钱财和人口,朝着大明京城方向进攻,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过皇太极也没有完全否定多尔衮的建议,如果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威胁大明京城,对于大明朝廷来说,也是沉重的打击。

    盛京的情形,皇太极同样是关心的,征伐漠南蒙古之前,皇太极要求济尔哈朗负责盛京的所有事宜,代善与多铎协助,也就是说,盛京的诸多事宜,由济尔哈朗拍板,代善与多铎都不能够做出决定,

    对于济尔哈朗,皇太极完全放心,但是他无法对代善和多铎完全放心。

    后金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皇太极废除了四贝勒共同署理政务的规矩,将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之后,后金的权贵已经没有资格和能力与他叫板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皇太极同样谨慎,依旧需要随时知晓盛京的情形。

    从盛京到宣府一带,近三千里,斥候快马禀报消息,异常的辛苦,好在八旗军士习惯马背上的生活,加之皇太极在关外不少地方设立有临时的驿站,所以传递消息的速度很快。

    这一点颇具讽刺意义,皇上和大明朝廷废除了不少的驿站,导致信函以及消息的传达,速度大大降低,皇太极却在关外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之下,设立了不少的驿站。

    北直隶,保安州。

    州城已经被皇太极麾下的八旗军士拿下,而皇太极的行营,也设立在州城。

    八旗军的兵锋已经席卷整个的保安州,多尔衮率领的前锋,开始进入到顺天府所辖的延庆,斥候侦查到,大明的京师进入到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

    皇太极已经不需要率领大军四处的厮杀,他坐镇保安州的行营,指挥大军作战。

    大军劫掠到大量的钱财以及人口,皇太极命令豪格,分别将钱粮和人口运送到盛京去,当然,属于多尔衮以及阿济格的钱粮与人口,他们也会派遣军士,朝着盛京的方向运送,对此皇太极倒不会有什么意见,按照朝廷定下来的规矩,多尔衮和阿济格奋力厮杀,立下了不少战功,其缴获的钱财人口,除开必须上缴给朝廷的,其余的属于多尔衮与阿济格所有。

    从盛京来的斥候,进入到行营的时候,皇太极还在看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人禀报的战报。

    多尔衮的战报显示,八旗军士遭遇到了少量的抵抗,损失不大,应该说对于征伐大明的北直隶一带,没有多大的影响,且八旗军在野外行军的时候,几乎遇不见明军的抵御。

    看到斥候呈上来的火漆封口的信函,皇太极的脸色微微变化。

    前往漠南蒙古征伐的时候,皇太极特意叮嘱济尔哈朗,如果有特别紧急的军情,或者牵涉到朝廷稳定的事宜,用火漆封口的信函禀报。

    拿起火漆封口的信函,皇太极的脸色微微发白。

    站在下首的范文程,注意到了皇太极的脸色,他低着头,也在暗暗担心。

    皇太极入关征伐,数次都带着范文程,毕竟范文程是汉人,熟悉大明朝廷的诸多事宜,能够给出一些不错的建议。

    镇定了情绪之后,皇太极平静的撕开了信函。

    “这、这怎么可能。。。”

    皇太极一下子站起身来,脸色巨变。

    下首的范文程,吓了一跳,身体有些微微的颤抖。

    后金朝廷之中的争斗,范文程是知晓的,当初努尔哈赤病逝,定下了四贝勒理政的遗训,当时的皇太极,虽然成为了后金的大汗,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经过了数年的博弈,皇太极才剥夺和废除了其余三个贝勒的权力,真正掌握了大权。

    难道说朝中出现了什么变故,如果真的是这样,后金迅速将陷入到风雨缥缈之中,要知道内耗是最为损伤实力的。

    范文程尚未完全清醒,皇太极开口了。

    “文程,记得大明的登莱巡抚吴宗睿吗。”

    范文程稍微的楞了一下,很快开口了。

    “大汗,奴才记得,这个吴宗睿,乃是大明朝廷的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崇祯二年二甲进士,一直都是在地方上为官,大明剿灭登莱新兵叛乱的时候,吴宗睿立功了,被擢升为登莱巡抚,后因为固守了旅顺岛和金州等地,被擢升为大明兵部右侍郎。”

    皇太极的神色变得严峻,看着范文程,再次的开口。

    “文程,你的记性不错,我记得这个吴宗睿,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如果要我来比较,他怎么都比不上你。。。”

    皇太极的称赞,范文程没有一丝一毫的高兴,他在皇太极身边多年,岂能不知道皇太极的脾气和秉性,

    登莱巡抚吴宗睿,范文程还真的不是很熟悉,也没有特别关注,相比较来说,大明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范文程比较熟悉的是孙承宗、洪承畴以及现任的兵部尚书张凤翼等人,其次就是锦州总兵祖大寿等人。

    吴宗睿麾下的登莱新军,守住了旅顺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