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之大变革-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德芳也跟在魏忠贤后面,见魏忠贤去的方向是诏狱,心里很迷惑,这是要对卢象升下手?
走着走着卢象升发现了不对劲,途中守备越来越森严,他甚至看到了押送犯人的囚车。
大概猜出了去的地方,有那么一瞬卢象升差点想动手劫持了魏忠贤,最后还是给硬生生忍住了,魏忠贤若是要想对付他,就不会那么麻烦的让人先把他请到东厂了。
以东厂的做事风格,一旦确定要捉拿的人,直接上枷锁,送诏狱,毫不拖泥带水。
在诏狱里,卢象升见到了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犯人,也见到了被单独关押的朝廷大员,还见识到了东厂独有的刑具。
魏忠贤在带卢象升走过诏狱后,问道:“卢象升,有什么感觉?”
卢象升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诏狱给人的感觉很压抑,东厂折磨犯人的手段太过残酷,让卢象升从心底里厌恶诏狱这样的地方。
没听到卢象升的回答,魏忠贤自答道:“上至达官贵族,下到贩夫走卒,只要进了诏狱,那就是菜板上的鱼,任由狱卒们宰割。在诏狱里,不分贵贱!”
卢象升皱了皱眉,魏忠贤让自己看诏狱,是在赤裸裸的威胁他啊。
到了后厅,魏忠贤终于说起了正事:“卢象升,我听说你在山西任官时练了一支兵,平定了当地的叛乱,是不是?”
“是。”
“卢象升,如果你成了知府,那这支兵能不能到外省去作战?”
赵南星这样问,魏忠贤也这样问,卢象升这一刻体会到了朝廷缺兵员缺到了何等地步。
还是一样的回答:“下官所练之兵都是本地之人,保卫乡梓还行,若要出外作战,得厚赏才可以。”
“厚赏,你倒是个实诚人,如此看来,一个知府还是不够啊。”
卢象升不知魏忠贤话里的意思,闭嘴不言。
“好了,就到这里,小芳子,把卢县令送回去!”
“是,督公。”
卢象升和李德芳离开后,魏忠贤叫过身边的小太监,吩咐道:“你给傅木魁他们传个话,就说赵南星那边有个叫卢象升的县令要被破格提拔,让他们不要插手。”
“是,老祖宗。”
在阴差阳错之下,卢象升任永宁知府得到了东林党和阉党两股朝中最大的政治势力的认可,不得不说,在明末日益纷乱的大局下,能带兵的文臣地位直线上升。
三日后,对各地官员的考评正式开始。
吏部选考司给卢象升的考评是上上等,赵南星拿出卢象升的档案,给卢象升写下评语,“稳定地方,恢复税收,练兵有成。”
随后,赵南星直接给内阁上折子,鉴于永宁知府年迈,已到了致仕的年纪,举荐卢象升出任永宁知府。
内阁首辅叶向高接到赵南星的举荐折子,随后就等着魏忠贤那边的反对书,等了半天居然没等到,让叶向高还真有些不习惯。
这次大考俨然成了朝中各派系争斗的舞台,这边要举荐升官的那边就要贬官罢免,同样那边要举荐升官的这边就要贬官罢免,叶向高的案台前摆满了意见完全相左的折子,他这个首辅已经控制不住朝堂了。
卢象升的升迁没人有异议,叶向高直接把卢象升的档案发回吏部,表示同意。
吏部的选考司接回了卢象升的档案,然后派人通知了卢象升。
得到了确定的消息后,卢象升松了一口气,等任命文书到了后,他就是新任的永宁知府。
(本章完)
第105章 105。徐光启,农书()
京城,在永宁知府的事情尘埃落定后,卢象升开始着手准备谭良栋拜托给他的事。
经由多方打听,卢象升得知徐光启此时仍在天津寓居,并在方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试验,在当地影响很大。
此时的天津还是个小城镇,由原先的天津卫发展而来。京城离天津不远,卢象升带着老郭等人花了半天的时间赶到天津。
徐光启寓居在天津,身边只有个老管家。卢象升进了天津,稍一打听就打听到了徐光启的落脚处。
在天津,徐光启也是个名人,大半个天津的人都知道徐光启在种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卢象升到了徐光启的落脚处,老管家出门接待了他。
“徐道使去哪了?”卢象升进了徐光启的宅子,宅子不大,只有前后两间屋子。
“老爷他还在地里,不知诸位是?”
卢象升拿出了自己的官帖,笑道:“我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县令,慕徐道使的名气,前来求书。”
老管家拿过官帖看了看,确定不是什么歹人后,笑着回应道:“贵客登门,请诸位稍等,我去把老爷叫回来。”
“麻烦老管家了。”
徐光启寓居天津,这是场面话,真实情况是徐光启被官场主流排除。徐光启本人是属于那种学术型的官员,相比较做官更喜研究学问,为了学到泰西的传过来的知识,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结交,并在利玛窦的引见下加入了天主教,取教名为保禄。
但是,徐光启加入天主教的这一做法不容于官场,特别是在南京教案后被当时的阁臣沈一贯斥之为异端,无奈之下徐光启只能隐退,在天津寓居。其后在天启年间,因主张用红夷大炮守城,和当时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不和,再次辞归,仍旧在天津寓居。
正在地里观察的徐光启在听到老管家说是有地方官员前来拜访自己,心中很是好奇,自己现在就是一闲散农夫,有哪位官员会闲着来拜访自己。
徐光启和老管家回到宅子,卢象升一见老管家前面作老农打扮的人,心里猜测是徐光启,立即起身迎道:“徐道使,下官前来拜访。”
“足下客气了,我现在就是乡间一农夫,当不得如此称呼。”徐光启笑呵呵道,卢象升的态度让他很有好感。
卢象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说明了来意。
“求书?”一般人都是求官、求财,卢象升却是来求书,让徐光启感觉有些奇怪,卢象升又不是刚进科举的士子,需要前人的科举心得,再说他徐光启这里也没有那种书。
看到徐光启一脸怀疑的表情,卢象升肯定道:“徐道使,下官确是来求书。”
“阿福,你去把后屋的那两个箱子搬出来。”
“是,老爷。”
卢象升连忙道:“老郭,去帮帮忙。”
老管家带着老郭等人去了后屋,徐光启见老郭那一队人行进中排成一队,纪律性极高,他也是练过兵的人,虽然没有练成,但眼力还是有的,一眼就看出老郭等人是军伍出身,对卢象升更为好奇。
在老郭等人的帮助下,两箱子书都被搬出来,徐光启指着其中一个比较旧的箱子道:“这是我早年做官时所著的书。”
说着徐光启打开了箱子,把书一本本都拿出来,卢象升上前帮忙整理,只见书的封面上都是些他看不懂的名字,《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测量异同》、、《泰西水法》、《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夜晷图说》等。
徐光启拿起了《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想起了自己的好友利玛窦,这两本书是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
物是人非,利玛窦已经去世,两本书还在,徐光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徐光启把这七卷书放到一块,然后继续往出拿书,这次拿出来的卢象升能看懂了,《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代园种竹图说》等等,这些全都是农书,是徐光启丁忧在家时编著的。
旧箱子的书全都被拿出,徐光启指着新箱子道:“这里面的还都是些手稿,是老夫在天津这里种地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你要不?”
卢象升已经被自己眼前的一摞书给惊住了,听了徐光启的话,立刻回道:“要!”这些农书都是宝啊,此时此刻卢象升比谭良栋还迫切的想要这些书。
新箱子被打开,映入卢象升眼帘的是《农书草稿》。
卢象升把《农书草稿》全部取出来,深吸一口气,道:“徐道使,这些书我全都要了,不知您是否同意?”
徐光启笑道:“老夫拙作能被人如此看重,自然同意。只是,这些书只有一部,你要拿去的话需自行刻印。”徐光启的家境不富裕,写这些书光是搜集材料、做实验就耗费了颇多钱财,再让他拿去刻印,财力已经不足。
得到徐光启的同意,卢象升立刻去找村子的总甲,以知府的身份让总甲去帮忙找书局。天津毕竟靠近京城,书局众多,卢象升找了一个离徐光启住所最近的书局,尽快刻印。
在银子的威力下,书局停了其他的活,把所有的活字都用来刻印卢象升带来的书,一天之后就刻印完毕,并且装订的十分精美。
卢象升一共刻印了两套,一套留给了徐光启,一套自己带走。
临走时,卢象升给徐光启深深的鞠了一躬,道:“徐道使,这些书都是您多年的心血,建斗我就厚着脸皮带走了。这是五百两银子的汇票,可以去山西商人开的票号里兑取,您的书是无价之宝,这银子是晚辈的一点心意。”
徐光启不是迂腐之人,让老管家接过汇票,并道:“建斗,这些书你带回去,若是可能的话,让它们用到实处,老夫老了,只能做一些写文章的活了。”说到最后,徐光启苦笑起来。
“徐道使,我明白。”
在卢象升离开后,徐光启对老管家道:“阿福,你去一趟京城的礼部,打听一下卢象升的来历。”
“好的,老爷。”
在两个月前,朝廷擢升徐光启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但徐光启以魏忠贤专权,不肯就任,一直寓居在天津。也是卢象升来得及时,若是再晚一些,说不定就见不到徐光启了。
(本章完)
第106章 106。新的思想()
“卢象升,中阳县令,永宁知府,吕梁营,有意思。”徐光启听了老管家打听到的关于卢象升的消息后,确认了卢象升的身份,对卢象升的好奇更深了。
正在返回山西途中的卢象升,并不知道徐光启专门派人去核实他的身份,一路上他紧紧地看着那些书,生怕出一点差错。
三日后,卢象升返回中阳县衙,与此同时卢象升即将出任永宁知府的消息也传遍永宁州,永宁、岢岚二州的官场大震动,守在永宁州城的前知府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和幕僚把为官多年来收受的财货收拾好,连账面都懒得给卢象升抹平,就等着任命文书下来,随时准备走人。
卢象升和老郭一起护送着书到柳林,谭良栋在接到卢象升回来的消息后,直接到柳林外亲自迎接。
书装了两个箱子,谭良栋让老郭打开箱子,一本一本翻了起来。在看到《几何原本》时,谭良栋颤抖的把书打开,看着里面熟悉的点、线、面、平行、直角、圆锥曲线等后世极为平常的数学名词,谭良栋心颤抖了一下,一下让他有了种回到未来的错觉。
“良栋,这本《几何原本》,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不愧是在泰西之地流传千年的奇书,其思考方式与我儒家书籍完全不同。”
卢象升的声音让谭良栋回过神来,《几何原本》有着严整的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