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东阳顿时哑口无言,而在场的诸位大臣也尽皆默然,毕竟皇上说的也是事实。若是品秩不高,显然被上位者以权势压人是避免不了的。
“既然这事儿没人反对,就这样定下来了。”良久,郑德见再没有一人站出来说事儿,便直接拍板决定了。
“说到大理寺卿的品秩,朕想了想决定也将朝中一些官职的品秩做出一番调整。”这事是郑德突然临时起意决定说出来的。
扫了一眼在场的诸位大臣,没有任何人抬一下眼皮,都眼观鼻鼻观心,静候着聆听下文。
郑德清咳一声,又抛出了一个让人震撼的消息,“朕决定将六部尚书的品秩降为正三品,左右侍郎的品秩降为从三品,各清吏司郎中品秩升为正四品,员外郎升为从四品,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对于之前五寺的事情,在场的众人都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所以能够顺利的通过自然不出意外,可皇上现在将手伸向了六部,让在场的诸位大臣再也坐不住了。
皇上到底想要干嘛?
“陛下的意思是?”这次出声的是吏部尚书韩文,本来这事牵涉其中他应该避嫌的。不过毕竟说来他才是百官之首,又是当场的吏部尚书,不可能再对此事坐视不管。
“职事官的品秩代表着担任这个官职的最低官衔要求,就如现在的户部尚书孙交一样,他现在的官衔是正三品中卿大夫,却担任着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这与其资历严重不符,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朕决定将六部尚书的品秩下调,解决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当皇帝的话音刚落,在场的诸位大臣纷纷看向孙交,眼中闪烁着莫名的意味。皇上竟然会为了一位大臣,直接将六部的品秩降为了正三品,这也实在太过于儿戏了吧?
孙交则是一脸无奈之色,皇上拿谁说事不好,为何就要找他呢?这下倒好了,自己肯定因为这事无形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这纯粹就是躺着也中枪啊。
“陛下,因为一名大臣将六部品秩降为正三品,这事有些太过于不妥了点吧?”这次说话的不是谢迁,而是文渊阁大学士王鏊。
“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并不是真的因为户部尚书孙交而将品秩降低,只是希望一些优秀的大臣不会因为资历的问题而无法获得重用,仅此而已。”
谢迁闻言却是抓住了皇帝话里的一个漏洞,站起来道,“若是如此,陛下又为何将六部各清吏司职事官品秩上调?毕竟按照现在各清吏司郎中以及员外郎的品秩,显然可以更好的让朝中年轻优秀官员得到锻炼。”
郑德被他话一噎,不过他也是早有想法的,“朕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朝中官员更好的得到锻炼,激励他们。”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觉得皇帝这就是死鸭子嘴硬,强词夺理。
从众人的眼神当中,他也能够猜到诸位大臣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却是忍不住轻轻一笑,“朕将六部属官品秩如此安排,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底层的官员们好好做事。像现在从正四品员外郎到正正三品尚书像一个一个阶梯一样,只要中低级官员能力出众者,就能够一步一个台阶从员外郎升迁至一部尚书之位,诸卿不觉得这挺好的吗?”
从员外郎升迁至一部尚书,这有可能吗?
在场诸位大臣皆忍不住对视一眼,都没有想到皇帝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不过若是真的做出了这样的品秩调整,还是真的有可能的。
“臣觉得可行。”
这时候一个赞同的声音响起,众人有些惊讶的望去,却是礼部尚书王璟。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王璟毫不在意众人的目光,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品秩上下相承自然能够为才华出众者提供晋升之阶,尤其是在一衙门之中为官优异者,若是能够在同一衙门晋升,无疑会提高这个衙门处理任何事宜的能力。”
众人闻言也不由对他这番有理有据的微微颔首,显然这位阁老不是纯粹的想附和皇帝的想法。不过即便如此,郑德这番话在他们眼中看来,还是觉得皇上有点没事找事的感觉。
如之前那般,一个衙门属官品秩相差甚远,一个人想要从一个从五品员外郎晋升至正二品尚书,简直和天方夜谭无疑。而现在虽然做出了一番改变,可还是机会渺渺,反而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
“还请陛下三思,如此一来,恐怕更容易造成各个衙门结党营私,任人唯亲的情况出现。”左都御史戴珊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郑德仔细想想还真有这种可能,不过问题倒也不大。之前吏部掌握了大明的官吏推荐以及任命之权,自大明立朝百余年以来至今,不也是没出什么太大的乱子吗?
而现在只是调整一下六部衙门的品秩,人事权可还掌握在自己和吏部的手头之上,就更不用太过于担心了。
“朕会考虑的。”郑德一句轻飘飘的话就将这位左都御史给打发了,后者只能无奈悻悻的坐了下来。毕竟他说的只是说是未来的一种可能,还真谈不上有多大的说服力。
“陛下,若是将六部清吏司郎中、员外郎等职事官的品秩提升为正四品、从四品,恐怕凭现在的这些官员资历还不足以担任此职。若是全部任命一批新的官员的话,暂不说现在朝中官员缺额甚重难以补缺之事,恐怕也会因为官员更换太多导致六部清吏司衙门出现混乱,对朝中一干事务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臣以为不妥啊。”
这时候吏部尚书韩文站了出来说道。
虽然这位说的这番话的确挺有道理,不过郑德也没有真的想要替换六部清吏司这批官员。可这样一来他自己建立的官衔与职事官品秩对等任命制度,恐怕就要被自己亲手打破了,这是他不可能会去做的。
那现在怎么办?
郑德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如这样,若是六部清吏司郎中、员外郎等官员的官衔低于职事官品秩无法达到任命的标准,可在职事官前加‘暂代’二字表示只是暂时代为职掌,等其官衔达到职事官品秩任命标准,则可以去除二字,诸卿以为如何?”
暂代?
在场诸位大臣还真没有想到皇帝真的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在既能够保证自己亲手定下的规矩不被破坏的前提之下,又避免了朝廷因为六部清吏司人员大规模更换导致的混乱,这实在让他们有些惊讶,对于郑德这位皇帝也有些刮目相看。
“众位爱卿还有什么话想说,若是没有那这事就这样定了。”良久,郑德见无人站出来说话,说道。
不过直到最后,也没任何人站出来出言反对,这事就这样在众人默认之中通过了。
连郑德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进行的这么顺利,微微有些惊讶。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只要不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这些大臣也不会总是吃饱了没事干总和皇帝对着干。虽然皇上将六部尚书以及左右侍郎的职事官品秩都降低了,可在郑德颁布了官衔之后,却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毕竟现在真正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是官衔,至于职事官的品秩更多的是一种获得任命的标准而已,已经没有其他任何的意义。
就像现在的礼部尚书王璟一样,虽然皇上将六部尚书的品秩降为了正三品职事官,可他加授的官衔依然是正二品正卿大夫。朝中文武百官自然是以最高的官衔品秩论身份地位了,所以此事对于他而言还真的没有任何的影响。
郑德略微一想,也有些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了。
“为了避免衙门和各地方行政划分单位搞混淆,朕决定将浙江、江西等十三处承宣布政使司改为行省,各行省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以及都指挥使都降为正三品职事官;各府知府、同知等职事官保持不变;各县县令、县丞升为正五品、从五品职事官;直隶州知州职事官品秩与各府知府相同,各散州知州职事官品级与各县县令相同。”
郑德将最后自己想说的说了出来。
对于将各承宣布政使司改设为行省,在场诸位大臣虽然有些惊讶,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毕竟这种称呼各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的事情,其实已经成为了习惯的称谓,现在只是将官方的称呼改过来而已。
而对于皇上将县令、县丞这种正七品芝麻小官直接提升为正五品职事官的举动,就让在场的诸位大臣有些看不懂了,皇上这是想干嘛?
“陛下将县令提升为朝中正五品职事官,是否有些不妥?”内阁首辅李东阳迟疑道。
郑德望着他反问了一句,“布政使管理一省之地为正二品职事官,布政使之下的知府管理一府之地为正四品职事官,而知府之下的县令管理一县之地却只是正七品的芝麻小官,难道爱卿以为这样就妥当了吗?”
李东阳顿时也没什么话好说的,尽管皇帝的这个理由不免牵强了些。可从皇帝口中说出来的,即使再牵强的理由也是理由啊。
“若是一人能够管好一县之地,自然应该升为知府管好一域之地;若是一人能够管好一府之地,自然应该身为布政使主政一方;若是一人能够真正的治理一方,自然应该入朝主政为朕为天下百姓分忧解劳。”
此话一出,在场的诸位大臣是彻底的哑口无言了。显然也明白了皇上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个上升的台阶,好让底层那些优秀的官员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
“陛下,若是正七品官员暂代正五品职事官,这也实在太过于牵强难以服众啊。”吏部尚书韩文最后说了一句。
正五品暂代正四品虽然听起来别扭,可也没大问题,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将官衔升上去了。可正七品暂代正五品职事官这差距实在有点大,而且全大明一千多个县,这人数也实在太多了一点。而且外放为官也不是真的那么好升迁的,有的甚至在县令一职上干个十几二十年的也不在少数。
“那就从发布这条诏令起,所有的县令、县丞毕竟是正五品、从五品官衔担任,至于正德元年之前担任县令、县丞者可以以正七品、继续履职。”
说完之后,郑德本还想说些什么,不过见在场的诸位大臣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显然还在对自己所说的这些事情进行消化呢,便打消了继续说下去的打算。
“詹事府、光禄、太仆、太常、鸿胪裁撤之后,所有官员的安排问题就交由韩爱卿来处理了。”
迎着皇帝的目光,韩文站起来拱手道,“臣遵旨。”
郑德点了点头,扫了众人一眼,“那我们现在讨论一下大理寺六庭廷尉以及副廷尉的人员安排吧,朕决定调南京礼部尚书李杰入朝担任大理寺少卿,起复原六部侍郎王华、刘机、刘玑、叶贽、顾佐、何鉴等六人担任大理寺六庭廷尉一职,诸卿觉得如何?”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难怪皇上之前将朝中一批老臣留任之后却又没有给与具体的职务,朝中文武百官之前还疑惑不解,以为皇上害怕离开的老臣太多,才故意留下一批老臣却又不想给与具体职务,原来目的在此啊。
又一想到皇上为了此事肯定谋划了一两个月了,心里更是一惊,倒没有这位少年天子竟然能够这么耐的住性子。
因为这批老臣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