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梁做皇帝-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辅。
其中十道大题为默经、补写,例:
……
试默《尚书》之《周书?多士》一文。
……
字数最少的一篇文章也在三百字左右。
剩下的十道大题考文章诠释,并且需要结合史实进行阐述,例:
……
试阐述《诗经》国风?邺风篇绿衣一诗。
……
萧瑾瑜身为新世纪的考古学博士后,古代经典倒背如流,这些题目自然是难不倒他。
再者,这些经典历经千年,大多已被后人研究透彻,可以说,萧瑾瑜比贡院中的任何一名考生都有优势。
考试题量实在巨大,虽有六个时辰,却少有考生如厕,大都忍着憋着,实在难受了,才跟着监考官快步赶去,一眨眼的功夫便又回来了。
萧瑾瑜倒是全程神色轻松,还时常吃些点心,考官见了虽直翻白眼,却也是置之不理,他们只管考试作弊,其余一概不理。
忽的,萧瑾瑜对面的监考官一脸严肃,“你在做什么?”语气中满是训斥。
离他不远的号房中响起一个唯唯诺诺的声音,“我……我……我没……没……没做什么呀……”
“将你的衣袖卷起,”监考官怒喝一声,“快!”
考生低下头,沉默不语,手上却是没有任何动作。
“难不成你还要我亲自动手吗?”
一旁的几名监考官见状却也没动,他们还需盯着其余的考生。
“我……我……”本还抱着侥幸心理的考生无奈地卷起自己两只衣袖,头更加地低了,就差埋在自己腿中。
两只写满文字的衣袖展现在监考官的眼前,监考官胡须无风自动,眸中寒芒一闪,剑眉一皱,大声喝道:“来人!”
两名全副武装的兵士推开大门,拱手应道:“大人有何吩咐?”
监考官负手而立,肃声道:“第三号舍七十号考生袖中藏字,公然作弊,立即免除其考生资格,交由主试官发落!”
“诺!”
那名考生顿时脸白如纸,全身瑟瑟发抖,其余考生也是心中一凛,书写的速度慢下不少。
萧瑾瑜叹了口气,何必呢,一个考试罢了,在大周,乡试作弊可是要发配边疆充军的呀。
两名兵士动作十分粗鲁,各拽着考生的一支胳膊便将他硬生生地往地上拖,考生早已没了气力,全身瘫软在地,仍不放弃地哀求道:“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求求你……”
监考官闭目而立,表情严肃。他很清楚,等待考生的将是什么,想必考生自己心中也很清楚,既然如此,哪又何必要作弊呢?
已有前车之鉴,自然是无人再敢作弊,甚至有考生全程低头书写,不敢抬起头来或是有其他动作,生怕监考官误会。
萧瑾瑜倒还是如刚才那般,吃吃笑笑写写,完全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弄得监考官不得不多关注他些。
大概用了四个多时辰,萧瑾瑜便将题全部答完。答题过程中极为顺畅,只有一首《诗经》国风?召南篇中的诗有一部分想不起来,耗了些神思后,倒是想起了几句,却也没能完整写下,只好作罢。
经历高强度的四个多时辰,他已是疲惫不堪,眸中布满血丝,打了个哈欠,趴在桌上睡着了。(第一场不允许提前交卷)
那监考官见他如此,心中一股怒火升起,如今的考生可真是太随意了,竟敢在考试中睡觉,这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前途嘛!
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快步走上前去,想要叫醒萧瑾瑜。
待他斜眼一瞥萧瑾瑜的试卷,顿时一惊,竟是已经答完所有题目,实在不可思议,定是乱写的!
他细细一看,眼中讶色更重。
书写美观,答题完整,几无错误,比之黄兴七年的大才子张庭生竟也丝毫不逊色。
监考官面色稍缓,嘴角浮现一抹欣喜,他抚了抚灰白胡须,心中感慨,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他轻轻放下考卷,缓缓向后退去,脚步也刻意比方才轻了不少。
咚咚咚……
沉重的钟声响起,萧瑾瑜被吵醒,揉着惺忪睡眼,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监考官也不管他,直接将考卷抽走。
号舍之中不时响起哀怨声。
……
“怎么这么快就完了,不是六个时辰吗?我都还没写完呢!”
“题量如此之大,时间根本不够用啊!”
“考得也太偏了,许多诗甚至未曾见过!”
……
在一片抱怨声中,监考官收完考卷,留下两人监看,剩下两人带着考卷准备呈交给朝廷特派的主试官。
那些一直憋着未去上过厕所的考生纷纷要求如厕,这便有了接下来的一幕:一名监考官领着一条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号舍外的小小茅厕。
萧瑾瑜笑着摇了摇头,若是有人在茅厕外立牌收费,这几日生意定然不会差。
试毕,已是深夜,冷风一吹,号舍外树影婆娑,屋内的烛火晃动,大有熄灭之势,一些未着厚衣的考试瑟瑟发抖打了几个喷嚏,监考官见状赶紧上前将门关上,舍内这才恢复了平静。
经历六个时辰的高强度考试,考生们大都神思倦怠、疲惫不堪,再加上手中无书可看,也只好将两板拼合,老老实实地睡觉。
几十支蜡烛先后熄灭,号舍内顿时暗下不少,到最后,只剩下萧瑾瑜那盏煤油灯的光芒。
萧瑾瑜虽推崇作息合理、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但他已歇息近四个时辰,体力与精力皆恢复了大半,自然是不会再睡。
没多会,号舍内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声。
萧瑾瑜就着井水、酱牛肉和一些坚果蜜饯,边吃边在中默诵前几日记下的《春秋论注》,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
如此反复,至次日丑时初刻,萧瑾瑜复有倦意,便拼床熄灯,枕着柔软舒适的鹅毛绒枕,盖着温暖怡人的蚕丝薄被,不一会便入了梦乡。
(本章完)
第12章 阴谋()
第二场考试考诗赋,试卷不大,比第一场小了一半,试题数量也少了大半,仅有八道。
前五道考默诗释义,即默下诗文并释原意,同时,考生还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借古析今,算是一种半开放的题型。
例:
……
汉元鼎四年,武帝于河东汾阴作《秋风辞》,请默其文并解其意。
……
后三题分立三个主题,考生以此为题作诗,考察考生作诗的能力。
例:
……
黄兴二年,英宗封禅泰岳,请以泰岳为主题作一五言诗。
……
边塞疾苦,兵士辛劳,请以此为主题作一七言诗。
……
古今常言,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试以酒为主题作一诗,题材不限。
……
萧瑾瑜提笔一挥,奋笔疾书,一首诗片刻间便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提起泰山,杜甫那首《望岳》当属经典之作,其意高远,富有正能量,的确符合第一题之要求。
……
再看第二题,以边塞生活为题作诗。萧瑾瑜眉头一挑,就写边塞诗而言,王昌龄“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的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首《出塞》跃然纸上。
……
第三题,以酒为主题作诗。
萧瑾瑜放下笔,一手扶着下巴,一手抱着胸,大脑飞速运转。古之数千年,写酒之人、写酒之诗数不胜数,且高下难较,选哪一位名家的诗倒真是让他犯了难。
李白虽有“酒仙”“诗仙”之名,但其诗大多抒悲愤之情、尽狂放之意,实在不适合乡试作答。
思来想去,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他最终的选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虽然叫词,但却是诗的别体,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其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到了宋朝,发展至鼎盛时期。)
做完试卷,已是两个时辰之后。
萧瑾瑜看着自己的答题与诗歌,拭了拭手心的汗珠,满意地点了点头,轻声喊道:“监考官,我要交卷。”
那名时常关注萧瑾瑜的监考官先是一惊,但见是他欲提前交卷,眼中讶色霎时褪去。
其余的考生一听有人交卷,心中立时紧张不少,许多人甚至误以为所剩时间不多,书写的速度不自觉的加快,失误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监考官察觉到其余人的异样,猜出了他们心中的想法,清了清喉咙,朗声道:“离考试结束还有四个时辰,莫要着急,耐心答题!”
此言一出,那些人立时冷静下来,急躁的心也稍稍立定。
监考官走至萧瑾瑜面前,温言提醒道:“还有四个时辰,这就准备交卷吗?”
萧瑾瑜点了点头,“时虽多,意已尽!”
闻此言,监考官笑而不语。
接其考卷,他未看前三题,视线直接转向最后三首诗。
读第一首《望岳》,监考官点了点头。
读第二首《出塞》,监考官抚须仰首闭目,似是在想象着什么。
读第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监考官站定,眉宇间满是喜色,眼中满是赞赏,若非怕影响其他人,他怕是要连连惊叹几声。
三首诗,格式正确、用词精辟,既切题意,又抒情怀,如此文采,实在难得,恐怕连那名满天下的张庭生也难以匹敌!
监考官看向萧瑾瑜的眼神甚至复杂了起来。
三首诗,三种情怀,人生若是没有复杂的经历,想要将情怀与诗融合的如此完美,简直难于登天。看他年纪不过弱冠,却能作出这等诗,监考官顿时生起几分疑心。
但细细回忆,自己几乎时刻关注着萧瑾瑜,他根本无暇作弊,更何况,这三题考察即兴作诗的能力,又如何作弊呢?这份疑虑也随即消散,看来,的确是因为其文采与能力十分出众。
他点了点头,道:“行,交完卷,你可以休息了。”
萧瑾瑜拱了拱手以示回应,在监考官的陪同下,去茅厕放了泡尿,这才回到号舍之中,搭好床,躲进了自己温暖舒适的被窝中。
第三号舍中便又出现了这幅奇景,七十九名考生奋笔疾书、抓耳挠腮,一名考生呼呼大睡。
………
至第三日,便是第三场考试,考时务策。
试卷变得更小,试题也更为的少,只有四题,涉及时政、制度、军事等方面,范围极其的广,是最为开放性的题目。
因只有四题,本场考试允许提前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