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第19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黄裳的妻子疑惑的睁大眼睛望着丈夫。
虽然妻子容貌普通,年岁已长,但不经意间的神情,还是让黄裳心头一颤。
轻轻握了一下妻子更在为他套上一件新亵衣的手,“王平章、韩参政这对翁婿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王平章如今势大,崇文院中都是他的人,若是为夫不从其学,就只能饮恨今科。而韩参政的气学,有堂皇大家的气象,正与为夫相合。平常怎么写都无所谓,但今天偏偏遇上考题要两边选一边,为夫可是为难了许久。。”
在黄裳去做留到最后的一道题,选择如何回答时,他苦思半日,最后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是屈从于时论。不论当今科举是否以新学为圭臬,使得无论何家学派的贡生都必须对其低头,在制举的阁试上,黄裳并不打算依从新学的见解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除了这一道题之外,还有一道题,黄裳无法确定出处,其他四题中,黄裳有三题还是很有把握的。
黄裳唯一没有确定出处的一题,在短短两个四字句中,竟有一半是助词。想要通过被助词分割、且顺序与原文完全不同的四个字来找出出处,未免太过为难人。黄裳在这一道题中,充分体会到了出题人的恶意,看了两遍之后便聪明的选择了放弃。
剩下的一道题做出来,却没有把握的一题,是要他列出七十余名唐时宰相的名单,明显的又是出题人想要为难考生。黄裳虽然全都写出来的,但还是有些没把握。从出题人的角度来看,多半名单的顺序也会是评判的依据,否则这道题也没太高难度了。
在有一道题没有做出来,一道题又缺乏把握的情况下,黄裳面对论点要在新学和气学之间选择落足点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见解。
考中制科,日后便能够高官显宦,由此回报对自己栽培多年的韩冈。但在新学和气学之间,不畏权势,坚持己见也是一个回报,如果委曲求全,如何面对一力宣讲气学的韩冈?
今天能为了御试的名额,屈从新学,日后也有可能为了前途,而背叛气学。与其这样一步步的发展下去,不如现在就坚定想法。
“原来如此。”黄裳的妻子点着头,手脚麻利的给黄裳套上在家穿的外套,看起来完全没有在意。
“君子行事,言不苟合;行不苟容。与其曲己意,媚上官,还不如长舒胸臆,如此方能还韩参政恩德之万一。”黄裳不怕多话,费尽口舌,也要跟妻子说明。
“官人说得是。”黄裳的妻子帮丈夫整理着襟口,听到后,便屈膝到了声万福,“正该如此。奴家虽然读书少,但也知道知恩图报四个字。既然要在韩参政和王平章中间选一个,那根本没什么要多想的。”
看来妻子是不在意,这让黄裳放下心来。比起外面的风波,宁静的家中,是黄裳最是安心的地方。
而且现在也不一定说肯定过不去,就不知那位眼神阴冷的主考,是否会畏惧新晋参知政事的权势。
……………………
史馆修撰蹇周辅的眼神是有名的阴冷,加上过于瘦削的脸颊,站在房屋的一角,都不用说话,直接就能将小孩子给吓得哭不出声来。
当年他在御史台,几次奉旨审案,都是痛痛快快的就将事情给办下来了。犯人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说着口供,这与蹇周辅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表情不无关系。
他现在脸上依然阴气森森,只是面对他的是日常相伴的同僚,都吓不到人。
蹇周辅指着手中的一份考卷,“这份卷子写得不错,六题写出了五题,就是这一条论不对。”
“五题?谁这么能耐?”
几名考官一起拥过来,仔细的读了起来。
跳过了唯一一道被跳过的地方,翻看每一题的回答。这张卷子的主人其实在试卷中,讲各题的出处全都指明了。
“论似乎是差了点。”一人皱着眉头。
“不仅仅是差,议论的方向错了。”蹇周辅摇着头。
“的确是错了。”另一人附和他道,“王平章肯定不会答应。”
“可要将之判‘粗’,其举主能答应吗?”又有一人在旁问道。
“王平章更近一点。”蹇周辅笑道,笑容一现便收,又恢复其木然、阴森的外在表情。
“这就两条了。其他都没问题吗?”
“没问题了。”第一人点头。
“不,还有一条。”蹇周辅低声道,“这一条人名的顺序错了。”
蹇周辅少年时与范镇、何郯为布衣交,但范镇、何郯显达之后,蹇周辅却累考不中,最后是通过特奏名入官,之后才考中的进士,比起昔年老友,迟了不知多少年。如今他已近六旬,距离重臣的班列依然遥远。但蹇周辅在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这三馆一阁组成的崇文院中,算是老前辈,说话有些分量。而朝廷任事,也往往先选择他这种老成稳重的三馆中人来主持,一来二去,倒是威望日高。
这一回的主考,就是看在蹇周辅的年纪和才识,这是朝廷任用他的主因。
“这就三题了。都判粗的话,此人可就要被刷落了。”
“朝廷开制科,其用意,各位应该明白。不让滥竽充数者充斥朝堂,我等才会奉旨参与知阁试。制科只待当世大贤,宁缺毋滥,但凡可判可不判的错处,全都算成错误,没有必要保全。”
蹇周辅坚定的说着。不过他已经看出这份试卷的主人。
虽然有弥封官,但看了几眼之后,试卷的归属很容易能够确定。这一次的制科总共就十几人,不是数千人参加的进士科,要想一卷卷的对应上,也不会很难。
在这一次的考试总,黄裳的答案中规中矩,在十二人中排在前列,但不论是什么样的作品,即使再完美,只要有心去找,总能找到错处。而这一次,不是简单的错误。
“但这是黄裳的卷子啊。”一名考官叹道。
蹇周辅顿时瞪起了眼:“我等奉旨监考,难道首先考虑的不是完成太后交托的任务?崇文院是天子的储才之地,也是朝中最为清要之处,难道要畏惧一参政?王平章如何会让他的女婿当面大逞凶威?!”
蹇周辅一点儿都不怕。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
【六千字的大章,补昨天的份。】
稍稍安抚了几位同僚,蹇周辅安安稳稳的坐了下来。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这是苏洵所说的为将之道。所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尽管在韩冈、章惇的影响下,使得在枢密院和武学之中,对苏洵这种书生之见嗤之以鼻——为将之道,首在庙算,在于战前的粮秣、兵备和训练,在于知己知彼,在与他们本身的专业素质,至于临战时的指挥,让三军安危系于一人的性格上,这却是在军事上要极力避免的情况。
但作为诸人之首的蹇周辅表现得如此沉稳,仿佛三军有胆,让其他几位考官都安定下来。
很可能即将面对暴怒的韩冈,蹇周辅浑然不惧。
新党、韩党越是对立,他越是安全。
既然自己判黄裳落榜,主因就是因为黄裳的观点是气学而非新学,那么韩冈为此来非难的时候,王安石就必须维护自己。
这不以个人想法为转移。
在两家相争的情况下,选择一边倒虽然有彻底开罪另一方的风险,但也必然会得到这一方最有力的维护。
只要王安石还想让新学站在官学的位置上,否则他一避让,气学可就要趁势而起了。像自己这种公开坚持新学的官员,事后若被韩冈打击报复,王安石怎么去维持新党的人心?
而且韩冈如果要为黄裳张目,他怎么面对韩绛、张璪?政事堂中的另外两位所推荐的人选。同时王安石、章惇所举荐的两人悉数落榜,反而不便袖手旁观。
重要的是,黄裳已经在阁试上被黜落,韩冈不论有多充分的理由,都不可能推翻考官们的结论。抡才大典之所以为世人所重,正是因为即便贵为宰辅,也不可能干涉入选的名单。若韩冈今天开了头,日后莫说制科,进士科也会成为宰辅逞其所欲的场所,有识之士,哪个不惧?
韩冈要将黄裳推上去,硬是改掉已然确定的结果,必将惹来众怒。难道他不想要他的名声了吗?纵使太后会左袒韩冈,也不可能全凭自己的喜好做事。
蹇周辅笑着提起笔,经过了这一次阁试,自己如此旗帜鲜明的坚持新法,出判外路的日子已是指日可待,一张狨座也近在眼前——事关推举宰辅的选票,那种立场模糊不清的官员,又岂能比得上自己?
“磻翁,政事堂那边又派人来了。”
一名同僚推门进来,脸色苍白,后面跟进来的两人,表情中同样透着怯意。
“什么事?”
蹇周辅放下了笔,语气平静无波。
“说是堂中的三位相公、参政请我等过去,有事相询。”
领头的一人说着,身子微微的发抖。纵然是在蹇周辅的坚持下赌了一把,希望以此求名,得到一干新党大佬的看重,但韩冈的愤怒传来的如此快速,还是让他浑身发冷。
蹇周辅轻轻的皱了皱眉。
阁试结束了,结果也呈交上去,作为考官的职责已经交卸,他们的身份又恢复到三馆秘阁中的普通官员——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所组成的三馆秘阁——而宰相韩绛,正是昭文馆大学士兼监修国史。
顶头上司相邀,过去还是不过去?
蹇周辅长身而起,神色淡然,“既然相公、参政有招,当然要去。韩相公和张参政推荐的两位都过了,幸好韩参政推荐的人没过,否则真当避嫌了。”
蹇周辅的话,让其他三人立刻安定下来。说得也是,有韩绛、张璪两人在,韩冈怎么去质问自己对考题答案的判定?让韩绛和张璪推荐的两人通过考试,正是为了面对现在的境地。
蹇周辅笑了起来,他正要将这件事的声势闹大一点,让王安石不得不出面。来自政事堂的邀请,正可谓是瞌睡时捡到枕头,他一看左右,“又不是龙潭虎穴,有什么好怕的?而且这件事,哪边占着理这还用说吗?”
随即举步。自家年纪都一大把了,此时不争,更待何时?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
日已暮,又何必在意日后。
……………………
片刻之后,蹇周辅及其他三位考官都被领进了政事堂的正厅中。
厅内,宰相韩绛在正中,参政韩冈、张璪分据左右,仿佛三堂会审。但看到三人的表情,就知道这一场三堂会审的主审究竟是谁。
不过看见韩绛、张璪都在,蹇周辅登时安心下来。
韩冈若要改变结果,只能去找太后。有太后支持,他才能将黄裳给捞回来。
韩绛、张璪现在都在这里,他凭什么能够让自己屈服?他们所推荐的两人都通过了阁试,韩冈要发落自己,他们怎么可能容忍?
“史馆修撰蹇周辅拜见韩相公,张参政,韩参政。”蹇周辅与三名同僚,一一向韩绛、张璪、韩冈行礼。
待三名宰辅回礼之后,蹇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