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射雕之武穆遗书 >

第176章

射雕之武穆遗书-第176章

小说: 射雕之武穆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飨缘幕褚嬲摺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蒙古人在谈及这场大败时,明确地说是遭受到了金国的军队的埋伏,那座峡谷处于金国境内,而且那些埋伏者也都全部穿着金国的铠甲。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当时金国的军队被南宋的北伐军打得节节败退,幸亏蒙古人相救,才暂时免去了亡国之祸。可以说,当时金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是低下到了极点,与蒙古人有天壤之差,又怎么可能将四万蒙古骑兵,几乎尽数歼灭呢?

    若是金国有这样精锐的军队,又岂能将大半个中原归还给南宋?又怎需要请蒙古人入境阻挡北伐军?

    根据当时的条件,金国显然是没有这个力量,组织这场埋伏战的。

    而且,据那场战役中幸存的蒙古人回忆,那是他们四万铁骑,走进了那座峡谷,忽然响起天崩地裂的声音,导致无数铁骑受惊,失去控制,互相践踏,同时山崖上无数滚石坠落,而后山腹忽然洞开,伏兵箭如雨下。

    当时蒙古人险些认为是天神震怒,但我们当然知道不是,因为那种巨响,很有可能是火药在战争史上的第一次真正应用。而遍观金国此后的战争记录,没有一场,用过火药。

    因为这些观点,他们认为这场埋伏战,不可能是金国发动的。所以怀疑的矛头被指向了后来一匡九州,横扫四夷八荒的华夏帝国,因为他们在此后的崛起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火药武器,并借此战无不胜。

    然而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那时,华夏帝国还远远没有建立呢!

    就这样,这场极其成功的埋伏战的真正发起者,便在后世成了一个谜团。

    不仅是在后世成为谜团,此时这场战争的直接获益者,完颜洪烈,对此也感到迷迷糊糊。

    他正在因为国内显贵们几乎一致的反对浪潮而胆战心惊不已之时,忽然听说了金国大军在无名峡谷全歼蒙古残暴之师这个劲爆的消息,完颜洪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西门长老那副欣喜若狂与敬佩不已的表情,更是令得完颜洪烈如在梦中一般,他颤着声音问道:“蒙古大军真的近乎全灭了?”

    “当然,那处战场由我铁掌帮发现,但是现在已被大军封锁了起来,王爷若不放心,随时可以过去查看。”

    “铁木真也死了?”

    “倒是没有发现铁木真和扎木合他们的尸体,算是美中不足吧,不过王爷也不必失望,蒙古人七万大军尽丧中原,已经是元气大伤了。朝中显贵们对您的怨气,再也不见,您的监国大权,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真的是我们大金的军队做的?”完颜洪烈从书案后面站了起来,双手撑案,睁大了眼睛问西门长老。

    “额?”西门长老一愣,“难道王爷你不知情么?难道是哪位将军擅自出兵?”

    说着又一皱眉,道:“不对啊,在下查过了,我大金在编的军队,没有一支有可能的,这一定是王爷你藏在暗中的军队吧?”

    完颜洪烈脸孔一阵扭曲,长长吸了一口气,而后咬牙道:“当然是本王做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婚和迁都() 
不管是不是他做的,此时完颜洪烈也都只能一口咬定是他做的了,因为这场镇压蒙古人的功绩,正是他目前所迫切需要的。

    现在整个金国的权贵,都认为是完颜洪烈镇压了蒙古人,帮了他们报仇雪恨,原本暗潮汹动地反对完颜洪烈的格局在顿时在瞬息之间,悄悄地变了。

    又是一封封奏折如雪片一般飞向了金主完颜璟地御案之上,不过内容与之前的奏折,却是截然相反,从讨伐完颜洪烈,忽然就变成了为完颜洪烈表功的奏折。

    完颜璟长长叹了口气,知道自己的时代即将一去而不复返,监国大权,或许将永远留在了完颜洪烈的身上,他或许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被逼宫退位。

    大势已去。。。。。。

    完颜洪熙重新娶了几十名小妾,有些甚至是青楼女子,整日放纵歌酒,纵色无度,潜意识里面希望他那位心狠手辣的六弟,能够放过他一命。

    他果真是保住了一条命,甚至连王爵也保住了,只是那些上书讨伐完颜洪烈的旧部,却是凄惨无比,九族都被诛灭了。

    金国朝野上下,此时全是完颜洪烈一个人的呼声。

    掌握了至高权力的完颜洪烈,并没有流露出哪怕一丝的喜色,他比之前更加的深沉,因为金国目前的局促处境,已经压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国力稍微回复后,就必须向西向北了……”站在御阶之上,完颜洪烈俯视群臣,嘴上虽然还没有这么说,但心中已作出了这么个决定。【 】

    而此时的临安城,却是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欢喜当中,原本就繁华无比的大街小巷,如今不分白昼,舞龙舞狮,张灯结彩。仿佛日日都是元宵一般。

    北伐军大胜外族的喜悦,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汉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卑微。都在为民族的大胜而欢喜。

    岳无笛也借着这股喜气,完成了他个人的人生之喜。在临安城,迎娶了辛弃疾的干女儿莫幽茗。

    这如一股风暴一般席卷了临安城的少年公子们,岳无笛是谁他们不知道,莫幽茗是谁他们也不知道。但是辛弃疾是谁,恐怕整个大宋,便是贩夫走卒,也无人不晓,特别是在这次北伐大胜之后,辛弃疾晋位太傅和参知政事,成为了第二宰相。更是在盛名之外,又拥有了滔天权势。这场风暴就更加牵动人心了。

    当得知岳无笛不过是岳飞的众多后代之一,并无一官半职在身时,这些公子哥们。心里面的震惊,则变成了赤果果的嫉妒,恨不能以身代之。

    然而终究没有这样的胆量,毕竟辛弃疾,现在可无人敢去招惹。

    岳无笛得知之后,不由苦笑,若非莫幽茗父母双亡,唯一的长辈便是辛弃疾的话,他又怎么会让辛弃疾收莫幽茗为干女儿,又怎么会招惹这么多的目光?

    好在他在明面上终究只是个小人物。这件事的风波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另外一件事给完全盖住了。

    皇帝想迁都了!

    准确地说,是还都!

    自从靖康之耻,高宗南渡之后。南宋的历代君主,不管昏庸还是英明,心里面何尝会没有收服中原,还都汴京的愿望?

    不是有一句诗叫“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么,这句诗广为流传。是每一个汉人心中的痛,更是南宋皇帝心里面的一根刺。

    现在好不容易国朝大振威风,收回了包括汴京城在内的大半个中原,宁宗皇帝又如何不想还都汴京,祭表太庙,告慰列祖列宗,彰显自己的功绩?

    在宁宗皇帝的怂恿之下,立刻便有一些官员,争相上表,提议还都汴京,再振国朝志气。宁宗皇帝自然大为欢喜,但是现在他还得赢得韩侂胄和辛弃疾二人的同意,否则此事势必难成。

    从内心来讲,辛弃疾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他很清楚,南宋除了北伐军,其他的军队根本就拿不出手,一旦都城迁回了汴京,那么一旦北方战事不利,都城立刻就首当其中,很可能会重蹈当年靖康之耻的覆辙。

    然而岳无笛对此乐见其成,韩侂胄自然也就不会反对。

    辛弃疾知道岳无笛心里面藏着什么心思,但这件事他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讲出来。因为无论宁宗,还是韩侂胄,都在全力促成此事,他这个第三号人物,纵使有什么意见,恐怕也难有什么作用了。

    何况,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都在思考那天和岳无笛的谈话,也在反思一个国家需不需要尚武风气的问题,倘若真的需要,那么这个大宋朝廷也的确是无药可救了……

    在宁宗皇帝和韩侂胄的全力促成之下,辛弃疾也没有表示什么反对的意见,迁都之议的结果,自然就毫无悬念了。

    当朝廷正式下旨,要还都汴京城时,举国欢动,而好不容易消停下来的临安城,再次出现了日日元宵节的景象。

    当然也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高兴,那就是临安土生土长的百姓,又无力或无法跟随朝廷北迁的,因为要丧失天子脚下百姓的身份,自然怏怏不乐,但这在还都汴京的荣光之中,自然是微不足道。

    岳无笛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干预,一切顺其自然,因为他知道不需要他的干预,南宋朝廷也不会放过还都的机会,而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的是,一旦还都之后,将来就会将都城暴露在蒙古人的无双铁骑之下……

    岳无笛回头望了一眼临安城,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也许很长时间内,他都不会再来这里了。

    马车内传来苏柔的声音:“阿笛,怎么停下了呢?”

    岳无笛轻轻一笑,道:“没事,娘。”说着收回了目光,向前看了看,又说了一句:“娘,幽茗,你们坐稳了啊。”说着一抽马鞭,亲自驾车,一路向西北而去。

    此行,并非是朝正在修缮的汴京城而去。而是昆仑山,光明顶……(。)

第二百七十章 十年() 
cpa300_4;昆仑山上没有四时不谢之花,光明顶亦非苦寒之地,这里春夏秋冬,四时变化,宛如中原,一般无二。≧頂點小說,

    自从岳无笛携母亲苏柔以及妻子莫幽茗上了光明顶后,至今已花开十度,又凋落了十次,如今,已是南宋嘉定九年。

    这十年中,天下间的局势纷纷攘攘,而岳无笛,却是大部分时间都蛰伏在光明顶上,他麾下的势力,无论明教还是铁掌帮,无论韩侂胄还是辛弃疾等人,都仿佛冬眠了一般,不曾有过什么大的动作。

    中原平静,而塞北大漠,却是战乱不休。

    先是完颜洪烈勾结扎木合和桑昆,意图对付铁木真,结果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消息泄露,被铁木真识破,将扎木合和桑昆,一一击破,并且借机统一了蒙古,在斡难河畔,号称成吉思汗。

    而后又是金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完颜洪烈用操练多年的金国大军,大举征伐草原,想要趁着蒙古刚刚经过内乱的时机,一举将铁木真击溃。

    结果铁木真当机立断,率领蒙古大军西征,既躲避了完颜洪烈的兵锋,又趁势抢掠西边的小国,一路上以战养战,蒙古部族的实力,迅速地恢复。

    听说铁木真率领蒙古大军,打到了极西之地,杀得那里的白色人种血流成河,无数弱小的国度纷纷臣服,被迫接受蒙古人的统治。

    一场西征,让铁木真的蒙古军队,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空前的强大。

    而最近,听说铁木真带领着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又回到东方了。被金国占据了一小半的蒙古草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就被铁木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收了回去。

    金国十万新军,被蒙古铁骑几乎屠杀了一大半,余者狼狈地逃回了金国的本土之内。金国国内再次人心惶惶,不由想起十年之前的那场南宋的北伐。

    慑于南宋北伐军的兵锋,完颜洪烈不得不将争取生存空间的矛头,指向了蒙古,前期虽有挫折,但最终将蒙古人逼向了西方,本来可以说是一场胜利。

    谁想到现在转眼之间,蒙古人竟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