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射雕之武穆遗书 >

第165章

射雕之武穆遗书-第165章

小说: 射雕之武穆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国使者的话语说的危言耸听,蒙古诸将几乎人人变色,术赤更是脸色铁青,唯独铁木真还能镇定如常。他深深看了金国使者一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金国使者道:“下官完颜彝!”

    铁木真点了点头,道:“来人,将完颜彝押下去,关押起来。没有我的命令,不得走出帐篷一步!”

    “是!”术赤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早就看这个金国使者不爽了,率领两名蒙古将士,就要将完颜彝捆绑起来。

    “不必捆绑。”铁木真却是淡淡吩咐道,术赤只能不情愿地答应了一句,便要将完颜彝押下去。

    完颜彝神色之中却是没有一丝的恼怒,反而笑了出来,道:“铁木真果然是英雄好汉,你和宋军对阵之时。弓箭最好不要忘记了对准天空!”随即就哈哈大笑,被术赤和两名蒙古将士带了出去。

    完颜彝被带出去后,铁木真的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下来,好半晌,他才决然开口道:“木华黎,你派人通知我义父王罕和义兄扎木合,让他们各率两万铁骑,和我一道南下,抗宋援金!”

    木华黎虽然奇怪,但是对于铁木真的命令。向来不敢违抗,应了声是,便下去传令了。

    博尔忽和博尔术等人,都是心头疑惑。博尔忽忍不住问了出来,道:“大汗,既然将金国使者关押了起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去帮助金国?既然要帮助金国,为什么又要扣押金国的使者?”

    铁木真道:“眼下的局势,我们帮助金国乃是必然的。否则大宋兵锋一路向北,迟早会打到我们蒙古。郭靖念书的时候,念过一句的汉人的话,让我至今心潮澎湃,同时对汉人忌惮不已,你们可知,是哪一句么?”

    博尔忽等人对视一眼,都道:“我等不知。”

    铁木真一笑,对他的爱将们说道:“你们是纵横草原的勇士,对于汉人的书籍自然都是不懂的。汉人早在千余年前,便有一位君王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多么霸气的一句话啊,而汉人但凡在强盛之时,也的确都是这么做的。”

    “汉唐之时,无论我蒙古还是大金,西夏还是回鹘,甚至是遥远的西域,都是他们汉人的土地,如今宋朝似乎再度强盛了起来,我们不得不防。只有保住大金,才有我们蒙古人生存的土壤。”

    “大汗,这个我们明白,所以我们要抗宋援金。但是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扣押金国使者,我们现在不是要和金国结盟了么?”博尔术问道。

    铁木真道:“这个完颜彝不可小觑,我断断不能让他回到金国。一旦汉人的兵锋被我们挫败,恐怕大金就会转头对付我们。届时,这个完颜彝若在金国,只怕会对我们不利。”

    “怎么会?”博尔术有些不解,道:“既然汉人如此强大,金国怎么还敢不顾忌南方,而来对付我们?”

    铁木真冷笑道:“金国国势日蹙,往南边只怕已不敢和大宋争锋。此战,一旦我们稍微阻挡住了汉人,金人必定就会和他们议和。议和之后,为了争取战略纵深,必定会将目光转向我们蒙古。而汉人,也肯定会乐见金蒙相争,不会出来干预。”

    “所以我们长期的敌人,只怕不是汉人,而是金国。”铁木真冷冷地道。

    “既然如此,大汗,我们还为什么要这么费力不讨好的帮助金国。”术赤已回到了营帐,也听见了铁木真的讲的话,此时满脑子的疑惑。

    铁木真看到术赤,不由一笑,道:“术赤,你还是那么不爱动用脑子。博尔忽,你来告诉术赤,为什么。”他相信自己的爱将,一定已经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

    博尔忽领命,笑着对术赤道:“大汗的意思是,我们宁可和金人为敌,也不能和大胜金国之后的汉人为敌。术赤,你懂么?”

    术赤仍是一脸的茫然,铁木真看了,不由笑得更加大声起来。

    王罕和扎木合和铁木真正处于蜜月期,见到铁木真的使者,问明原因之后,二话不说,就各自派出两万名骑兵,前往铁木真部落汇合。

    王罕部落由桑昆领军,扎木合则是亲自带队,汇合铁木真后,连带铁木真率领的三万大军,一共七万,马不停蹄地向着金国腹地而去。

    一路上遇关开关,遇城入城,蒙古人见到中原锦绣世界,哪里有不劫掠的道理,他们骑术精湛,纵使是在驰马之中,也能飞身将街上路边行人身上的财物夺走。

    铁木真等人对此毫不制止,只要不耽误行军速度,蒙古人将整个金国搬空他们也不会在意,反而会很高兴。

    从草原到河北,两千多里地,纵使蒙古铁骑来去如风,也足足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到达。而这半个月之内,岳无笛的北伐军,兵锋已破入了河北,连战连捷,直指中都城下。

    金主完颜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已立完颜洪烈为太子,命太子监国,自己则是逃回了白山黑水之间的行宫。

    岳无笛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中都城已隐隐在望,辛弃疾道:“没想到,这次北伐会如此地顺利,这样下去,便是一举灭亡金国,也并非不可能啊。”

    韩侂胄微微皱眉,这可不是他们的本意,岳无笛和他挑起北伐,只是想迫使金国投降,以大功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一旦金国完全灭亡了,那么赵官家还要他韩侂胄又有何用,他韩侂胄不就又成了皇帝可以任意更换的“宰相”了?这对于教主的大业,可不利啊。

    北伐军的战力超出了预料,金国的战力也被严重高估了,洛阳坚城一夜告破,被十丈软红腐蚀了的女真人,甚至已不比一名江南书生更为悍勇。

    转头看到岳无笛仍自淡定从容的神色,韩侂胄才稍稍放下心来,随着岳无笛的目光极目远眺,除了百里之外的中都城,什么也没看见。

    岳无笛却忽然唇角一动,淡淡笑道:“来了。”

    韩侂胄一惊,抬目再望,仍自什么也没发现,不由问道:“什么来了?”

    岳无笛道:“蒙古人,七万蒙古铁骑!”

    辛弃疾悚然一惊,道:“蒙古人当真来了?金国付出了什么条件,请到了他们?”

    “什么条件也没付出,不过铁木真既然来到了金国,自然不会空手而回,满金国的百姓,甚至王侯,在七万蒙古铁骑面前,应该都会予取予求吧。而且铁木真乃是一代天骄,他不会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这番援助金国,便是因为暂时还没做好独自面对我们北伐军的准备吧。”岳无笛轻声叹道,即将在沙场和铁木真交锋,这让他的灵魂一阵悸动。

    可惜,此战并不能真正的全力施为。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辛弃疾惊疑地看了岳无笛一眼,岳无笛明明这些天都在大军之中,怎么会对几千里外的情况了若指掌?

    见岳无笛笑而不语,韩侂胄双目中更是露出一丝了然之色,辛弃疾不由皱眉,问道:“难道在金国,或者蒙古,也有贤侄你的人?”

    岳无笛笑道:“辛大人不必费神猜测了,我有些棋子,韩相也都是不知道的,您自然也不大可能知道。不过您请放心,我岳无笛,决不会做对不起华夏民族之事,也不会直接和大宋作对。”(。)

第二百五十六章 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已经不是岳无笛第一次对辛弃疾做这样的保证了,这位老大人在士林和民间,都是声望卓著,几乎是这个时代的舆论之王。【 】只要他登高一呼,要讨伐某人,那人就算势力再怎么强大,估计名声也会臭到没边。

    虽然他一直相信,辛弃疾的出身,和年轻时候的履历,决定了他不可能会成为一个对南宋朝廷愚忠的人,然而他更相信,南宋朝廷在辛弃疾心中的正统地位,不是谁都可以撼动的。

    除非有人能够比南宋朝廷更有决心,更有实力,代表和捍卫汉民族的利益。而岳无笛通过这场北伐战争,已然稍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辛弃疾当初才会说,就算岳无笛将来自立,他也不会干预。

    然而,仅仅不会干预,并不能让岳无笛满足,他的目的可是将辛弃疾彻底拉上自己这辆战车,因此该有的表态,决不能少。

    而且他说的也并非虚言,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也绝对不会直接和南宋朝廷对着干。否则,岳无笛早就站了出来,拉个山头,聚众造反了。而不是像现在这般,隐藏在暗处,搅动风云,让各方势力斗个你死我活。他自己,则是暗中积蓄力量,在最后关头跳出来收拾残局。

    这样一来,虽然稳妥一些,但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无疑会多上许多。但在同时,岳无笛也不必再背负什么乱臣贼子的恶名了,而是会成为整个民族的英雄。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岳无笛能够成功的基础上的。要是万一他失败了,那么万事皆休,以他的武功或许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但是在昭昭青史上留下一个骂名那一定是少不了的。

    辛弃疾的心思更是复杂,从小就出生在金国的统治之下,也在金国的统治下成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女真人刚刚进入中原时有多么残暴,比现在要凶狠一万倍!

    这次亲身参与了这场北伐战争,不仅将金国打得大败亏输,而且还收复了山东河南数千里之地。兵锋推进半个河北,直指中都,几乎是将大半个中原都夺回来了。

    这样的盛事,本该令人高兴。然而辛弃疾却是眉头深锁,深宫里的宁宗皇帝。以及朝堂上的滚滚诸公,现在应该都在为这场令人振奋的大捷而欢呼鼓舞吧?

    呵呵,他们又怎么知道,这场大胜并非是依靠大宋朝廷的力量而取得的,而是完全归功于他身边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

    北伐军强横无敌,那又怎么样,这支强军名义上属于朝廷,但是辛弃疾敢说,只要岳无笛不愿意,朝廷就绝对不可能指挥得动这支军队!

    六年的时间。将朝廷编制之内的十万大军,变成自己的私军,并且还让这支军队从一群绵羊,变成了成群的老虎。这一切还都做的无声无息,令得整个朝廷毫无所觉。想想就让人后背发凉。

    如果宁宗皇帝得知了这个消息,还不知道会怎样担惊受怕呢?

    因为这支军队既然能将往日里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大金国打得落花流水,那么要打进他的临安皇宫里,恐怕也费不了多大的力气。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辛弃疾才会一直担心,岳无笛会被**冲昏了头脑。用这支军队攻打临安,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因为岳无笛已经有了这个实力这么做了,但凡是有实力做皇帝。而最终没有做的,几百年来也只有一个岳飞而已。

    一旦那样做,眼前的大好形势,只怕立刻就会直转而下,河南山东之地必然会被金国以最快的速度收回,北伐以来的努力。全都要化为流水。

    好不容易听到了岳无笛保证的话语,辛弃疾才稍稍放下心来,深吸一口气,想了想,也决定表明自己的态度,道:“老夫这辈子唯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我华夏民族金瓯无缺。前几年陆放翁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呵呵,他可真是老夫的知音啊,老夫此生最大的痛苦,无疑就是中原锦绣山河,沦陷在异族的铁蹄之下,百姓惨遭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