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射雕之武穆遗书 >

第117章

射雕之武穆遗书-第117章

小说: 射雕之武穆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斩了多少金狗的脑袋,欲往江南投我大宋。”

    “在路上,遇见你师兄义端和尚。他在少林寺中,不守清规戒律,被逐出了少林,乱世之中啸聚山林,拦路抢劫我麾下大军。”

    “一场大战之后,义端知道了我麾下皆是义军,立刻就率领所部向我投诚,并和我上拜皇天,下拜后土,结成了八拜之交。我原想,义端和尚虽然有劣迹在前,但是国难当前,只要有报国之心,细枝末节尽可以不论,打算和他一同建立奇功,为国出力。”

    “谁知,义端和尚投诚之后,受不了军中森严律令,竟然暗中投降了金国,并置我大军于险地,而且出卖大宋军机消息。”

    “老夫得知之后,怒不可遏。义端和尚当时在金国重兵保护之下,我不敢让大军随我冒险,只能孤身一人,单人独剑,闯进了金兵大营,连杀七十八将,才追到了义端和尚,将他斩杀。”

    “义端是你的师兄,我曾听他说,当年在少林寺中,你们的感情便很深厚。但你可曾想过,你师兄,同时也是我的结拜兄弟,杀了他,你固然痛苦,难道我便没有丝毫难过么?”

    “但他背叛家国,我如何能不杀他?”

    辛弃疾的每一句话,都如一柄重锤一般。【 】砸在义正和尚的心脏上,令他脸色不停的变换,时而疯狂,时刻痛苦。时而犹疑。

    辛弃疾沉重地叹了一口气,道:“这些年来,你一直都在找我,想要杀了我,长久的执念难以达成。让你的心智都有些魔障了。你本是聪明绝顶之人,可曾想过,这些年我为何不杀了你,斩草除根?”

    “虽说你现在功夫大成,不惧于我。但是你第一次来找我之时,你是什么样的功夫,第二次来找我的时候,又到了什么地步,你还记得么?每当你将要找到我的时候,不管你那时功夫怎么样。我总是躲着你,从不和你见面,难道是我辛弃疾怕你么?金国数万大军我都不怕,横行百里,怒斩义端,难道我还怕你一个和尚么?”

    “只是一心想要杀我,一旦和我交手,以我当年的功夫之杀伐,你必然会丧命。你是个无辜的和尚,虽然练武。一辈子却不曾沾染过人命,我岂能杀你?”

    义正和尚脸色痛苦,愧疚,不甘。疯狂,各种各样的情绪在他脸上出现,五味杂陈,他低低地吼叫,似在发泄内心之中的苦痛。

    一个一辈子都没有杀过人的和尚,为了心中的某段感情。某种执念,一心一意想要杀死一个人。

    和尚本不该杀人,义正和尚虽然没有杀过人,但是却一直想着杀人;和尚更不应该有执念,然而义正和尚想要为义端报仇的执念,却是数十年如一日,念念不忘。

    听起来很矛盾,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老夫一直都在躲避你,今日却被逼得不得不露面。也好,索性来一个了断。”辛弃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有这位岳公子在,想必你万难杀我,而我,也不愿杀你。”

    “不如这样,当老夫再这世上,于国家再也没有什么用处的时候,便自去少林寺,让你亲手杀我。但在这之前,老夫尚是有用之身,你不得对我出手,如何?”

    义正和尚浑身颤抖,不敢看向辛弃疾的眼睛,他仰天大吼一声,道:“谁不知道你是大英雄,谁不知道杀你便是国家的罪人?我贫僧却一直想要杀你,到现在也难改这段执念!佛祖,这是我的魔障么?!”

    “哈哈哈!哈哈哈哈!”义正和尚忽的大笑起来,笑声悲怆无奈,疯狂不可理喻,道:“执念难消,承诺难毁,杀义士不祥,我该何去何从?难道真的要躲到天涯海角,从此不再见到他么?!”

    “既如此,贫僧便跑到天涯海角便是,西天在何处,贫僧便去何处!哈哈,哈哈哈!”义正和尚怪声大笑,向着西方大步奔跑而去,眨眼间就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帘。

    辛弃疾长长叹息一声,道:“魔障,魔障……”

    岳无笛心中一动,问道:“是武学障,还是因果障?”

    辛弃疾看了他一眼,道:“也许,都有吧。”

    众人一阵沉默,在场几人之中,除去薛大宝外,都知道武学障的存在,功夫到了那等境界,容易心智失常,具体表现出来的形式各有万千,但是归根结底,陷入魔障中人所作出的事情,总是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譬如黄药师迁怒于众弟子,将所有爱徒挑断脚筋,逐出桃花岛;又譬如洪七公狂嗜美食,因此耽搁了救援岳朝;再譬如,岳无笛当年为了自己图谋天下的执念,一度弃莫幽茗于不顾。

    凡此种种,在魔障之中,世俗人情,都比不过冷冰冰的执念。

    只有破障而出,才能恢复冷静的心态。

    或许义正和尚最开始的时候,找辛弃疾报仇,只是单纯的出于师兄弟的情义。但是到了后来,随着他的武功越来越高,执念渐渐蒙蔽原本的初衷,他的报仇,就不再那么单纯了。

    也许是因为岳无笛的有力阻止,令他心生气馁,也许还因为辛弃疾突然现身救了他一命,给了他很大的震动,义正和尚竟然隐隐意识到了自身的不对劲。

    “执念难消,承诺难毁”,也许就是他之所以逃避而去的最重要原因,杀义士不祥,对他来说那都是次要的。

    否则,义正和尚在这几十年间,就不至于为了杀辛弃疾报仇,养成这个可怕的执念。(。)

第二百零一章 以力破力() 
义正和尚已经远去。

    辛弃疾白衣飘飘,目光注视着远方,良久之后,才回过头来,道:“走吧。”

    众人来到了一间院落,辛弃疾命薛大宝整治菜肴,备下了一桌酒席,款待岳无笛和莫幽茗二人。

    席间,岳无笛和辛弃疾畅谈时局,甚是相得。辛弃疾久负盛名,在后世更是名垂青史,自然是胸中自有丘壑,言谈之间,尽是兴废之策,强国之谋。

    而岳无笛,若论本身才学和积累,自然是远远不及辛弃疾的,但他拥有前世的记忆,对于南宋的历史大势,对于射雕世界的大局情况,都是清晰无比。仿佛站在上帝的视角上一般,每一句话都能准确地说中要害,令辛弃疾拍案叫绝。

    之前看重岳无笛,只是因为岳无笛身为岳飞的后人,并且气度不凡,武功高绝,但是现在,辛弃疾却是因为岳无笛的才智见识对他刮目相看。

    “岳公子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见识,对于时局大势的看法,竟然和常人迥然不同。”

    辛弃疾将一杯酒尽数倒入口中,一口喝下,说道:

    “你说,若是没有意外,大宋和金国之间谁也不会胜出,而在大漠草原上的蒙古族,将会迅猛地崛起,横扫所有国家?”

    “初一听来,这令人觉得难以置信。但是仔细一想,却又觉得你所说的又未尝没有道理。”

    “咱们大宋不说,积弱已久,到了现在更是早已积弊难返。至于金国,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很强大,但实际上,经过中原之地花花世界数十年的骄奢淫逸,金国的贵族也早就没有当年在白山黑水中的悍勇了。”

    “无论是大宋还是金国,都不像是有一统天下,中兴盛世的气象,这一点。老夫也看得明白。但是你说现在还是逐水草而居,由大大小小如散沙一般的蒙古族,将会崛起,超越汉唐。建立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度,未免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可有什么依据吗?”

    岳无笛笑道:“辛大人叫我无笛便好,称呼什么岳公子,倒让晚辈惭愧。”

    又说道:“不管蒙古族将来是否会崛起。那都是未来的事情,晚辈又怎么可能有依据呢?”

    “但是自古以来,能对我中原汉人造成威胁的,从来都是北方民族,不是在白山黑水间,便是在无边的草原上。”

    “根据以往的经验,不论是匈奴还是突厥,还是契丹或者女真,都是由逐水草而居的弱小民族发展而成的,在我们不经意之间。短短的时间,就如滚雪球一般迅猛地壮大,从而对我汉族造成威胁。”

    “现在的蒙古族虽然弱小,但却是茫茫草原上最有潜力的民族。别看现在弱小,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令宋金两国都不敢撄锋的力量。毕竟,草原民族的繁衍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牛羊战马一多,人口就会变多,人口一变多。便有了足够的控弦之士,他们全民皆兵,并且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骑射之术举世无双。是天然的战争民族,在这个时代,是无敌的。”

    辛弃疾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道:“大宋积弱,如果蒙古族真如你所说一般,将会崛起。那对我们来说,一定是一场灾难。”

    岳无笛心中暗叹,如果宋朝的当权者都能有辛弃疾这样的见识,将来又何至于帮助蒙古灭金呢?

    “可惜蒙古在大漠之地,我们大宋鞭长莫及,不然,趁着蒙古还未壮大之时,举兵将之削弱,便可防患于未然了。”

    辛弃疾虽然在士林之中声名隆重,但他和寻常的迂腐儒生不一样,毫不介意对威胁到大宋的外族,展开铁血手段。

    岳无笛也叹了口气,道:“何止是大宋无能为力。便是金国,虽然对大漠有一定 的威慑力,军队众多,但说要彻底解决掉蒙古的威胁,也是不能。”

    “哦?”辛弃疾闻言有些惊讶,他问道:“难道金国之内,已经有人认识到了蒙古的威胁了么?”

    “那倒不是。”岳无笛道:“只是蒙古这么发展下去,将来金国总会有人发现的。”

    “不过便是发现了又怎么样,蒙古族虽然是一盘散沙,大小部落各自为政。但是一旦有外族大军大举入侵,那些原本互相敌对的部落,都很可能会联合起来,这股联合起来的力量,攻城灭国或许不够,但是在草原之中抵抗外敌,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想,将来金国发现了蒙古的威胁,必然会沿袭隋朝对突厥的战略。以分化瓦解蒙古族为主,而不可能直接出兵。”

    “可惜他们不会明白,这么做虽然短期之内可以免除战争,但是时间一长,待得蒙古势力越来越大,甚至统一之后,金国灭亡之日,便不远了。”

    辛弃疾没有说话,他在思考这岳无笛的话,虽然岳无笛所说,全部都是推测,没有一点证据,但是辛弃疾是何等敏锐之人,自然能够察觉出,这些推测并非是空穴来风。

    好半晌,他才开口问道:“万一将来蒙古真的成为了大宋之患,你可有什么策略,能够解决么?”

    岳无笛苦笑道:“辛大人你身负绝才,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一个年轻小子,又有什么好办法呢?唯一的办法,便是以力破力了。”

    “可是我大宋积弱,便是和金国打仗,也难有大胜,若果蒙古真的连金国都不是对手,那么我大宋,又如何以力破力?”辛弃疾眸色一动,问道。

    岳无笛道:“凭现在朝廷的力量,自然不可能与将来的蒙古相抗,但我们现在还有时间,力量,也不是不能有所增长。”

    辛弃疾眼睛看着岳无笛,道:“朝廷不知进取,军力又如何能增长呢?”

    岳无笛眸色深沉,同样看着辛弃疾,道:“当年辛大人在北地的时候,自散家财招募勇士抗金,天下传为义举,辛大人麾下的那股力量,论战力比之宋朝军队,强上何止一星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