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第73章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73章

小说: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经中记载,犹太祭司拘捕了耶稣,并交给罗马人。随后犹太暴民围堵罗马总督府,迫使罗马总督庇拉特关押和拷打耶稣,并将其钉上十字架。

    在<新约>john8:44中,圣约翰指责犹太人:“你们是魔鬼的子嗣,因而你们继承了他的**。”

    在<新约>thessalonians2:15…16中,圣保罗说:"犹太人弑主耶稣,还迫害我们,他们对上帝多么不敬,对人类多么敌视!"

    。。。。。。

    而且犹太人无论在哪个地方,始终坚守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不肯融入周围,这更导致了排斥。因此,欧洲各国的基督教会,一直宣称犹太人是异教徒,进行了长达两千年的反犹主义教育。

    这是反犹主义的宗教基础。

    在经济上,由于犹太人一直被视为异教徒,所以他们的就业受到了限制,不少人只能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特别是高利贷行业。基督教徒被禁止放高利贷,所以犹太人的放贷被视为“罪恶勾当”,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绘的犹太高利贷商夏洛克,正是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钻法律空子,很快就聚敛起大量财富,更加成为当地人妒嫉和仇视的对象,同时也会成为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而进行掠夺的对象。

    这是反犹主义的经济基础。

    在政治上,由于犹太人是少数民族,但他们却拥有优越的经济地位,但缺乏政治地位,这使得他们非常脆弱。统治者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视线,为了推卸自身的统治责任,又往往拿犹太人作为“替罪羊",把底层民众的仇恨转嫁到了犹太人身上。这是一种统治策略,制造出了敌人,人民就会团结在统治者周围。

    这是反犹主义的政治基础。

    另外,在相貌上,纯种的犹太人和欧洲人还是有一些区别,呈现出一些亚洲人的特点,这也让欧洲白人有种族优越感。

    他们很难忍受低等民族享有更高的经济地位和更富裕的物质生活。

    正是由于这样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使欧洲已经不适合犹太人生活。这一点让丁云桐坚信,罗斯柴尔德家族必然会和自己合作,因为自己能给犹太民族指出一条生路。

    为此,丁云桐精心选择了一个人,前往欧洲与罗斯柴尔德家族谈判,这个人就是唐绍仪。也就是前世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去年,他才刚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来。

    这个人知识渊博,思想开阔,工作能力很强,而且辩才无碍。前世曾经多次挫败英国在西藏的图谋,是最合适的谈判人选。

    第二天,丁云桐在养心殿里,为唐绍仪仔细的分析了前因后果,让他到英国伦敦去找一个叫小内森。罗斯柴尔德的人,教他该说什么,该怎么说,直到唐绍仪完全领会。还告诉他,自己准备在财政部下设立税务司,监督海关,节制赫德、穆麟德等洋人。只要事情办成功,就让他当税务司司长,副部长级。

    唐绍仪听了,激动的感激涕零,要知道他此时才二十岁啊,如此知遇之恩,实在粉身难保啊。

    看着唐绍仪的背影,丁云桐暗想:"郭嵩焘受我大恩,一心想限制皇权。这唐绍仪上辈子也是满口民主共和,看看这辈子会怎样。跟我走就重用,不跟我走将来也会吃苦头,就看他自己怎么选择了。"

    就在此时,手下人送上了一封密信,丁云桐打开一看,是出使缅甸的吴大澂送来的。在信里,吴大澂描述缅甸的严重危机,一方面国家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被英国吞并。一方面贡榜王朝却又狂妄自大,甚至藐视中国。对于他提出的修路,铺电线,派留学生,增加彼此联系等各项提议一概拒绝,实在令人气愤。

    吴大澂还称,不是今年就是明年,英国就会出兵占领缅甸全境,请求早日在缅甸动手。

    吴大澂的建议,让丁云桐颇为动心,难道就改变计划,提前对缅甸开战?

    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虽然缅甸资源丰富,令人垂涎三尺,但丁云桐还是压制了这种诱惑,因为这不符合他的总体战略。

    历史上是直到1885年,英国人才真正动手,因此暂时还不必着急。而且现在动手,会引起与英国的冲突,直接影响未来与日本的交战。

    丁云桐前世看过解密的英国外交档案,英国在亚洲所有政策的核心是印度,对英国来说,保护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压倒一切的。而接下来的几年,俄国的势力将会靠近印度北部的阿富汗,这将极大刺激英国。前世英国就是为了牵制俄国,才不惜扶持日本,与日本结盟。那么这一世自己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向英国暗示愿意牵制俄国,那么在未来的中日战争中,就能让英国中立。假如现在进攻缅甸,就会破坏这种氛围,英国必然扶持日本来牵制中国,这就不划算了。

    只要重创了日本,并不断的压制日本的发展,使其不能构成致命的威胁。到了那时候,就可以放开手脚,和英国争夺缅甸、泰国、尼泊儿等国了。

    想通了这一点,他就把信放一边去了。

    (ps。今晚还有一更,谢谢大家的支持,接下来会更精彩,男猪脚将会国内外两线作战,有兴趣的朋友就收了浪子吧!)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更新时间:2014…01…21

    想好了缅甸问题,丁云桐又命令内务部和宣传部要加强巡查各地,强化个人崇拜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做到村村入心,户户入脑。对一些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要坚决惩办主事官员。

    另一方面,四川特区的工作也不能放松。尤其是做好农民人口的成分划分,要将农民分成三六九等,以作为未来粮食征收的依据。

    事实上这方面工作在年初就已经开始了,到了1882年4月底,农民的成分初步划分完毕。共分成五个大类,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工,在每一个大类的下面还有许多小类。

    第一类,地主: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为生。

    还有几个小类:

    管公堂及收学租也是地租剥削一类,所以也算地主。

    向地主租入大量土地,自己不劳动,转租于他人,收取地租,称为二地主。

    有其他职业收入,但占有并出租农业土地,称为其他成分兼地主。

    近卫军官兵的家属不以地主论,称为土地出租者。

    第二类,富农:自己占有一部分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即使全部土地都是租入的,但占有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及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也剥削雇工,也划为富农。

    第三类,中农:条件与富农类似,唯一的区别是没有雇工,没有剥削他人。

    还有小类富裕中农,就是对别人有轻微剥削,但非经常的与主要的。以及下中农,就是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收入,经济地位较低,生活状况在普通中农以下。

    第四类,贫农:贫农与中农的区别是,中农一般不出卖劳动力,而贫农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

    第五类,雇工:完全依靠出卖劳动力。

    丁云桐下令,未来的征粮工作将主要依靠雇工以及贫下中农,因为这些人本身没有多少粮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而且规定,只要贫下中农揭发、告密、举报哪些人隐瞒粮食,将得到小部分的粮食奖励。

    丁云桐相信只要措施到位,奖励及时,到时候会有大量穷人起来帮助政府征粮,以便分一点汤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会有很多血债,将与政府绑在一起,从而从最容易造反的一群人,成为政府的帮凶。

    正在得意时,外务部部长曾纪泽进来报告,日本驻华公使田边太一,刚刚代表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为了增进中日两国的友谊,希望能邀请中国舰队访问长崎。

    丁云桐楞了:这是玩的哪一出呢?

    丁云桐努力回忆,终于想起来,前世北洋水师好像也访问过日本两次,一次是去修理,一次也是被邀请,其中第一次还闹出了流血冲突,被称为"长崎事件"。

    看来日本人的招数都是一样的,这一世又是搞邀请这一套,一是摸我虚实,二是毒化国内舆论,制造开战气氛。也罢,就让他们摸个够,毕竟自己的新舰队还在造船厂里,这样也能麻痹一下日本人。

    这么想来,丁云桐就命令:"回复田边太一,就说鉴于中日友好,中国舰队已经接受邀请了。"

    同时,丁云桐也感到警惕,今世的邀请比前世来的更早,可见自己的穿越,还是让形势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用前世日本的军事实力来衡量今世的日本。

    前世到了这个时候,中国海军里只有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今世却是七艘战舰。

    前世陆军数量庞大,战斗力却是一塌糊涂。今世却有小而精干的近卫军。而且今世更有打垮法国陆军的战绩。

    相比较而言,今世对日本的刺激肯定很大,那日本肯定更加疯狂快速的扩充军备,其陆海军与前世相比,自然也会大不相同。因此必须加强对日本的情报收集工作。

    另一方面也要更警惕日本的间谍网,户籍管理制度能够防止一些大陆浪人的四处流窜,但无法阻止一些以正当贸易或投资为掩护,合法申请了通行证的日本间谍。

    前世日本的间谍活动虽然开始的很早,但真正的**是从1884年甲申政变之后,"玄洋社"是最早在中国进行秘密间谍活动的组织,其"实绩"之一就是,1884年在上海昆山路建起的东洋学馆。

    而真正的转折点,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派荒尾精中尉秘密潜入中国。之前,虽然日本间谍已深入到中国的许多城市,但荒尾精是第一个将参谋本部与大陆浪人有机地纠合在一起,使日本的间谍活动系统化和组织化。

    到了甲午战前,中国大地到处是日本间谍,简直就跟逛自家的院子一样轻松随意,这样打仗不输是没天理的,这一世可不能这样了。

    丁云桐心想:死一半脑细胞,也得搜索记忆,把能想得起来的日本间谍都写下来,将来按图索骥就行啦。

    一个通宵过去了,经过冥思苦想,搜索枯肠,丁云桐把自己记忆里能想起来的全写了下来。

    他看了一遍手上的这张纸,吐了口气。

    要知道抓日本间谍,即便滥杀无辜,把在华的日本人全杀光,仍然会有大量漏网之鱼。因为很多日本间谍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语言,或者生活习惯,跟普通中国人完全一样,根本无法辨别。

    而这张纸上却写满了前世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各个间谍机构,日本的情报网大部分都在里面,因此这张纸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上面记录有:

    日本商人岸田吟香,1878年在上海开设乐善药堂上海分店,还经营印刷厂,可以说是日本间谍的先驱;

    由日侨开办的上海浦东广业洋行是日本浪人的据点;

    根津一主持的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

    玄洋社的上海东洋学馆;

    荒尾精的汉口乐善堂分堂;

    设置在天津的日本松昌洋行;

    华北地区的总头目,是北京的青木宣纯;

    南方地区的头目,是伪装成和尚,隐匿在浙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