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明末寻道记 >

第3章

明末寻道记-第3章

小说: 明末寻道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铭舟道:“没时间了,过两天羊肉臭了,拿什么给人做谢礼?你只管把人找来,我教他们就行了。”他可不想把银子首饰拿出来让别人知道,一不小心惹来祸事就麻烦了。

    道门首重拜师,皆因正脉传承有序,师传徒承,每一门一脉各代祖师都要清清楚楚,如若掰扯不清,那必定是江湖野道,又或是已断了传承!

第五章道门术法自古传() 
二人商议妥当,第二天早上刘杨氏就出门找人,不一会就找来三个老者和两个老妇人,还带了几个小孩,谢铭舟对众人道:“麻烦众乡邻了!”

    众人都道:“不麻烦不麻烦。”其中一个老者又道:“只是不知应该怎么弄?”

    谢铭舟道:“三师者,度、籍、经也,度师带领弟子和主持仪式,籍师只须作保,经师为弟子除俗衣、披道衣、顶簪冠,礼成具贴签名盖印即可。”接着又一一说了具体如何做,然后又叫刘杨氏出去买了香烛朱砂黄纸供品等物。

    谢铭舟算了算吉时,定在己时行礼,他拿出笔墨纸砚,写了拜师贴、表文,又拿出符笔朱砂,画了三张符箓,然后请出祖师、师父灵位,摆了香案供品,等待吉时。

    己时正,度师叫道:“吉时到,行礼!”谢铭舟用清水净了手,先拈了三柱香供上,再带了杜启一起叩拜祖师和他的师父守静先生,随着度师一声声的唱礼声,杜启向师父行三拜九叩大礼:敬茶、呈拜师贴;谢铭舟加持、赐冠(逍遥巾),赐道号真,因义字辈,全名义真。又开示师承,宣门规戒律、三皈五戒,最后焚表祭天,度籍经三师在拜师贴上按手印作保,然后义真(以后都改称义真)叩谢三师,礼成!

    众人大吃了一顿羊肉,三师一人提了一根羊腿,欢欢喜喜地回家。义真正式入了道门,也算是传承有序。

    到了晚上,谢铭舟叫了义真到他房中,正襟而坐,对他说道:“你今日入了道门,从今也可算是修道之人,然而修道须知天地人!不知天,何以观宇宙、识天时?不知地,何以观风水、辨阴阳?不知人,又何以强身健体?何以治病度人?今日你先从知人学起。”

    说罢拿出四张图展了开来,这是几张穴位图,一个祼人占了半张纸,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小点和小字,其间以红线相连,另半张纸上却是写了一段歌诀:“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其余三张也是如此,不过分了身前、身后、身左、身右。

    待义真接过看了一会,谢铭舟又拿出一个木人,用楠木做成,干燥光滑,也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和数条红线,前后左右都有,对他说道:“我钦真观中还有一尊铜人,与真人无异,等我重建道观之时,再去搬了来给你练金针识穴。”

    停了一会,见义真看得甚是入神,便对他道:“你先不急看,我跟你说一说我们这一脉的功法术法。”

    义真抬起头来,他才接着说道:“白天人多,不便细说。我们这一脉自道缘祖师传下来后,都是以陈抟老祖的丹法为主,不过数代传下来,也引入了一些其他门派的术法。总的说来老祖丹法有三关,分为入道、先天以及金丹大成。”

    顿得一顿,他又说道:“我已经为你开了九窍,也传了胎息诀及引气之术,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接下来就是冲击先天,这其中又分了五步,一曰道化少;二曰少化老;三曰老化病;四曰病化死;五曰死化神。这化神指的就是进入先天!先天过后凝结金丹,又有四步要走,一曰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曰二生三;三曰三生万物,四曰三丹同契。这无极指的正是先天一炁,即是一,太极为阴阳二气,即为二,三为精炁神,三生万物又称三化,即化清化炁化神,三化过后,道元合炁,真炁归源,龙虎相交,即可成丹!三丹指的是下丹田的初丹,中丹田的神丹,上丹田的金丹,三丹同契指三丹交融,亦称三花聚顶,金丹大成!金丹过后为凝婴……”

    义真听得一头雾水,谢铭舟对他说道:“不懂也没事,以后到了那个境界自然就懂了,你现在只要按部就班地练功就行,有不懂的再来问我。那穴位歌诀一定要熟读,木人上的穴位也一定要熟记,要做到闭目而知的地步。”说罢撵走了义真,让他回房自已去看穴位图。

    进得十月,陆陆续续有人从重庆逃到泸州来,原来清军追击大西军残部未果,又加上粮草不继,于是撤回了保宁,只留下小部人马驻守重庆,明宗室朱容藩自夔东南上听闻这个消息,勾连了姚黄十三家土贼,攻入重庆府后,大肆烧杀掳掠,大量民众流离失所。

    重庆到泸州只有一两百里路程,若是姚黄十三家要打过来,只要三四日便可到达,城中民众都很惊恐,刘杨氏也对谢铭舟道:“要不我们也找地方躲一躲吧?”谢铭舟倒觉得无所谓,大不了到时带了她们二人,一走了之,依他现在的本事,到哪不能活下来呢?

    然而过了月余,土贼没来,明军却来了。

    明军督师王应熊派了游击马应试进驻了泸州府。这王应熊本是重庆巴中人,离此也不过一两百里,算起来也是乡里,故此叮嘱马应试约束明军甚紧,倒没有怎么祸害,附近山贼流寇也没有原来那么猖獗,泸州慢慢热闹起来,春节里鞭炮又开始啪啪作响,让劫难过后的人们感觉还是活在人间!

    谢铭舟现在在泸州也是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是有真传的道士先生(川黔之地,都称道士为先生),故而当安定下来后,逐渐有人找他做丧葬法事、驱邪逐祟,虽然没有多少钱财,但是也能维持吃穿用度,也不用再每日上山猎兽、下水摸鱼。特别是在他为城中粮商王三麻子安家定宅后,他的名声更是响亮起来,方圆几十里都知道泸州有个清溪先生。

    这王三麻子人如其名,家中历来做的是米粮生意,都说这有钱人胆小,去年张献忠还未攻打重庆时,他便拖儿带女的跑去仁怀亲戚家避难,但家中老父却死活不随他去,一是年高怕路上颠簸,二是舍不得家中这大院子,怕时间久了没人住,被别人占了去,这年头可没有官府替你作主!

    不料张献忠攻破重庆府后,旋即派了军兵来泸州劫掠,进得城来人人都道卖米王家有钱有粮,然而这老王头却是个宁死不舍财的主,明明家中地窖藏了钱粮,却舍不得拿出来保命,那些军兵都是横惯了的,找了半天找不着,便一刀把他砍翻在屋里,一把火烧了房子扬长而去。

第六章驱邪镇宅道基稳() 
泸州太平下来之后,王三麻子一家又回来了,不过几进大院子和他老父都被烧了个精光。这王三麻子也是个妙人,连法事都不替他老父做一场,把那废墟收拾收拾,就在上面又起了院子,不料搬到新屋第一天晚上,一家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梦到老头子歪头巴脑地站在床前,也不说话,这下把这一家子吓了个半死,天刚亮就跑去刘杨氏家找谢铭舟,只因这整个泸州城,只有谢铭舟师徒两个道士。

    谢铭舟领了义真,师徒二人空着两手,就跟着王三麻子出发去他家。还隔着老远,王三麻子就指了下道:“那就到了。”却是几进大院子,门前还有一株大树。

    谢铭舟转头对义真道:“你去看看那树在门左还是门右?”

    义真连忙跑到前面去看,谢铭舟走到门口,也不看那树,就朝大门走了进去,义真在旁边道:“师父,是对大门中间呢。”

    谢铭舟道:“这就对了,门前有树,灾凶不断。不过这是要正对大门才这样,如果在左为青龙树,扶荫住宅,主男贵人,大吉;在右为白虎,主阴人入宅,女主当家,不吉。”

    王三麻子在旁边听得一楞一楞的道:“先生,这要怎么办?”

    谢铭舟道:“不急,等下一起收拾。”

    进了院子,谢铭舟带了二人,四处看了一看,对义真道:“这个就不好跟你说了,你还没开天眼,看不到。”

    义真问道:“什么是开天眼?”

    谢铭舟戳了下他的额头道:“就在这儿,你修炼到病境自然知道,到时有了心神,可以内视,也可以感应周边气息,法力越高,感应得越清楚。”

    谢铭舟指了指二进房前的台阶对王三麻子说道:“你爹就死在这儿。”

    王三麻子没反应过来:“我不知道啊,我爹死的时候我又没在这儿。”

    谢铭舟瞪了他一眼:“我又没问你,我是跟你说,你爹就死在这儿。”又转头对义真道:“这儿怨气最重。”

    看了一会他又指着院墙边一处花坛说道:“把这花坛平了,在这打一口井。”

    义真问道:“师父,要是挖不出来水怎么办?”

    谢铭舟不悦地道:“怎么会挖不出来?此处阴气极重,又没有一丝怨气,是自然形成,其下又有极为浓郁的水气,非两道水脉不能聚集,且离地面不深,挖下去一丈五,必定出水!”

    王三麻子信不过,急忙找了人来挖,挖了一丈出头,果然一股水涌了出来,而且水量不小。王三麻子大为叹服,他对谢铭舟道:“先生,下面要该怎么做,你只管吩咐!”

    谢铭舟道:“你去买如下东西:朱砂黄纸、香烛纸钱、供果公鸡、千年桃木、再移一株桃树栽于井旁。记住公鸡要刚开始打鸣的,桃木年份越长越好,几时办好几时再来叫我。”说罢转身往家就走。

    回到家中,义真问道:“师父,你叫他买那些东西,都有什么用?”

    谢铭舟道:“对别人来说,那些东西都是起坛必用的,不过我倒是用不着。到时度人经一念,啥怨魂都给他超度喽。”

    义真又问道上:“既然用不上,那你还叫他买?”

    谢铭舟道:“一看那王三麻子就是个为富不仁的,买这点东西也花不了他多少银子,我正缺把桃木剑,就让他孝敬了,至于那小公鸡……炒麻辣童子鸡正合适。”

    到得第二日下午,王三麻子才备齐东西,其他的都还好办,只有那千年桃木,他找了好多人帮忙,又花了一百两银子才买到。昨天晚上老头子又来折腾了全家一晚,今天东西一备齐,就迫不及待地来请谢铭舟。

    谢铭舟先叫义真去取了桃木,削了一把桃木剑,师徒二人到了王家,吃了晚饭,差不多已经天黑,于是起了法坛,净手拈香,画了一张招魂符,右手桃木剑往那符上一拍,那符纸便沾了上去,只一抖,燃了起来。

    他口中又念道:“荡荡游魂,何处留存;三魂回降,七魄来临;荒郊野外,庙宇山林;敕:山神五道,河陆仙神……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招魂咒刚念完,围观众人就觉一股阴风弥漫过来,王三麻子更是目瞪口呆,那些东西全是他令人置办,绝不可能弄虚作假!谢铭舟伸手将那魂魄拘了过来一看,却已少了一魂一魄,问起缘由,老头儿魂魄一一道来。

    原来这王老头死后,心中仍然记挂地窖中钱财,怕被那大西军兵抢了去,凭着一股执念,附身到了地窖中一块玉佩上,若仅是如此,七日之后魂魄自然消散,但那水井处下面,却正好是两股水脉相交处,本身阴气极重,特别是每日子时,漩涡回旋,更是阴气弥漫,王老头受了那阴气吸引,每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