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843章

革宋-第843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嘉仁点点头,却没说话。从大宋的立场,倭国内战也不是坏事。在赵嘉仁看来,仅仅有这次的暗杀,都有利倭国贵人购买大宋防身装备。十几斤中的钢甲不适合随身穿戴,那是战场上的装备。轻便的锁子甲什么的可以套在衣服里面,也有不错的防护力。如果倭国真的爆发内战,想更有效武装倭国数万武士,更是一大笔钱。

    但是现阶段也仅此而已,赵嘉仁并不想直接挑拨甚至介入内战。倭国好歹也算是文明国家,有起码的智商。大宋直接介入的话必然会被看穿。从新中国的历史经验,只要有实力有耐心,天上的馅饼一定会掉落到新中国的口袋里。

    见赵嘉仁没说话,卢柏风试探着说道:“官家,要不要我们去调查一下?”

    “不要。现在镰仓幕府只怕已经在怀疑我们,我们没必要掺乎进去。”

    “难道大宋会害怕倭国?”卢柏风继续试探。

    “不是试探。而是我们没理由浪费我们自己的信用。如果镰仓幕府想与大宋为敌,我们当然要教训他们。以我们现在的力量,不使用反倒比使用更有效率。什么最可怕,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可怕。”

    “如果我们介入的话,岂不是得到的更多?”卢柏风还是忍不住想动手,大宋外交部现在对陈汤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如果不能获得成就,外交部怎么能够获得青睐。

    “干涉首先就要大量使用国内力量,把眼光放长远些,一时半会的损失,放到十年的时间来看根本不是主流。倭国如果能够货币化,他们开采出的金银铜就会源源不断流入我朝,那才是我们的期待。”

    从赵嘉仁这里离开,卢柏风目光很无聊的投向车窗外。陈汤那种万里之外立下不世之功的往事最终还是要变成传说么?虽然外交部收入高,看着也颇为体面,但是这种不温不火的做法实在是让人觉得遗憾。

    正在想,就见民政部长的马车从旁边经过,看方向是向着赵嘉仁那边去了。卢柏风忍不住想,民政部又出了什么事,怎么单独前来禀报。

    卢柏风想错了,民政部长的马车里还坐着左丞相文天祥。两人前去求见,立刻得到准许。见到赵嘉仁,文天祥说道:“官家,有关欧罗巴行省乱发交钞谋取私利的事情有了证据。”

    一天内都是海外的消息,赵嘉仁觉得真有点多事之秋的意思。不过他没说话,只是听着文天祥继续讲。

    万里之外的消息传递的很慢,文天祥拿出的也是去年的资料。自从大宋建立欧罗巴行省,管理权就直接归于朝廷。朝廷自然按照制度派遣各种核查人员。这一查账就查出了问题,欧罗巴行省发行的纸钞数量不符。同时也抓到了欧罗巴行省地方上有人胡来的证据。

    听完陈述,赵嘉仁没说话,而是看着文天祥与民政部长。文天祥是不忙,民政部长倒是有点跃跃欲试的意思。赵嘉仁笑道:“你们想怎么处置?”

    “官家,把欧罗巴行省的旧人员撤换回国,换一批新的官员。”民政部长答道。

    赵嘉仁没有立刻回答。他个人能理解这个建议,却没办法立刻决定。欧罗巴行省太远了,远到朝廷有些鞭长莫及,光靠撤换人只怕作用有限。最好的办法是派遣得力人员前去审查,而且加快欧罗巴行省的人员更替。

    不过在山高皇帝远的欧罗巴行省缺乏有效的监察机制,想让那边弄到清如水明如镜,就算是做到了,成本也高到没边。考虑了一番,赵嘉仁说道:“你们再商议。”

    文天祥心中不解,却也没有反抗。民政部长连忙说道:“官家,那些人贪赃枉法,难道官家担心他们造反么?”

    “下去再商议。”赵嘉仁下了逐客令。看着民政部长的背影,赵嘉仁心中非常不快。这位部长的能力大概就到此为止,他的心态更让赵嘉仁不爽。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这位抓住一件事的结果就开始吵吵,大有青天大老爷一拍惊堂木,喝道:“将贪官xxx拖下去,用虎头铡铡了。”

    赵嘉仁不会容忍贪官和犯罪份子,但是也不容忍做事简单粗暴的官员。一个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农民也能做到简单粗暴,让官员们接受那么多教育,可不是让他们拥有和农民一样的做事手段以及远比农民更大的公权力。

    文天祥回到丞相办公地,开始考虑赵官家的想法。民政部长忍不住急切的催促,“丞相,若是让那些贪官多待一天,朝廷就得损失多少钱财。”

    听了这话,文天祥没有说话。他当然知道这点,但是赵官家不吭声,意味着赵官家一定不认同这个理由。这是为什么?以赵官家的习惯,他不认同的事情就不会去做。

    从文天祥这里得不到结果,民政部长失望而去。想了想,他没回家,也没回民政部,而是直奔赵谦那里。见到赵谦,民政部长立刻把掌握到的情况向赵谦叙述一番。看着赵谦皱起眉头,民政部长说道:“太子,此事却不能不管不问。”

    赵谦并没有不管不问的意思,他正在努力推动一个更详细管理大宋官员操守的条例,目的就是有效管理官员们。利用制度漏洞赚取私人利益当然不能允许,不过此时赵谦想到的却是之前与理藩部长罗义仁的谈话。看得出,罗义仁早就知道欧罗巴行省的事情,但是罗义仁并不主张立刻处置。

    于是赵谦先打发走民政部长,接着就跑去找罗义仁。只是听赵谦稍微说了些,罗义仁脸色就阴沉下来,等赵谦说完,罗义仁问道:“太子准备怎么处置?”

    “我想问问欧罗巴行省到底怎么回事。”赵谦答道。

    “财迷心窍,见钱眼看。”罗义仁答道。

    “只有这些?”赵谦有点失望。

    “无人监管,或者有人监管,也沆瀣一气。”罗义仁继续说着大家都能理解的事实。

    “这就是全部?”赵谦更失望了。

    “太子,现在的问题是换了谁都会这么干。我不为欧罗巴行省的人说话,我只想问,现在有人把这件事捅出来是为了什么。”

    赵谦眼睛一亮。他的确没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欧罗巴行省是上下一起烂,那么有人把这个疮口的事情挑明,目的何在?听罗义仁的意思,只怕有人想取而代之,自己独揽这丰厚的收益。

第124章 刺客(六)() 
财政部长李子义听到赵谦求见,没有立刻答应。他这会儿正在准备全国财政会议,实在是没空和太子谈事情。只是不愿意见和不见之间差很多,最后李子义还是勉为其难的请赵谦进来。

    赵谦进门之后就提出请求,“请李部长推荐一个知道欧罗巴行省财政的人员帮我讲解点事情。”

    “就这件事?”李子义问。

    “是的。”

    李子义心里面轻松下来,太子还挺上道,不是来指手画脚。想了想,他说道:“你去问财政部分管人事的曲主任。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谁专管这个。”

    “请李部长披个手令。”赵谦应道。

    几分钟后,看着太子赵谦的背影,李子义松了口气,现在太子在各个部门之间实习,此时轮到李子义执掌的财政部,虽然太子并不逾越制度,却还是希望太子不来最好。心中遗憾,李子义再次拿起文件,开始自己的工作。官家重新任命左右丞相之后,财政部就归两位丞相领导,比直属官家领导的时候要麻烦。

    曲主任看完李子义的手令,存档最后就笑道:“不知太子为何要请教这个问题?”

    “想了解一下。”赵谦应道。

    看问不出什么,曲主任就把徐宏达处长推荐给赵谦,“徐处长对这方面了解的比较多。”

    “没有专管人员?”赵谦很奇怪。

    “没有。”

    “为何?”

    “那边的财政不靠朝廷,他们用的是四方同盟内部通用的钞票。朝廷并没有定下那种票据和交钞的兑换比例。”

    “为何?”赵谦更是讶异。

    曲主任听了之后也露出点讶异表情,但他还是解释道:“若是四方同盟的钞票和大宋的交钞有个比例,岂不是那边也可以自由印钞么?”

    赵谦脸一红,他没想到这个基本财政远离。发行交钞是朝廷的权力,任何地方都无权染指。前去见徐宏达处长的路上,赵谦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把这个考量纳入考虑范围,关于欧罗巴行省的事情就与之前想象的面目全非。欧罗巴行省名义上是大宋一个地方官府,实际上完全不同。拥有独立的武装与财政权,能够独立发行地方货币,这和藩镇没多大区别。整个大宋类似的单位中,倒是理藩部管理的各个殖民地与之类似。

    徐处长的讲述印证了赵谦的看法,欧罗巴行省控制的地盘在整个欧罗巴都算是比较贫瘠的土地,地中海四个大岛都是地中海气候,缺乏稳定水源。希腊中部与南部是山地,颇为荒凉,只靠这些土地的民众穷的很,欧罗巴行省现在能称霸整个地中海,靠的可不是当地农业产出。

    “太子,欧罗巴行省现在靠的是大宋提供的军事装备,靠的是四国同盟提供的一个相对稳定的东地中海岛黑海的航运线,还有欧罗巴搞的钱庄业。我也听说有人对欧罗巴行省非常不满,这个批评好像没说到点子上。”

    “你觉得问题在哪里?”赵谦认真的问,他从徐处长这里受益最多,自然就更重视徐处长的看法。

    “我不合适说这些。”徐处长谦辞应道。

    看着徐处长跃跃欲试的神色,赵谦笑道:“大胆说,官家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徐处长专管这些,自然最接近具体情况。”

    看得出,徐处长费了点时间下了决定,然后起身把办公室的门给关上。这才压低些声音说道:“太子,我觉得当下只用管理一下欧罗巴行省执掌的钱庄,不让他们自己乱来就好。我自己甚至觉得,欧罗巴行省只怕内部也想管好钱庄,只是没能力管好。现在大宋钱庄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朝廷的钱庄,那些人工作稳定,还有退休制度。虽然人人都见钱眼开,可大家日子过的舒坦,想捞钱,也顾及朝廷制度。欧罗巴行省那地方,不大捞特捞之后回国享福,那不是傻么。”

    赵谦听了这话,第一反应是很生气,结果脑子里竟然想起自己表哥来。表哥回国之后就带了丰厚的礼物去拜见赵谦的老娘,赵谦的老婆也被请去。老婆萧美美回来的时候还向赵谦炫耀她得到的四十颗大珍珠。那些珍珠直径都超过一厘米,按照大宋的标准已经不是珍珠,而是宝珠。

    其中最珍贵的是两颗夜明珠,在黑暗中能放射出发出柔和的荧光。理工男的赵谦立刻想起水利系与地质系的公共课。其中有几节课讲述了荧光矿石。如果在珍珠培养时候给珍珠贝维持一个荧光矿石成份比较浓的环境,就可以生出夜明珠。

    虽然明白这个原理,赵谦还是得去感谢一下表哥。两人聊天的时候,秦表哥就谈起自己在海外的心境,每次感受到生活不便,感受到贫乏粗俗的倭国地方文艺娱乐,他就想立刻回大宋。这种心情波动大概以珍珠收成为分界。在看到一盘盘珍珠的时候,秦表哥甚至把回大宋这件事忘记的干干净净。

    自家表哥的心态和欧罗巴行省那帮人的心态一模一样。想到这里,赵谦猛然生出点滑稽的感觉。他可没想到自己能与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