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82章

革宋-第82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实中的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双目炯炯有神,看人的时候目不转睛,给人不小的压迫感。这明明就是个浊世佳公子么!

    看得出,文天祥对别人的瞩目也颇为习惯。他笑道:“不知赵直阁前来为何?”

    “吴相公召见,便来见他。”赵嘉仁答道,“不知文兄是干办什么公事?”

    “不干办公事,乃是前来自请免职还乡。”文天祥爽快的答道。

    赵嘉仁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他心里面大惊,这位南宋的末代丞相怎么想起来要辞职了呢?

    文天祥也不卖管子,他大声说道:“蒙古南侵,如赵直阁这种忠志之士都在前线浴血厮杀,偏偏內侍董宋臣要官家迁都避难。朝廷内皆无人敢言,我便上表请官家斩之。可表章竟然送不到官家面前。蒙古退兵,董宋臣之罪更是无人追究。既然如此,我只有自请免职还乡,以表心意。”

    “文兄肝胆真乃铁铸!”赵嘉仁忍不住赞道。话音一落,他眼角余光都看到其他人好像都看了过来。扫视周围一圈,只见那些人的确在看赵嘉仁。见到赵嘉仁看他们,这帮人都别开脸。

    赵嘉仁心里面也有些后悔。董宋臣是官家宋理宗最喜欢最信赖的內侍,已经坏事的丁大全就是走了董宋臣的门路才当上了丞相。引歌妓给官家宋理宗提供纯洁三陪服务的就是董宋臣,也就是说,唐安安、步如烟等人去见官家就是这位董宋臣的安排。此人真可以称为是宋理宗的贴心人,而宋理宗也极为宠爱董宋臣。多少人的攻击都能动董宋臣一根汗毛,反倒是事后遭到董宋臣打击报复。文天祥此时不过是宁海军节度判官,就敢和董宋臣死磕,这份英气的确非同一般。

    不过赵嘉仁今日称赞文天祥,这话保不准就会有人告诉董宋臣,从个人利益上看,这对赵嘉仁未必有利。但是赵嘉仁也不想去后悔。面对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赵嘉仁觉得自己也更有了些勇气。

    “得赵直阁称赞,就觉得不胜之喜。”文天祥笑道。

    没等文天祥再说什么,外面进来人叫文天祥去吏部。从容站起身,向赵嘉仁道个别,文天祥大步跟着官员前往吏部。看他的姿态根本像是前去接过晋升的文书,而不是辞去自己的官位。看着文天祥高大的背影,赵嘉仁心里面感觉暖暖的。大宋的确有非常多的人渣,但是大宋也有真正令人佩服的人,见到文天祥,赵嘉仁就觉得大宋依旧有希望。

第5章 朝堂内意见多() 
“赵提点,请随我来。”前面传来了呼唤之声。

    听到有人招呼,赵嘉仁抬起头看了看,呼喊他的是一个面现节日综合征的官员。官员大概有四十来岁,整个人看上去颇为疲惫。

    收起小本子与铅笔,赵嘉仁站起来。那位官员在前面带路,赵嘉仁跟着他穿过几重院子,到了一间屋子门口。官员先进去打了个招呼,又出来招呼赵嘉仁,“赵提点,吴相公在里面等你。”

    终于可以见到能解决问题的正主,赵嘉仁吁了口气,调整一下心态,这才迈步进了屋子。屋子里面很朴素,没什么特别的装饰,只是白墙上随便挂了几幅字。这也是大宋的特色,赵嘉仁的官邸比左丞相的办公地点简陋多了。在屋内的是个头发胡子都白了大半的紫袍老者,他腰中佩戴金鱼袋,应该是左丞相吴潜。赵嘉仁觉得这位吴潜丞相年纪肯定超过六十,应该不到七十。大宋一般七十岁之后不再磨勘,也就是说到了这个年纪之后就要致仕。当然,大部分丞相也活不到这年纪。

    见礼之后两人坐下,吴潜开口说道:“官家有旨,要尽快建成一支水军,以控水路。政事堂谈过,决定让赵知州来做此事。”

    赵知州三个字令赵嘉仁颇为满意,但是吏部的文书没有下,他也不敢托大,所以问道:“不知是哪里的知州。”

    吴潜抬眼看了看赵嘉仁,有些意外的答道:“难倒赵知州不知道么?”

    “没见到吏部文书,不敢乱说。”赵嘉仁说道。

    吴潜将文书叫到面前,让他去请吏部主管磨勘的官员带了给赵嘉仁的公文过来。赵嘉仁看着文书的背影,觉得心里的激动难以压抑。他是宝祐二年当上县尉。那年也是西历1254年。历经六年时间,赵嘉仁终于要当上泉州知州。困扰他十年的噩梦,到了可以清算的日子。

    “赵知州。”

    “赵知州!!”

    随着后面一声加大音量的呼唤,赵嘉仁突然清醒过来。他连忙扭过头,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左丞相吴潜。于是连忙解释道:“吴相公。我得知当上知州,欢喜的难以自己。还望吴相公不要计较。”

    吴潜见过太多得知自己升官之后失态的官员,见赵嘉仁回答的如此诚恳,他也不去计较。吴潜接着说道:“赵知州,此事乃官家交代。政事堂商议之后,决定买下你带到太湖的所有船。每艘小船给一百两白银,每艘大船给四百两白银。你到了泉州之后,要尽快造六百艘小船与一百二十艘大船。并装火炮。价钱如前面所讲。”

    听了吴潜所讲,赵嘉仁觉得幸福来得太快,犹如龙卷风。他忍不住怀疑自己之前怎么会认为大宋朝廷居然会对赵氏宗亲采取共产的手段。这大宋朝廷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要保护赵氏与官员们的财产。拿走赵嘉仁已经造好的船,朝廷当然要给钱。之后造船,朝廷也必须给钱。而且还让赵嘉仁承包了造船的生意,这可是细水长流的好事。

    当然,这次朝廷在战争中花费巨大,给的钱并不多。按照现在的兑换比率,一两白银兑换三到四贯铜钱。也就是说,一艘小船连料带工费,朝廷给三四百贯。一艘大船连料带工费,朝廷给一千两百到一千六百贯。赵嘉仁的造船成本大概是这个数目的四分之一。不过换成别的造船者,这个费用就得大大增加,赚到的钱很有限。

    一想到成本,赵嘉仁突然想起一件事,他连忙说道:“火炮我可以造,但是每一门火炮所需用的铁是造成之后份量的三倍,这些铁须得朝廷出。造船需要铁钉,这些也得由朝廷出。”

    吴潜想了想,答道:“可以。白银与铁,都由福建路支给。”

    这下赵嘉仁不吭声了,他心里面暗骂政事堂的老狐狸们做事够狠。铁是官营,赵嘉仁需要的铁在福建路看来不过是九牛一毛。福建也产白银,这些银子也拿得出来。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等于是把一大笔赋税加在福建路。赵嘉仁身为泉州知州,自然也得承担起很大一部分。

    就在赵嘉仁心中感叹吴政事堂老狐狸的谋略,吏部派来送公文的官员。那是正式任命赵嘉仁为泉州知州的公文。泉州知州兼任泉州市舶司,同时还能节制殿前司左翼军这支福建唯正规军。想到自己掌握了这些之后就可以轻松对蒲家动手,赵嘉仁心中那点不满顷刻飞到了九霄云外。

    欢欢喜喜接过任命,完成了手续。赵嘉仁准备与左丞相吴潜谈完船只的事情就立刻走人。

    此时屋内没了别人,吴潜开口问道:“赵知州,不知你可知道忠王?”

    赵嘉仁几乎是下意识的点点头。他当然知道忠王,这位忠王就是宋度宗。赵嘉仁上一世可是在宋度宗的手下当的官。

    见赵嘉仁表示知道,左丞相吴潜继续问道:“同为宗室,不知赵知州是否觉得忠王可当太子之位?”

    赵嘉仁恍然大悟,怪不得他上一世的印象里面这位吴潜居然被打成与丁大全同样的奸党。从这话里面能够确定,左丞相吴潜完全不支持忠王当太子。

    必须得说,赵嘉仁非常认同吴潜的观点。这位现在的忠王,这位未来的宋度宗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他不懂政治,对权力感知水平基本为零。当皇帝的期间,已经不是无法做出正确的政治决断的问题。这位宋度宗身为官家,并不具备做出政治判断的能力。

    赵嘉仁看得出,左丞相吴潜坚决反对忠王成为太子。这是基于吴潜对忠王的判断,甚至可以说是基于对大宋的忠诚。正因为如此,赵嘉仁对左丞相吴潜也彻底绝望,他确认吴潜同样缺乏足够的政治判断力。

    “吴相公,我身为宗室,在太子之事上只赞同官家的决断。”赵嘉仁爽快的给了吴潜一个明确的答复。

    听了这毫无歧义的说明,吴潜叹口气。

    赵嘉仁也不管那么多,他立刻追问道:“吴相公,不知船只的事情,是官家下旨,还是政治堂下令?”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赵嘉仁出得政事堂。他觉得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正想回家吃饭,突然想起司马考来。他掏出小本本,找出记下记录司马考住处的那页。左丞相吴潜已经告知赵嘉仁,所有的钱都会由政治堂下令到福建,走财政渠道解决。也就是说,赵嘉仁在此事上须得与新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商议着解决调拨钱的问题。

    面对这个局面,赵嘉仁准备马上就出发。若是今天不能与司马考见面,明天赵嘉仁就会离开临安。

第6章 无言之时就讲科学吧() 
临安的饭铺里很多都有‘西湖醋鱼’这道菜。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一尺,重不逾一斤半,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至于鱼是不是西湖产的草鱼,这还不好讲。不过大部分所做的味道和21世纪的差不多,就是挺咸。至少以赵嘉仁的口味来看,够咸。当然,赵嘉仁不会公开这么讲。就见对面的司马考以鱼佐饭,吃的挺快,看来司马考也没有批评的意思。

    酒过三巡,司马考放下筷子问:“不知赵兄弟在临安待多久?”

    “事情已经办完,明日就走。”赵嘉仁诚实的答道。

    “明日?”司马考愣了愣,脸上忍不住露出失望的表情。

    赵嘉仁心里面倒是觉得开心,以两人的关系,司马考得知赵嘉仁明日就走的话,至少不会提出那么多无意义的要求。当然,若是司马考的要求并不过份,赵嘉仁不准备拒绝。

    司马考感叹道:“赵兄弟,你总是如此来去匆匆。我想起咱们在苏州相见,你也是如此。前些日子,我还见到那边的铁匠。忍不住觉得时光飞逝。”

    赵嘉仁只是笑了笑,姑苏的铁匠师傅让他觉得世事难料。铁匠师坐视徒弟周兴被赶走,这导致周兴提前二十年投奔赵嘉仁。此次朝廷采购的军船上都需要安装火炮,就需要靠周兴从赵嘉仁这里学会的铁模浇筑技术来完成。这项技术并非赵嘉仁完成的,而是上一世的周兴在赵嘉仁的思路下研究出来的技术。其间的曲折,赵嘉仁没经历之前绝对想象不到。

    司马考不知道赵嘉仁心中此时闪过的诸多念头,他继续说道:“贾相公刚入鄂州之时,我见他能忍让,也无所畏惧。没想到鄂州之后竟然有些睚眦必报的意思。呵呵,居然没看出他还是个范睢。”

    “难倒司马兄……,难倒贾相公觉得司马兄对他不够尊敬?”赵嘉仁问。

    司马考叹口气,没有立刻回答。赵嘉仁倒是不惊讶,他同样感受到了贾似道的变化。司马考所说的让赵嘉仁确定这感受并非他独有。

    “幸好我磨勘时间已到,贾相公不过是个右相,还不在临安。”司马考给了个说法。虽然用词看着可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