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653章

革宋-第653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是李员外出了。”

    “哦!看来李员外家不缺钱么!”段天德从牙缝里挤出这么一句。缓了缓心情,段天德命道:“你去请卢员外、李员外、钱员外到我这里吃个饭。”

    管家知道此事重大,应了一声就快步离开。

    第三天中午,这桌酒宴终于成行。四位员外在桌边坐下,每人面前都放上了茶水点心,段天德率直的说道:“地不好租,咱们去年商议下,所有人都收五成五,一贯钱的税金咱们掏了。我家现在还是如此,却不知其他几位兄弟家里如何?”

    这个问题如此敏感,卢员外立刻答道:“我家也是这么搞的,难道是有人坏了规矩。”

    钱员外没吭声,目光直接落到了李员外身上。李员外听了这话,看着落到自己身上的目光,他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他沉默着不说话,这种异样的沉默让卢员外若有所思的盯着李员外看。最后李员外扛不住了,他自暴自弃般的叹口气,“诸位哥哥,你们也都知道我家的地,烂地多,好地少。我也已经尽力了,只是当下的局面怎么都扛不住,除了降地租,竟然找不到其他办法。”

    “啧啧!我说李兄弟,你真的找不到其他办法,难倒就不能先和我们说一声么。”钱员外已经开始抱怨起来,“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有地租不出去么?你这么一降,我们怎么办?”

    卢员外也想抱怨,只是说不出什么,只能“就是!就是!”的附和钱员外的说法。

    “卖地吧。把烂地统统卖光,中等地若是实在用不着,也卖掉。”

    听了这话,众人目瞪口呆的看着段天德,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之前最坚定的要求不卖地的就是段天德,等大家都尝试着不卖地,没想到段天德竟然转变了念头。李员外忍不住问道:“段兄,你这是魔障了么?”

    “我没有魔怔,也没吃错药。我只是算了笔账。假如100亩烂地能收100贯,可一万亩好地每亩少收哪怕100文,这就是1000贯。好地产量不同,每亩少收一成,就得有400文钱。实际上就是4000贯。为了100贯,少了4000贯,这买卖不划算。”

    “……这地卖掉了,可就回不来了。”李员外拿出了之前段天德的话。

    面对这样的嘲讽,段天德果断答道:“我以前真的那么想,现在我换了想法。”

第186章 对抗的分歧(三)() 
“段科长,你可知道你家卖了五百亩地?”

    坐在江宁府农业局局长蔡子俊面前的段凤鸣听到这话,立刻瞪大了眼睛。家里前年被抓到有抛荒的土地,为了避免罚款不得不卖了两千余亩烂地。那次就让家族从族长到长老痛心疾首,段凤鸣万万没想到他们不吭不哈的再次卖掉了五百亩。

    难道是族里的家伙们吃错了药?难道是马上就要二月二龙抬头,所以这帮人玩个把戏?所以段凤鸣连忙问道:“地卖给了官府?”

    “是。卖给官府。”

    “……已经过户了么?”

    “过户了。不仅是段家,卢家、李家、钱家也已经各卖了三百到一千亩不等。”蔡子俊局长语气很是欢喜,任何土地增加对于农业局都是好消息。一家伙增加两三千亩土地,农业局觉得自己的本钱增加许多。

    段凤鸣心中一片茫然,他无法理解事情怎么就变成这样。便是手中没钱,借钱也要买地,这才是段凤鸣心中的家族模样。如此贪婪土地的家族竟然卖了土地,这件事本身完全超出段凤鸣对家族的认知。

    “段科长,你觉得地主们会不会跟着一起卖地?”蔡子俊眼睛亮晶晶的,两三千亩土地还不足以满足他的胃口。

    “蔡局长,这件事我是刚听到,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段凤鸣连忙答道。

    “你能不能回去问问?”

    “我怕回家后挨骂。”

    “……能不能试试看?你回去问的时候算是公事。”蔡子俊对此非常热心。

    段凤鸣心中嘀咕,难倒段凤鸣真的想偷懒,蔡子俊就能管得住么?只是这种话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所以段凤鸣为难的说道:“蔡局长,找别人应该也可以。”

    “你这种家里人,他们才会说些心里话。”

    “我觉得自家人才不敢说实话。”

    “段科长,去吧。这等事情必然得做了之后才知道。”

    段凤鸣中午回到家,他老婆并没有回来。段凤鸣的老婆是他的高中同学,在法院做文书工作,中午经常补回来。当段凤鸣正在吃着从食堂带回来的饭菜,段家竟然派来人要段凤鸣去见段天德。

    回到段家,段天德说道:“凤鸣,你上次说做什么都不能影响你的官途,我问你,咱们族里若是按照官府的办法种地,这个会影响你的官途么?”

    “……不会。”段凤鸣开始怀疑自家人也许真的不正常了,在不久之前,他们还一脸不屑的认为大宋官府的农业水平远不如地主。

    “那你就教教族里怎么种地。”段天德命道。

    段凤鸣心中一阵厌恶,农业局局长蔡子俊要段凤鸣做事,至少也得拿出一个公务出行的理由,这种公务行程就不用去单位报到。时间上也有很多宽松。段天德这一开口就让段凤鸣做工,完全不顾段凤鸣的时间安排。最让段凤鸣不满的是,段凤鸣从农业局领俸禄,也享受官府提供的一些福利,譬如孩子上幼儿园,在食堂的便宜餐券。到现在为止,段凤鸣根本没有从段家得到过类似的报偿。

    想到这里,段凤鸣直接问道:“我听说家里卖了土地?”

    “嗯。卖了。怎么了?你想买?”

    “呃……”段凤鸣说不出话来,即便是对大农场非常了解,段凤鸣发现自己有拥有自己土地的可能,还是犹豫起来。各种念头在脑海里翻滚,这么多年的科学教育以及农业专门教育,好不容易才勉强压制了想获得小块土地的冲动。然后段凤鸣试探着问道:“我不想买。只是我觉得家里以前不是这么做的。”

    “那是家里的事情,你不用管那么多,只要交给家里官府是怎么种地的就好。”段天德说完之后,就让段凤鸣与族里的人联系,他自己则大大咧咧的走了。这局面让段凤鸣一阵无语,到现在为止,段凤鸣自己始终没有能够掌握到丝毫主导权。

    段天德并不是故意在耍威风,他是真的有事。出门之后已经有驴在等着,坐上毛驴先跑到了接近长江的码头,那边已经有乌篷船等着。乌篷船没有进入长江,而是沿着接近江边的河道前进。之后再根据河岔边的牌子指引进入新河道,这么走来走去,终于进入了段天德熟悉的河流。这条河通往段家最核心的土地,那是四万多亩的连块土地。这是段家的进士家族们不停歇的努力。即便是在贾似道乱搞公田改革的时候都没受到影响的土地,就是靠这样的土地,段家才有今天的财富。

    段家庄就在这片土地的中心位置,说是一个村子,其实都有一个镇子的规模。一行人下了船,直奔庄子中的祠堂。在这种颇具神圣意味的地方召开会议,感觉还不错。

    钟声响起,那些留守在段家庄的长老们就集结起来。与段天德这种长期住在城市里面的长老相比,这帮居住在乡下的长老脾气明显更暴躁些。见到段天德,他们纷纷上来质问。

    “天德,你让庄里分地,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卖地是什么意思?”

    “你让族里跟着官府学种地,官府不就是两季种么,咱们也会啊!”

    在长老们的聒噪中,段天德先是沉默的聆听。过了一阵,他走到放牌位的正屋前大声说道:“你们要是说不出什么新意,那就听我来说。我这次回来,就是想和你们商量。咱们家有三大块连在一起的地,其他的土地大概就零零散散。这些连块的土地,我想学着官府那样经营。零散的土地,咱们就交给原本各家的人,让他们自己经营吧。为了几百亩地花掉几千亩地的收成,我觉得这等事情再不能做。”

    “你这败家子竟然要分地!你这是坏了祖宗的规矩。”一个老迈的声音愤怒的指责。

    段天德不用看就知道,这是族里一位段天德爷爷辈的段家人。仗着辈分高,平素里倚老卖老。所以段天德大声说道:“若是前任族长还活着,他要做什么,我就听他吩咐。现在我是段家族长,我要做的决定是为了段家,按照族规,你们听我的就好。”

第188章() 
从丘陵下来,段凤鸣只觉得两条腿简直要废了。在乌篷船里坐下,点上炉子,把已经泡好的米饭放在炉子上。段凤鸣叹道“没想到我已经这么不中用。”

    “你们要么在城里,要么在平地上,只是不习惯而已。”张副科长神色自若的答道。看得出,这么一趟运动对于张副科长毫无影响,这么一场运动之后他还能非常自若的在小案板上切着腊肠与豆腐。

    捶着腿,段凤鸣换了个话题,“没想到这山上的树被砍的差不多了,这些百姓平常都烧啥?烧草么?”

    “想让他们种树,只能先给他们供应煤。”张副科长说话的时候又开始切香葱,“你看到没有,那些树大多都是新砍的。”

    “这么说……”段凤鸣觉得有些明白过来。

    “地主们就是这么坏。”张副科长哀叹道。

    段凤鸣听了之后有些无奈,张副科长家也是地主出身。要不是见多这等事,想来张副科长也不会说出这种话。这个河东村最大的地主就是段家,想来砍树的都是段家的人。

    炉子中的煤块很给力,除了让乌篷船里面温度上升,也让焖锅里的米饭开始沸腾。等水快干了,张副科长就打开锅盖,在米饭上放置切好的腊肠与香葱,又把锅盖盖上。

    又过一阵,米饭焖好。张副科长又拿了一个锅,里面先放进去水烧开。之后把豆腐、香葱放进去煮。两人则沉默着乘了米饭与腊肠,拿出农场生产的豆瓣酱,吃起了迟来的午餐。填饱肚子,再来一碗葱花豆腐汤,倒也暖暖的让人舒服。然而段凤鸣准备站起身的时候,发现腿几乎动弹不得。

    张副科长将段凤鸣拽起来,扶着他走出乌篷船。段凤鸣需要继续走动,活活腿上的血气,两人也不想再去爬山,就向村里走去。村里基本是茅草屋,只有很少的几处砖瓦屋。走了一阵,只见一些家里看着比较热闹点,这些家庭无一例外都能看到穿着农场工作服的人。

    “怎么会这么多人穿农场的衣服?”张副科长不太理解。

    “那些年轻人把省下来的衣服带回家给家里人穿。”段凤鸣解释道。

    “这个……会不会让人穿着衣服混进农场?现在部队里面已经严禁把军服给家里人穿。”张副科长问。

    “前一段城里面查军服,是因为部队里面出事了?”段凤鸣对此很有兴趣。

    “我退役之后就不知道部队怎么样。不过部队这么做,肯定出了什么事情。”

    “你当年怎么想起来去当兵呢?”

    “呃……蒙古人打到江宁,我和我哥哥一起去看。蒙古人就用箭射我们,我哥哥胳膊上中了一箭。我想报仇。”

    张副科长说的轻描淡写,段凤鸣只觉得一阵寒意上来。虽然张副科长现在看着没事,当年也是从差点没了性命。没等段凤鸣想出接下来要说什么,却听到前面的茅屋里面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