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224章

革宋-第224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驸马爷胯下的马匹突然一声嘶鸣,前蹄一软就栽倒了。好在年轻的驸马爷身体轻盈,在这个时候竟然按住马鞍一个腾跃,落在地上后向前跑了几步,接着站稳了脚跟。被突然变故弄到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驸马爷回头看,就见和他一起冲击的四十多骑兵只剩下几匹马疯狂的冲进稻田里面,在泥泞中挣扎逃命。

    把视线投向更靠后的步兵阵列,伯颜察儿驸马爷就见那些步兵在火炮的轰击下逃散了。对面不过是三十门火炮,而三千步兵就在三十门火炮的轰击下掉头就跑。

    此时枪声停了下来,伯颜察儿驸马本能的感到了危险。扭头一看,就见宋军的长枪兵们挺起枪就向他杀了过来。举起马刀,驸马爷想继续战斗。然而看着对方那四米长的长枪,即便是勇敢的驸马爷也感受到了极大的恐惧。就在此时,驸马爷身后突然冲上来一名亲兵,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驸马爷就往回跑。

    宋军虽然很想把敌人留下,可放出步兵之后这局面就尴尬了。他们挡住了火枪兵的视野,等窜的比兔子都快的驸马爷再次出现在火枪兵视野内,两方之间的距离又超出了能够准确射击的范围。此时开枪后能不能打到人全得靠天意。

    驸马爷不知道自己已经逃出生天,他被亲兵拉着飞窜。两人跑过死者伤者的的区域后继续猛跑,在跑到几乎要吐血之前差点追上之前开始逃窜的蒙古步兵。此时两人再也跑不动,伯颜察儿驸马爷扭头看他们之前逃窜的来时路。远远见到宋军长枪手有些在追击在炮击中受伤的伤者,追上就一枪刺死。有些没有继续追,只是对着倒在地上的蒙古伤兵进行刺杀。

    这些长枪兵并没有一个劲的往下追,干的差不多了就收队返回。看着远处那条细线般的宋军阵列掩护着后面排成长队的船只继续前行,驸马爷难过的放声痛哭。他毕竟只是个十七岁的孩子,自己的部下损失这么大,驸马爷越哭越伤心,干脆倒在地上哭的打起滚来。

    与这个十七岁的毛娃娃驸马一比,二十三岁的李云营长就显得成熟许多。李营长沉静镇定的指挥部队杀光所有能杀死的蒙古兵,收拢马匹。虽然对蒙古兵下达毫不宽容的杀戮,李营长对马匹就宽容的多,能救的尽量施救,不能救的才杀掉剥皮割肉。

    部队继续前进之时,李云营长与其他营长讨论此战得失。他上来就做自我批评,“我之前算的有问题,若是每个营有三个炮兵连就好啦。”

    其他营长也表示赞同。蒙古军在炮兵面前的弱势让大家都倾向于使用炮兵解决敌人的战法。要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将领听到这话大概会气死,法军一个营1000人只给4门炮。一个师9000人才36门炮而已。当然,拿破仑时代的法军火炮是六磅炮,步兵武器同样全面超过李云的部队。

    驸马战败给运输部队争取到了一天多的时间。他们本来就距离扬州有不足100里的道路,这一天多让他们平平静静的走了60里路。眼瞅距离扬州不过30里,部队就慢下脚步做准备。

    阿术元帅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第二天调动了围困扬州的一万多军队前来迎战送粮部队。

    两边没搞什么花样,就是拉出阵列硬碰硬。宋军是火炮在第一线,长枪兵与火枪兵在炮兵后面列阵的老套路。蒙古军则有些新意,第一线上推上来床弩等远程投射武器,稍微靠后一些是新附军弓弩手。加起来总数有三千人左右。

    三千人对六十门炮,元帅与毛头营长之间的战斗随着一声响箭而开始。

    普通人只要挨上一根床弩射出的巨大弩箭立刻就报销了小命,那些脚踏弩的有效杀伤射程都超过百米。漫天飞蝗般的箭雨向着六十门火炮组成的阵地倾泻之时,那些可怜的炮手们只能缩在铸铁炮盾之后开火。

    如疾风骤雨拍打木门,金属箭头射在铸铁炮盾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种响声带来的联想让炮盾后的宋军们不自觉的有些发抖。

    比可怜的炮手更可怜的应该是那帮不得不清洗炮膛,装填火药的炮组人员。炮手们有铸铁炮盾可以躲藏,这些炮组人员必须得暴露在弓弩之下。即便头带内衬厚棉的铸铁头盔,背后是铸铁甲,外面再批一层厚厚的纸甲,这些炮手们背对敌人,嘴里嘟嘟囔囔并且做着该做的动作。从蒙古军这边看过去,在宋军炮位旁边总是有些被箭射的如同豪猪似的身影在不停晃动。

    “你们好好打,快点把那些蒙古人都打死。”呈现豪猪状的炮组人员边干自己的工作,边对着炮盾后发炮的那些人发狠。大家基本都在这样的局面下,众人除了竭尽一切提高射速之外貌似也没别的办法了。

    火炮的射速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火炮的散热度,每次发射炮弹的火药气都会让炮管中的温度提升。即便炮管内被沾水的刷子刷过,一旦炮管在水蒸发之后的温度还高过那些残留灰渣的自然温度,此时又有新的火药填充进炮管,其结果就是产生悲剧。赵嘉仁的部队里面就在训练中出现过这样的悲剧。

    灰口铁的铸铁炮比白口铁的铸铁炮更薄,这意味着散热更好。看着只是不太起眼的差距,在实际上的战斗中就完全不是那回事。只要降低点发射频率,增加浇水降温的力度,赵嘉仁的炮兵就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内的连续射击。宋军的炮组顶着敌人密集的箭雨,维持着两斤炮一分钟大概发射两发炮弹的频率。

    与宋军炮组们的防箭手段相比,蒙古军对两斤炮就完全没有防御手段。每一轮六十发炮弹飞过来,除了嘴里念念有词之外,蒙古军的远程部队完全找不到其他防御的手段。

    逐渐习惯了箭雨敲打炮盾与豪猪外形的大宋炮兵越打越顺畅,可对面的蒙古军远程部队怎么都习惯不了自己毫无防护的面对击中后必死的炮弹。随着队伍在惨叫声中开始变得有点稀疏,即便有蒙古刀斧手以及北方汉军虎视眈眈的监视,这三千远程部队撑了整整十轮炮击后才终于开始大踏步的向原理宋军炮兵的位置撤退。

    阿术元帅并没有下令刀斧手们砍杀这些远程部队,因为他看得出,即便是蒙古弓箭手与宋军对射结果也是一样。如果更实事求是点的话,这帮新附军在刀斧手的坚实下比蒙古军表现还好不少呢。

    一般来讲,宋军都会比蒙古军被动许多,会傻呆呆的看着蒙古军调整。李云营长是赵嘉仁太尉创立的宋军营长,他的态度就是趁你病要你命。既然蒙古军对宋军的火炮轰击没有应对办法,随着蒙古军远程部队撤退,宋军向前推动火炮。在蒙古军没办法立刻反击的距离上继续对蒙古军开炮。

    这次率先挨炮弹的就是那些刀斧手。以他们的攻击范围,这已经是完全的单方面挨打。于是刀斧手只挨了两轮炮击,立刻就往下撤退。阿术元帅究竟阵仗,知道这可是军中大忌。军队最怕混乱,远程部队和刀斧手们此时都没了再战之心,没办法逼着他们立刻继续作战。若是强行调整,立刻就是自家阵线上先来一场大混乱。

    元帅不得不命令蒙古军先撤退。李云等人见到阿术元帅的部队居然也撤离岸边,立刻将部队改换成细长的掩护阵型。没多久,部队就越过阿术元帅曾经把守的地区,向着扬州继续前进。

    见宋军井然有序的变阵,井然有序的前进,元帅并没有下令继续猛攻。当天晚上,护送总数达到四万五千石粮食的宋军进入扬州。扬州城得到足以再坚守半年的粮食。

第9章 赵家朝廷() 
21世纪的人很习惯用重量单位来计算粮食,并且会以为这是本该的常态。实际上不同的粮食干燥度,直接导致重量的变化。相对应的,不管重量如何,粮食体积的变化倒是比较恒定。在现代的粮食烘干设备出现前,粮食是用体积来计算,并非是用重量来计算。

    四万五千石粮食送进扬州,关于扬州内还有六万军民的消息通过飞鸽传书送到赵嘉仁这边。宋代一石粮大概是120斤,四万五千石就是540万斤。每个人平均90斤粮食。即便扬州城内还有些别的粮食产出,这么多粮食也顶多再支撑半年。若是半年内没能进行下一次补给,扬州城内的百姓大概就得饿死。

    得到准确情报,朝廷内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之前赵嘉仁并不请护卫小皇帝的御林军统领张世杰和礼部尚书文天祥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此次他们两人也终于列席。

    听到扬州的局面如此,张世杰忍不住叹道:“不如请李制置使突围吧。”

    听了张世杰的话,陆秀夫瞪了张世杰一眼,起身说道:“扬州地处要害,一旦弃守,淮东就再不是我大宋的。”

    扬州的地理位置确非常重要。它位于长江以北,是大运河渡过长江之后的入口处。临安投降之后,扬州扼守住了蒙古北上的通道。此时海州还在赵嘉仁手中,从海州到扬州的五百里内河渠纵横,骑兵在这一带很难施展,所以蒙古军并没有能够控制这一带。

    “扬州必须得救。”文天祥很认同陆秀夫的意见。

    赵嘉仁也很认同陆秀夫的意见,既然李庭芝能够坚守到如此地步,就没有任何抛弃李庭芝的理由。以前赵家人是给别人干活,现在他可是在给自己干活。所以他说道:“蒙古军此时已经无力南下,我们没理由在这里干看蒙古人掠夺江南江北。我准备先致力收复淮东路。”

    “怎么收……收复淮东璐?”张世杰被这么生猛的建议惊到了,他说话都有些结巴。

    “淮东璐本就没有被蒙古夺走,现在还谈不上收复。只是那些淮东官员们各个心浮气躁,需要换掉。”赵嘉仁在提出自己干看法的同时也稍稍修改了一下并不合适的用词。

    一听如此进取的行动,文天祥立刻表态,“太尉,我愿意前往。”

    “嗯。”赵嘉仁点点头,这才是他心目中的文天祥。“我军凡是家在淮东的都要参与到此次战斗中去。”

    这命令很正常,虽然赵嘉仁说是接管淮东,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更像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淮东已经孤悬敌后,官员离心离德,这与收复其实没啥区别。那么利用淮东当地军人也是必须的选择。

    不过张世杰此时心中感觉不太爽。他到了福州之后见到赵嘉仁将福州经营的如同铁桶般,就甚是惊讶。而临安朝廷总投降之后,大宋制度已经基本崩溃,赵嘉仁却靠着他的航海行会迅速重建了朝廷。文武百官不用征召旧朝廷的士人,只靠航海行会的那些干部,以及航海行会学校的学员,朝廷迅速完成重建。张世杰不得不怀疑,现在这个朝廷到底是谁的朝廷。

    赵嘉仁的要求把淮东人集结起来的要求并不过份,但是赵嘉仁的要求却让张世杰的军队终于暴露在赵嘉仁的命令下。在此时的福州,拥有最多淮东人的集团就是张世杰的带来的军队组成的御林军。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福州,张世杰心中非常郁闷。可即便是郁闷,他也没什么办法。现在不是赵嘉仁需要小皇帝,而是小皇帝需要赵嘉仁。不是赵嘉仁需要张世杰,而是张世杰需要赵嘉仁。离开福州的话,张世杰手下的这帮人马上就要饿肚子。乱世之中,所有人都会存储粮食。因为制度崩坏导致税收能力下降,各政权从地方上征粮的能力大大下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