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207章

革宋-第207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你们居然还能找出来四万户,我还挺佩服呢。”齐叶发自内心的表达了称赞。

    “早些年福建路经常有人造反,现在连造反只怕都凑不起来人。那些富户或者读书人大概是不肯造反的。”齐荣也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说完了这些可以当做消遣的话题,齐荣试探着问堂弟,“听说你想去交趾?”

    “怎么说呢?”齐叶一时没办法找到适合的表达。皱着眉头思忖了一阵,他突然放弃了寻找准确的词汇,采用了非常直白的说明,“赵知州讲起过财政体系,你看我都四十了,孩子们也都长大。所以我想死前有机会试试看。”

    这话完全没办法体现出齐叶心中憧憬的那个国家财政体系,齐荣却已经完全清楚了自家堂弟的愿望,那就是在一个国家里面成为重臣。齐荣发觉自己虽然对此很好奇,却更想当一个富家翁。假如航海行会控制交趾,齐荣也希望能够在大宋,而不是跑去域外的交趾居住。

    “五郎,还是你有闯劲!”齐荣发自内心的给堂弟点了个赞。

第160章 种植园生产() 
咸淳七年,正月十六。

    在珠江三角洲边缘的剑麻园开始了第一次收割。司马庆手持割刀,面对着他一年多来静心照顾的植物,一时很感慨。每亩地里都种了300棵剑麻,这些密密麻麻的绿色植物叶片如同宝剑,翠绿的叶面非常光滑,叶子也如同宝剑般挺直。一颗颗剑麻如同士兵一样整齐排列,足见司马庆在种植时有多用心。

    就在剑麻园附近,航海行会的人们已经摆好桌椅台秤,桌上放着一串串的铜钱,那都是用来收购剑麻的费用。最初被安排到这里的时候,司马庆觉得自己被家族给坑了。那些成串的铜钱意味着丰收的时节终于来临。

    在种粮食的时候,开镰之前大家一般要跳一段祈祷与感恩的舞蹈。也就是汉人版跳大神,主要是意思意思。然而司马庆并不知道这从几万里外来的植物该向哪方神明致敬。而且他的宗教信仰和普通大宋百姓一样,有事才会想起神,并不会刻意对神明做出什么特别的分辨。

    就在此时,那些一直在帮助种植园主们搞农业科普的农学院学生们走上前,大概是司马庆的尴尬站姿让学员以为司马庆不知道该怎么切割,一位年轻的学员说道:“叶子不要齐根切掉,留下一寸左右。”

    被人用这么科学的态度一讲,司马庆那点求神的虔诚顷刻飞到了九霄云外,他索性不再想怎么折腾,老老实实走到剑麻跟前开始切割。

    锋利的小刀轻松切断脆生生的叶子根部,一片剑麻叶随即被扔进箩筐里面。众人一起动手,里面甚至还有些土人,种植园里顷刻就热闹起来。一年多前的司马庆觉得土人都是些冲下山烧杀抢掠的存在,像是野人与土匪的凶猛混合体。等他真见到土人之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那些土人又黑又瘦,身体看着没有汉人结实。以司马庆这种干农活的身材,他觉得自己一个能打两三个。

    土人的确下山,不过貌似他们原来是被从山下给赶到山上去的。当地也有懂土人话的熟番,谈妥提供饮食的条件,土人就答应帮司马庆他们干活。因为身体弱,这帮土人干活也就是能对得起那碗饭而已。

    然而人多力量大,不需要特别大的气力,只是要长时间重复劳动的收割,土人的数量就起到了作用。农业学校让大家一亩地种300棵剑麻,这里每一户都有200亩地,就是万棵。若是没有这么多土人提供劳力,靠司马庆那十几号人,他也不知道要收割到什么样的天荒地老。花了七天收完了两百亩的剑麻,司马庆觉得自己已经被累的想死。哪怕拿到了钱的时候心中高兴,两臂和背都酸痛到要死的司马庆还是只想睡觉。

    农户们为了收成而高兴,并且开始享受劳动之后的休息。赵嘉仁这边并没有停止工作,他们已经在剑麻厂附近的山坡上修起水坝,加工设备也被运来。充分利用了水力设备,剑麻叶子被压榨,刮皮,那些纤维被收集起来用石灰进行沤制处理。

    赵嘉仁身为吃货帝国的臣民,对于和吃有关的东西记忆力不错。剑麻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水解酶,可应用于肉类嫩化、啤酒澄清、干酪制造、海产品加工、蛋白质水解,以及治疗某些炎症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即便没办法如同2世纪那样精细的处理,剑麻渣料至少已经在学校的实验下总结出运用在海产品加工以及酿酒上的方法。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些广东剑麻纤维暂时处于加工状态,广东剑麻的渣料很快就通过船运到了海边。在这里,福建剑麻纤维制成白棕绳编成的渔网正在比较远的海中进行捕捞。在近海,用白棕绳编织成的网兜里面,牡蛎已经长的很大。

    切好的海产品经过这种处理液的浸泡之后,里面的水解酶可以分解掉产生异味的成份,软化蛋白质,让海产品的味道更好吃。浸泡后的海产品烹制成鱼酱,封装进沸水杀菌的罐子中。紧紧封好罐子口,贴上标签就可以装船送到沿海城市去。或者送到内陆城市。

    这种鱼酱里面盐分丰富,又添加了辛香料,保质时间更长。乃是下饭的上佳调味品。司马庆很喜欢这种鱼酱,那些土人们吃饭的时候特别爱的就是在碗里放上一大勺这种鱼酱,吃的津津有味。不过让司马庆感到在意的并非是土人的口味,而是赵嘉仁的手段。农村分为农忙农闲,很多时候都是忙半年闲半年。当然,这种忙和闲并非是整块时间。

    现在水力处理设备让大家忙碌的时间大大增加,即便不懂得精巧的操作,土人们至少能够扛东西。看得出,他们对汉人们拥有的设备、作物、还有制成品并没什么兴趣。连司马庆都不知道赵嘉仁花费如此之多的钱财购买剑麻的意义何在,就更不用说那些土人了。

    然而每天能够吃饱的食物,还有经常变点花样的菜色,特别是每五天给一次的酒。还有给土人的一些布料,就是这些土人渴望的全部。从这个角度来看,土人们每天消耗的工钱之低可以说丧心病狂呢。

    当然,要是司马考知道白棕绳的价值,他更会觉得丧心病狂。剑麻的耐腐蚀性根本不是普通麻纤维能比,为了能够保证船只的可靠程度,棕绳麻绳的索具必须很粗,还得经常换。现在赵嘉仁手里的上千艘船上有近十万根索具需要更换,索具变细,使用时间增加,这方面的开支节省了一半以上。

    船队里面有两百多艘并没有南下,他们等待着赵知州的命令。在正月二十八,赵嘉仁下令船队出发。这些船队上的军队装备了灰口铁火炮,装备着此时全球最好的白棕绳索具。两百多艘船,运载了一万陆战部队在姚江江口登陆。扎下大营之后,勇敢的使者就前去见了交趾国王,要他再次向大宋称臣,并且中断与蒙古的一切往来。

    如赵嘉仁所料,交趾国王陈日煚严厉的斥责使者。他郑重表达,既然大宋打不过蒙古,也没能力在蒙古攻打交趾的时候保护交趾,那大家就一拍两散,谁也不欠谁的。

    对于这位陈日煚国王来讲,他自认为发言是认真的,经过考虑的。然而国王大人并没有想到另外一种可能,赵嘉仁对他说出了什么根本不在乎。只要国王大人没有无条件投降,赵嘉仁就会采取军事行动。

    于是咸淳七年二月初十,双方在姚江两岸布下战列,交趾之战正式开始。

第161章 姚江之战(上)() 
站在姚江边的高坡上,江风迎面吹来。赵嘉仁放下手中的望远镜,问身边的人,“大象的图片给大家看过了么?”

    “……报告太尉,我的部队已经发了。”宋捷答道。

    “报告,我的部队也发了。”

    此时姚江两边分列着赵嘉仁的军队与交趾王国的军队,对面的对军里面有不少象兵。即便隔江也能大象的耳朵在呼扇呼扇的摆动。原本该看上去很萌的动作,却因为交趾人给大象身上涂抹很多凶猛的花纹,看上去颇有杀气。

    赵嘉仁见过大象,还骑过大象。然而福建路很多年都没见过大象出没了,以福建路当地人为主的军队难免对此陌生。即便出发前下令对部队进行过教育,赵嘉仁还是有些担心。

    按照道理,这些军官的报告证明大家都努力了,赵嘉仁还是忍不住挑起了毛病,“报番号!各个都说我的部队,我怎么知道是哪些部队?”

    被这么训斥,众人再次应了一遍。

    “报告太尉,四营已经完成教育。”

    “报告太尉,五营已经完成教育。”

    “报告太尉,六营已经完成教育。”

    ……

    听着这样的报告,赵嘉仁总算是感觉好了很多。而且听着这些人把称呼改换成‘太尉’,赵嘉仁也觉得比较满意。

    太尉乃是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宋初,太尉作为三师三公之一的称号,只是作为升迁资序所用,并无执掌。太尉旧在太保之下。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

    赵嘉仁是文官,作为招讨使的他就可以被称为太尉。和相公的称呼一比,赵嘉仁更中意太尉这个称呼。

    等着各部队表态结束,侦查部门派人送来的结果,“太尉。交趾国王的王旗也在对面阵列。”

    “老先生很硬气。”赵嘉仁忍不住赞道。此时双方兵力排开,侦查部队认为对面的交趾军有两万左右军队,差不多把现在能拉出来的军队都给拉出来进行威慑。一排排一队队,即便是站的歪歪扭扭,阵列前放上几百大象,看上去也颇有兵强马壮的味道。

    “太尉,该怎么迎战?”旁边的宋捷开口问道。大家战前的确很像制定一个作战计划,奈何对交趾了解不多,非得见到敌人之后才能发话。

    “既然在交趾国王陈日煚面前说下狠话,我等不主动打过江,大概说不过去吧。”赵嘉仁对包括一众指挥员们说道。

    “太尉,五营全体指战员愿当先锋!”五营营长吕德布立刻大声表态。

    既然决定以航海行会的身份解决交趾,部队的各种正规化就在进行。譬如部队不再叫官兵,而是称为指战员。军官叫做指挥员,战士叫做战斗员。这个称呼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认同感。因为‘员’在大宋就是个编制内的意思。XX员外,指的是员外郎。意思就是现在没有编制,但是拥有编制身份,只等正式有空额。

    既然有人这么自告奋勇,赵嘉仁笑道:“大家不用担心没有功劳,咱们就只有这一万人,你们想偷懒也没机会。不过,今日见识了交趾人的军阵,大家便好好商议,等明日再战。”

    交趾这边领军的的确是交趾国王陈日煚。见到赵嘉仁的军阵规模,这位很勇武能干的国王大人就放心许多。虽然对面的军队阵列严整,看着训练有素,然而他们的规模实在是太少了,只有一万人的样子。以多打少素来是战争的王道,为何以少胜多的战例那么有名,因为这种战例太少了,少到不得不拿出来大书特书。

    第一天,宋军并没有渡江进攻,陈日煚国王大人同样没有进攻的打算。防守的一方拥有天然优势。拥有兵力的交趾军渡江作战就会让优势降低。这还只是个战术层面,战略层面上,宋军劳师远征,远道而来,交趾军本土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