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1021章

革宋-第1021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连大宋在经济上开始控制倭国都没让财政部长感到特别高兴。

    赵嘉仁应道:“咬牙忍住。这种时候除了忍住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已经用尽了力量,采用了现阶段最优的手段。除了忍住之外别无他法。”

    “得忍多久?”赵谦问。

    “最少二十年。没有几万公里铁路,就没办法体现出铁路网的真正优势。”

    赵谦这年龄已经不对二十年感到难以忍受,他都快渡过了两个二十年的人生。正在觉得老爹坚韧,就听老爹继续说道:“二十年后大概会更缺钱,有了铁路网之后,要建设的东西只会更多。”

    这下赵谦懵了,现在他已经实际上开始一步步掌握权力,老爹能活二十年对赵谦来说当时好事。但那个时候赵谦大概已经完全掌权,合着到他那时候只会更辛苦哇。赵谦定定神,问老爹:“难道就有一个尽头么?”

    “生产资料极大丰富,信息革命导致了信息极为通畅。如果那时候还能坚持制度,有可能达到某个阶段,国家不用那么辛苦了。在达到那个阶段之前,就得咬着牙继续向前向前。”

    这话已经完全超出了赵谦的想象之外,老爹的确讲过电力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国家电力实验室里面也的确有了些看着很神奇的新东西。不过赵谦还是觉得那些时代未免太遥远,反正他是不指望看到那个时代了。既然老爹确定未来的艰苦,赵谦就不再询问啥时候能休息。问老爹这个问题本来就有点傻,老爹不怕死,因为老爹认为人死了之后精神就不复存在。最差的局面也是进入一场永无止境的安眠。一切麻烦事都无法打搅亡者。太爽了。和这样的老爹谈论何时能休息,未免太无趣了。

    回到自己办公室,赵谦立刻就忙起来。铁道部长派人送来了一份报告,赵谦本来想浏览,结果看了片刻之后就看到根据测量结果,最适合黄河铁路桥的位置居然不是开封而是郑县。赵谦登时抬起头看向前来的处长,处长很紧张,却抬着头看赵谦,并没有躲避赵谦的目光。

    哪怕知道自己为了这个生气实在是不该,赵谦还是忍不住生气。开封位于天下中心,大宋首都就该是交通枢纽。这个报告若是送到老爹手里,根据老爹的性子只怕就会同意。这……这不是闹笑话么!

    不等赵谦质问,处长先开口了,“太子,根据地质测量,开封的确不适合建设铁路桥。如果没有之前历史上的几次决口,开封还行。几次决口之后开封这里很容易在汛期再次出事。如果只是洪水来了,加固堤坝就能解决问题。洪水若是更大,淹到开封城下,城市设计的时候就有防洪准备。最多泡泡水,开封城不会出事。可是铁路桥扛不住,桥梁一断就是几个月不能通行。我们也不是自作主张,官家在铁路勘探要点中强调选址的问题。”

    “你们就不能想想办法么?!”赵谦怒道。

    处长没说话,从他的表情看得出,处长并没有让步的意思。

第309章 共和(十九)() 
“你们不能再考虑一下?”

    “我们为了这个事专门开了好几次会。”

    “一点办法都没有?”

    “已经把每个点的海拔都侧过了,地质条件也详细测过,真不行。”

    ……从政的理工男和从事专业的理工男之间进行着交流,压力让从事专业的理工男下不得不拿出一些比较抒情化的说法,“开封城是一层压一层,战国时代的大梁城在现在开封城地下十几米的位置。要是能行,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郑县。”

    “郑县就没下沉?”赵谦非常不高兴。

    “郑县那边在商代修建的城墙现在还保存的很完整。”铁路局的处长答道。

    赵谦登时为之语塞。确定郑县旧城墙遗址实际朝代是大宋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其轰动程度不亚于发现了睡虎地秦简以及附近秦国时期木渎家书。配合安阳以及朝歌甲骨文发掘,大宋考古界为此专门成立了虞夏商周断代工程。

    质疑一个商代城墙尚且能完整保存的地区地质不稳定,赵谦无论如何都说不出这样的话。赵谦做了最后的努力,“官家看了报告么?”

    “已经送去了。”处长率直的回答。

    赵谦叹口气,结束了这次会面。有些事情不行就是不行,而且老爹这个人从来不会让政治凌驾物理规律之上。把铁道部的资料浏览一遍,赵谦再没别的想法。开封的地理情况就是不适合做铁路枢纽,正如处长对枢纽的评价,万一桥梁断几个月,铁路系统不用活了。

    在报告最后附了新开工铁路内容,开封到洛阳的铁路已经开修,从郑县南下的铁路也已经开修。看完报告赵谦继续其他报告,民政部的报告中建议将未来大宋铁路枢纽郑县升格为郑州。赵谦看了看铁路地图,觉得民政部那帮人反应真快。从幽州到汉口的南北铁路与海州(连云港)到洛阳的东西向铁路在郑县交汇,郑县位于开封西边一百多里的地方,同样是中原枢纽。一个大宋未来核心之处是个县,的确不适合。升为州府也是应当的。

    再看地图,铁路所到之处有些是著名的州府,有些则是很普通的地方。郑县是特例,但是沿铁路的其他县城会不会也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这让赵谦有些关心。

    在这么看似平和的局面下,大宋338年过去了,339年到来。元旦一过,赵若水就来找赵谦,“大哥,明年咱爹娘都60大寿。你怎么都得给准备一下才好。”

    虽然还有一年多,赵谦并不觉得这个想法过于提前。大宋皇帝与皇后都60大寿,大宋340年又是大宋整10年的国庆,是要大阅兵的,不庆祝都不合适。看着赵谦为难的表情,赵若水无奈的说道:“大哥,你别瞎想,我知道咱爹的那个秉性,咱们作为子女不该好好给爹妈庆祝一下么?再说了,这也是咱爹娘第一次见面40年的时间。你呀,就是笨!”

    赵谦真忘记了明年是爹娘定亲40年的日子,这么一想赵谦突然觉得好羡慕。不等赵谦说话,赵若水说道:“怎么?你又羡慕啦。”

    从小就能被妹妹看穿,习惯倒也习惯。赵谦叹道:“四十年了,我也快四十啦。”

    “所以咱们得赶紧准备。”赵若水依旧紧抓主题。

    “咱们送什么呢?”赵谦还是有些抓不到重点。老爹颁布了法律,公务人员互相送礼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公务人员操办婚丧嫁娶都有规定,超过规定范围属于违法行为。大宋官家作为大宋最高公务人员,大肆操办就违法了。以老爹的性子,谁敢瞎搞一定会倒霉。

    “大哥,你动动脑子啊。”赵若水都快无语了,“没让你送东西,你给老爹筹备演出不就好了。国庆日都有演出,在演出中,让人把这几个事情都讲一讲,恭贺一下,完全不违背法规。”

    “对对对!就是这个!”赵谦恍然大悟,连连称赞。

    看大哥的榆木脑瓜终于开窍,赵若水继续说道:“大哥,这些节目可不能随便找,提前一年做准备可不多。另外,能不能让东西罗马、倭国和高丽也准备表演节目。”

    “好!好的很!”赵谦觉得妹妹不愧是家里最受宠的那个,这份得体是赵谦远远不如的。

    有妹妹建议,赵谦就把文化部和宣传部请来,两位部长一听都立刻叫好。文化部长赞道:“官家与圣人相濡以沫四十年,这是大好事。我们得好好宣传。抵消一下现在离婚率升高的问题。”

    “喂,这个可不能乱说!”赵谦惊了。大宋本来在婚姻方面就很文明,各种离异都有法律保护。《婚姻法》是官家非常重视的法律,婚姻法确定了婚姻的法律性质以及夫妻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界定了财产所有权。这导致了城市离婚率开始快速上升,不少老派人物对此大大不满。

    赵谦很清楚老爹的性子,谁敢利用这个来攻击婚姻法授予的权力,官家定然会大大不高兴。但是出乎赵谦意料之外,部长们态度非常坚定,并没有拍马屁的丝毫打算。这让赵谦很是不解,谈完之后他心中不解,回到家的时候又被老婆看穿了。萧美美问道:“遇到啥想不明白的闲事?”

    “这都能看出来?”赵谦郁闷了。

    萧美美噗哧一笑,却不解释。她和赵谦的家人处的都不错,从小姑子赵若水那里很是了解不少赵谦表情的意义。赵谦这些年越来越少因为公务露出为难的表情,和刚成亲时候经常眉头紧皱的日子大不相同。让赵谦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定然是些闲事。看赵谦还是挺困惑的模样,萧美美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谦就把不解的事情说了出来,说完之后看老婆若有所思,赵谦连忙补充说明:“我不支持离婚,不过有些事情我也听说过一些,过不到一起非得被逼着过在一起,真会出人命。”

    萧美美完全不在乎赵谦的话,她边想边慢慢说道:“文化部长是……哦,我想起来了。”

    “想起什么来?”赵谦有些讶异。

    “没错,就是他。文化部长的闺女离婚了。”萧美美讲起了文化部长的家事,“他闺女一定要离婚,把文化部长气坏了。他闺女是电信部的,文化部长吆喝说离婚就不要回家,他闺女直接搬去了电信部那边盖的房子。”

    赵谦不知道这些家事,此事才明白文化部长那坚定的态度背后的一些原因。对此,他只能叹口气。老爹是个厉害人,是个真正的道德之士,他从来不用道德的高度去要求别人。军队、官员干部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平,那是写在制度里面的内容。老爹讲法律讲制度,同样多次公开讲过反对道德绑架。

    正因为老爹个人坚持从来不唱高调,不提出超出实际的要求,官员们都有自己的道德看法,而且不会轻易妥协。看来这次就算是捅了马蜂窝呢。

    赵谦的不安是他个人的事情,各个部会的官员早就想为赵官家庆贺六十大寿,此时有了不违法的方式,众人在不告知赵官家的情况下快速开始准备。杨从容已经从东地中海回到了大宋,本来和理藩部的罗义仁商议东地中海到天竺北部的战局,听到这件事后立刻来了精神。

    两人对于赵官家的崇敬发自内心,杨从容赞道:“太子实在是聪明,此事必然要准备一年以上。”

    罗义仁也表示赞同,“我这边得一年多,几十个藩国都得通知到。还得筛选他们要表演的节目。”

    先放下手里的差事,两人召集了外交部与理藩部的联合会议,众人集思广益定了个标准,之后就让部里的人选择专门负责此事的人员。花了一天之后,两人才继续之前讨论的事情。罗义仁之前已经嘲笑过奴隶王朝,此时又嘲笑了一番,“他们倒是真的虔诚,奴隶王朝的皇帝亲自前往圣地一番,建立前往圣地的交通线。他们有这功夫,还不如先派人到大宋觐见,请求我们承认奴隶王朝得到的东西。”

    杨从容觉得虔诚这个词用得真好,看得出奴隶王朝的皇帝对于真神教的信仰远胜过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他问罗义仁,“你觉得他是装作不知道,还是真不知道。”

    罗义仁答道:“我派人调查过,奴隶王朝的官员都相信他们经文里面所说,大地是一个平面。”

    噗哧!杨从容笑出声来。罗义仁的回答经常这么有趣,却又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