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工程师-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又是一阵称赞,全都学李廷玉翘着大拇指。
王欢老脸一红,心头狂汗,这是后世陈毅元帅过洪泽湖时做的一首诗,被他触景生情,随口念了出来,却被一群古人当作他的作品拿来夸奖了,纵使他脸皮厚如城墙,也有些不好意思。而且这首诗是写的夕阳晚景,这时候太阳还没完全升起呢,念出来也太不对头了,真有文采的人,一听就会觉得有问题。
王欢连忙装腔作势的笑了一笑,转移话题道:“李大人,这景是美景,却不是良辰啊。”
李廷玉一拍脑袋,恍然道:“对对,只顾着看风景,差点把正事都忘了。”
他手搭凉棚,冲着湖面上张望起来,看了一会,好像看到了什么,嘴角一咧笑了,指着湖面道:“说曹操,曹操到,你看,那里不就是了。”
大手所指的方向,一串黑色小点正在湖上水天交际处慢慢出现,因为距离太远,若非李廷玉目力异于常人,能瞭望很远,根本发现不了在太阳升起的方向有这么一串黑点。
李廷玉转身吆喝起来,让躲藏在岸边芦苇丛中的手下出来,麻利的将早已割好堆在一起的芦苇杆点燃,顿时一股黑烟平地而生,似狼烟般直冲云霄,烟柱又浓又直,很远就能看到。
湖上的黑点似乎也发现了这里的黑烟,开始朝这里移动过来,缓缓接近,过了一袋烟的功夫,黑点开始慢慢变大,逐渐的人眼可辩,轮廓也越来越清晰,船只的样子显现出来。
李廷玉和王欢站在岸边,紧紧的盯着远处的船只,由一个个小小的黑点,变得越来越大,又过了一刻钟,船队接近到了岸边不远处。
“是漕运粮船。”李廷玉沉声道:“我在运河上见过这种船,没有错。”
王欢点点头,他也看清了船只的外貌,这是一种方头平底船,船身肥大,吃水很深,载重能力在内河船只中首屈一指,正是明代漕运的重要交通工具:漕船。
“看来马全成功了。”王欢道。
第一艘船的船头,一个身着文吏装束的壮汉昂首挺立船头,正焦急的冲着岸上张望,在他身边,赫然站着一个身着清廷长袍服色的官员。
(本章完)
第25章 笑纳大礼()
远远看去,这员清官身着青色九蟒五爪补服,胸前一块补子,上锈一只亭亭玉立的孔雀,头戴竹编圆锥凉帽,帽顶上一颗闪闪夺目的蓝宝石亮晶晶的很是显眼,底下插着一根花花绿绿的孔雀翎毛,赫然是从三品的服色品级。再看容貌,此人年约五旬,清瘦的马脸,两侧颧骨高高凸起,衬托着一双深陷的细眼,面上皱纹密布,两鬓花白,嘴唇上两撮八字胡梳理得一丝不苟,脑后拖着一根长及腰际的辫子,脸色红润,透着一股春风得意的喜色。
船上的白帆高高扬起,吃满了风,船借风势,速度很快,顷刻间就靠拢了王欢等人所在的岸边。
岸边有一个小码头,非常小,小到连栈桥都很短,大概是渔民们所修筑的,用来靠泊小型船只,平时也是渔船用用,这样的小码头,在洪泽湖上到处都是,四周高高的芦苇疯长,将这座码头掩盖在中间,不仔细看,很不容易发现。
站在船头的马全,朝着显眼的黑烟指挥船队靠了过来,船大码头小,马全转过脸去,对站在身边的清朝官员客气说道:“巡视大人,栈桥狭小,请下令船队,按横排靠岸,以便装载货物。”
这个清官,正是原明朝总漕部运衙门,即俗称的漕运总督衙门的副职官员,漕运巡视李万才。今年四月,清兵南下,以摧古拉朽之势眨眼间就攻下了淮安,明朝官员仓皇南逃,漕运总督田仰一马当先跑的最快,丢下偌大的漕运总督衙门不管,一众大小官员群龙无首,逃的逃跑的跑,李万才动作慢了一步,想溜的时候清兵已经进城了,他也当机立断,马上领着全家素服跪在道边,跟着一些想在清朝混个出身的二五仔官员一起,当起了迎接豫亲王多铎的第一批降官,结果因祸得福,清军手里有大把职位,缺的就是人手,像李万才这样熟悉业务的投诚明朝官员,立即就留用,官居原职,还隐隐承诺,干的好的话,必有升迁,漕运总督的位置还是空着的呢。
李万才惊喜万分,浑身都是力气,不等清廷下令,自己就把头发剃了,留起了辫子,表白忠心,干劲十足。这段时间忙个不休,张罗着把漕运总督衙门赶快恢复起来,BJ城里的满洲贵族还等着江南良米供养,可千万耽误不得。
正忙碌间,却有豫亲王手下佐领图海的公文到,称有一批重要物资要紧急北上,需要征用漕船二十艘。来人有清军公文印信,清楚无误,李万才急忙调集船只,跟着来人就上船了。
李万才听马全这么一说,立马就转身吩咐下去,下面自有一套运作,很快,二十艘漕船一只挨着一只,密密麻麻的向狭小的码头靠了上去。
“其实李大人,这么点事,你又这么忙,用不着亲自来这一趟。”马全一边等着船头靠岸,一边客客气气的对李万才说道。
“哪里话!”李万才虽然没有把马全这个跑腿的使者放在眼里,但他看重的是图海这个佐领,他打听得很清楚,图海是正白旗多铎的人,多铎是谁啊,那可是大清的豫亲王,现今摄政王多尔衮的兄弟,关系好得一条裤子穿的铁杆,如果能跟多铎搭上点关系,自己的前途可是一片光明。想到这里,李万才满脸堆笑,大义凛然道:“这可是豫王爷安排的差事,我们做奴才的,可得尽十二分的心办着,不能出一点差错。”
“那是那是。”马全作钦佩状,拍马屁道:“李大人果然为大清鞠躬尽瘁,不愧是我辈楷模,等下我一定向佐领大人一一禀报。”
他没有把这句成语的后半句说出来,死而后已得等等再说。
“图海大人在哪呢?快给我引见引见。”李万才焦急道,垫着脚不住的朝岸上张望,这时候跳板还没有搭好,否则他早就一步跳上岸去了。
马全忙道:“李大人小心,岸边湿滑,当心落水,我家佐领大人就在岸边。”
水手们手脚麻利稳当,几只长蒿一阵撑下,船头“绑”的一声响,靠上了栈桥,李万才不等跳板搭上,一个箭步就窜了上去,动作矫健,丝毫看不出是一个五十岁的老头。
岸上的王欢和李廷玉早已在岸上看得真切,马全是二人商议以后,提前放出去的使者,他携带的公文,其实是由李严在从扬州出发的第一天晚上潜入图海中军帐中,在早已拟好的一份假公文上偷盖了佐领印信,再原样将印信放回,天衣无缝,图海粗犷,竟一时间没有发觉。
这一套假人假文,原本漏洞百出,只要清廷公文流传程序稍稍完整成熟,一验之下就会露陷,亏在清军这次南下进军太快,后方政府统治机构的建立速度根本跟不上军队的步伐,淮安这时候还处于一团乱麻之中,一切程序从简,而王欢正是料到了这一细节,才大胆想出这一以假乱真的计策,其实还有一点,是出乎王欢意料之外的,就是李万才的官迷,以这个官场老人的见识,其实也能看破这种乱了常规的命令,只是这人一心想巴结多铎,迷了心窍,急吼吼的想讨个好印象,没怎么细看公文就跑了出来,王欢的胆大之举才得以顺利实施。
这当儿李万才一跳上岸,王欢正好迎了上去,握住李万才的手,紧紧摇晃道:“大人辛苦了。”
他不认识李万才,只是心中欢喜,顺手就握上了。
李万才也不认识王欢,对于握手这种现代礼仪也完全不了解,这当口一愣,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王欢喜笑颜开的摇了一阵,脑子一抽,心中才明白过来自己失态了,连忙手一松,身子侧开,点头哈腰的把后面的李廷玉亮了出来:“这是我家佐领大人!”
李万才莫名其妙的被一个光头拉住手摇了半天,半响回过神来,发觉图海肯定不是这个和尚模样的家伙后,正欲发作,李廷玉走过来了。
李廷玉身高体壮,面宽耳阔,虎目含威,脸上每一根胡子都透着霸气,就连脑后垂着那一根假辫子,也似乎精神了许多。配上从图海处搜刮出的一身清军佐领铁甲,腰悬宝刀,浑身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李万才身上有一种明朝官员被清军吓唬惯了的通病,见了旗人就矮三分,虽然自己贵为从三品文官,但在满清贵族面前,那屁都不算,最多算一条高级点的狗而已。这时候虽然面对的仅仅是个小小的佐领,却如同见了多铎本人一样感到遍体生寒,不由自主的一个大礼就拜了下去。
面对三品文官的大礼,在明朝宦场经历良久的李廷玉下意识的肩膀一动,就想还礼,却看到王欢一个眼色使了过来,立刻会意,生生的止住了自己的动作,顺势随意的挥挥手,粗声道:“免了,你是?”
李万才忙起身道:“下官漕运总督衙门巡视李万才,奉豫王爷军令,调配漕船二十艘前来听令。”
三品文官居然在一个佐领面前自称下官,这也只有明朝降官面对八旗军官的时候才做得出来。不过听了这话,王欢和李廷玉同时心头一跳,漕运巡视?那可是从三品的高官,这会儿竟然亲自来给自己送船来了,这阵仗可不小。二人不约而同的朝马全看了一眼,意思是叫你带船来就行了,怎么还带来了这么一个官儿。
马全迎上二人目光,只是苦笑,不敢作声。李万才要自己赖着跟来,他有什么办法?
李廷玉又瞄了一眼王欢,见小和尚巍然不动,冲自己眨眨眼,伸出一只手,轻轻摇了摇,意思是不要怕,按照计划来就行了。
李廷玉暗叹一口气:妈的,老子这当戏子还真当上瘾了。于是把腰板一挺,脑后的辫子甩了甩,正欲装腔作势,却瞬间眼睛瞪圆了起来,惊叫道:“李大人,你是旗人?”
李万才弯腰起身,脑袋一摆,后面的辫子也露了出来,李廷玉看在眼里,所以惊叫出声,这李万才明明听名字是个汉人,怎么也留有辫子?
王欢也有些意外,这时候清兵入关不久,多尔衮为稳定全国局势,收取人心,为夺取九州江山打下基础,被迫修改了刚入关时逼迫汉族人民必须剃发易服的命令,改为非满族人可不剃发的宽松政策,所以全国上下基本上没人剃发留辫。
李万才听到李廷玉这一声惊问,却得意起来,以为自己的一番忠心终于被这位豫亲王的亲信注意到了,立刻媚笑道:“图大人,下官这辫子,是自己剃发编的,想我大清已建国多年,这留辫的习惯,也早已传入关内,下官名为朝廷命官,实为皇帝家臣,怎么能不认祖宗家法呢?所以为表明下官忠心,故而自行剃发。”
这一番话说得悠然自得,毫无羞耻可言,反而充满着欢愉热情,就差冲着李廷玉汪汪叫了。
李廷玉目瞪口呆,王欢脸皮发烫,两人同时想到:人才,这他妈是个人才,秦桧、练子宁之流算什么,这才是真正的顶尖汉奸,汉奸中的战斗机啊!
(本章完)
第26章 穆墩岛()
李万才看到李廷玉等人一脸惊讶的神情,以为自己的一番苦心终于得到了回报,豫亲王的亲信佐领见了脑后的辫子果然对他另眼相看,不禁更加得意,立刻媚词如潮,口若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