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新气象-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有时候也在想,若是你做了这张皇位,结果会如何?可是朕也只是想想,毕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了。说实话,当年朕知道西门中尉和韩中尉要拥立我当皇帝的时候,朕一度兴奋的睡不着觉,你知道的朕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是朕当了几年皇帝偏偏造成了如此大的乱子。这究竟是怎么了?
朕如今想来,年幼时被阿父蒙蔽,做了很多错事,可是如今朕却没有机会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六郎你最睿智,请你告诉我。只是朕虽然清醒了,可是阿父手中握有大军,朕也是无能为力。
好了不说这些烦心的事情了,说点高兴的事情吧,朕因为不在长安了,所以朕有时间和朕的妃嫔们在一起,如今朕的妃嫔已经有两个怀有孕了,朕就快要当爹了。不知道六郎有没有子嗣,若是有朕也为你高兴,好了,就写到这里吧,等日后有空了再写吧。
信得末尾皇帝李儇没有署名,李保看着这封信心内百感交集,不过他知道这个时候皇帝醒悟再多也是于事无补。
同时这封信里也有很大的信息量,皇帝对于田令孜的只手遮天已经渐渐无法忍耐了。而且皇帝这封信不是通过金銮卫的途径递送到了他的手上,这很说明问题了。
不过皇帝的那点伎俩在田令孜哪里估计也不够看。田令孜对皇帝的了解,远比皇帝对田令孜的了解要深的多。不过李保不担心皇帝李五郎的安危,毕竟皇帝仍是田令孜的护身符和保命锁,他不会对皇帝怎么样,顶多只是看管他更严一些罢了。
蜀中朝廷内各方势力虽然都在互相角力但是田令孜一家独大的局面暂时不会有改变,除非李保带兵打进蜀中。但是如今的蜀中不管是对谁都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蜀中的交通状况让人很崩溃。
诗仙李白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很是形象的道明了入蜀的艰难,所以李保只好先把蜀中放着,然后尽力发展渭州的事业。
他也不寄希望皇帝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他还得去忙他的工作,如今渭州正处于“大/跃/进”的快速发展周期,他必须把全部心力都放在渭州的发展上。
渭州的工坊发展很快,原来长安将作司那帮人,已经成了渭州工坊的骨干,他们带领第一庄学堂出来的学徒们在行业的钢铁行业技术更新上进行的很快,李保吩咐他们鼓捣的高炉已经出了成果。
安定年节大唐每年生产的钢铁大概在一千两百多吨,如今大唐战乱纷繁,各地能够安定搞发展的也就是渭州地面上了。
作为穿越者的李保深知,钢和生铁的唯一差别就是含碳量了,含碳量少的就是钢,含碳量多的就是生铁,具体的比例是生铁的含碳量是钢的两到三倍。钢产量和生铁的产量相差不多,生铁的产量严重制约了钢的产量,所以生铁的冶炼成了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得有所突破。
大唐现有的炼钢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做“炒钢法”,炒钢技术始于西汉末年,到东汉已相当普及。
此法冶炼中利用风箱向熔化的生铁鼓风,同时进行搅拌促使生铁中的碳氧化。用这种方法可将生铁制成熟铁,再经过渗碳锻打成钢。也可有控制地把生铁含碳量炒到需要的程度,再锻制成钢制品。这种钢中含有的硅酸铁夹杂物成分比较一致而数量较少。
另外一种叫做“灌钢法”,这一方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北齐书?綦母怀文传,称为“宿铁”,后世称为灌钢,又称团钢。
中国生铁制钢技术自战国初期到汉代经过几百年的历程,从块炼铁、渗碳炼钢发展到生铁固体脱碳炼钢、炒钢、炼制熟铁,以及重新渗碳硬化或淬火硬化。在这个基础上,工匠们发明了利用液态生铁对熟铁进行扩散渗碳炼钢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效率高的就是灌钢法了,李保提议的高炉制铁法,主要是用如今炼铁砌筑炉具中本来就有的竖炉,并利用现代的经验改进大唐的炼铁方法。
高炉炼铁最主要在于对炉温的提升,古代的工匠从汉代就尝试过用碳来炼铁,但是一直没有大规模的采用,直到宋代才开始大规模利用煤炭炼铁。
渭州由于李保的原因早就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煤炭了,汴州周边的煤炭十分便利,李保早早就联络了汴州的商家进行备货。
高炉可以连续投料并由于鼓风机的助力不断提高炉温,而且还有新型的还原剂,如煤粉、石灰石、焦炭等,这些东西能有效的提高炼铁的效率。
当然新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产量的提高,钢的产量也会显著提高了,如今渭州的钢铁月产量能达到两、三百吨,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李保利用渭州河水资源丰富,他在工坊里竖立了一个大型的水利工锤,这个工锤重达千斤,利用水力驱动,用来锤制铠甲十分爽利,渭州工坊能够量产明光铠之类的盔甲,这个大水锤就是幕后的功臣。
如今的渭州生产效率提供,原材料也很充足,因此这也是李保答应伏俟城的阏利隆可汗大卖军器的原因。
除了采用新技术并和传统技术相结合起来,李保还发动工匠们敞开心胸,摒弃私念分享秘诀,从而大家共同进步。并且李保提倡的专利制度也是充分保护了专利持有人的利益不受侵害、这项制度促进了许多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以前渭州资源贫弱,如今占用五镇之地的渭州有了较大的经济和资源腹地,又可以通过山南江河之间水路的优势运送南方的物资,渭州的各项产业发展十分快速。
如今的渭州有了充足的人口,又有穿越者李保的经验和知识,他们完全可以凭借他们的先发优势进而去碾压大唐地面上的各路军阀。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根据渭州现有的生产效率,李保又必须耐下心来,等待渭州各项工业的产能爬坡,他必须再忍耐些时光好好积蓄爪牙,暂时低调的只能当个看客,坐看中原粉墨角色的卖力演绎。 。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再入吐蕃()
。中和二年到中和四年的三年间是中原大地变化最为重要的三年,长安城内的大齐朝廷在这三年中是每况愈下,黄巢占据长安后,本想江山永固万年长存,可是事不如人愿。齐军在大唐的藩镇合力围剿之下,节节败退。
长安这个曾经独步世界的首都在黄巢几十万大军的蹂躏下,渐渐不堪重负。城内的粮荒和杀戮一直都没有停歇。
远在蜀中的大唐皇帝李儇已经意识到了他该肩负的责任,积极进取不断发布命令号召大唐的忠臣良将共除贼寇。
中和元年后郑畋威望大失,李儇立刻任命另一位流亡在外的宰相王铎取代他已经厌弃的高骈成为天下诸道兵马都统,继续领导藩镇围剿伪齐政权。
高骈这位前全国兵马大元帅同渭州的李保一道,躲在一边看热闹还不够,还同皇帝李儇搞起了骂战,气的皇帝李儇下诏剥夺了他的头衔。
高骈没了光环更是没了顾忌,整日窝在府中和神棍吕用之之流探讨请仙降神的把戏,渐渐被神棍吕用之等人所蒙蔽,进而大权开始旁落。
朱温在大齐政权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弱,曾经的农民军功臣在孟楷积毁销骨的谗言中慢慢失去了黄巢的信任,孟楷本打算一鼓作气的做掉朱温的时候,不想这厮极为命大。他在心腹谋士谢瞳的劝说下,早早投降了大唐朝廷,并被皇帝封为金吾大将军。
远在吐蕃境内的李保得到这个消息后“感叹人算不如天算,还是随他去吧”。
朱温叛齐投唐成了黄巢伪齐朝廷衰亡的标志性/事件,一时间大齐政权内的官员人心蠢动,黄巢不得已使用重刑峻法压制人心。
另外一个压倒大齐政权的绝对事件就是流亡代北的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带着他们的黑鸦军隆重登场。被称为“独眼龙”的李克用就像一个黑色旋风,打的伪齐政权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一时之间李家的黑鸦军成了大唐最为闪亮的军队,大唐境内人人传诵,而随着黑鸦军的崛起,李克用成了大唐军神一般的存在。而远在吐蕃境内辛苦征战的渭州军中众将却不由的感叹“时无英雄,竟由竖子成名。”
李保听到了手下们的吐槽后,也是嘿嘿一笑,对他们吐槽道:“你们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啊。”
渭州在过去的三年中发展的极为迅速,吉王国治下的丁口已经超过了三十万,而渭州的常驻兵员已经超过了五万人。他们训练有素,装备优良,军容鼎盛。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居然没有被蜀中朝廷拉壮丁,这都是因为蜀中朝廷的官员们几乎都成了李保的喉舌,另外他一直都躲在郑畋的阴影中,做了很好的伪装。再加之李保和皇帝李儇的关系,田令孜也拿李保没有办法。
虽然田令孜几次三番想要同李保撕破脸,但是一想到李保卡住了蜀中的咽喉,让他进不能进出不能出的窘迫,他只有慢慢的咽下了这口气。
渭州在尽力发展的同时,不忘继续攻略吐蕃,吐谷浑的阏利隆可汗成了李保绝佳的雇佣兵,让他打哪就打哪,而且作为吐谷浑人的后盾李保也很热心的继续提供大杀伤性武器给吐谷浑人使用。
强盛的吐谷浑人成了吐蕃的一个异类,各方势力争相结交他们的同时却发现这个势力极为强势,他们只想要土地还有人口。
而吐谷浑人之所以这么迫切的需要人口,那是因为渭州给他们下了死命令,要把吐蕃的汉人农奴全都解放出来。这些农奴就成了吐谷浑人淘换新武器和装备的最佳货品。
所以渭州丁口增长快速,这里面吐谷浑人帮了不少的忙。同时吐谷浑人征战中抓到的吐蕃人或者外族人也成了渭州的急需货品。这些吐蕃奴隶除去强壮者被挑选从军外,其余一律编入奴隶队,从事采矿冶炼筑城等重体力劳动。
而吐谷浑人得到的广大地盘却成了地广人稀的空壳,阏利隆可汗也曾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被手下还有他的儿子所说的“吐谷浑人的地盘自然只能有吐谷浑人才能占用”这个理由打败了。
但是治理地盘却不是吐谷浑人的强项,于是聪明友好的渭州人大量的涌进吐谷浑人的地盘内,开始帮助勇敢强壮的吐谷浑人治理地盘,帮助他们打理生意。
吐谷浑人发现经过渭州人的治理,他们的地盘越来越繁荣了,自己得到的收益也多了,他们渐渐的依赖起渭州人了。
于是吐谷浑人和吐蕃人的战斗越来越多,他们的人也越打越少,而好心的李保少主知心的为他们奉上了威力更大的武器,比如猛火车,神臂弓、增强版掌心雷,还有经过加固的大威力的投石车。
还慷慨的把他手下的军队贡献出来作为吐谷浑人的雇佣军,当然这雇佣的费用也是极为合理的,也不过是用吐谷浑人治下地盘的三分之二的收益作为报酬。耿直纯真的吐谷浑人却认为这样极为合理,于是双方的合作越来越深入。
另外那些武器虽然看起来很强力,但是这其中蕴含的知识也更多,李保给了武器却从不教授使用方法,几乎全是文盲的吐谷浑人,对这些玩意也是爱不起来。
吐蕃境内的两大皇族欧松赞普和永丹赞普都对吐谷浑人伸出了橄榄枝,但是阏利隆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