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从陈桥到崖山 >

第128章

从陈桥到崖山-第128章

小说: 从陈桥到崖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过错。这是不是成了篇歌颂狄青好榜样的样板文了呢?且慢!国手布局,步步紧逼!欧阳大才子笔锋一转,但“盖军士本是小人…”他真是老毛病改不了,什么事都从君子、小人的分界线上来说事。在欧阳修心里。所有军人都是jian诈、无德、低级、危险的劣等分子!之后的话可想而知了,他论述了狄青多么的得军心,更得民心。长此以往…且还有了上古时的中华玄学总根据来印证“水者yin也。兵亦yin也,武臣亦yin也”以此类推,现在又是发洪水,又是下大雨,都是武将们带来的祸患,上天给我们示jing呢!所以请陛下及早把狄青贬出朝廷。这是为天下做好事,也是对狄青本人的爱护。免得以后出了大事,不得不杀他!

    最终,狄青的罢免提案终于浮上了水面。提案递交的方式很高超,是中书省的集体提议,不是哪个人,更与西府各大臣没关系。也就说:没哪个具体的人和狄青过不去,是“大家”都想这么说的!

    面对罢免,狄青心情复杂,这时就要说一下,他为什么在4年时间里,面对那么多显而易见的指责非议,还定要留在枢密使位置上不下来?还有:4年前为了他当枢密使,宰相庞籍和参知政事梁适掐成一团,他也视而不见,定要当这枢密使?千年后总有人说:狄青你就名利心轻点,扔了这官又能怎样?不就一身轻松,活到百年了吗?对不起!如狄青真这样做了,他还是一热血沸腾、敢勇争先、永不放弃的好汉子吗?他是英雄!他有与生俱来的自豪感!在他少年犯罪从军时,都不把东华门外的“好男儿”放在眼里的自尊!虽起步不同,但都是靠着自己努力,完成了人生由低到高的艰苦跋涉!走过了这一程,凭什么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出人头地?

    在这样的心情底蕴下,他读完罢免提案,走到了皇帝面前。说了这样一句话“臣无功而受两镇节麾,无罪而出典外藩,这不公平”前一句是自谦,后一句是愤慨,百战之功,无罪罢免,我不服!

    皇帝同意,这的确不公平。他安抚了下狄青,让他先回避,接着找来文彦博“狄青是忠臣”皇帝这样强调。

    封建时代,宁用忠、不用能。这是条总原则。只要符合这一点,哪怕你脑子很蠢,手脚也不干净,一样得上级欢心。这时仁宗就提出这一点,可说是要在根子上给狄青定xing。这是好同志,我要留任他!

    可文彦博就是有那样的能耐,一句话就能让优点变炸弹“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注意:这就是宋朝臣子的特se、就是名臣士大夫的风骨!他们敢拿自己王朝的开国皇帝说事!赵匡胤难道不是柴荣的忠臣吗?要皇帝怎样回答?说是?好!为什么叛变了?宋朝哪来的?说不是?那就惨了!您在说自己的祖宗是个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

    当天仁宗再没说一句话。皇帝和宰相间横亘着一道致命的沉默,这让狄青命运被确定,而同时这也让文彦博的政治生涯产生了一断点。说来这其实也是文大人的一个失误。

    于是,狄青接到了一非正式命令。他被赐予一特殊荣誉,就像二战中希特勒给他的陆军元帅隆美尔的命令一样(你可以保留你的军衔、家人的安全。拥有追悼会。只是必须自杀)狄青,宋朝给你的最后一个恩赐就是你可自己提出辞职申请,有一体面的下岗理由…

    接到这命令,狄青仍没执行,他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于是他就要省政事堂,问自己到底有什么罪名!

    接待他的人正是首相文彦博。狄青像自己找抽一样地追问,结果就得到了最真实的答案。或许在文彦博想来,狄青定是知道了是他在捣鬼才来的吧?文大人直瞪着狄青说“无他,朝廷疑你尔”没别的。就是怀疑你!

    狄青在那一瞬间信心崩溃,一直支撑着他的信念倒塌了!狄青被这句话悚然惊呆,连退好几步,再没话说,黯然走出中书省,走出皇宫,走出东京汴梁城。8月14ri,他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宰相之职出判陈州。

    临走前。他对自己一亲信说:我此去必死。亲信不解,狄青笑了笑,陈州出产一种梨,名叫“青沙烂”青此去。必烂死。

    被他说中了。他去陈州不过半年,次年的3月24ri就死于“背疽”这种病在古代较多发,较著名有范增、徐达,都是忧愤交集。无可奈何地死去,基本等同于气死。狄青也是这样,他在陈州的半年。每隔半月,朝廷就派人去“问抚”一番,这种待遇数遍宋史319年,只有狄青这一份!真不知他做了什么,朝廷这样“爱”他?

    他死了,文彦博和当时整个文官集团,没夸张,事实上没任何一个官员,说过狄青不应罢免。他们得逞了!接替枢密使位置的是他们非常认同的一同道中人:韩琦。了不起的韩相公终于回到了组织怀抱,重新当上了宋朝宰执大臣!

    世界终于恢复秩序,宋朝官场变得安宁和谐。狄青的罢、狄青的死,不管冤不冤枉,都非常符合宋朝立国jing神。守内而虚外,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不管怎样,我们不会被自己人欺负!杀死狄青的不是文彦博,不是哪个具体的宋朝大臣,而是宋朝大气候,狄青是被那个时代压死的!就算没文彦博,也会有武彦博;没欧阳修,也有欧阳理。总会有文人跳出来找他麻烦。狄青,就是风暴中辗转飘浮的一片落叶,被风吹上了云端,又被风刮落到尘埃,一切身不由主,且很快就会淡忘了…

    直到神宗年间,那时帝国熙河开边,苦无良将,才想起了这位英年早逝的常胜将军。而在他刚刚被罢免、或刚刚死去时,举国无人思念他,只有一行干巴巴的官方记录——赠中书令,谥武襄…

    与狄青被罢枢密使同时,请仁宗早立皇太子的奏章也一直未停过。8月5ri,范镇已是第6次上疏建储了,折腾得没完没了,最后皇帝和宰相们达成了一默契,给范镇调个工作吧。11ri,他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兼杂御史。不过这也没用,范镇铁了心了!他拒不上岗,回家躺着较劲,一挺就是3个月。当人们再看到他时,都认不出来了。范镇须发皆白,就像过昭关时的伍子胥…嘉佑元年(1056)11月11ri,范镇被重新任命为起居舍人、集贤殿修撰。

    26ri,大契丹群臣给辽道宗帝后上尊号。投桃报李,27ri,辽道宗封皇太叔耶律重元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其子涅鲁古进封楚国王,百官皆有升迁。

    12月上旬,开封府尹曾公亮升参知政事。包拯权知开封府,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这一年半里并没发生什么特别大的案件,一件也没!有的只是包大人的工作作风。他让百姓们能随时见到帝国首都长官及开封市最高检查院院长。

    包拯下令把衙门口打开!无论谁有什么冤屈,都可进来告状!绝不会再有层层关卡,让不识字、不知法、不懂门路的良民有冤无处诉…

    凭良心讲,只此一点,就足以让平民百姓们记他到永远!至于那些挑战贵族强权的故事嘛?在这期间也有过一次。就是发大水时,开封惠民河河水大涨,民房淹了一大片。查原因,是有些达官显贵们在河上修了些水榭花园。其中最大一个,就是位太监的产业。

    包拯一点没含糊,找来地契,查看原图,只要有违建,立即拆除!严格说,这远远不足以让他成为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可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所要求的实在不多!只要是有心为民做事的,不管做到了哪一步,人民都会歌颂他、纪念他、神话他,把他当作黑暗里的明灯,来安慰在现实社会里被打击到体无完肤的心灵!

    17ri,西夏太后没藏氏被杀。事情起因于没藏太后那无法抑制的yinyu。野利遇乞、李元昊都死了之后,没藏氏看上了第3个男人:李守贵、第4个男人:吃多已。于是两个男人为她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先是李守贵杀死吃多已、没藏太后,随即李守贵又被没藏讹庞所杀。之后,讹庞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9岁的皇帝李谅祚。身兼国舅、国丈、国相的没藏讹庞是西夏国内说一不二的顶级权臣!(未完待续。。)

苏洵成长篇() 
嘉佑2年(1057)1月,大宋文人们的旷世盛典——又一届科举考试开始!中国历史上科举无数,但这一届无与伦比!中国文学史上盛称“唐宋八大家”唐二宋六,而宋朝的这6人中,有5人在这一届科举中汇聚,数遍中华历史,只此一份,空前绝后!还剩下的那一位,其实当时也在京城中。只是他为人太特立独行了,不跟这些凡夫俗子们一起玩…

    抛开他,另5个人以主考官欧阳修为首,历史选择了他来继唐朝的韩愈之后,进行大宋文坛的古文运动!

    在这次科举前,全天下的文人墨客都以讲究词藻为能事,谁会修饰,谁就是大家!这样的文章中全都是些讲究到了极点的险韵、怪字,大家争奇斗艳,看谁能玩出从所未见的花活儿…至于文章宗旨,这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文章这种终极问题,就没人在乎了。欧阳修身为当时的文章大家,他非常愤怒!他一直在倡导要恢复古文!像古人那样,文章的第一要务是要把事说清楚!得与国家有利、与民风有益。文章绝不是时装秀、科举考试也不是t型台,这是要传颂万代的,不是仅仅一时的敲门砖!

    6日,他抱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了贡院,寻找着符合自己要求的举子,他找到了。这真是个异数,茫茫神州幅员万里,宋朝开国己百年,文教之盛,是自有文字以来从所未有的,可能和欧阳修心灵相通的人,居然在辟远边陲的西鄙之地——四川境内。四川在当时是地道的老少边穷地区。数遍整个四川,在这次科举前,只出过2个进士。

    一个在宋真宗天禧年间,是位姓孙的中举。另一位出在宋仁宗1024年,他姓苏,叫苏焕。眉山人氏。就在这一年,眉山当地欢庆新举人产生时,有一个17岁少年变得沉默。他就是苏焕的三弟:苏洵。

    此前岁月里,玩就是苏洵生活的全部。这时他被震撼了!二哥的荣耀、父亲的笑脸,让他心中的一些东西觉醒,功名,原来是这样的东西吗?他开始重新读书了。注意是重新!这人的聪明才智不容置疑,但就是玩心大,只此一点,就铸就了他一生的郁闷。

    17岁时发奋读书。苏洵是真的努力了。3年后,下一届科举开始,他一次性通过了乡试,沿哥哥走过的道路,向传说中的繁华帝都前进。这时他深信:世界是他的,功名是他的,一切都是他的。但结果:他落榜了…

    当时他只是觉得有点沮丧,或有点惊讶,为什么没考上呢?可没有半点悲哀。他知自己还很年轻。不过才20岁,再考就是了。我这么聪明,肯定会成功的。于是他轻装返回家乡,回程路上。他顺便饱览了大地山川、湖海汪洋。他眼界开阔了,胸襟变得宽广…悲哀也在这时悄悄降临…

    他读书本意是为了功名,这点从始至终都贯穿了他一生。可他的性格却在另一条轨道上。他精力充沛、性格倔强,且胆子超大。这几样素质凝结在一个人身上。就注定了他不会乖乖听话。尤其不会听那些他认为不如自己的那些人的话。

    这时苏洵20岁了,此前只是个朦胧中的少年,他深信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