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弗雷塔和余灵珊双方多次会谈,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做设备改造,总投入会比直接从白玉重型购买还大,所以这批相关人员最好的出路是转到白玉重型这边来,省下部分培训时间的同时,怪兽卡车也能把资金投入的方向变得更为集中,着重开发笨卡系列。
其实龙元世界的社会状况,对于开发新品是不太热衷的,更便利的生活让民众接触的东西更多,会从某个侧面降低教会的影响力,而且便利的工具也会冲击职业者的收入水平。
好在也只是不热衷,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新事物的出现,不会动不动就要把人烧死,三大教会在大部分地区仍然会尊重本国律法邢典,这一点要远远强过康特罗姆世界。
不过长期没有什么本地人退出的变革式新品,要进行笨卡系列开发都不知该从哪里做起,只能挑选合适的人,一边自己构思试制,时不时听取各种顾问的意见。
请来的顾问里,到底还是余灵珊大师最靠得住,似乎她天生就很能看透问题核心。
“通过分离,怪兽卡车的运作成本应该已经低于在联合商会的时代,再通过原材料本地化进一步降低成本,只要能保证可靠度,最后的价格足够亲民,就会有足够的吸引力”
“本地材料做的齿轮真的不行。”
“不行就降速,扭矩大了没什么解决不了的,不要老盯着卡车,多看看拖拉机。”
余灵珊有些不耐烦,不过不是针对怪兽卡车的人,而是自家白玉重型里的员工培训让她火大,她到今天才知道,为什么乐园城八年强制教育还不够,加了一年又加两年技术学校学习。
“拖拉机?”弗雷塔用询问的眼光看她。
“你们根本就在走歪路,我看过拖拉机了,它的发动机绝对没有卡车大,但是它通过降低速度,拥有和卡车差不多的运载量。它应该在路况最差的田间拉东西顶替牛类牲口,不是在道路上拉货。”
联合商会一开始就没意识到拖拉机该用在哪里,他们一直以为这是陆运的高低端分级,低端的拖拉机就该跟人的速度差不多。由于自用都不足,也根本没有外销的落到农业从业者手中,搞了几年没受到重视。
经过余大师的提醒,弗雷塔恍然,回忆起来,联合商会真的没有下达过仿制拖拉机的指令。
这也要怪赛博坦,赛博坦在销售拖拉机和卡车时,零配件的价格差距很小,如果真拿到外面卖,拖拉机和卡车的价格差没有它们的速度差那么大。
价格差不多的前提下,两者的性能天差地别。拖拉机的综合效率和科多兽差不多,成本略低,但是速度比科多兽慢的多,单程运力也比科多兽少那么一丁点,商会又没有农产品的种植业务,从头到尾就没受到过重视。
所以造成现在没人意识到拖拉机和卡车只是力矩发展的两个方向,根本不是定位高低的分别。
弗雷塔到底是个挺有才能的人,意识到问题,向上汇报后,很快在厂里展开对拖拉机的研究分析工作。
真正跑下去问长期使用拖拉机运货的人才发现,这东西标注的货运量只有三吨,但是他们经常会超载半吨到一吨,故障仍然很少。
赛博坦销售的卡车配件的标注运载量为五吨,实际由于路况影响较大,满载五吨的情况要少一点,这样一算,拖拉机和卡车的运力真的差不多。
赛博坦还有一种大拖拉机,由于它的定价比较高,几乎和卡车不相上下,速度指标又显得很不好看,从多功能挂斗看是用于农业的,但考虑农业人口遭到冲击会是很大的事,联合商会当时没有引进,配额在外国商会手里。现在想来,大小拖拉机的确应该在田间合作,一个负责田间,一个负责把农产运到镇上,或者还能做更多?
经过一番调查和全面拆卸,怪兽卡车很快有了结论。
如果卡车是效率的极端,那么拖拉机就是可靠度的极端,在卖了几年山寨品后察觉到用户对于可靠度更看重之后,笨卡系列的方向就变得明确起来了。
而在怪兽卡车找准方向下功夫改造的同时,白玉重型也派人去了几趟赛博坦,购买基础材料建立自己的团队信用账户。
过程中,当然会偷偷夹带一些私货。
初级机床的全套理论及范例资料,集成型情报盒子(区域网络大容量信息储存器),龙元世界通用家用型热灵转换器(煤炉),以及少数特产独角仙。
借助机械厂初建的项目,没有人会觉得采购赛博坦材料有什么奇怪的,经过几年的发酵,赛博坦制品的口碑是非常好的,其品质一致性堪称奇迹,到现在没人发现过次品。
经过几年的潜伏,“间谍”们总算以龙元本地人的身份建立了正当的联络渠道。
有家里人的支持,白玉重型只需要找合适的时机,顺理成章的慢慢推出系列产品,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团队。
第726章 联合体的选择()
当龙元世界的生产关系因电网大力推广遭受重大冲击的时候,蓝星联合体和玉剑山的空天争夺战也正式打响。
一次有问题可以是临时组装故障,两次有问题可能是数据不全,但是当专门的团队和计算机加入进来,仍然连续三次突破黑障区后失联,是人都知道被针对了。
这也是蓝星联合体最不想面对的状况。
一个有自己空天情报及打击能力的土著文明,虽然早有人猜到,但事实摆在眼前时,还是让人很恼火,甚至惊动了总指挥部。
总指挥部发来指令,不能放弃在新世界寻求立足点,若有一天虫群进化到人类无法招架,新世界至少能保持一支蓝星人的种子。
按比较中庸的策略,此时应该寻求和本地土著的交流,通过“既成事实”来达到移民的目的。
但是蓝星联合体的行为方式很受“前例”影响,他们认为必须拿下制空天权,才有和本地土著进行斡旋的筹码。
受世界门影响,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下的本钱不可谓不大。
深绿星至新世界的世界门,最大通行宽度为3。8码,最大高度约5。5码,呈现椭圆形,超过该尺寸的会被门切开。
然而它根本不能运输这个尺码的东西,按椭圆形最大状态进去的东西会消失掉!
若说有什么靠谱的解释,那就是另一边是圆形的,而这个圆形的直径是4。1码,尺寸和另一边根本不匹配。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实际使用,已经证实直径超过3。8码的东西都会消失在世界门两端之间,而为了保证运输有效,实际操作中,3。5码直径已经很危险,运输物比较长的时候仍然有1%左右的穿门损失率。
现在部署在新世界一端,尺寸最大的就是火神机甲、轻量化坦克、飞鹰机甲,机甲都只能躺尸进去。
受限于这个破门,绝大多数的超级武器都用不了,而另一侧的静电斥力过高造成的冷聚变无法启动,也限制了一大批装备的使用,能用上的东西真的不太多。
在总指挥部集中专业人员进行论证的同时,已经额外调拨一艘老式工业舰到深绿星,提供古董级技术及零部件支持。
既然发现本地土著有空天情报及打击能力,加强防空也变成重点,为此还专门调来个高速特种防空营。
高速意味着轻型,装备个头比较小,营级单位有专门的防空机甲连,以及导弹型的防空系统,比全步兵的防空连靠谱多了,勉强能用上,只是防空营需要的电力是个天文数字,现在都没弄好的煤炭能源站根本不可能供应,一旦真的发生对空拦截战斗,大概率要回深绿星补给。
这个调动只是做个保险动作,更多的还是寄希望于对方没有对地饱和打击力量。
随后在工业舰的支持下,营地平均每三天就要发射一枚火箭,也会存一段同时发射好几枚。
各种方式都用上之后,终于被他们捕捉到天基拦截器攻击前的画面。
获得的画面总共只有两帧,随后已经脱离整流罩还带着上面级火箭的卫星就被击毁。
“计算结果出来了,拦截器的长度勉强有1。2码,全体积不超过3立方尺。”
三立方尺的体积非常小,而且是棍子形的,如果不是巧合从摄像头正面略偏一点的位置过来,摄像头根本拍不到。
指挥官听了也就听了,完全没有好办法。
用打虫子的经验来看就知道,他们能在很多地方压住虫子,都是依赖天基体系的支持,要从大气内突破天基封锁,在对方反应就位速度只有两百多秒的前提下难比登天。
“只能执行近轨作战了。”少将艾伯勉强做出个决定。
正常状态下的近轨作战,都是由主力舰在外层空间发起的,以世界门的通过能力,根本没有能从大气内发动近轨作战的飞行器。
所以这个决定只能转换为要求往后方指挥部提交,让后面的人想办法。
蓝星联合体还是非常有底蕴的,很快指挥部就拿出一套可行的,相对廉价的作战方案。
该方案由平时就有兼职低轨道作战的飞鹰机甲为主体,由工业舰为飞鹰机甲量身打造一个初级火箭,把机甲送到发生拦截的最低点附近,后面就只能靠飞鹰机甲了。
大气内作战能耗最大的部分,还是往上面去,返航在整个战斗中的占比是很小的,如果不考虑人员适应力,就是一坨铁加一节干电池都能安全落地。
很多人曾经产生过疑问,蓝星联合体的技术能力,为什么不用无人战斗系统?
答案并不是很复杂,两点。
其一和智能系统一样,出于蓝星文明高度的危机感,本身不是个选择方向跟重点完全不靠边,纯粹依赖民间自己折腾。
其二战斗中的人员损失,通过宣传很容易引起各居民星的共鸣,对于募兵是有利的,如果都是无人系统在折腾,大家也就不会想着去当兵了。
深绿星作战指挥部的方案很快获得总指挥部同意,工业舰进行前期准备,很快会有两个专职的飞鹰机甲营调过来。
和基本都是混编的特种营不一样,单兵种的营级单位都是常规部队,只会附属该单位的战地维修排,连完整的地勤都要依赖地面基地或主力舰上其他的后勤团队。
两个加强型飞鹰机甲营,加上原本在编的两个女妖营,会有总数差不多八十架飞鹰机甲,这个数字跟古早时期的空军师级编制差不多。
准备期间,深绿星指挥部把艾伯少将请回去,作为前线指挥官评估作战计划的细节改进。
“不行,这个发射频率太慢了,从拦截器的体积推测他们的拦截器非常多,两分钟足够一个飞行员迎接好几次战斗,结果很难预料。”
面对这么小的拦截器,艾伯少将底气不够。
飞鹰机甲有等离子束和激光炮攻击手段,但是在轨道上面对面的飞,相对速度会非常惊人,这么小的棍状几何体式拦截器发现距离不会太远,包括人员反应和锁定等,可能只有一次按下攻击的机会。
“两分钟已经非常快了,如果还要加强起飞密度,你们必须把安全区再扩大一点以增加发射场。”深绿星指挥部参谋总长也是少将级别,不好以军衔来强迫对方接受。
“或者把发射场做地下化处理?”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