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项技术放出之后,沈文剑也松了口气,算是完成一项阶段任务。
全套双符文定式、十几年来交换和前年离场的工程院人员、各种解禁和免费转让的技术,知识、人员、技术的叠加,让很多门派能够拥有自己的研发基础。
至此为止,玉剑山不用继续担负全能开发的重任,可以专心攻关自家的四大核心技术,以及与核心技术配套的机器人等相关周边。
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用技术来换取更庞大的技术发展团队。
现在整个技术联盟三万修士里,应该有两千人左右的技术团队,即便水平还有些参差不齐,发展优秀技术的整体速度也会比工程院快,总有一天能够反哺自身。
自己家里的航空航天、核能、芯片、高级材料说实话还是很难,随着技术基准的提高,升级一代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不过这几项真的不好让外人插手,只能寄希望超算来帮忙解决问题。
提起超算,因为工程院离场降低了芯片消耗,二代通用计算芯片对外销售解禁之后,每年的分配量也达到了十六万片,东抠西省的,到今年玉剑山又多了三台超算。
这意味着设计院加工程院总工一百五十人,就有七台超算,平均二十二人一台,还没计算天基中心的专用超算。
七台超算里,设计院的五个组里就有五台,归设计院管的航天中心里有一台,平时也归航空航天组调用算力,等于航空航天组就有两台。剩下的两台是之前给工程院做的简易超算升级而来的完全体,把芯片数补足,并且给海龙山开放了算力出租业务。
这七台超算的基础软体已经全部完成,剩下的优化底层世界规则的部分仍然在做,这部分要做到接近完美几十上百年都够呛,还需要等很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发展。基础理论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大学体系,玉剑山以后只负责灵能、邪能等玄学系统的理论开发。
大学这几年的情况不错,先后扶植了凤凰厂(柴油重机厂)、二极管灯厂(led厂)、洗衣机厂等一些个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企业。去年的补贴仅为130万元,里面还包括乐园城的四成。
预计今年内最迟到明年,随着玉剑山的临时教授大批转为客座教授,大学能够顺利实现收支平衡。
随着电子芯片体系的完善,外面的需求这两年也在稳定上升,四月初,大学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用于建造芯片厂。
芯片厂的建造预算里,设备预算有分摊大学的部分研发成本,是按亿算的,贷款申请很自然的跑到沈文剑手上。
因为乐园城的人口中适龄劳动力不足一万人,刨除一大堆厂子之后玩大规模基建还是玩不动,本次建厂会招募白山等几个小门派的修士帮忙修建厂房,这部分会增加上千万的预算,但起码不用等着凤凰厂弄吊车出来。
一亿多的建筑,还有五亿的设备款,加一起都还只是芯片产业的一部分,晶圆的制造暂时仍然放在大学里,等芯片厂还些钱,有更好的晶圆制备技术再考虑建厂。
六亿多的天文数字,毕业生望而却步,可是大学毕竟是大学,按沈文剑的定位不可能专门弄个班子去管着厂子的运营,所以他们弄出来个延期认购程序。
按这个程序,各届毕业生入厂后都可以认购股份,没钱可以贷款认购。前三年按股本价认购,第四年起按盈利能力逐渐上升。大学最后只留下四成股份,也不再参与经营,想要更好的芯片要么自己开发,要么往大学里砸钱自助项目。
第522章 仙宫一号()
年初时首颗三代同步卫星进行了一些测试工作,随后设计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3038年5月25,总算等到空间站计划的第一期轨道任务。
第一阶段的第一期还不是载人任务,跟平时放个大卫星差不多。
本次由闪电02送上轨道的,有核心舱、接驳专用舱两个部分,它们会在六百千米高度的轨道上,在闪电02的控制下完成对接。
六百千米的高度比近地卫星轨道要高出一半,能有效增加空间站寿命,反正投放高度不是制约闪电系列的原因,当然要选个好些的点。
“到达预定位置,可以开始投放仙宫一号。”航天中心里,刘香湘报着情况,看向来看戏的沈文剑。
沈文剑点头。
刘香湘按下执行按钮,后面就没有人要操作的事了。
在改成202立方的大箱子后,闪电02和闪电03进行过调整,现在箱子有自己的机械臂,投放大件时会把箱子整个抬升到机舱外,由三段式机械臂进行作业。
空间箱子应用在太空里有点诡异,一个小盒子,突然旁边变出个巨大的类长方体。
核心舱主体非常大,长度12米,高度和宽度都是3。8米,两侧有折叠的热阵列板,它一个就占据闪电02一整个箱子的全部空间。做成类似长方体,截面其实是有四条短边的八边形,为的是更优秀的空间利用率,这也是空天飞机运载带来的优势,若是火箭发射就不得不做成圆柱形。
这东西被机械臂抓住特定的节点,缓慢的调整姿态。
所谓核心舱,是包含了吃喝拉撒睡全部功能的舱体,加上热阵列搜集器,能够满足太空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如果足够莽,这次就可以载人。
巨大的核心舱调整起姿态很费时间,为保持相对静止,闪电02花了八分钟才把它调整好,松开机械臂。
“仙宫一号远程启动。”
随着流程报备的声音,由舱外同步观测机器人传回的画面,能看到核心舱外亮起十几个灯,光线在太空里没有漫反射,只是一些白点。
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其他组件自动定位用的。
灯亮起之后,航天中心大屏幕一侧的核心舱结构图开始填色,表示核心舱内的气密、气压等情况。
核心舱在地面已经抽成超低压状态,只有二十分之一个气压,系统启动后,才开始填充空气提高气压。
外面,闪电02很快调整好姿势,端起第二个箱子,放出本次任务的另一部分,接驳专用舱。
接驳专用舱主体接近正立方体,六个面中有四个面都有接驳口。另外两个则面则是专为太空设备设计的通用接口,包含能源、数据、管线等,之后可以接驳扩展能源阵列、液化空气、水箱、电池箱、外接计算设备等一系列功能舱和补给舱。
而且四个正常接口里一样有通用接口里的东西,是围绕接驳体做的,并不是通用排列。
接驳舱没有动力,闪电02也不用自己的机械臂动手,而是启动舱外机器人把它慢慢推向核心舱。
接驳舱很重,看起来就是方块加几个有缓冲的圆型接驳口,为了能在接驳四个舱的时候完成液体、气体分流,以及本身的功能需求,它的舱体厚度比核心舱还大。
一米的距离,舱外机器人花了两分钟才把它怼上去。
这次接驳故意产生了一些偏差,以实验接驳口的可靠性。
接驳口上有一些导轨和磁体,在一定误差下可以自动复位,但是不是真的能复位,也要实际怼过才知道。
接驳完成,舱外机器人松开接驳舱,飞到接驳口处检查。
“套嵌完整,接驳误差小于0。1毫米。”
“啪啪啪!”大家鼓掌。
0。1毫米在玉剑山算的上不小的误差,但是量的是两个舱体间各点的距离,太空里两个各自都有几十吨的家伙碰在一起,没有外部调整时就能达到这个精度,已经非常厉害。
这个系统的冗余量很大,只要套嵌完整,既接驳环盖住功能舱的环,各点误差5毫米内就能保证气密。这么大的冗余,主要是为了防止人员操作时手贱把什么东西卡在接驳环里。
检查过精度,舱外机器人回舱,闪电02里又飞出个机器人,看起来就是个小号些的舱外机器人,两个机械臂加个鸡蛋。
它飞到接驳舱口等待指令。
航天中心里也在等。
三分钟,系统全绿。
“入舱观察实验开始。”
小号舱外机器人面对的二号接驳口,红等转为黄灯,约十秒转为绿灯。
舱门开启,没有风把小号舱外机器人吹走,说明减压区气体回收率足够高。
入舱,机器人按下关门按钮,关门。
关门后墙上有液晶板表示气压状态,过程比抽气慢,花了三十秒达到1。
内门开启,也没有风,相当棒。
这时就能看到接驳舱内所有的空间,中心体空间是个3x3x3的立方体,四个角落里有个架子,现在并没有宇航服。中心体之外是内门和外舱门之间的减压舱,空间比较小,长度2x2。2x2。2的区域,足够两个人穿着宇航服并排行动。
设计是很合理的,至于修士不穿宇航服开舱会不会死,以后总会有作死的来试。
因为没有重力,机器人在舱内也是飘着的,不过它这时就不用推进器了,而是用机械臂扒着墙边的给人把手的凹槽移动。
总共四个接驳口,三个都是红灯,只有一个绿的,而且绿色的字就写着“核心舱”。
按下开门按钮,内舱门并没有关闭,直接开启了舱门。
借助类长方体带来的空间优势,仙宫一号核心舱的内部很阔气,通道大小为3。2米x2。6米,任意方向都能站直还很宽敞。工作区、生活区和睡眠区是分开的,不过并不是三段房间,比如睡眠区和洗手间,都是占掉通道一半,这一节占掉一半的部分把整个舱体分出几个功能区。
“睡觉的地方很压抑啊。”沈文剑提意见。
“我们也知道啊,可是箱子就这么大,核心舱又需要辣么多功能,只能做成这样了。”
最后还是要怪核心舱功能覆盖范围太大,二、三十平方米或算做不到七十立方米的内部空间,要提供至少两个人的生活、睡眠、健身甚至修行需求,确实比较紧张,等专用的居住舱上来就会好很多。
第523章 油湖大挪移()
看过空间站的第一期轨道任务,沈文剑拿了份后续规划表回去。
按规划表,后续还要上种植舱、生活舱、工作舱,如果核能组能赶上进度,有可能会把核能舱送上去,一套下来大概要一年半以上,届时可以支持至少四到六人的生活、工作需要,才轮到载人任务。
空间站计划受到空间箱子大小的限制最大,202立方明显不太够用,需要更大的箱子才好组装大型舱体。
用极为复杂的结构,到太空上进行舱体组装看似可行,但用拼接方式难以保证可靠的气密性,安全方面无法和一体化的舱体比较。
核能机组的情况差不多,天枢星小型核能站建设后,核能组再次优化了机组结构,最小的核能单元只有八百吨,可即使这样也无法用箱子运上去,现在的箱子要运输核能舱,包含舱体、机组、重水在内,总重量必须在320吨以下才能塞进箱子,这么小的东西链式反应都很难持续。
空间站计划要有大进展,肯定要等闪电04和进一步升级的空间箱子出来才行。
和空间站计划比起来,第三代卫星瑶光系列的发射任务轻松很多,明年发射第二颗同步卫星后就会停止同步卫星的发射,瑶光近地卫星系列则要到今年年底发射一颗,明年年底发射两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