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扯袖-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凝这时说道:“这段时间公安查的很严,属于严打时期,枪械从黑道上能搞到,但没办法带上车。其他装备倒是挺好弄到的。”
雅欣听了说道:“枪械就不用了,被发现不好收场。其他装备尽量买齐,带几把顺手的匕首刀子就行了。”
邹教授听了,点了点头说道:“欣儿说的对,既然在严打期间,我们还是不要顶风做事。带几把匕首刀子,够用了。毕竟是去盗墓,而不是去打仗嘛。
展凝说道:“好的,这些就交给我了。两天内,绝对把装备置办齐全,耽误不了行动的。”
这时邹教授说道:“乾陵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传说是由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的陵址。但不管怎样,从风水学上来看,乾陵确实是个风水宝地。而且以武则天的为人,肯定会在墓穴内做许多手脚,免得被倒斗摸金的好手盗发阴宅,落个尸骨无存的结局。而且,历史上盗发乾陵的行动不在少数,但是都没有成功。乾陵也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仅存的大墓之一。由此可见,乾陵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进出的。”
接着,邹教授取出一叠文件,里面是历史上盗发乾陵的事件记载,我们一块商讨一边研究。
按文件里面的记录,第一次大规模的盗掘发生在唐末时期。话说当时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时,声势浩大,但因为因缺少军资,他便以40万起义大军准备盗发乾陵。大军在梁山西侧挖掘不停,最后直至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深沟,后世称为〃黄巢〃沟,几乎挖走了半座大山,也没有找到乾陵的墓道口。当时因为起义军是农民受压迫起义,军中无饱学之士,更没有精通风水山脉的术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最终没能得手。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存在,这就是当时的“黄巢沟”。
第二次盗掘乾陵的事件发生在五代时期,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据史书记载“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这段话的讲的是,当时唐朝时期的陵墓大多都在温韬所管辖的境内,温韬发掘了大部分唐墓,但唯独盗掘乾陵时,大雨倾盆,狂风怒号,最后致使盗掘行动受阻,没有成功。温韬当时也受了惊吓,这才打消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第三次盗发事件是发生在民国初年,当时军阀混战,摸金倒斗之事多如牛毛。国民党将领孙连仲看上了保存完整的乾陵,便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领部下驻扎乾陵周边,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当时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还是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一连数日不歇。军队中一时传言四起,说是武则天显灵了云云,最后致使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看了半天资料,我想了想,整理了下思路。开口说道:“这三次大规模的盗发行动,都是大军挖掘,炮轰药炸,喇叭爆破式的笨办法。不懂风水地脉,盲目挖掘,没有找到墓道口情有可原。要是当时有一位精通风水术数的人存在于大军中,乾陵恐怕也不会保存的如此完整。”
我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接着说道:“但是,从资料里来看,温韬和孙连仲所组织的这两次盗发行动,都在挖掘期间发生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况。这个现象在我看来应该不是偶然,而是某种保护陵墓的阵法阵局。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危险了,阵法墓局一般都是由茅山术演变而来,但茅山术再厉害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力范畴之内,像这种可以改变天气的大型阵局,估计也只有当年周文王,鬼谷子才可以办得到吧。乾陵有这样一个可以与周文王,鬼谷子这等奇才比肩的人设法保护,难度可想而知……”
大家听了后一言不发,顿时沉默了下来,半晌,展凝开口说道:“狼兄,这个茅山术什么的风水术数,我根本不懂。但是,凭人力和一个破阵法就能改变天气,打死我也不信。这完全不可能啊。也许这就是个传说,大家大可不必在意。”
邹教授这时接口说道:“小展啊,这类事情是真的有。只不过,现在的社会发达了,没人学没人看那些东西了,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被人们遗忘,也就不相信了。像这种可以改变天气的阵法,我老头子也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见过。”
邹教授说完苦笑一声,显然也犯了难。
胖子这时受不了这种气氛,开口说道:“哎呀,你们这都是怎么了。老狼,你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啊,这个可以打雷下雨的阵法,现在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我们总不能不去吧,车到山前必有路,再说我们这几个人都有一身不小的本事,我就不信破不了古代已死之人的玩意。好了,别愁云惨淡的!”
雅欣这时微微一笑,说道:“呵呵,胖哥哥心态真好,大家也别多想了。到时候去了就知道是真是假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
邹教授呵呵一笑,也说道:“人老了,喜欢胡思乱想。呵呵,有你们这么一群本领高深的年轻人,我这个老不死还怕什么呢?”
哈哈,邹教授的话逗得大家一阵大笑,最后商定,这两天继续研究,准备好一切应对之法。展凝这两天置办装备,等装备回来后,歇息一天,就出发,直奔乾陵!
又闲谈了一会,我们向邹教授告辞回家,展凝要置办装备,向我们打过招呼后,便也离去。
我回到家写了份清单,上面全是茅山道术要用的东西:什么黄表纸,麦秸秆,朱砂,檀木的线香(和给祖先烧纸时的香一样,但是制作材料不同。)桃木等等。
我想这次去乾陵肯定少不了动用茅山术,虽然我的茅山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但是有总好过无。
写好后,我给冯随缘打了个电话,让他把这些东西一定要买全。
一切安排好后,就等着两天后展凝的装备回来了
16。第二卷:武则天乾陵“兰亭”魅影…第五章:出发
两天后,邹教授家里……
我,雅欣,胖子,邹教授,冯随缘坐在客厅里,喝着茶,没有一个人说话,很静。“叮咚,叮咚……”突然,清脆的门铃声响起,雅欣起身拉开了门,展凝还是那身黑色的大风衣,显得神秘俊朗。手里提着两个大旅行包,走了进来。
“呵,大伙都来了啊。呵呵,装备都买齐了,一样不差,大家看看吧。”展凝进来放下旅行包,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说道。
我拉开一个旅行包,里面的装备真不少,防毒口罩,战术手电,有大有小。缩小型的聚焦矿灯,比我和胖子上次去桥陵用的那种又大又笨重的先进多了。登山绳索,头灯,防水火柴,防水轻便袋子,急救医药包,外伤消炎药,绷带等等,比我和胖子的先进也齐全多了。
雅欣拉开另外一个旅行包,里面装满了密封速食食品,风干的肉类,另外还有好几套匕首砍刀,我的链子鞭和胖子的开山刀在桥陵对付成为尸仙的李旦时毁坏,这时看见这些家伙什,马上来了极大的兴趣,胖子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一把一尺来长的开山刀,刀身手掌宽,一片漆黑由钨钢打造,刀刃精光逼人。
胖子呵呵笑道:“这刀真不错,我选了,老狼你别和我抢啊。”
说完,抱着刀喜滋滋地跑到一边观赏去了。
展凝见状呵呵一笑,说道:“胖子的眼光真不错,这把刀是德国开山刀——猛虎刃。劈钢筋铁条就像切菜一样简单,可是名刀啊。”
我呵呵一笑,拿起一套军刺,一共有三把,最长的一把约莫半尺长,刀身两指宽,两边都是刃,好像短剑。其余两把比这把短点,也窄点。就是两把小匕首。我腰上别的我那把“嗜血者”,便把这套军刺绑在了右腿的大腿外侧,穿上大衣刚好遮盖住。
展凝从剩下的三把刀里取出了一把管刀,大约一尺半长,看外形就是一根黑色的棍子,但拔开就可以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刀来,刀身窄而直,好像中国的唐刀。展凝把那管刀递给了邹教授,说道:“邹老,给您这个,还可以当拐杖用。”
邹教授呵呵一笑,接过管刀,装入了他的背包内。展凝又从旅行包内取出了一对精钢的峨嵋刺,递给雅欣,说道:“这是你让我带回来的峨嵋刺,精钢打造,尖锐无比。你试试顺手吗?”
雅欣向展凝道了声谢,接过峨嵋刺,随手舞了两个花,煞是好看。说道:“恩,很合适,谢谢你啦,展大哥。”
胖子这时面露惊讶地说道:“哎呀,雅欣妹子,没想到你不仅长得漂亮,连功夫也这般漂亮啊!”
雅欣听了微微一笑,说道:“胖哥抬举妹妹了,我这点花哨架子,哪能和你们的真功夫相比呢。”
我呵呵一笑,说道:“师妹啊,你也别谦虚了。师父可是告诉我了,你的轻功不比我差啊,软功夫更是了得啊。”
我看大家都选好了武器,唯独展凝没选,便问道:“展兄,你不选一把称手兵器吗?”
展凝呵呵一笑,戴着黑皮手套的手微微一抬,一道白光闪过,两米外的一个茶杯应声而碎,“咕噜噜”只见一枚一元硬币在地上打着转。
我看到展凝这一手,心想:展兄的功夫果然了得,用硬币作为暗器打碎茶杯,我也能做道。但是像这般随心而发我可差远了。想到这,便开口说道:“没想到展兄的暗器功夫如此厉害啊。”
展凝微微一笑,走过去捡起硬币,说道:“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我们分配好装备,每个人除了手电,防毒口罩等必备的装备,我和胖子还有展凝负责那些重点的装备,比如聚焦灯,登山绳索等,吃喝的食品也大都事我们三个的。雅欣负责药物的管理,邹教授除了他的必备装备,便没什么了。邹教授要为我们分担一点,但我们一致认为邹教授年纪已大,不合适负重太多,邹教授拗不过我们,便不再强求。
我们背好各自的装备,和冯随缘告别,给师父和家里打电话告别后,便由展凝开车,出发奔向乾陵。
面包车上,我们说说笑笑,一路上倒也不觉得无聊。本来大家还对于乾陵的神秘和未知的危险有所顾忌,但胖子胡吹乱侃,几个笑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车里的气氛也不再像先前那般沉重。
我们在离乾陵不远的乾县停车歇息,吃了饭填饱了肚子,才上车继续赶路。我们来到乾陵,把车停在了乾陵周边的村子里。我们背好各自的装备,徒步向乾陵进发。
我们说说笑笑,脚程轻快,不一会就来到了乾陵所在的梁山下,这时太阳快要落山,我们抬眼望去,只见梁山雄伟壮丽,青云环绕,三峰耸立,气势巍峨。配合下午的夕阳,真是风光无限。
早就听说乾县的梁山有三座峰头,其中又以北峰最高,南二峰最低,且东西对峙,形成乾陵一道天然门户。从远处望向整个梁山山势,就犹如一位美女仰卧于天地之间,妙不可言。因为北峰最高,所以作为美女的头部,南二峰较低,做为胸,若登上乳峰,南望渭水,北看群岭,东眺川原平地,西穷莫谷云烟,凝目凌风,飘飘然有凌云之感。郭沫若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