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灭亡简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74年奥勒良重新收复),而高卢内部则跳出了好几个篡位者为了高卢的统治权互相厮杀。公元274年,最后一个高卢皇帝泰特里库斯向罗马奥勒良皇帝投降,似昙花一现般的高卢帝国宣告灭亡。
帝国的第一次中兴(260…276)
公元260年,瓦勒良皇帝被俘,七万罗马大军全军覆没,在这场灾难后已经十分虚弱的罗马帝国看似已经走到了毁灭的边缘。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内战给了所有边境上的蛮族巨大的机会,他们的入侵一波接着一波:阿勒曼尼人在公元260横穿高卢中部,一路烧杀抢掠,兵锋直指高卢南部与意大利北部;法兰克人紧随而来,翻越比利牛斯山,洗劫了整个西班牙东部;赫鲁利人与吉皮兹人占领了达契亚、美西亚,于公元255年蹂躏了特里朗得(土耳其东北部)接着在公元267年摧毁了整个雅典;撒克逊人不断抢劫不列颠海岸;日尔曼蛮族的一支朱特朗吉人入侵到了意大利中部。除了蛮族的入侵,整个帝国境内还不断的爆发局部瘟疫。虽然帝国某些地方如北非与埃及仍然保持着繁荣,但整个帝国到处都是通货膨胀,税收因为货币的急速贬值与人口的流亡已无法保证,统治者们因为短期利益不停的执行着各种各样的将长期有害于帝国的政策,所有这些使得帝国的经济在这些年中迅速的下滑。
几个世纪以来,尽管罗马世界也曾遭受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与灾难,但这时,人们才第一次开始对罗马帝国公开的感到绝望,独立与分裂主义到处蔓延,高卢从帝国中分离了出去,帕尔梅拉城公然宣布独立,整个罗马世界好像已经进入了黑夜,人们看不到一丝希望。但就在这个黑暗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在接近20年的时间里,帝国漫长的边境线被稳定了下来,大多数蛮族被赶出了帝国境内,军队、货币和政府都进行了改革,帝国的威信又从新被建立起来,帝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中兴,这一切的改变都是由一个人带来的,那就是罗马皇帝加利埃努斯。
加利埃努斯是皇帝瓦勒良之子,与公元253年与其父一起成为罗马皇帝,当瓦勒良公元254年去东部后,他受命统治帝国西部。五年后他在意大利中部击败了朱特朗吉人,初次显露了他过人的才能,但他父亲的灾难引发了帝国内部的大叛乱。他统治期间有二十个将领发动了叛乱,加利埃努斯在整个统治期内都在与这些叛乱者和蛮族作战。公元260年,波斯图姆斯宣布高卢独立,加利埃努斯面对这种情况明智的选择暂时承认这个既成事实,因为混乱的经济、残弱的军队还有更可怕的蛮族,加利埃努斯没有精力及实力去扑灭高卢的叛乱,他需要的是稳定的形势以重新组织整个帝国。加利埃努斯选择了位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米兰作为自己的驻地,因为这里更加靠近前线,便于其指挥战争,防御意大利,他还组建帝国历史上的精锐的第一支机动打击力量,一支骑兵军,士兵全部招募自多瑙河流域,亚洲和北非,他还铸造了一种新的金币专门用来为这支部队发放军饷。这支特别的部队有独立的驻地并被特许可以在城市驻扎。事实证明,这支力量非常有效,成功的阻止了蛮族对意大利的入侵并击退了强大的哥特人。除此之外,加利埃努斯开始了一个巨大的防御设施建设工程,这个工程的实施范围遍及帝国许多城市。巨大的防守塔,更厚的城墙被相继的建立起来,这个工程在此后被很多皇帝继续执行。
加利埃努斯的军事改革最大的成功就是对防御战略的创新,他发明了弹性防御战略以此来取代已执行了两百多年的硬性的前线防御政策。过去的边境防御政策要求罗马军队坚守防线上的每一点并击退入侵,而如今罗马的军事力量早已大不如前,帝国军团已无力执行过去那种于边境上击退敌人的硬性防御政策,因此加利埃努斯放弃了这种战略,代以集中优势力量,等待入侵之敌力量虚弱之时,再发起决定性反击击退敌人的策略。加利埃努斯成功的运用这种策略于公元268年在尼师打败哥特人,使得哥特人百年内都不敢再入侵罗马帝国。
不幸的是,加利埃努斯错误地认为元老院会篡夺他的皇位。因为公元259年朱特朗吉人威胁罗马城时,元老院在没有请示他的情况下调动禁卫军击退朱特朗吉人,所以加利埃努斯一直对元老院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而忽视了真正可能篡位的军官,这导致了他的败亡。公元268年加利埃努斯的骑兵司令奥雷鲁斯乘他不在时在米兰自立为帝。在接到后院起火的消息后,刚刚获得尼师大捷的加利埃努斯只得放弃全歼哥特人的打算,急忙率军赶回意大利围攻米兰城,在随后的围城战中,加利埃努斯被谋杀,他的死又引起了帝国新一轮的混乱,而他的继任者们的能力大多都比不上他,并且统治时间都很短。
加利埃努斯皇帝仍然是一个来自于传统的贵族阶层的皇帝,但他死后,罗马帝国的皇帝开始来源于一个新的阶层—士兵,而且几乎都是出生于伊利里亚或巴尔干。第一个是克劳迪二世,外号是“哥特库斯”,这样称呼是因为他在公元269年打败了哥特人,他的继任者是杰出的皇帝奥勒良。奥勒良毫无疑问的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虽然他被迫放弃了达契亚,但在其在位的短短五年期间,他连续打败了汪达尔人、阿勒曼尼人及朱特朗吉人,并且他还成功镇压了帕尔梅拉与高卢帝国的叛乱,可以说对帝国有再造之功。奥勒良不仅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对叛乱者的处置也显示出宽容的美德,他宽恕了帕尔梅拉的王后季落碧亚和高卢皇帝泰特里库斯。奥勒良另外的功绩是重修了罗马城的城墙,严厉整肃了吏治,惩罚了很多为非作歹、敲诈勒索的官员,另外他还在罗马城修建了一座太阳神神庙,以重塑罗马人的精神。然而奥勒良仍然没有逃过乱世时代皇帝的宿命,他被自己的私人秘书谋杀。奥勒良是“混乱时代”的最后一个有能力并且在整体上有作为的皇帝的死,他的死结束了帝国持续了16年的复兴。在这段复兴期内,经过几任有作为的皇帝的不懈努力,帝国撑过了三世纪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帝国的军队被重新组织,城市的防御普遍得到加强,叛乱的势头得到了抑制,多瑙河、莱茵河、东部防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蛮族的入侵狂潮被打退,更重要的随着帝国局势的逐渐稳定,帝国的经济得到了慢慢的恢复,虽然形势仍不容乐观,但皇帝们的努力不仅使得帝国在最危险的时候得以生存下来,还为戴克里先大帝日后的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奥勒良死后,短命的伊利里亚皇帝们走马灯似的一个个连续的上台,除了博罗布斯外都被自己的军队杀死。博罗布斯统治了6年,在戴克里先上台前已经是伊利里亚皇帝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了,在他位期间,多次打败日尔曼蛮族入侵,算是对罗马世界有很大影响了。在他被谋杀后,两年里边有三个皇帝相继登基,但在他们极为短暂的统治期内都无一例外的被谋杀,直到戴克里先大帝的出现才结束了这种皇帝不正常死亡的局面。
四帝共治的成就—帝国的第二次复兴
士兵出身的伊利里亚人戴克里先在公元284年获得了帝国的统治权。这时帝国的情况在经历过第一次复兴后要比20多年前要好得多,但仍处于不稳定中,罗马需要一个有着强硬手段的皇帝,而非常强硬的戴克里先适时地出现在了历史前台。
戴克里先上台时,帝国在三世纪所碰到的危机中只有蛮族入侵的问题被暂时解决了,通货膨胀、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贬值的军费等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甚至仍在恶化。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继承制度。罗马帝国从建立起就没有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的继承制度,虽然安东尼王朝采用养子继承制一度保证了帝国很长时间的政治稳定,但奥勒留的破坏使得这种看似行之有效的制度再也没有贯彻下去。因为没有很好的继承制度,使得罗马帝国内战频发,叛乱不断,严重的削弱了帝国的实力,由于制度的缺乏,在过去70多年里,只有一个皇帝是自然死亡,其余的皇帝均只在位很短的时间,然后被谋杀,皇帝执政时间过短,这导致帝国政府无法执行长期的、连续性的政策,在客观上致使大多数皇帝只关心眼前利益,只愿意推行能快速起效的短期政策。然而戴克里先改变了这种皇帝“不得好死”的局面,其共帝,副帝还有后面的几任皇帝都得到了善终,这对于当时的罗马帝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项成就。
戴克里先在位期间力图再次振作罗马帝国,他整个帝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尤其是政治、军事、财政这三个最重要方面。
戴克里先首创了一种在当时很有效的后无古人的制度,那就是“四头政体”。(这应该可以说是他主要、最引人瞩目的改革项目)他设立了四个皇帝同时又是四个司令官共同管理帝国、统帅军队。从军事上来说,戴克里先发现当时的罗马帝国如果只有一个领导核心是绝对不够的。当时帝国几乎连年战争,而且常常同时发生在好几个前线,没有皇帝坐镇,使得军心不稳的的军队很容易就滋生出不满情绪,甚至演变成叛乱,因此他选择的其他皇帝几乎都是士兵出身的职业军人。从内政上来说,当时的帝国已明显分出了东西部,两个部分的情况差别相当大,需要差别对待,多个皇帝有利于更好因地制宜的治理。
在四帝体制中,其中两个是高级皇帝…奥古斯都,他们分别总揽帝国东西部最高权力,另两个是他们的副帝,头衔是凯撒,戴克里先这样做是有意让皇帝(奥古斯都)在退休或死亡时,由副帝(凯撒)继承,而继位的皇帝则再任命新的副帝,以解决帝位继承问题。戴克里先邀请了他的战友马克西米连作为他的西部共帝,而自己到东部的首都——尼克米底亚去管理东部帝国。虽然同是共帝,但由于戴克里先的巨大的威信及其美德,马克西米连对他非常恭敬,在很多事情上都要与他商量后才作出决定,甚至在戴克里先退休三年后的公元308年11月,马克西米连还赶到了戴克里先在伊利里亚的别墅请求他再次出山,接掌帝国的统治权。
与戴克里先继位前半世纪,罗马帝国内部的混战相比,戴克里先所创位的四帝共治制并不优越很多,这是因为如果任何一位皇帝有私心的话,则此制度便会解体。四头政体在戴克里先时代的成功运转完全是依靠戴克里先皇帝巨大的威信、出色的权谋与其他人的精诚团结,马克西米连、君士坦提乌斯和加雷乌斯对戴克里先就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尊敬。在戴克里先皇帝在其别墅去世后,四头政体立刻便土崩瓦解,又重新出现了一大堆篡位者来争夺皇位。四头政体的破产主要还是因为戴克里先与前人一样忽视了以血统为原则的家族世袭制在稳定国家政权方面巨大的优越性,其后的历史也证明了在现代文明到来之前只有古老的世袭制能保证集权制国家的长治久安。另外,在经过几百年帝制的洗礼后,罗马人,尤其是罗马的军队更愿意拥护世袭的人成为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