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侵,则退后城内,居城而守。
城外,我们禁止闲杂人员建房居住,若有违反规定者,则房屋推平,人判为奴隶,以劳作赎罪。这样,我不不许通过特别的通知,就能做到坚壁清野。
还有,城市居住人口过多,怎么办?那就再建一个卫城。卫城建好后再分流人员,我们用连续的城堡构成‘石头长城’,让燕军来了,什么也得不到!
行政么,各城设立城守,主管军事;设立司法官司法警,主管治安;设立城主,主管民政。实行封建包税制,由城主负责经营城市。城市税收的十分之二归城主,士兵薪水由兵部核发,司法官司法警薪水由刑部核发。税收官,市政官由城主负责发薪,城市经营得好则税收高,税收高则城主及其属员收入高。
弹劾,弹劾体系也要搞好,我们承续西汉体制,各地由乡老组成议政监察体系,但也要改变一下,比如:乡老也有人数限制。每百户准许选则一位乡老代表民意。人口有两百户的城堡准许选两位乡老,以此类推。
此外,乡老也非固定不变,每五年由百姓来次推举,凡无从军经历、无文化者不能参加推举。也就是说,只有退役军人与退职官员才有资格参选。而不足百户者,准予合推一位长者。这样一来,城堡中年龄最大的人会自动当选乡老——不管其是否识字。”
晋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后人很难想象这时代汉人所经历的苦难与折磨,但晋代也是中国最接近世界先进政体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跨上了城邦文化的边缘——坞堡政体。同时,中国也开始了重返封建制的尝试。
可惜,紧接而来的、一浪接一浪的“民族大融合浪潮”,让中国许多好传统完全丧失,而得到中国传承的倭国,却在一个荒凉的岛上,从结绳记事开始,一点一点接近文明。而其后,承继了残存魏晋文化的隋唐文明,却开出了民族最璀璨的花朵。
现在,高翼所做的一切,就是把中华文明重新拉回正确传统的怀抱。
他能完成这一切吗?
没有人知道?
“现在我们谈一谈备战吧”,金道麟耐不住了,他打断了高翼关于政体的探讨:“据闻,燕国打算集结60万大军西征,我们该如何应付?”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174章
“60万”,高翼苦涩地咀嚼着这几个字。
金道麟不满地看了高翼一眼,晃着脑袋,悠悠地说:“其实,我汉国百姓何止40万?如今大难临头,殿下何必迂腐?”
众人齐齐颔首称是。高翼沉吟不决。
金道麟说的是:汉国尚有数十万的雇员,以及近十万奴隶。这些都是汉国潜在的战争能力。他劝高翼在危难当头时,不要拘泥于固守律法。
汉国劳动力缺乏,尤其是这一年,为了筑路筑城,汉国从南方雇佣了大量的劳力,而北方各游牧部族贪图丰厚的薪水,或由部族酋长组织,或由牧民自己出面,接受汉国承包商的雇佣,投入到建筑大军中。
这些雇工在领取到汉国薪水的同时,亲身感受到汉国百姓收获的富足,并且体会到汉国简单高效的官吏体系,对国民不遗余力的护短与纵容。
汉国对自己国民的优裕待遇缘于体制的必然。因为在封建体制下,领主的对领民采取庇护制;而在奴隶制下,领民只是猪狗,压榨宰杀随意,无须照顾。
中国不封建有近千年了,百姓已不知道用“封建”思维来考虑事情,现在,他们骤然接触到这种古老的“先进制度”,顿时感受到受庇护的乐趣,于是,雇工中掀起申请入籍的巨大浪潮,他们希望也能享受“国民待遇”,“领民资格”。
此前,高翼一直执着于坚守严明的规则,他为汉国制定了严格的入籍手续,包括识汉字,懂汉律,知汉议,以及纳税几年等等。他不希望为后人创下一个不受规则的先例,所以,汉国在册国民人数,增长极其缓慢。
而金道麟所表达的意思是,危难当头,事急从权,否则,国亡了,规则也将不存,何必继续固执。
高翼也不是偏执的人,他需要一个既不违反入籍规则,又能缓解兵力缺乏的策略,稍稍考虑后,他口气松动了:“我们领内共有多少雇员?”
黄朝宗立刻像变戏法似地掏出一个厚厚的卷宗,快速翻动着,从它的熟练程度上看,对这件事他早有预谋。
“连续两年纳税的雇员,年底到了入籍标准,这部分人有3万7112人,其中七成为青壮男子,三成是年轻女子——都是坊内的熟练女工。这些人可以算作提前入籍,国势危难,我们不能在年底举行入籍宣誓,所以在年中举行。
一年期雇工,我们有12万5632人,这些人大都是青壮。因为从那年起,我们开始接纳邺城妇孺,所以坊内对女工的需求不大。这些人——恩自上出,殿下可以特许他们入籍,名目么,可以算‘恩籍’,酬谢他们为我们筑路修城挖矿。
一年不到的雇工,现有23万人,这个数字比较粗疏,因为雇员工作没满一年,坊主无法确定是否继续雇佣,所有有些房主并未给他们登记。这些人最好,他们不是坊内的熟练工,许多只是干体力活,收纳他们对房主没有印象。
我建议,对于没满一年期的雇工,授予‘军籍’,准许他们以参军年限抵偿纳税年限,一旦受训合格,服务两年,便直接获得国籍……”
高翼一个激灵,禁不住对古人的智慧啧啧赞赏,这不是美国人的做法吗?参军给国籍,退役才开始学美国话……哈哈,这样一来,瞬息之间就可凑出10万大军,还不影响当地生产。
“发文告,按你说的办”,高翼一摆手,面向金道麟继续说:“立刻开始征兵训练,我要在冬季之前得到10万大军。我希望,在明年春季,他们虽不能上阵,但至少可以守城。”
“筑路的都是青壮”,金道麟建议说:“我们至少可以凑出15万大军,何必这么小气呢?他们训练不足,燕军的训练就足么?我们至少有一套完整的预备役整训制度,可燕国不会有。
他们有60万大军,虽然只是群会拿刀的农夫,但我们用训练不足的10万迎战,殿下,再征点吧。我们征足20万军队——汉国的仓廪充实,够养活20万军队了。”
“筑路民夫还有用”,高翼冷笑着说:“我打算在滹沱河入海口修筑一座棱堡,名为天津堡。另外,在鲍丘水入海口也修一座棱堡,名为天宁堡……”
金道麟不理解:“鲍丘水直通蓟京,恐怕燕人不会让我们修……滹沱河入海口?那可是一片沼泽,夏季无法出入,冬季结冻后才可以走动,却正利于燕军骑兵攻击,似乎意义不大。警戒么?我们也似乎没必要警戒那两个入海口。”
高翼默然不语,金道麟看到高翼神态冷峻,不敢再说下去,只好问:“殿下需要何时完工?”
“派出最熟练的工人,用最好的材料,在冬季前完工——燕国正忙着迁都,称帝,他们没心思管那些海滨小事,乘他们没注意,你立即筑完两座城堡,我要在燕国留两扇小门,我任意出入的小门。”
“好,我每地发两万民夫,争取30天内完工。”
“30天,要不了,我要住的城堡墙不高,3米左右,不过,墙体呈波浪形,让堡墙拐来拐去,像摊开的八爪鱼。墙不高但要厚。围起来的地方可以不太大,但每年都给它添上几只脚,逐渐向外蚕食伸展。”
火器时代最难以攻克的城堡就是棱堡,它的城墙成锯齿状向外伸展,敌人攻击任何一段城墙,都会受到四面围攻。这种棱堡的最先发明者是汉朝人,在沙漠中残留的汉朝西域都护府,都是一个个“古代棱堡”。中国汉代典籍中,把它称作“马(脸)堡”,意思是伸出去的那一段段堡墙,像一个个探出的马脸。
“马堡”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代边塞城堡遗迹都是这种“马堡”。但唐代之后,不知怎么回事,这种冷兵器时代发明的尖端城堡技术在中国大地绝迹——估计又是被“民族大融合”了。此后再出现的城墙、城堡,都是石器时代诞生的、落伍的四四方方型。
倒是西方人学了匈奴技术,并把这种城堡发扬光大,成为城堡演化过程中的最顶端技术,它被誉为“大炮克星”,“步兵噩梦”等等。为了攻克这样的城堡,西方不得不将攻城炮铸造的越来越巨型,结果,移动这种大炮也成了噩梦……高翼一说,金道麟立刻明白了:“就像上京城新筑的那种城墙,向四面伸出几个‘马脸’,不错,那样的城墙废料少,攻克难,……我马上安排人手。”
“不好吧”,黄朝宗满脸难色:“蝗灾逼近,我国犹自大兴土木,恐怕儒林士子会群起攻顸……”
按照五行学说,蝗灾兴起是由于土德有亏,天人感应吗,土德败坏,则蝗灾大起,民不聊生。而土德有亏,则是指君王大兴土木,四处搞标志性建筑,于是,上天借蝗灾警示,提醒君主节制。
要说大兴土木,汉国这几年的作为还正符合这一学说,可高翼知道,所谓五行八卦之说,纯粹胡扯。
“不要紧,让儒生胡扯去,对了,燕国为此封奠冉闵了么”,高翼沉吟着说。
历史上,由于特大蝗灾的肆虐,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隽担心这是冉闵的英灵作祟,所以派人前往祭祀,并追封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
“尚未封奠”,王祥板着脸回答。
“那就先别大张旗鼓地宣传,等冉天王得到封奠后,我们再说——我告诉你们,蝗灾肆虐,不关道德何事,它只关‘鸟事’,而且,也就是个‘鸟事’。
生物链,你们明白么,就是……麻雀、鸟类吃蝗虫,我辽东以前有护鸟政策,山林都被封赐功臣,作为猎区,没有垦荒过渡,所以鸟类资源为得到破坏,蝗灾在我们这里兴不起来……嗯,为了证明蝗灾只关‘鸟事’,你们去收购大量麻雀、鸡、鸭,在蝗灾最厉害的地区放归山林,还有,颁布禁猎令,禁止猎杀鸟类……我让那些腐儒看看,‘蝗灾肆虐’不关道德的事,别老那‘鸟事’来为难官府!
别急着宣传,等冉天王的封祭下来,我们再用事实说话,我不禁要扇那些儒生一记耳光,还要捎带上燕国君臣!
立刻颁布《禁鸟令》,我们以前修了牛庄城堡,不见蝗灾警示。今后我还要修,修更多的城堡,我倒要看看蝗灾还来不来,看看谁还敢拿‘鸟事’来阻止我!”
三山在辽河口牛庄所建立的要塞,也是“马堡”式建筑,这种要塞完全依照地形走势建墙,建筑完成后,竟无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城堡的形状——它不方、不圆,也不是有规则的六角、八角形建筑。
后来,人们把这座城堡称作是“受惊的牛栏”,那些依照地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伸出的犄角式堡墙,被誉为“受惊吓而从牛栏中探出头的疯牛”。随后,牛庄要塞也被叫做“疯牛堡”。而类似牛庄要塞这样的棱堡,也被叫做“牛堡”。
高翼在“疯牛堡”建成之后,才想起古代中国所产生出的城堡建筑顶峰——“马堡”。于是,三山今年新扩建的城市要塞,都采用这种锐角突出的棱堡式建筑。
这种建筑不需要太高的墙,三米左右即可。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