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他们今年贡赋己经缴纳,朝廷也不急安慰三山。
拿人家东西手短,朝廷收下三山当年贡赋,新一轮封赏中却独漏下了三山,于是,对于三山商人满晋朝上下跳腾,就不好意思干涉了。
朝廷不急,高翼也不急。当然,他也不是坐着不动的人。在他的怂恿下,没等晋朝反应过来,三山商人己掀起了雇佣与倾销狂潮,廉价的三山食盐、纺织品、手工制品席卷南方市场,而那些熟练工人则被三山高薪雇走……
新工人进入工场后,本国青壮纷纷进入军队,三山迅速扩大了军队规模。四艘七百吨左右的炮舰相继下水,被分别命名为虎鲨号、角鲨号、星鲨号、蓝鲨号。奈何,形成战斗力还要等到明年。
“冉闭……”,高翼拿起一份情报,含糊地嘟嚷。三山在忙碌中发展,中原的混战也愈演愈烈。冉闭当了皇帝后,加封他的政治伙伴、乞活军首领李农为齐王,很有些“冉闭皇帝万寿无疆,李农齐王永远健康”的味道。但这番和睦融融的景象不久便窜了味。冉w旋即以谋反罪,诱杀李农。
此前,乞活军己经成为胡人残杀同胞的一把利器,褚国丈的北伐就是他们击退的,冉闭要杀胡人,这支手上沾满同胞血泪的农民起义军不情不愿。李农的被杀使乞活军立刻瓦解,开始大规模出投胡人主子,来不及投敌的五万人则筑垒自守。
三月,石抵派相国石棍率众十万伐邺,于邯郸被冉闭大败。此战之前,冉闭还对石抵的政权心有忌惮,甚至不惜曲节向东晋求援。而在此战之后,冉阌尽收畏惧之心,开始调整战略,率20万大军抢先进攻,再胜石抵。
此战结束,冉闭己然“三十余万,族旗钟鼓绵亘百余里”。单以军力而言,当世无双了。而在军队的利好下,冉闭“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蠢然,方之为魏晋之初。”
如果冉闭能就此束手,就此以持国为上。那么或者南北朝的历史就要来一个全面的改写。但可惜的是,眼见着如此庞大的军队,冉闭开始头脑发昏。他率步骑十万攻打石抵的襄国城,临行前,任命其子太原王冉撤为“大单于、a骑大将军”。
“冉闭以杀胡令起家,在民族矛盾最尖锐的时刻,他居然给自己的儿子一个如此胡化的称呼……”,高翼对着这份情报,绝望地叹了口气。
、这份情报来自邺城,辗转送抵三山,以花了一多月。情报上说:魏国光禄大夫韦搜上表劝诫,要求冉闭取消对儿子的“大单于”这个封号,言辞恳切。冉闭阅后大怒,诛杀韦搜及其子孙。
“冉闭,己不成气候了”,高翼沮丧地扔下了情报。
自此以后,因其杀胡而投靠他的文人会心灰意冷,稍有点头脑将准备后路。
“可怜了”,高翼记得那段历史。冉闭从异族豪强哪里解放二十多万汉人妇女,并帮自己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当冉闭放汉族少女回家时,她们中的大多数却没有走。因为己经无家可归了,冉魏灭亡时,恶运又一次降临她们的头上。慕容鲜卑把她们尽给残忍的充作了军粮,吃下肚里。
这也是一种融合方式吗?在文人的笔下,这是!
高卉对他的烦恼不感兴趣,她只关心自己男人的嘴角是否千净。说话这功夫,鲜红的石榴汁如丝丝鲜血,自高翼嘴角溢出,她举丝帕轻轻揩了揩,然后身子稍移,欣赏地端详这张面孔,忽然发现那额头上新出现几粒汗珠,她发出一声欢呼,举帕擦拭。
“垃圾”,高翼新拿起了一份情报,扫了几眼便掷于地上。
这是石抵的告急文书,病急乱投医的石抵四处求援,而收到他的告急文书的,除了羌族的姚弋仲,氏族的符洪、拓跋鲜卑、慕容鲜卑、高句丽之外,也有字文铁弗高翼。
高翼仰脸望向天空,自问该如何应对。
所有的胡人都联合起来,想捕杀汉民的反抗力量,其中,也包括汉民的母国东晋,他们任命大名士殷浩“督扬豫徐竞青五州诸军事、假节”,并命令殷浩北伐冉闭。然而,冉闭这时却忙着诛杀同伴,只为独享绝对的权力。
殷浩是当时的隐士、清谈领袖,誉满天下,有“殷浩不出,奈苍生何”的评语。殷浩与桓温是自幼结下的仇敌,据说小时候桓温和殷浩在一块儿上学,桓温买了一个竹马,玩够了扔掉后被殷浩捡去接着玩,由此桓温就一直看不起殷浩。
殷浩能言善辩,据说桓温曾问殷浩:“你我的名气都很大,卿比我如何?”殷浩回答说:“我己经跟我自己周旋许久了,但我还是愿做本色我。”
北方胡人打乱,桓温屡次上表要求担纲北伐,但朝廷对桓温很不信任,宁愿亡国也要恶心桓温,所以就让殷浩出马,把持朝政,并排挤桓温势力。
人之愚蠢,竟至于斯。
奈何高翼现在却有心无力。
帮助冉闭吧,他必定会把高翼当作另一个争权者,对这样的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做法是杀之而后快。冉N己经向同伴举起了屠刀,高翼不愿做下一个。
更况且,现在契丹大军与慕舆根正在夹击汉国。
四月,契丹先锋部队绕过积翠山脉,突然出现在凤城以东,五月,契丹中军五万人抵达,并开始狂攻凤城。高翼置之不理。
同月,慕舆根统领鲜卑铁骑出现在盖马山城(元宵节后改名盖平城),责问汉国在a和期间,擅自攻打燕军,夺占盖马山城的行为。高翼对之以:两国和议未定,取城以自保尔。
慕舆根认为合约既签,汉军应退出盖马山城。高翼回答:该地己封功臣,无故不好消封慕舆根怒极,挥军攻打盖平。金道麟据城而守,慕舆根久攻不下,时间拖到了现在。
积翠山南麓地势狭窄,大军回旋不开。契丹骑兵一旦深入,高翼可以利用舰船快速调集兵力,穿插围歼深入之敌。契丹统领正是看穿了这点,故而只狂攻凤城。凤城不下,他绝不深入。
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库莫奚人。库莫奚人别的本事没有,被誉为“中国小矮人”的奚人,凿岩挖石的技巧中国第一。他们能在花岗岩上凿出精美绝伦的建筑群,得到三山的混凝土工艺后,这帮奚人建设的老窝,雄峻程度要自谦“中国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
凤城处于群山之间,与大东港、安东构成三角防御纵深,庄河位于其后的冲积平原正中。凤城以北,群山之中还有一座高翼的藏军坞一一本溪。库莫奚人躲在这座安全的石头窝里,左右是一大堆保驾者,心情愉快工作积极。契丹铁骑狂攻不止,奚人则悠闲地靠在石墙上,用本族语言跟爬墙的契丹人聊天。
当然,等那些契丹人累得像狗一样爬上20米高的城墙,奚人也没忘抽走契丹人的梯子马背上的民族爬墙不专业,坏心眼的奚人看到契丹人的拙劣,忘了他们是被攻击者,不停催促契丹人快点爬。面对巍峨的坚城,契丹人郁闷的要吐血。狠下心来成就围困吧,那些奚人己把凤城地下挖得跟蛛网一般,契丹人稍不留神,他们就来本族的营地串门,临走不忘进行烧烤。
契丹人组织观念不强,数个小部落混杂在一起,营中士兵互不相识的现象太普通了。可恶的库莫奚人与他们本属同族,生活习性彼此了解。契丹人日惊夜惊,到最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同屋,生怕他也是奚人冒充的。
契丹人不堪奚人的折磨,他们很纳闷,软弱的奚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幽默?连奚人到在铁弗高这里混了不久都如此坚韧,安东、大东港的居民就跟不能指望了一一尤其是这两地靠近海岸,那铁弗高可以随时逆袭。
眺望三山腹地,契丹人号陶大哭,他们不敢想象深入三山后是个什么情形。随后,五万契丹铁骑开始了静坐战争。他们不战不和不退,像狗皮膏一般赖在凤城以东。
他们不敢离山太近,怕奚人挖洞串门;不敢离河太近,怕高翼找他们聊天;不敢离林太近,怕人纵火行凶。在三山的每一天对他们都是煎熬,他们就盼早日脱离苦海。高翼却对他们不理不睬。
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契丹人只好苦握下去,幽怨得像个小媳妇一样,在荒郊野外苦握,那个铁弗高,他怎么还不理我们啊?神啊,莎士比亚、阿基米德啊,救救我们!
这时的高翼己无心吃石榴,他正抱着娇小的高卉,舒服的直哼哼。
“你知道么,石榴可是好东西,石榴汁补血养颜乌发,用石榴汁酿成的美酒,稠得像蜜,亮得像宝石,波斯石榴酒与人参酒、鹿茸酒并列为人间三大补酒……”高翼嘴里说着话,手上不老实,弄的高卉面红耳赤一一可她喜欢。
地球上所有酒类中,石榴酒的黄酮含量最高。黄酮是高水平抗氧化剂,有延寿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缓癌变作用。高翼知道他说多了别人也不懂,只泛泛而谈。但就这样,还是露馅了。
“嗤,人参,那是妖草呀,三大补酒,谁说的?”高卉媚的双眼快要滴出水来,她轻轻用牙噬着高翼的耳垂,软软地反驳他。
嗯,好像在《隋书》中人参确属妖草,谁碰上要倒霉。唐时只当作茶叶一样的时尚饮品,宋人也只将之看做干果一样的送礼之物。认为人参包治百病等观念,到明朝后期才兴起。
失败,我竟然给晋朝人说人参。“哈,古人,知识浅啊”,高翼手伸入高卉衣内,揉搓起来。
“去,别欺负古人”,高卉有气无力地反驳。
“那我欺负你,行嘛”,高翼轻轻地说。
“大白天的……”高卉呢喃道。
远处,码头上船来几声钟鸣,高翼停下手来,诧异地问:“警钟?码头上?这世界谁敢跑三山耍船?凯撒也不行!来人,问问警钟为何而鸣?”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118章
不一会儿,盛妆打扮的文昭带着两名侍女来到高翼的书房。听到门的响动,高卉迅速整好了衣衫,文静的跪在高翼身侧,可脸上的春色还是透露了一点刚才的暖昧。
高翼一直不习惯跪坐,他喜欢坐在椅子上办公。然而,高句丽是辽东部族中汉化最充分的,她都跪十几年了,坐椅子凳子反而不习惯。平时,她总喜欢像猫一样卧在高翼腿边。为了方便她,高翼这间书房布置的半古半今,木制的地板上也就放一个小板凳,长大的茶几上堆满了文件。
文昭没有跪坐的习惯,她拽过书房内的另一张板凳,按汉礼给夫君行了个礼,这才端庄的坐下。
高翼挥手斥退了侍女,文昭稍稍放松了坐姿。他安慰两女:“估计问题不大,虎鲨号、蓝鲨号还泊在港内,两船士兵虽操练不熟,鸣炮示警却还做得到。如今没听到炮声,说明不是什么大事。”
“可是,谁值得码头上警钟齐鸣?”,文昭皱着眉头,耸了耸鼻翼:“朝廷昭使……不可能,上次孙绰入港码头上也没敲响所有的钟。”
“一会儿就知道了”,高翼一点不慌张,这座府邸的四角塔楼上置放着四尊小炮,即便有天大的变故,高翼也不怕。更何况,三山的巡逻船遍布整个渤海、黄海水域,谁有这本事,无声无息的来到三山港?时空穿越者?没那么巧吧?文昭娜了娜屁股,整了整头发,吞吞吐吐,迟疑未定的说:“郎君,有人跟我说,我们的五相共治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