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内地娱乐开发商 >

第47章

内地娱乐开发商-第47章

小说: 内地娱乐开发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镜头前的秦天柱面容看上去清秀稚气,只是他的表情神态确是成熟稳重的,这一对比下,形成了秦天柱各人独特的气质。

    他思索了一会儿答道:那是初chūn的一个中午,我坐在学校草坛边的一张石椅上,和煦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懒洋洋的,我的眼前是老树吐出了绿sè的嫩芽,是花丛中万花吐蕾,姹紫嫣红,真是好美的chūn光啊!

    可是这么美的chūn光,在上千人的学校里,除了自己以外,却没人去欣赏。大家匆匆吃完午饭,又行sè匆匆地赶到教室,去做作业去学习,为了那要命的分数,为了那要命的前途。

    这时我的学姐何珊珊抱着本书走了过来,她说她早上学了首《沁园chūn长沙》的词,很喜欢,怕影响其他同学,所以到外面来朗读一番。我听后,心神激荡,马上就喜欢上了这首词。

    我们年轻人原本就该像词中描写的那样,飞扬青chūn、激昂文字的啊。

    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在这样美好的chūn光下,聚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讨论学习心得,聊聊兴趣爱好的啊!这才是我们的青chūn,这才是我们的人生。

    那一刻,我的心中有了强烈的创作yù望。

    我要告诉我的同学们,我们的青chūn不该那么沉闷,不该那么痛苦,不该那么势利。

    我要告诉我的同学们,在他们一股脑儿向着他们所谓的学习目标冲刺奋斗时,是否有认真想过那真的就是自己的目标吗?

    我要告诉我的同学们,在他们奋勇奔跑时,不要忘了有时也该停下来看看沿途美好的风景。

    郎月影看着电视机前的秦天柱,喃喃自语道:“说得真好啊!很有诗意呢!”

    陶丽丽也附和道:“是啊,怪不得能做出这一番大事来,确实是很有才华。”

    只是,人实在是太年轻了,脸上还稚气未脱。看到秦天柱,陶丽丽又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月影,我弟弟也是个初中生,还大他一岁呢,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我那弟弟,一天到晚跟我在爸爸面前争零花钱,气死我了。这小子,还老是向我打听你的事,什么兴趣爱好了,三围怎么样了,有没有男朋友了。哎,真是不学好!”

    郎月影没好气道:“无聊!”

    “我要是有个秦天柱这样的弟弟那该多好!”陶丽丽忍不住想入非非起来,“我爸就不肯给我钱买化妆品,气死我了。秦天柱要是我弟弟,我就让他给我点钱,我可以买点高档的指甲油了。哈哈哈!”

    她想到美处,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来。

    郎月影撇撇嘴,嘲讽她道:“不知羞,哪有向自己弟弟要钱的!”

    “不管了,不管了!反正从今天起,我是秦天柱的粉丝了。对了,”陶丽丽想起了什么来,“你爸爸不就是在之江省的灵泉县当副县长吗?你让郎叔叔给我捎个秦天柱的签名回来。”

    “哼!”郎月影重重一声,“你少在我面前提他,不然跟你翻脸!”

    陶丽丽吐吐舌头,她这才想起,郎月影的家庭关系,可不是那么和睦的。一对父女,关系能搞成他们这样差的,也算是奇葩了。

    ……

    秦天柱这天晚上在公司,与梅花公司的其他四人呆在一起,他们一起等待朝廷台那边报过来最终的收视成绩。

    “叮铃!”

    秦天柱拿起电话电话,“是韩主任吗?”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浑厚的中年男声,却不是韩主任的声音,“你好,我是杨远,朝廷台的台长。你就是小秦经理吧?”

    “你好,杨台长,我就是秦天柱!”

    “今天最后的收视成绩出来了,12。8%!打破了我台自从94年《三国演义》后,近三年来的收视纪录!向你们表示祝贺!”

    呵呵,12。8%,秦天柱笑歪了嘴,他看到好多的钱在向他打招呼,有钱的感觉真好,“同喜,同喜!我也向贵台表示祝贺!”

    那边的杨台长却是有些不满意道:“小秦啊,你们什么都好。可有一点,我是大大的有意见的!”

    秦天柱听得一愣,“什么意见?”

    “你们《恰同学少年》怎么只拍了23集呢,我看里面的剧情也没有完全结束嘛?你们完全可以拍个四十集的嘛,实在不行三十集也行啊!”杨台长满脸肉痛的说道:“按照《恰》剧的涨势,你们如果有个三十集的话,收视率完全有可能冲到15%,这得损失多少钱啊!”

    汗,这杨台长跟我一样,也是个贪货哪。说道钱,秦天柱问道:“杨台长,那个购剧款……”

    杨台长豪爽道:“放心,少不了你们的。明天购剧款就给你们打过去!”

    秦天柱挂断电话后,心里美翻了。2400万,明天就可以到手了。有钱了!有钱了!

    看着金光华、李光等人投来的询问眼神,秦天柱笑眯眯回道:“12。8%,2400万到手!”

    平时挺安静的赫兰鹏,听了这个好消息后,忍不住鼓气掌来。他这一鼓掌,金光华、李光、周嘉朋以及秦天柱都不由自主的鼓气掌来。

    这个掌是值得鼓的!这是对他们成功的庆祝,庆祝梅花传媒的创业作旗开得胜。

    秦天柱看见窗外飘起了雪花,不禁想起了月初在京城的那个晚上。那一晚,自己和周嘉朋两人真是狼狈万分,心情沮丧郁闷之极。

    周嘉朋也想起了在BJ市的那个风月交加的夜晚,他望了望墙壁上的公司LOGO。白雪皑皑下,红sè的梅花开得那么红,那么艳。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不负梅花之美名!

    。。。

第五十七章 宣传机器,全力开动() 
星期一,秦天柱回到学校上课。他一到教室,就被班上的同学围到中间。

    “秦天柱,太牛了!新闻联播前两天播的都是你的新闻!”

    “是啊,这待遇都快赶上国家领导人了!”

    “秦天柱,《恰》剧最后一天的收视率怎么样?”

    “秦天柱,我昨天跟我隔壁一女生说你是我同班同学,人家老说我吹牛,你要为我作证啊?”

    “秦天柱,我妹妹很喜欢你,她要个你的签名!”

    “秦天柱,我姐姐说你是他偶像!”

    李建衡拿出班长的威严来,“好了,大家有问题一个个来,不要乱!”

    他说完后,走到人群前面,对秦天柱说道:“柱子,星期六的新闻联播你看了吗?”

    秦天柱点点头道:“看了,有你,有辰光,还有晓蓓的!”

    听到秦天柱看了星期六的采访,李建衡急急解释道:“柱子,我真是冤枉啊,你可得相信我,我那天采访的时候,说得可都是你的好话。”

    看秦天柱没什么反应,他接着说道:“当然,我承认我那天是说过你成绩很差。那是因为那记者问我你以前的成绩怎么样?我当然只有实话实说,然后我重点介绍了你最近一年的巨大进步,想不到最后怎么只播了我前面这几句话呢?”

    一旁的曾辰光也连忙点头,表示同意。

    张晓培重重点了点头,附和道:“我说你上课走神睡觉,是想告诉他们其实你那是在思考,是在进行艺术创作!”

    汗,我的晓蓓诶,我那可真是在睡觉。

    “好了,好了,大家别忙着解释了!”秦天柱向大家开解道:“你们后面说我怎么厉害,怎么好,人家根本不关心。人家就是要把我塑造成一个在学校不怎么样的差生,然后却制作出了让人惊艳的作品,这样的新闻才有冲击xìng和爆炸xìng。所以,你们后面的话,因为政治不正确的缘故,被编辑掉了!”

    原来是这样啊。不过,张晓蓓有点愤愤的想到,这些记者还真是焉八坏,经他们这么一编辑,这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反过来了嘛。

    这时周建国抱了一堆报纸走进了教室。“这些是近几天的报纸,都有关于我们《恰同学少年》的评论,我把他们放到教室后面的报刊栏里,大家翻阅的时候,注意爱护,别人还要看呢!”

    呵呵,还真是不少,厚厚一叠的报纸中,都有《恰》剧的评论文章,而且还都是刊登在许多大报的重要版面上。秦天柱看了看几篇写的比较有代表xìng的。

    《人民*rì报》署名艺文的评论文章:壮哉,《恰同学少年》!

    笔者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冲动,此刻自己的眼眶依然含着泪水。

    两集电视剧,一个半小时,自己是在激动中度过的,激动得难以自抑,激动得不符合我的年龄和如今rì渐冷淡的这个社会!看前两集的时候,笔者已经产生要为《恰同学少年》写点评论的想法,但觉得还早,总要等看完吧?不然怎么下笔?

    然而这部电视剧却让我等不下去,看它的每一分钟,都仿佛在催促我,不,不是它催促,是剧中那股蓬勃的jīng气神感染着我,让我无法等下去。

    它太震撼了!

    那种久违的青chūn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yīn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今天的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要为之而震撼吧?

    想到壮哉一词,是晚上看这部剧时,突然跳进脑海的。当时剧中正出现**和他的同学们一道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情景,那种冲决一切、沛不可当的青chūn力量,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不由得热血沸腾,顿生壮志豪情!

    这种感觉多么的久违啊!在这个理想缺失、物yù横流的时代,一部电视剧还在堂堂正正,展现理想,展现志向,展现jīng神追求的高于一切,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正如今晚剧中蔡和森的一句台词“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这种追求和信念,自古曾见于无数中华仁人志士,但自五四之后,如今的中国人中,又还剩下多少?

    仅仅看了几集,我已经深切地体会到,青年**这个形象,只是这部剧作者借用的一层外衣,这部剧真正要反映的,是教育,彻头彻尾,它的目的分明只有一个,反思目前中国严重而迫在眉睫的教育缺陷。

    它是在疾呼:我们的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这一天了!

    于是,它写一位优秀的校长,写一群优秀的教师,写一种开放的、尊重个xìng却又不失规则的教育理念。它给教师们的篇幅,并不少于主角等人,甚至更加浓墨重彩,由此,我们也足以体会到这部剧真实的创作含义。

    剧中对第一师范的教师和教育的描写,也许不乏美化,但却让人信服。民国初年那种开明的教育风气,当时学校的观念、教师的责任感,以及那种师生关系,对照今天,又是何其具有现实的启迪?

    今天,我们还有这样富于责任感、把教书育人看得如此崇高的教师群体吗?

    在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度不断降低、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甚至荡然无存,只剩下名利物yù的今天,我们又怎么能不怀念曾经有过的,那些把传道授业解惑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时代?

    这种责任感,这种神圣,并不是这部剧的虚构,看看民国初年的资料,我们就知道,那曾经是教师这个行业普遍遵守的准则!

    而这部剧,首先呼唤的,正是这种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与神圣感的回归。

    这,才是它最大的现实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