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同雨幕或炒豆一般的枪声之下,城门附近最为密集的人群之处成为了一条尸体和血泊堆积起来的地狱之路,很多中弹倒下但却没有死的人在汹涌的人流之下却死在了踩踏之中。而接着冲向大门的人也有人不断的倒在尸体和鲜血之中。
最初的时候,猛烈的火力和杀伤还是震慑住了不少人。可是当城外的大军发现如果留在城外,那后果依旧是如同被打靶点名一般死路一条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那尸骸之路上选择搏那一线生机。最终的尸体似乎累的超过了一人的高度,机步枪才难以再像之前如同床弩发射出来的利器一般往往一发子弹就让多人倒下。
李山在张伟一路上的教导之下也是个有些头脑的人,对负责传令的战时说道:“除了门口附近,敌人似乎没有多少站起来聚集起来的军兵,暂时停止全体射击吧!我们的子弹是有限的,还有更多的敌人要打!不能就这样浪费掉。。。”
“敌人如果逃上城,那不是更不容易解决?”一名副连长询问道
李山做为成千上万人中选拔出来的骨干当然有一定的自我决断:“城头上的敌军兵力未必比城下的大军少,我们总要面对。城头的防御我们总有办法来解决,现在击溃对手,让恐惧的心态更进一步的传染对于我们才是有利的事情。。。”
就这样,令敌人恐惧而胆寒的枪声终于停止了。整个步兵连六十三支自动步枪和两挺通用机枪在五六分钟内打出的上万发子弹从敌军进攻到最终崩溃让上万敌军倒在城门口附近的血泊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因为几千名优秀射手和骑兵从几百米外的距离射来的上万支轻箭甚至“飘箭”有一个不走运的战士在卧倒射击的时候屁股被飘落下来的轻箭射中,鲜血直流却终究没有伤到要害的动脉。这也是整个战斗中唯一是否算为减员都难说的负伤了。
在这个时候,仍然有很多城外的太阳王朝官兵似乎已经完全丧失了勇气去闯那危险的“生死路”而是选择趴在远处的地面上装死,只有人偶尔如同爬虫一样爬向那血肉和尸体组成的洞口处。
这种情况显然已经不在适合集群开火了,李山当然也从张伟那里了解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办,就在枪口过热似乎已经不那么严重后让一名士兵补充了几个弹夹,开始对远处的目标慢节奏的瞄准射击起来。
现代枪械火力的意义显然并非仅仅在于射速、威力、精度、射程这些方面,还包括可以灵活的让那些射术最为突出或者相对突出的人在进攻威胁不那么大的情况下有选择的开火而最大限度的所发挥携带弹药的威力。
全连平均水平的射速显然没有达到如同特等射手一般在四五百米的距离上打胸换靶甚至地面单个人员目标的程度。不过做为花费过不少子弹进行专项训练,又是挑选中出类拔萃的李山自己却完全可以做到这点儿。
枪声不再像以前那样密集,而是零星如某个单个的人在靶场上打靶一般,可即便如此。接连半个时辰时间内李山打出的上千发子弹还是夺取了几百个卧倒在地并被判断完好无损的人。这终于让一些人再也承受不住压力,开始向城内溃逃起来。
李山没有下达开火的命令,还是最终决定吧这些人放到城头之上似乎更容易解决一些。
战斗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局面就已经开始明朗了起来:这看似也就百把人的徒步散兵的确拥有不逊色于太阳王朝至少十万主力大军的战斗力,实际上已经基本通过这一战打消了对手从主帅到多半基层官兵野战决胜的信心。
如果是寻常地方,那么或许还可以准备夜间的突围,然而此时驻守夏城的太阳王朝大军主帅似乎也十分清楚:夏地是一片孤立在荒漠与原始深林之间的飞地,在这个地方突围的意义并不大。没有可靠的接力运输乃至充分的准备,就是最终让一小部分人返回太阳王朝都会变得未知起来。
而最重要的:丢掉了十几万大军主力只有少数人返回之后的命运是什么样儿的,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一件事情了。
“先让各军在白天轮值休息吧,能不能有个出路,就看今夜了。。。”此时的守军统帅当然也开始有些明白:白天的时候凭借着城内准备好的投石机还有火炮,兵力极其薄弱的敌人或许暂时不会发起进攻,不过当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可就很难说了。
“以一攻千”看起来骇人听闻,可是在城头之下几乎短时间内击溃数万大军的能力,已经证明了这种威胁。
(本章完)
第254章 攻城准备()
虽然距离黄昏似乎还有不少时间,不过李山手下一名班长在一里之外大致看了看那城墙和城门,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安:“我们带来的绳索可能不够啊,每个班最多凑出一件来。。。”
李山权衡了片刻:在明末的位面,要靠绳索套索来攻城那是绝对不靠谱的。就是攻打县城或某些突围这样做也会面临不少代价。不过当年跟随闯王转战南北,进攻一些防守不那么严密的州县的时候,李山还是了解不少不依赖专业木工工匠,可以简单易做的攻城器材。
“独木梯”其实就是用一个不算太粗有一定长度的树干插在另外半截树干上布置成一个钉子型的柱子搭在城墙上,然后木头上在钉上很多“补充树枝”做为攀登的依托。同云梯比起来要重上不少,但是如果有足够的人手用于拉绳,那应该还是没有多大问题。这种简陋的工程器材很多的时候都是碰运气,因为占用的地方太大了。在一段城头上可以短时间内攻上的人手太少。只不过要是连这种手段都没有,很多情况下就是城头上有内应或者守军有了妥协的打算,都没法来卖个面子了。
如今整个百人队所拥有的手段完全不同于过去了,可李山还是说道:“再找一些帮手吧!我还是担心攻城的时候会出些意外。独木梯我们至少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准备四具。还要准备好一些简单的至少能把引火照明之物投到城头以内的简单投石器材。。。”
对于这些事物,这些当年同样曾经转战过不少地方有过不少经历的骨干们并非外行与陌生,因此很快就跟随李山一起分为九个班来到临近的至少九个村落召集相应的人手。常理来说步兵班是个很危险的单位了,人手太少。可在拥有自动武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有信心凭借这些就独自抵抗几千强敌。而且夏城附近的地形比较平坦,在太阳落山之前如果城内的敌人有动静,那是很难不被提前发现的。
如果此时的张伟在此,就会发现这里的农民境况早已大不如前,很多人都变得精瘦了很多,而且男多女少的情况更为严重。可是对于见惯了明末北方不少赤地千里地方的李山等人来说:这里仍然是个宽裕到难以想象的地方。除了人们衣服上那麻布纺织工艺过于粗糙、质量低劣;很多地方的房屋也是很简陋的半埋式建筑之外。平均起来每家每户的屋子到还都很宽敞,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牲畜。这样的家庭是在明末时的北方很少见到的。王朝中期或许还有不少晚清民国那样的富农,而明末时的北方除了军户们的某些亲戚,已经很少见到这样宽裕的自耕农了。
同明末时中原的百姓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对官兵们之前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如同超自然一般的战斗力敬畏之心更大,没有人同那强悍的力量不过是一种神奇的火器联系起来,更认同最近圣主归来的很多传言了。
因此对于周围临近十来个村庄内百姓的动员也都变得十分容易起来,甚至根本不需要什么之前设想的武力展示、金银收买之类的事情。很容易的就在方圆二十里的范围内集结起了周边九百多名青壮。至于这当中有没有太阳王朝危害极大的内鬼之类,李山并不担心。
从之前得到和了解的情况看,太阳王朝的官兵肤色五官似乎更像山东东部胶东前东夷族地区的一些人,而夏地的百姓尤其是城内似乎更像湖广川地等以前中国南方地区的民众多一些。而且外敌大概是一年以前才远道而来,在这里并没有太强的根基。
当然这里的民众组织起来似乎是那样的容易,根本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也让李山感觉到一丝诡异。至少在中原那个世界,乡村的百姓对于陌生人和外地人从来都是有很大排斥和警惕的,征发民力的事情更是往往要死不少人才行。而夏地民众此时的表现,似乎远远超出了对于未知武力和人群应有的敬畏。
“你们不担心跟着我们干,会有什么危险会遭到报复吗?”不远的树林中伐木的时候,李山向一名中年笑着问道。希望能从这个一家之主的口中了解到更多的事情。
这里的口音虽然同自己的家乡话差别很大,却很像辽东明军一带的方言,因此是自己能够沟通的。
“就上午那一仗,很多人都去观战了,谁还看不出来今后的夏城属于谁?一年多前圣主来临的时候,也就让整个百姓高兴了一个秋收而已,可是第二年的时候很多负担还是照旧,大家都觉得空欢喜一场。可是那西边儿人来了之后我们才了解到:不要说是圣主,就是以前的那些本地作威作福的富贵之人也显得值得怀念了不少。至少那些人仅仅是收租收税,没有听说过将大部分地方的人掠夺的连都吃不饱的情况。更没听说过所有女人甚至一些孩子都要去那些人地盘上的事情。。。”说这些话的时候,中年虽然感慨,但也似乎没有要流泪的意思。显然一年多以来的不少经历已经足够让人麻木了。只是这位中年不了解的是,这些话在李山听起来却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只是一些埋在心里的话不好说出口罢了:就你们这面相、衣服还有房屋谁不了解是怎么回事?嘿,这恐怕是苏州人喊租重税重,员外孩子喊房贵没有积蓄,亩产多少、家里老人外财支援多少不足为外人道也罢了。仅仅是没有弃婴,就是自己所来的那个世界下层百姓中难以想象的了。。。。。。
让李山有一丝欣慰的是夏城周围这些乡村中的百姓虽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职业木匠们的那种手艺,不过似乎杜宇伐木等不少简单木工劳动也并不陌生。一问才了解到这几年来因为频繁的战备和战事,没有少进行过这类劳动。
(本章完)
第255章 登城()
数百名熟手的劳动加上对此也不算陌生的李山等人接近一个下午的忙碌终于制造出不少的干草球等简单的引火之物。还有至少十架“独木梯”。
李山大致算了算,因为抬送“独木梯”也好,还是运用那些射程仅仅不过十几丈、用途特殊而单一的“投石机也好”上百人虽然勉强人手足够,可那样就腾不出多少人用于突击和护卫了,因此就在数百名适龄丁壮中开始选拔能够“辅战”的人。
本以为至少会有一成的人在这种拥有胜利信心的情况下站出来,可是李山还是凭借明末位面的旧经验大大低估了夏城附近这些人的勇气。荒蛮世界中的人是有着远超过一般成熟农业时代民众的勇气的。可却并没有长期阶级对抗带来的锻炼,在经历了几代人富足稳定的农业时代之后,就像很多入主中原多年的北方少民一般战斗的意愿都大大的下降。八百多人中完全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