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77章

三国幼麟传-第77章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吵到最后,两人忽齐齐收口,双双望向主位上的关羽,却是将难题抛给主将裁决。

    关羽也恨极了东吴偷袭,但他毕竟是从民间底层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地位,深知民间疾苦。

    背盟偷袭一事的主谋是孙权、吕蒙等人,这些士卒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所有罪,罪不至死。

    他心中犹豫,委实不能决断,沉吟半晌,忽转向姜维,问道:“伯约怎么看?”

    姜维搬来救兵,又献计连胜两阵,无形中,已为众人所倚重。虽然向朗、关平的官位都在他之上,但他此刻说话分量之重,却不在二人之下。

    故而关羽一经向他询问,众人皆扭头向他望去。

    姜维却是陷入了沉思。

    实则在他心中,他也不倾向于杀虏。毕竟蜀人、吴人皆为汉人,华夏一脉,同根同种。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之间攻伐不止,户口大减。战争已经令华夏百姓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百年后的五胡乱华之所以发生,汉人户口大减是最根本之原因。

    故而在姜维看来,每一个人口都弥足珍贵,遑论此处更有三千多活口。

    只是倘若不杀,后果也确如关平所说。

    他眉头一皱,脑中疾转,不一会儿,心中便有定计:

    “向太守与关将军之言,都是在理。依末将之见,不如折中便是。”

    “怎么个折中法?”向朗、关平齐声发问。

    “这些俘虏一律打折一条腿,以示惩戒。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至少半年内,这些伤兵不可能再次上阵为乱;此外,东吴还要花费大量药材粮食救治他们,供其还乡,凭添损耗耳。如此一举两得,我等何乐而不为?”

    众人闻言,皆觉有礼,于是在众人一致肯定中,这群俘虏的命运就此被定了下来。

    关平当下起身离座,前去召集人手处置这群俘虏。

    此时,吴军俘虏在校场上跪了一地,他们本就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心下正惴惴,忽然听闻只打断一条腿就能活命,竟然齐齐跪伏于地,齐声呼道:

    “将军仁德,将军仁德啊!”不少人更是当场留下泪水。

    听到外间的山呼海啸,姜维嘴角不由得挂上了一丝笑容。

    其实他还有一些心思不曾说出口,这些俘虏伤愈后,有好些人不能再次从军上阵,但在家乡务农生活却是不碍。如此一来,也算为华夏一脉留下几千火种。

    三国之间是内战,而不是征服之战,不应以灭绝、屠杀同胞作为手段。这也是姜维选择投效刘备的重要原因,毕竟刘备以仁义自居,从来没有过屠城之举。

    更何况,从短期看,蜀吴相互敌对;单从长远看,蜀吴必须合作,才能扛得住来自曹魏的压力。

    三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半年后,是战是和还难说得很呢!

    等处置完俘虏,姜维再次点齐兵马,带着关兴、句扶、王平等人前往决石口埋伏。

    孙皎只是第一条鱼,他身后还有诸葛瑾、孙桓、蒋钦三部。

    姜维始终坚信,只要关羽这个诱饵还在此地,就不愁这些鱼儿不上钩。

第一百一十一章 诸葛瑾() 
却说姜维领着三千余将士收敛气息,再次藏身于决石口,静候吴军落网。

    哪知直等到日沉西斜,犹未等到半个吴兵踪影。

    关兴已经忍耐不住,道:“伯约,我看东吴鼠辈见友军逐一失去消息,定是被吓破胆子,不敢再追。不如我等回去汇合家父,赶紧西返吧?”

    姜维也兀自纳闷不已,就在这时,丘下正见两骑身着皮甲的骑兵呼啸而过。

    他忙捂住关兴嘴巴,低声道:“噤声,再等等!”

    ******

    汉军苦苦等待的诸葛瑾此时正急得坐立不安。

    他奉吴主孙权之命参与了此次荆州讨伐战。在顺利袭取江陵城后,吕蒙兵分两路,一路由陆逊统领,溯江西上,直取夷陵、宜都、秭归诸城;一路由诸葛瑾节制,在麦城一带围剿关羽残军,并负责统领、协调潘璋、朱然、孙皎、孙桓、蒋钦诸部。

    诸葛瑾是东吴的中司马,位高权重,又是孙权的心腹加密友,自然有权力和地位节制诸部。

    在孙权看来,诸葛瑾为人胸怀宽广,温厚诚实,他十分信任;不过,在此行围剿关羽的诸将心中,他却是德才有余而威严不足——老好人一个罢了。

    故而诸将一俟得知关羽突围,便自行其事,也没怎么与这位名义上的监军通气。也就孙皎与他关系十分要好,追击之前还专门写了封信派人传递。

    作为此地实际统帅的诸葛瑾,诸葛瑾对擒拿关羽的功劳倒是不怎么看重,但友军逐一失去联系,也不知死活如何,这是他最为关切之事。

    吴侯以此重任交托,他又怎能不尽心尽力?

    情急之下,他只能下令与自己靠得最近的孙桓部前来汇合,两部约莫一万余人并做一部后,方朝着孙皎信件所指的方向追蹑而去。

    大军行到早间关羽军与潘璋、朱然联军混战的战场时,见地上躺满了吴军的尸首,诸葛瑾便感觉不妙。

    他素有智名,终究不是那些容易热血上脑的粗鄙汉子。旋即下令停下查验。

    一经检查,他便发现很多疑点,譬如有很多吴军是死于战马踩踏——可见蜀军中有骑兵,而且数量还不少;再譬如,有很多吴军是背面而死,想是受到了背面的冲击。

    他根据上述蛛丝马迹判断,关羽定然是得了援军!

    以关羽的赫赫威名,得了援军自然如虎添翼。自家各部各自为战,终是一路一路得送入虎口,断无幸理了。

    正犹豫是否还要追击,忽听同行的孙桓大叫:“此地还有活口!”

    诸葛瑾忙跟上探视。

    原是一名吴军士卒的肩膀受了战马踩踏,剧痛之下晕死过去,昏寐半晌,此刻方幽幽醒转。

    诸葛瑾亲自给那名士卒喂了水,见他精神稍振,方问道:“这位兄弟,关羽来了多少援军?”

    那士卒疼得龇牙咧嘴,但主将有问,只得追忆道:“光…光骑兵就有好几百,怎么也得有好几千人啊!”

    孙桓毕竟年轻气盛,闻言后旋即抱拳请战:“司马,我军有一万人,且有半数为末将从建业带来的虎卫步卒,战力强劲。而羽兵不满万,又连番大战,定然不敌,还请下令火速追击!”

    孙桓是东吴的宗室,时任武卫都尉。因他博学强记,允文允武,孙权常称之为“宗室颜渊”。此次孙权命他领着数千自己直属的虎卫步卒参加荆州攻略,一来为了保护诸葛瑾,二来也存了让他立些战功的心思。

    诸葛瑾眉头苦皱,沉吟半晌,终于还是点了点头。无论如何,他受命协调节制诸部,眼下有半数失了下落,自然有责任搞个明白。

    而且他也有义务搞清楚羽军动态和下落,为江陵方向提供进一步的情报。

    “只要小心些,避免正面决战,只遥遥尾随,当无大碍吧!”

    想到这点,诸葛瑾旋即向传令兵下令:“即刻将关羽得了数千援军,并潘璋、朱然、孙皎三部战败一事上报江陵吕将军处!”

    随着传令兵领命而去,诸葛瑾又点了五百兵士,命他们将此地吴军士卒的尸首好生安葬,并嘱托但凡还有一口气的,火速抬往营中救治。

    他对前路兀自不放心,便派探马前行侦查,故而一路行军速度并不快,直到日落时分,这才抵达决石口附近。

    诸葛瑾眼下正与孙桓一道,被大军拱卫在中间,缓缓向前行进。

    他十分了解关羽,那是个正面谁都不怵的猛人,得了援军必然如虎添翼。也不知几位将军死活如何,这些可都是吴候十分看重的将领。他心中忐忑,眉头竟然拧成了一个川字。

    边上的孙桓见状,宽慰道:“司马勿虑,纵然关羽勇猛,但久战之下,必然师老兵疲。而末将所领的乃是吴候亲卫,装备精良,久与魏军对决,不惧关羽残军。”

    诸葛瑾听他说得自信,心中这才稍定。

    大军通过一半,诸葛瑾忽面色有变,低声道:“叔武,情况有些不对!”

    孙桓问道:“如何不对?”

    诸葛瑾环视左右,沉声道:“此地依山带水、树木成林,四周必定有无数鸟兽安家落户。此时正是日头西斜、倦鸟归巢之际,如何却是这般寂静无声?”

    孙桓闻言放眼望去,只见自己立于一座小丘之下,丘上树木参天,层林尽染,将山丘遮挡得结结实实。冬日朔风刮人,只吹得枝叶沙沙而响,除此之外没半点动静。

    他想了想,道:“尝闻每到冬季,野兽冬眠,候鸟南迁。时下正值隆冬,许是这个缘故。”

    诸葛瑾摇头道:“叔武有所不知。瑾自幼家贫,知道有一类鸟叫做麻雀,食性杂,一年四季皆居于原地,叽叽喳喳,最是闹腾,山野乡间最是常见不过。此地纵然候鸟尽迁,如何连麻雀也不见半只?”

    孙桓神色微变,迟疑道:“司马的意思,是说此地有埋伏?”

    他话音刚落,山丘上似乎在应和他的疑问一般,喊杀声蓦地大作,无数箭矢如狂风暴雨般向下倾泄而来,或无间断。

    道上的吴军士卒不查,顿时便被射得人仰马翻,一时尽皆惊慌失措,呼喊声四起。

    “敌袭!有敌袭啊!”

    “有埋伏啊!”

    原来姜维本欲故技重施,等这支吴军通过后再行关门打狗之计。

    但他看到两位将领模样打扮之人忽在路旁停马,还对着己方藏身的山丘指指点点,便知埋伏可能被识破了,无奈之下,只得号令提前发动攻击。

    三千对一万,还真是一场艰苦的“埋伏战”。

第一百一十二章 转变() 
一轮箭雨过后,丘上林子里钻出无数高举长枪、绛衣黑甲的汉军,皆是怒喊着朝吴军扑去。

    汉军士卒本就等了一个下午,胸中早藏着一团怒气,此时又是居高临下冲锋,声势极为惊人。

    也亏得姜维当机立断,早在诸葛瑾、孙桓下达命令之前发动突袭。吴军猝不及防,长长的队列一下被冲开好几道缺口。

    孙桓但见丘上涌出无数身披绛色战袍的汉军,后续也不知藏有多少兵马,慌乱之下忙将诸葛瑾紧紧护在身后,一边挥舞长枪拨开箭支,一边高声急呼:

    “全军朝中军靠拢!”

    “全军朝中军靠拢!”

    此时,假如潘璋、朱然、孙皎三员武将中但有一人在此,听到孙桓的这声号令定会摇头不止。

    有经验的将领都知道,在遭遇伏击时,较为稳妥的做法就是下令原地结阵固守,等各部稳下阵脚后,再行徐徐朝中军靠拢,免得被敌军包围分割,逐个击破。

    朱桓虽然有“宗室颜渊”之称,但毕竟只有二十来岁,平日都是护卫吴候孙权左右,这次荆州讨伐之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初阵。故而慌乱之下,本能就下令全军集结靠拢。

    诸葛瑾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出仕以来,从未统领过兵马,这次还是第一次正式领军出征,根本听不出来孙桓的指挥正确与否。

    如此一来,惊慌的吴军士兵被成建制得汉军大肆砍杀,乱军中又看不到主将,竟然被杀了个落花流水。

    总算孙桓天资聪颖,旋即明白过来,重又大喊道:

    “结阵!结阵!各部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