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幼麟传-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进得寝宫院落,正见刘备一身孝服,负手立于一株参天大树之下沉思不语,瞧他一动不动的模样,也不知站了有多久。
他深吸一口气,大礼参拜道:“臣诸葛亮见过主公。”
“喔,是孔明来了。”刘备转过身子,冲着他轻轻一笑,“辛苦你了。这几日朝堂里可热闹坏了吧。”
诸葛亮抬眼望去,但见刘备虽然须发灰白,神情疏朗,但好在嗓音宏亮,气度依旧,转瞬便知身体不豫只是主公的推辞,曹丕篡汉一事其实并未击垮这位马上君主的意志。
想到这儿,他悄然放下心事,回禀道:
“正要禀报主公知道,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国不可一日无主,汉室不可一日无君,朝中虽然有些不同的舆情,譬如刘巴、费诗、雍茂三人带头上书,希望暂缓称帝一事,但诸重臣皆希望主公能早日克成大统,纲定乾坤!”
刘备听到这儿,倏忽收敛了笑容,眯眼道:
“你们说天子已被曹丕所弑……但汉室历世凡四百余年,气数虽减,余德犹在!借曹丕小儿一百个胆子,谅也不敢做出如此背德之事……你说,他明明可以选择逼迫禅让,却为何要做出弑君之举,自污名声?”
说话间,他已经逼近到诸葛亮跟前,目光灼灼,紧紧盯住诸葛亮的眼睛,语气忽然变得严厉:
“孔明,尔等是否欺孤年迈,故意以天子被弑来诳孤,欲唆使孤做此不忠不孝之人?”
这一番已是诛心之言!
诸葛亮闻罢,顿时汗如雨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深知刘备的为人,重情义,好颜面,刘协在世一日,他就永远不可能即帝位,思来想去,只能借口刘协死于曹丕之手,才能让登基之举显得名正言顺。
反正曹丕连改朝换代都做了,也不怕他多背上一个弑君的罪名!
不料刘备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自己和同僚们的小心思。
但此事已然如箭在弦上,岂能不发?
诸葛亮拜服于地,语气依旧决绝:
“汉室倾塌在即,主公若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主公若不从臣等所议挺身而出,则失民望矣,不出三五载,只怕天下人只知有魏而不知有汉,到时候人心散尽,便再难收拾了!万望主公三思啊!”
说罢,以头触地,再不言语。
刘备紧盯他的背影,也是不发一言。
一君一臣保持一立一跪的姿势一动不动,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好半晌,刘备终于长长叹了口气,缓步重又转到大桑树前。
“孤是河北涿县人,家乡旧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也如眼前这棵大树一般,高五丈余,遥望童童如车盖。”
诸葛亮一愣,不知主公为何不提正事,反而说起陈年旧事来。但他辅佐刘备多年,知其必有所指,当下打起精神,洗耳恭听。
刘备伸出手轻抚树干,继续道:
“往来行人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孤年少时,常与族中诸儿戏于树下,尝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来孤还因此狂语,遭了族中叔父的斥责……说来此事辛密,孤成年后,从不曾对外人言,孔明,你是知道此事的第一个人。”
诸葛亮闻罢,心头大震。
羽葆盖车是皇帝的专属车驾,当年秦始皇巡游天下时,乘坐的就是羽葆盖车。
彼时,赤手空拳的项羽见之曰:可取而代之;发迹前的高祖刘邦见之亦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原来主公在少年时曾说出如此豪言,莫非他在那时就心怀大志了么……”
他好奇之下,顾不得失态,举目去望树下之人。
哪知刘备也正好转过身来与之对视,面上满是自嘲之色。
“孔明,你心中必定在想,孤自小就有大志……抑或野心了吧?”
诸葛亮正要解释,刘备却抢道:
“其实不然。孤本中山靖王之后,奈何推恩令之后,刘氏宗亲之地位越来越低,几与平民百姓无异……孤年少时,父亲早丧,生活贫苦,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说来惭愧,那一句‘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只是愤懑于朝廷不公,这才有感而发而已。”
说到这儿,他举目望天,面上现出追忆神色。
“后来在孤十五岁时,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一起就学于同郡卢植。卢师文武全才,品德高尚,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孤在他身上看到诸多优点,譬如刚勇正直,譬如践行仁义,譬如一心为公、譬如不畏强权,譬如喜怒不形于色……也多亏他多年教导,孤这才得化愤懑为力量,立下扫清乱世、匡扶汉室的大志向!”
诸葛闻罢,缓缓颔首。
主公虽然少年失怙,他身上却透露出正直仁义、不畏强权,这一点的确像极了卢植,看来卢植在其长大成人的阶段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与此同时,他还看到刘备身上蕴含一种即便是卢植也不曾用的独有特质——屡败屡战,永不言弃——这是高祖刘邦传下的血脉。
桑树下,刘备摇了摇头,继续言道:
“说来惭愧,孤这半生,戎马倥偬,操劳奔波,却没做出半点功绩,直到遇见孔明你,这才三分天下有其一。如今来到蜀中,日子也好了,也创出一些局面,可惜云长和孝直他们却中道离孤而去……”
刘备说着说着,忽然叹了口气:
“算算年岁,孤也已经快六十了,还能有几年寿数?”
诸葛亮大惊,心道,莫非主公人至暮年,英雄气短了么?于是忙正色劝道: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辅佐武王灭商纣,可谓大器晚成。主公身负天下名望,重整汉室,此其时也!”
刘备笑了笑,上前将诸葛亮扶起,望着那张儒雅清朗的脸庞,感慨道:
“孤本一事无成,屡战屡败,幸得一路走来,有你们几位手足兄弟誓死追随,不离不弃。所以这扫清乱世、匡扶汉室并非孤一人之志,而是我等诸人之志。”
顿了顿,他的面色渐渐变得坚毅:
“孤这一生不好女色,不贪钱财,却恪守人臣本分,爱惜名声……但我等诸人因一个共同的志向走到一起,奋斗至今,岂能因孤一人而中道辍弃?但若使孤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为帝,也是实现我等志向必践之事的话,孤准你就放手去做!事已至此,孤不怕晚节不保,更不在乎天下人的看法!”
这一番推心置腹,一股酸楚难挡的感动之情顿时满溢诸葛亮的胸腔,动容喊道:“主公……”
刘备轻拍他的肩膀,又叹了口气,道:
“孤的颜面易舍,但汉室列祖列宗的体面难弃……孔明啊,你们既然上报孤曹丕弑君篡汉,孤只当事实如此,须为孝愍皇帝服孝半年,其余诸事半年之后再行商议吧。”
“臣领命!”
顿了顿,刘备捻须道:
“不过,群臣未经分辨,便传回曹丕弑君的消息,此事瞒得了一时,又岂能瞒得了一世?终为后世讥笑……也罢,孤暂代尊位后,将不设史官,直到扫灭中原,迎回孝愍皇帝,重将帝位奉还,如此,孤之功过得失,再有后世史官评说便是。”
第三百零四章 刘备的成见()
大计已定,诸葛亮放下一桩心事,接下来便是向主上汇报朝中近期发生的大事。
“自汉中实行均田令以来,益州贫者欢欣鼓舞,许多家奴、佃户举家逃逸,携家带口奔到汉中请求分田。臣在汉中时,已经安置了一百余户逃人。此举虽然增了朝廷户口,但亦动摇蜀中世家豪门之根基,假以时日,怕不会有成千上万口出逃,故而世家这几个月来屡屡到府衙告状,誓要向朝廷讨一个说法。”
刘备冷哼道:“这些世家大户,占了那么多土地人口,却不愿多出半分劳役军粮,合该让他们尝一尝众叛亲离的滋味。刘巴、费诗、雍茂三人带头上书,怕不是有这些魑魅魍魉在背后教唆!”
诸葛亮又道:“还有此前蜀中物价腾飞,尚书台经过数月排查,终于查出是东吴私自铸造直百钱,并流入益州大肆采购导致,而且东吴商人的背后,亦有益州世家的影子。”
刘备皱眉道:“此话怎讲?”
“东吴商人毕竟人生地不熟,纵使再多私铸的钱财,找不到本地的货源、渠道也是无用。故而他们勾结益州大户充当买办,掩护行踪。这也是朝廷屡屡追查,却屡查无果的根源。若非前几日,永安都督李正方(李严字)在荆、益二州交界处查获走私的吴商船只,此事只怕至今也难现端倪。”
刘备大怒道:“好个孙仲谋!食言不送尚香归蜀倒也罢了,竟然还在暗中捣鬼,莫非欺孤不敢再次东征,取他项上人头吗!”
顿了顿,又怒气冲冲道:“刘巴、费诗、雍茂三人既然甘愿被人利用,一并砍了便是!正好杀鸡儆猴,也给这些墙头草的世家大户看看,孤手中宝剑还锋利否!”
诸葛亮忙劝道:“主公息怒。刘巴、费诗、雍茂三人,臣自当好言相劝,至于益州世家,待臣想个法子安抚一番也就是了……”
他见刘备依旧一副怒气难消的模样,又道:“况且,国贼乃曹魏,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主公即尊位后,当厉兵秣马,虎视关中,待天下有变,即刻北伐!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主公察之。”
曹魏杀了关羽,篡夺了汉室,伐魏正是刘备此时最大之心愿,闻言果真被吸引,急道:
“孔明之意,可是孤即尊位后立即北伐?”
诸葛亮颔首道:“不错,襄樊一战,我方虽失了荆州与大将关羽,但军中元气未损;明年起,汉中亦得以就地解决部分兵员、粮草。故臣以为,趁着人心尚且思汉,趁着曹魏局势动荡,北伐之举,宜早不宜迟!”
刘备神色激动,咬牙切齿,连声道好。
这时,诸葛亮又躬身道:“但北伐之前,须理顺与东吴之关系。益州毕竟是边陲之地,不能以一州之地,抗拒天下。”
刘备何许人也,闻言即知其言下之意。
“你是要孤与孙权结盟?”
“正是!”
“他先夺荆州,害死云长;又暗中勾结益州世家,试图从中渔利,如此做派,孤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如何还能委曲求全,与他商议结盟?孔明,此人无信无义,行事最是叵测,结盟一事,切莫再提!”
刘备断然拒绝。
诸葛亮叹了口,还待再劝,忽有宫人来报:
“禀大王、军师,太子率更令姜维已到府外求见!”
刘备面色稍缓,回道:
“着他立即来见。这几日来,孤听到的都是曹丕、孙权、世家,净是些不省心的家伙!孤倒是要听听,这小子在外浪迹许久,是否带回什么好消息!”。。
原来,那一日姜维自接到赵统信报后,急忙启程赶回蜀中。此行沿途凡二千余里,饶是他一路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仍是花了一个月时光,这才堪堪抵达。
外臣回归,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向上官交差。他顾不得先去探望病重的张苞,率先赶来拜会刘备。
不多时,便见他一身戎装,携了一名孩童入内,大礼参拜道:
“臣姜维拜见大王,拜见军师,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