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吖ぷ仕切Яα似鹄矗绕涫且恍┐滞ㄇ古谥圃臁⒕笳蕉返乃郊际跞瞬拧还苷庑┤说乃饺绾危堑拇蠊婺R站渴锹俳薴jgd和南明的军事技术的进步的,只不过这种进步的幅度有多大,又能不能持续下去,就很难说了。
这几大原本要么小富即安、要么醉生梦死、要么胸无大志的势力,之所以现在这么着紧发展军事生产技术及作战艺术,大概还是和如今越来越趋紧张的局势有关。天杀的闯军余孽、李顺贼寇,竟然在吞并了hn宝庆诸府之后犹不满足,又趁着王得仁尸骨未寒的时候,与其不肖子孙合谋,将地位位置极为关键的赣州府也给半骗半抢了过去,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若是再不自强,怕那李来亨整顿完内部后,就要将血盆大口对着大伙张开了。到了那个时候,再临时抱佛脚显然是不太行的,大伙还是得从这会就努力自强起来,一面整训士卒,一面囤积粮草财货,随时准备与那帮贼寇决一死战——娘的,李来亨要夺老子基业,不死战更待何时!
而东岸人与大顺军政集团密切的关系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也变得有些分外扎眼了。因为以前你若卖给顺军一些武器、军资、战马,帮他们培训一下军官和士官,可能还没什么,毕竟需要他们顶在前面硬扛清军嘛。但在这个双方关系日益恶化,且已经走到了全面战争边缘的时刻,东岸人再这么做可就有些令大伙反感乃至敌视了(东岸人当然不会这么做,之前敲打顺军集团就是明证)。因此,也就怪不得李成栋这类素来与东岸较好的军阀也要与英格兰人搅和在一起了,实在是危机感在作怪啊。
南方各势力集团与外界的小动作——尤其是与东岸关系最密切的gd李成栋集团——东岸人也不是一点都不清楚,事实上这两年来,他们已经通过或明或暗的多种渠道,知道这些家伙一直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人之间做着些背着东岸人的贸易勾当,只不过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说破罢了。恰逢这一年来顺军在赣州搞事,南方开拓队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粮食生产及其他事务上,因此有意无意放松了对南海的监管——事实上在目前船只缺少的情况下也无法做到有效监管——使得英国、荷兰、葡萄牙商人小赚了一笔,南方各势力的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虽然不至于达到和顺军正面相抗的程度,但至少比起以前战斗力是有所提升的,顺军要解决他们却也要花费比以往更大的力气。
“gd李成栋、fj郑大木两部在潮州府已经划定了地盘,现在各自的主力部队已屯往了与顺国交界的边境地带,警惕心是非常之高。虽然他们的这些军队未必就能扛住顺军的进攻,但至少是不会毫无准备地一触即溃了。而且他们的军事装备在最近一两年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郑氏在厦门正式设立枪械制造工坊,李成栋也着手恢复了佛山炮场的部分产能,厉兵秣马的意图非常明显。军阀,总是对觊觎自己地盘的人有着异乎寻常的警惕心理……”以上便是南方开拓队队长江志清看到的情报汇总,这份由国家情报总局的分析员撰写的报告入木三分地点评了南方各势力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其中关于郑成功、李成栋两大军阀的分析,更是可以作为江志清制定决策的依据了,功力非常深厚。
“现在我们该担心的,是顺军与南明之间究竟会不会爆发战争,如果爆发了,又会有什么后果。”江志清心里想到始终是这次南方的紧张局势究竟会不会全面引爆,“赣州危机”又会不会演变成全面战争,这对于大陆格局的影响实在是太关键了。
“我们自然是万分希望南方维持现状下去的,北方有强敌在侧的顺军,大概也是做此想法的吧,他们之前妄想投机黑了赣州,没想到事情一下子闹这么大,现在就是想收手也晚了,真是一步冒失的臭棋啊……”江志清本人始终对顺军搞出了“赣州危机”有些耿耿于怀,他心里明白,以如今这个局势看来,他们和南明已经彻底撕破了脸,这仗不打的话反倒比打更令人难受,因为谁也不知道当清军缓过劲来大举南征的时候,李成栋、郑氏、南明乃至鲁王势力,会不会在背后捅他们刀子,这真真是要了命了。为了区区一个赣州府,结果却搞出了这么多不确定的事情,看起来确实亏大了。
“而且在gz一带与吴三桂周旋多年的西营势力,也在孙可望的带领下与南明朝廷合流,使得这南明******如今也是有了那么一点战斗力,不再是以往那般任人揉捏的了。嘿嘿,孙可望主内、李定国主外,这对黄金搭档一旦整顿完毕了手头的西营残军并扩充了部伍,在战场上放起对来,怕是也能给顺军找不少麻烦呢。”江志清最后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怎么感觉这南方局势在这两年里急转直下,变得越来越脱离我们的掌控了呢?大陆终究是大陆啊,庞大的领土、众多的人口、富庶的土地、复杂的形势,施加起影响力来确实是太困难了,特别是在出现很多变量的情况下。如今的景况,看来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应当就是极力避免南方爆发战争了,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都不允许!”
第1499章 求变()
“这两年的生意是不好做啊,亏了这么多钱,真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向董事会和股东们交代了。”位于热兰遮城外海的台湾银行总部内,该行总经理邵曙光拿着几个账本一脸愁容,很是沮丧地说道。
韩家四兄弟、桥口顺之助、山下勇马等一干心腹手下坐在两侧的椅子上,此刻也一个个满头大汗的。这台湾岛的鬼天气真是太热了,潮湿程度也远超大陆,再加上老总坐在账本面前长吁短叹,他们一个个也压力颇大,浑身汗如浆出。
其实邵总办说的事情他们又何尝不清楚呢?平日里一个个在海珠岛商站、宁波定海港、登莱地区、阿穆尔河口、鄂霍次克海甚至黑瞎子港跑来跑去的,对于如今的商业形势是再清楚不过了。由于持续多年的大旱灾,登莱地区收拢的山东西四府灾民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这么多人要吃饭,自然是一笔极大的开销。偏偏在前些年因为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产贸易做得飞起,本应是远东三藩重要粮食产区的宁波府(含占领天台、宁海等县)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规模搞起了经济作物的种植,以至于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到最后甚至要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朝鲜王国进口粮食来弥补——当然从清国控制区的松江、绍兴、杭州诸府也有部分粮食流入,不过总是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时甚至断了来源,不算稳定。
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粮食种植的恶果,其实原本东岸人是认真考虑过的,也自认为是承受得起的,因为他们有在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海上运输力量,以及还算比较精悍的武装部队,一旦粮食紧缺,或出钱采购、或向友好实力赊账、或直接纵兵劫掠,总不至于全部在家饿死。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台湾银行这家大型辛迪加企业成立后,东岸人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的茶叶、生丝贸易达到了**,台湾银行席卷了其间大部分的利润,而宁波府各县维稳会的士绅、商人们也分润了不少银钱,当地的粮食生产活动自然就落入了低潮。
只不过后来发生的山东旱灾大乱这一切的部署,登莱开拓队队长梁向俭进行了一次“政治冒险”(当然作为穿越众他也有资格玩这种游戏,因为他输得起),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内,陆续接引了超过三十四万山东灾民到登莱、宁波、黑水、虾夷地、辽东、朝鲜等地安置、屯垦——甚至就连极为偏远的千岛群岛、黑瞎子港、拉包尔、澳洲等地都稍稍分流了一小批——这种疯狂的行为一下子耗尽了各地积储多年的粮食、腌肉、咸鱼。
这还不算,黑水、虾夷地、济州岛等地养殖了数十年的牲畜也被大批量宰杀,以补充粮食缺口。府库的银钱、牧场的战马、仓库的各类商品,所有能换钱换粮食的,基本也都被清空了出来,换回一船船的粮食,以养活那些数量庞大到令人绝望的灾民们。
到了最后,由于灾情的持续蔓延,远东三藩都有些支撑不住了,不得已之下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比如抢劫日本沿海(主要是东岸日本公司在做)、压榨朝鲜(主要是登莱开拓队和东岸朝鲜公司在做)、向境内的商人和士绅借钱派捐(主要在宁波府施行)、从台湾银行抽血(已经连续两年没分红了,甚至还拖欠了广东商人和荷兰人一些货款)、疯狂开发招远金矿(目前年产金六百千克,多用于采购粮食)、加大海产品捕捞力度(新造了捕鲸船、新开辟了舟山渔场),甚至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大举借债(目前欠债总额已攀升至二百四十万盾,令人震惊),如此才勉强糊弄住了巨大的粮食缺口,并在山东旱灾、蝗灾结束后凭借相对良好的水利设施抵御住了洪水、冰雹(部分地区)的侵袭,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
可以说,只要接下来山东别再像之前那样连续三年旱、蝗频发,那么登莱开拓队就算是缓过来了,这三十四万灾民也许历史上是死了不少,但这会基本都活了下来。梁向俭在执委会派过来的特派员与其进行诫勉谈话后,也在政治上过了关,可谓是双赢。
也只有经历了这次事情后,梁向俭也才明白,要养活三十多万衣食无着的人,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曾几何时,在21世纪看小说看到某某主角穿越回古代,随随便便就能活民几十万,梁向俭当时不觉得如何,但这会自己亲力亲为,真心觉得实在太难了!这还是在东岸人能够充分调动各地(甚至外国)的资源、能够透支信用赊账、运输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是古代内陆地区灾荒,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山东旱灾持续三年、蝗灾持续一年半,远东三藩耗尽了老底子,欠了一屁股债,外加惹毛了日本幕府——因为沿海被黄衣海寇袭扰得烦不胜烦,德川幕府已经一再重申锁国,与东岸走私贸易做得飞起的萨摩藩也滑溜得收手了,只有东北强藩伊达家还我行我素,但规模也比以前有所减少,显是有所顾忌——终于勉强撑了下来,下面他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扩大包括谷物在内的各类食品生产,争取在三五年内逐步减少粮食的进口数量,做到收支平衡,然后再慢慢恢复,慢慢还债。
基本上,登莱开拓队也需要大概五年以上的时间来慢慢消化亏空,转化生产力。关于这一点,台湾银行在座的诸位干部们也都是有所了解的。也就是说,他们在接下来五年的时间内,日子可能会稍稍好转一些,但要处理掉债务并恢复以前那种大把搂钱的好日子,恐怕就不太可能了。至少,宁波府诸县那些被毁掉改种粮食的茶园、桑田、棉田什么的,想要恢复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这,也正是邵曙光如今发愁的方面。毕竟,他是台湾银行的总经理(同时也是握有10%股份的股东),让公司的业务更上一层楼、为股东们赚取更多的利润是他的天然职责,也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今的现实情况却让他徒唤奈何,1667年已是必然亏损、1668年估计也无法盈利,主要亏损点在他们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