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大亨-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禹原本拥有两千六百万的资金,收购六合证券公司,花了夏禹总共两百五十万港币,所以剩余两千三百五十万。
而由于夏禹的计划比较庞大,需要的资金量十分大,所以夏禹向汇丰申请十倍金融杠杆配资,总资金达到了两亿三千五百万,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这里就得说一下,虽然夏禹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证券公司,但是依旧可以向汇丰银行申请金融杠杆支持,这之间并没有任何冲突。
当王奇知道夏禹动用这么大的资金后,受到了巨大的惊吓,但是马上又感到十分激动,毕竟他从来没有经手过这么庞大的资金操作,现在新老板一来,就搞这么大手笔,他不得不感慨老板夏禹果然不是一般人。
不过,能够参与资金量这么庞大的操作,王奇只感觉三生有幸,毕竟在香江金融行业,不是谁都有机会经手这么庞大的资金的。
“王奇,这是我制定的计划,你先看一下,有什么疑问就问我,等过了这次之后,我将不再回答。”
来到办公室,夏禹拿出一份秘密计划书丢给王奇,说完之后便靠坐在老板椅上,等待着王奇看完计划后提问。
王奇点了点头,他只感觉这份计划书重若千钧,毕竟事关两个多亿的资金,他郑重地打开夏禹的计划书看了起来。
这一看,王奇的面色便凝重起来,越往下看越是震惊,到了最后,眼中充满了惊骇。
这份秘密计划书里面涉及到的公司实在太吓人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老板竟然敢去动这几家公司,如果让他来,他是动都不敢动,甚至连想都不敢去想,毕竟涉及到的公司,没有一个不是庞然大物,完全不是他能够惹得起的。
这份计划书上,直接涉及到了四家公司,青州英泥有限公司,长江实业、九龙仓以及和记黄埔。
这四家公司,没一个是简单货色,一家比一家吓人。
先说最小的青州英泥,是一家老牌的英资公司,隶属于凯恩斯家族,现在市值在八千万左右,算是三家公司中最小的,但是凯恩斯家族的人脉太广,青州英泥公司的大股东中更是有太古洋行。
太古洋行在香江英资四大洋行中排名第二,隶属于施怀雅家族控制,太古洋行的旗下包括航运、航空、地产、交通运输、冷藏、贸易与实业、保险、农业、零售等等,妥妥的巨无霸。
长江实业集团,潮汕商会大佬李超人的公司,于1972年上市。到了1978年,长江实业集团的总资产约为六亿港币,同样是一个巨无霸,掌控者李超人更是香江声名鹊起的大亨。
九龙仓,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是一家彻头彻尾的英资企业,由凯瑟克家族的“保罗·渣打”爵士在1886年创立,资本结构上又隶属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系”,与香港置地并称为“怡和双翼”。怡和的掌门人同时又兼任九龙仓董事局主席,可见九龙仓在怡和系的举足轻重。
九龙仓的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资源十分庞大。
即使现在九龙仓的股价在低谷,但是整体市值也在13亿…14亿之间,是一个庞然大物。
最后,和记黄埔,香江四大洋行中排名第三的存在,隶属于祁德家族,尽管在1973年股灾之中受损严重,但是到了现在,和记黄埔的总资产依旧有六十多亿港币。
和这四家企业比起来,九鼎证券公司就是一个小孩子,即使老板动用了十倍杠杆撬动了两亿多的资金,也只是超过了青州英泥公司,但是在长江实业、九龙仓和和记黄埔面前依旧不够看。
可是现在,老板的计划却是买入这四家公司的股票,而且买入数量并不少,其中青州英泥公司就没设上限,市值13亿多的九龙仓虽然划了一条线,但是是收购下限,为20%,越多越好,这完全不像是财务投资,毕竟收购的股份太多了,王奇一看还差点以为老板准备发动收购。
而且,光是完成九龙仓股份的收购,20%的股份,现在的两亿三千五百万的资金根本完成不了,也不知道老板怎么想的。
动这几家公司,王奇能够想象其中的风险,这就是在虎口拔牙啊,他都替夏禹暗暗抹了把汗,他想不通老板为什么敢打这种主意。
看完之后,王奇放弃了秘密计划书,心情依旧难以平复下来,咽了口口水,对着夏禹说道:“老板,我看完了。”
“你有什么看法?”夏禹淡淡地问道。
“老板,这……这会不会有些冒险?毕竟这几家公司都不是简单角色,要是收购的话,我们似乎没有可能啊!”王奇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委婉一些,生怕引起老板夏禹的不快。
“谁说我们要收购了?”夏禹露出笑意,神色轻松地说道。
“不是要收购?那……”听到夏禹的话,王奇有些傻眼,都暗购这么多的股份,还不是收购?
“我赌这些公司会涨!而且,这其中,有你不知道的内幕,我没这么不明智。”夏禹轻笑着说道。
夏禹轻松的心态似乎感染了王奇,让他平静了下来。
“那我没有其他问题了。”看到夏禹这么说,王奇连忙说道。
既然老板说了有内幕,还只是单纯的投资,那么他就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他知道在分析能力上,他是绝对比不上老板夏禹的,这么多期的《九鼎日报》他都看过,对于老板的能力,他是彻底拜服。
“那好,按照计划,优先收购青州英泥公司的股票,其次是九龙仓的股票,这两家公司的股票能收购多少就收购多少,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上不封顶。长江实业的股票和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可以暂缓,但是这两家之中,优先收购长江实业的股票。”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被人发现,特别是别引起这些公司的注意,速度慢一点也不要紧,而且过程一定要保密,不要被人发现是我们干的,所有员工全部签署保密协议,明白吗?”
夏禹面色郑重地看着王奇,下令道。
“明白!”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王奇挺直腰杆,高声应道。
第110章 截李超人的胡(二更)()
“这两亿三千五百万的资金,我会陆陆续续打进这些匿名账户里面去,第一笔五千万等下就会打进来,每个账户一百万资金,你把任务布置下去,资金到了马上动手!”
“好的!”
“去吧!”挥了挥手,夏禹让王奇出去了,他靠在老板椅上,长吐了口气,心思又放回自己制定的计划上面。
李超人的崛起史,夏禹是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前世李超人的崛起被当成了经典案例,许多学者不停地研究分析,随便在网络上一搜,就能找到各种的文章,比如什么“论长江实业的成功之道”、“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李超人”、“最经典商战包宇刚李超人演绎”等等,数不胜数。
1978年初,李超人不动声色地在股市上买了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的股票,待股份达到25%时,他出任了青州英泥公司董事。等股数达到40%以上时,他成功坐上了该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宝座。
而青洲英泥公司在红石勘海一带拥有几十万平方的地皮,到80年代,大有可为,为长江实业在八十年代的腾飞助了很大的一把力。
而据夏禹观察,现在青州英泥公司的股价并没有波动,交易量很正常,这说明李超人还没有动手,这是一个好机会。
夏禹现在是打算先插上一手,偷偷地买入青州英泥公司的股票,等到李超人动手的时候,夏禹便抬高股价,把股票转手卖给李超人,李超人一定会要。
毕竟这次收购青州英泥涉及到了长江实业的发展战略,只要夏禹不狮子大开口,李超人不会轻易放弃的。
而且就算李超人不要,夏禹也有办法把股价炒上去,到时候卖出去依旧稳赚不赔。
其实说实话,即使现在价格被抬高三倍,李超人收购青州英泥依旧是稳赚不亏,如果不是夏禹没有地产公司,他怎么可能会打算只捞一笔呢,他完全会截李超人的胡,直接把青州英泥吞下去。
只可惜夏禹刚刚发家,还没有涉及地产行业,只能便宜李超人。
夏禹还知道,李超人还在暗购和记黄埔的股份,他是在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的,但是为了这次收购,李超人准备了三年,可以说在1976年,他就开始暗中收购和记黄埔的股票了,等到后面收购成功,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的股价绝对会飞天,这也是为什么夏禹让王奇收购这两家公司的股票的原因所在。
但是因为时间还长,夏禹并不着急,所以把这两家公司排在计划中四家公司的后两位。
而九龙仓排在第二位,也是有原因的,这考虑到了时间先后和股价等问题。
现在九龙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
而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现在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
所以李超人看到了机会,也暗购九龙仓的股价,虽然最后因为实力问题而不得不放弃,但是他转手把一千万股的九龙仓股票卖给了想要上岸的新晋世界船王包宇刚,转手就赚了几千万,剩下的一千万股更是在后面以三亿多的价格再次转给了包宇刚,可以说一次操作赚了几个亿。
九龙仓收购战可谓轰动一时,铸就了船王的赫赫威名,同样也把李超人的名声打得震天响,夏禹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这么名利双收的事情,夏禹怎么可能愿意错过呢?要是错过了,绝对要天打雷劈的!
至于说抢了李超人的机遇,夏禹表示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一位合格的商人,是不会在意面皮这种东西的,他何必有心里压力?
更何况,李超人又不是重生者,哪里知道这几次操作能赚这么多钱?就算后面知道夏禹抢先了,也只会在感叹英雄所见略同的同时,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这一次计划,夏禹是准备十分充足,也严肃对待。
毕竟算算他的资产,总资金加上九鼎证券公司,价值两千六百万。
一家九鼎报业公司,现在如果拿给汇丰银行去估值,估计也就在两千五百万到三千万左右,两家公司加起来也就五千多万。
但是!
只要他这次青州英泥和九龙仓的计划先成功,就会为他赚到以亿为单位的资金,那资本还不是打了滚的往上翻!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暴富机会,而且操作并不难,夏禹绝对不允许在他面前溜走!
现在,就先要暗中收购,把种子埋下去,等到收获的季节就可以了!
希望一切会如他所愿!
……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就到了小说发售的那天。
五天时间下来,各大书商都已经把《寻秦记》拉回了家,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准备赚上一笔。
这五天中,收获也不小。
第一次书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