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八爷 >

第23章

重生之八爷-第23章

小说: 重生之八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知此时的裕亲王等人却是面不改色,这诏书还是皇上和他们这些人反复草拟了几日才定出的,配享太庙的确过于优容,可比起天降甘霖,这点子优容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在群臣心中想法各异的时候,只见侍卫们左右分开一条道路来,老百姓们瞠目结舌的看着往日里在京城里成群结伙提笼遛鸟、赌马斗狗、包姐儿养哥儿、迷恋声色犬马、趾高气扬的八旗子弟们俨然变了样子,一个个都穿着半新不旧的囚服,两两并作一排,四个成一队的抬着汉白玉的大石头,形容艰难的往忠烈祠那边走着,平日里那些个劳役所做的苦差事竟成了这些八旗子弟的活计。

    康熙点头示意李光地,李光地这才又轻咳一声,接着诵读圣谕,将对这些冒领军功的八旗子弟的处置公示天下,老百姓这才明白了个中的理由,看着平日里那些高高在上的八旗老爷们如今形同苦役的模样,只觉得大快人心。

    李光地将圣谕全部宣读之后便退了下去,紧接着便是康熙的罪己诏。上一次在忠烈祠前,他说了一番群情激昂的言辞,如今故地重来,他却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以罪己诏谢罪天下,饶是康熙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当罪己诏的诏书在手上摊开的时候,康熙扔觉得喉头发紧,面上发红,一字一句都让他觉得脸上生疼生疼的。

    误信奸佞、错冤忠良、让祖宗蒙羞、惹天公降罚……每一个字说出口,都如千钧巨石般压在了康熙的心口。群臣跪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他们可都知道当今圣上是个多讲求脸面的帝王,一年之内连下两次罪己诏,群臣都低垂了头,生怕惹眼了帝王,招致杀身之祸。

    从宣读罪己诏到结束,一刻钟的时间却仿若一整天那么漫长,回到乾清宫后,康熙依然无法平复心里的羞恼愤恨,良久,梁九功才心惊胆战的小心问了句:“皇上,可要叫膳?”

    康熙摇头:“朕没有胃口,你先下去吧。”

    梁九功不敢再劝,躬身出去了,告诉御膳房那边将晚膳撤了,到了茶水间那边,一抬眼,就见到张喜全正斜歪在他那房间的小榻上,旁边一个小太监正给他捶腿。

    梁九功啐了他一口:“你这老货,倒是清闲!”

    张喜全见是梁九功,连忙站起来,笑脸迎了上去,他虽然年纪比梁九功大着些,但梁九功可是皇上身边的第一红人,他是开罪不起的,只见张喜全赔笑道:“总管有什么事只管派人来吩咐,怎的还亲自走一遭,是不是有哪个小的不省心,没眼见的开罪了您?”

    梁九功斜了他一眼:“偏你会说拜年话,快别在这儿搁楞嗓子,茶房里可还有贵定的云雾茶?”

    张喜全忙道:“还有些,不过不是新茶,是去年贡上的,您老要用?”

    梁九功沉吟了一下,万岁爷虽然爱喝这贵定的云雾茶,可这陈茶到底不好,便问道:“新茶有哪些,给万岁爷用,你可得仔细了。”

    张喜全一听是给皇上预备的,细想了想,这才说道:“九曲红梅和君山银叶都是顶好的,您老看看,用哪一个才是?”

    梁九功瞪了他一眼:“我怎好替万岁爷做主,两碗茶都沏了来,我去端给万岁爷。”

    张喜全笑道:“还是您老想的周到,我这就去,您老稍等片刻。”

    梁九功点头,正说话间,却见外面进来一人寻他,梁九功一看就皱了眉,此人是畅春园的管事郭海,那郭海正是来寻梁九功,见了他忙走上前去做了个揖:“梁总管。”

    梁九功不悦道:“你不在畅春园里当差,怎的倒入宫来了?”

    郭海瞧了眼左右,梁九功见他有话要说,便引他去了没人的地方,这才沉声道:“有什么话,只管说,藏头露尾的,凭的没趣。”

    郭海忙低声道:“梁总管,不是小的不肯直说,实在是兹事体大,不得不谨慎。”

    梁九功一愣,想到这郭海是畅春园的总管,如今皇贵妃娘娘即澄清居士可就是住在畅春园里面呢,郭海说兹事体大,难道是皇贵妃出了什么事?想到此,梁九功不由得大骇,忙追问道:“快说,到底怎么了?”

    郭海这才说道:“不知是从哪里起了流言,说打从出了正月,就出了一件又一件的怪事,皇贵妃娘娘明明是该为大清祈福的,怎的这福没求来,倒出了这么多的祸端。为了处理这流言蜚语的,我也没少整顿园子里的奴才,可这流言确实屡禁不止,越发的厉害了。我瞧着事情有些不好,若是哪天这些腌臜的话传到了万岁爷的耳朵里,我也难逃治下不严的罪责,倒不如先来请罪,还望万岁爷能够宽恕一二。总管在万岁爷面前最得脸面,请总管救我一救才是。”

    说罢,郭海从怀里拿出个荷包塞到了梁九功的手里,梁九功一捏,轻飘飘的,显然里面不是银子而是银票,脸上的表情便缓和了些,但还为难道:“万岁爷眼下心情不好,这会儿过去说这件事,只怕万岁爷要发雷霆之怒,你小子可讨不了好,连累我也要吃挂捞。”

    郭海闻言,眼珠一转说道:“说不准万岁爷听了这事儿,心情就好了呢?”

    梁九功先是一愣,随后便想明白了郭海这话的意思,万岁爷心情不好,自然是因为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损了帝王的圣明,可若是这个节骨眼上,给万岁爷知道,这些怪事并非是万岁爷之过,而是畅春园的那位娘娘祈福出了差错招致的,可不就给万岁爷搭了个大大的台阶吗?

    梁九功心中犹豫了片刻,这才说道:“我去问问万岁爷的意思,你在乾清宫门口等着,万岁爷见不见你,就看你的造化了。”

第二十九章() 
能在康熙身边熬出个名堂来,梁九功绝不是个傻得。又因为是康熙身边近身伺候的,比起旁的人来,梁九功对于康熙的心思更能揣摩个*不离十。

    畅春园里的那位,如今虽然身份扶摇直上成了皇贵妃,但却不是万岁爷记挂的;虽有个儿子傍身,却也看不出有什么大用;娘家被抬了旗听上去荣耀,可没有圣眷,只领了个闲差做个闲散的八旗子弟,说起来倒还不如手中有实差的包衣人家管领来得让人青眼。

    因而梁九功的心中仿佛明镜似得,畅春园里的这位娘娘,说她句根基不稳都是抬举了。宫里面最不乏捧高踩低的主儿,梁九功也不例外,掂量了下这位皇贵妃娘娘的分量,觉得踩上一脚不仅不会出事,还会卖人个好,梁九功何乐而不为呢?

    他想卖好的人,可不是眼前这个郭海,而是他背后的人。当初人人皆知这畅春园是万岁爷建来自用的,多少人挤破了脑袋想做这畅春园的总管,最后让郭海这小子给得了去,背后出力的人是谁,梁九功心里面可清清楚楚。

    永和宫的那位德主儿,虽然出身比不得旁的主儿,但娘家在内务府包衣人家的势力却不容小觑。有些时候,县官还不如现管,想在宫里面活得自在,内务府使不使绊子可是至关重要。德妃在宫里面活得自在,娘家人可没少出力,偏万岁爷也纵着,这就让梁九功不由得多番掂量这位德主儿在万岁爷心中的地位了。

    万岁爷看重畅春园,又不大喜欢紫禁城的烦闷,日后少不得要多在那园子里生活的。随龙伴驾的嫔妃自然少不得。在紫禁城里有人手的,都想在园子里再安排些自己的人,那总管的位置炙手可热得很,最后却是和乌雅家交好的郭海得了去。万岁爷既然钦点了郭海,这里头自然便有了心向德主儿的意思,梁九功看得真真的。

    只是,梁九功虽然摆正了他心向德妃、准备踩皇贵妃一脚的位置,心里头却仍不住的猜想,德主儿为什么要和皇贵妃过不去?这二人,平日里也没见有什么过节。

    论身份,皇贵妃这名头可是拿后半辈子守活寡换来的,从前入侍皇上十余载又诞下了皇子也不过是个小小的贵人,儿子也被惠妃养在了名下。德主儿却是扶摇而上,四阿哥虽然被抱养给了佟皇后,却晋了嫔位,后来诞下了六阿哥又提了妃位。和当初的良贵人比起来,二人的身份可谓是云泥之别,且那良贵人在宫里面是个锯嘴的葫芦性子怯懦的紧,和德主儿全无交集,更别说是交恶了。

    论圣宠,德主儿不是专宠,可却从来没少了恩宠,十七年诞下四阿哥,二十年诞下六阿哥,二十一年诞下皇七女,二十二年诞下皇九女,二十五年诞下皇十二女,二十七年又诞下了十四阿哥,瞧瞧这频频有孕的架势,便知道德妃的圣眷那可是后宫里独一份的。从前的良贵人哪里能比得上?

    就因为这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对于德妃和乌雅家为什么要和园子里的皇贵妃过不去,梁九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这并不能动摇他站定立场的决心,等茶房那边备好了茶水,这才带着郭海去了乾清宫。

    梁九功并不知道,他前脚儿还没踏出这御茶房呢,听了几耳朵的张喜全就瞧瞧叫人去寻八阿哥身边的喜寿传话去了。梁九功那老货一门心思的扒着德妃,他张喜全可不这么看。

    喜寿那小子是他的干孙儿,认得的那些人脉都有他的手笔在里面。打从八阿哥大病初愈的时候,这宫里面发生了那么多事,看上去好似全无干系,可他冷眼瞧着,喜寿这小子可没少东跑西颠的。虽然张喜全心里面也嘀咕,这八阿哥不过是个刚启蒙的孩子,不大可能和这些事有干系,卫氏一族虽还在内务府里有门路,却也做不到这手眼通天、全无痕迹的程度,这事儿怎么看也不大可能和八阿哥攀扯上关系。

    可不知怎的,他心里头就是时时冒出这样的想法来,便也因此越发的留心,越是留心,便越是心惊,等后来喜寿开始试探得透了些口风给他后,张喜全这心里惊惧交加之外,又仿佛看到了一条青云之路。

    在外人眼里,张喜全是个傻的,这宫里面想要出头的,要么想尽法子扒着梁公公在万岁爷面前卖好,要么挤破了头想给太子爷鞍前马后,偏这张喜全,因着认了个干孙儿是八阿哥身边的,倒是总往八阿哥那边凑,能顶个什么用?还不如有些人剑走偏锋去讨好大阿哥和佟皇后呢。

    八阿哥胤禩得了张喜全传来的话,正临摹大字的右手一顿,笔锋一转,在纸上写了郭海二字,随即又写了乌雅氏三个字,神色似是嘲讽又似是感慨。

    他上辈子的仇人不少,这辈子重来一次,他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但并不想牵连太广,首恶是康熙,一切诸恶皆源于此,他做不来在康熙面前来一套父慈子孝隐忍再三的把戏,他宁愿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康熙添堵,不着痕迹的给江山清理流弊。即便上辈子老四是最终的胜利者,可不需要老四那套帮他夺嫡的“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手段,他还是有法子让自己得偿所愿。

    老四上辈子害他不浅,德妃却也不虞多让。毙鹰那件事,小九后来查到了十四的头上,兄弟几个几乎闹翻,最后才查到是德妃的手笔,十四跑去永和宫一通大闹,连十四福晋都跟着吃了排头。

    他和十四感情好,不忍他们母子闹翻还从中调和了一番,强压下不满的小九和小十。这辈子重来,他连老四都暂时没动,更没那个心思去寻德妃的晦气。以己度人,德妃对十四倒真的是殚精竭虑、慈母心肠,他也不愿意揪着这辈子还没发生的事情不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