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八爷 >

第153章

重生之八爷-第153章

小说: 重生之八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了半个时辰,书房的灯终于熄灭,四福晋那边看到书房这边的灯熄了,这才叹了口气,让宫女也熄了她房里的灯,满腹心事的合上了眼睛。

    一个月后,四公主和硕恪靖公主出嫁,又半个月,康熙以懈怠为由免了十阿哥内务府总管差事,让他重新回上书房读书,同时又让之前一直闭门思过的雍郡王入工部办差,负责督造圆明园的差事。

    宜居的畅春园不能再去,索性如今国库和内库都充裕,康熙便决定在修一个更合他心意的园子。圆明园的修建便提上了日程,为了安抚之前算是替自己背了黑锅的老四,康熙便将这份差事交给了他。

    经过之前种种,康熙有些头痛这个老四的性子,让他做格局太大的差事实在是勉强了。但康熙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老四做事虽然章法不对,但有股钻劲儿,这份心劲儿倒是能入眼。不过一些需要灵活变通的差事康熙是不打算再让他去办了,像是督造修园子这种只需要认真负责的差事,老四应该不会出披露。正好工部也正在给老四修王府,让老四公事私事一道办了吧。

    于是重新领了差事的雍郡王又重回众人的视野,而几乎所有人都发现,这位雍郡王身上从前的那股青涩劲儿已经一扫而空,虽然依然给人冷硬之感,却多了一份沉凝,愈发叫人不想亲近。

    察觉到工部诸人躲闪的眼神,雍郡王不以为意,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曾经那么难看,几乎称得上是千夫所指、众口铄金的难堪他都挺过来了,他还有什么忍不得的呢?真正的坚毅之人,就是要忍常人之不能忍。况且,他也不需要这些小人的讨好,总有一天,他会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的匍匐在他的脚下。

    没过几天,在宫门口八爷和小九正好碰见同样出宫的老四,视线交汇的那一刻,对老四非常了解的八爷便察觉到了对方气质的变化,微微愣了一下之后,八爷对他点点头,打了声招呼。

    双方要去的方向不同,自然也没在宫门口多说什么,等老四的身影小时候,刚刚才从这番变化中回神的小九不由有些气恼自己的失态,咳嗽了一声,小九才不满地说道:“如今京中也没有旁的事要忙,连他都又领了工部的差事,皇阿玛真是太偏心了!八哥你也是,我舅舅,玉柱,阿灵阿他们都说要给皇阿玛进言,偏你拦着不许。”

    这话是指八爷自打出任钦差从福建回来后,就再没有被康熙安排什么差事,之前还有风声说康熙会为立下大功的八贝勒封王爵,可事情一拖再拖,最后竟也没了动静。和八爷、小九他们交好的人可不少,其中不乏有小九和小十的自家亲戚,还有因为万象居结缘的宗亲朝臣,原本都试探着想要给他摇旗呐喊,见他自己并不热衷,最后就都偃旗息鼓了。

    八爷是真的不在意,给了小九一个安心的眼神,二人骑着马并肩而行,八爷悠悠地说道:“不过一个王爵而已,难不成我没个王爵在头上,小九你们就会看轻了我不成?”

    小九虽然仍然不能释怀,但看着八哥云淡风轻的模样,心中的不快倒是消散了些,想到刚刚碰到的老四,嘀咕道:“八哥也没说错,有些人就算是封了王,在我心中也远远比不上八哥!”

    八爷无奈一笑:“你呀……不过老四,倒是变了不少呢。”

    这句话小九倒是有些赞同,不过他和老四抬杠抬惯了,下意识的就说:“装模作样谁不会?他那人,骨子里变不了。”

    哎,八爷呵呵,他们这些兄弟,爱记仇的小心眼,当真是一模一样呢!唔,都过去快两个月了,想来他和江南那些人做交易的事也该让有心人知道了,不知道这会儿皇阿玛那边,有没有密报自己“为非作歹”的奏折呢?

    此时此刻的苏州织造府内,李煦也和八爷有着同样的心思,不知道他递上去的密折,皇上看到了没有呢?

    自打范家遭难的消息传到南边,他妻子范氏就哭哭啼啼了好久,直为娘家侄儿的遭遇喊冤。对于妻子的哭哭啼啼,李煦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是对妻子的话,他却是认同的。虽然他对庶子李鼎的宠爱高于嫡子李鼐,但这是因为庶子的性子更像他,嫡子就缺了些上进的心思,让他有些不满意。

    范家因此对他有些怨言,李煦并没有为此恼了范家,这些不过是小节,范、李两家好几代人的交情,范家在京中得罪了小人遭了难,他李煦如果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别说亲戚情分上过不去,脸面上也过不去。

    妻子从娘家人那里得了消息,怨上了那个伊尔根觉罗家的景泰和雍郡王,李煦却没把事情看得这么简单,又细细打听了整个事情的根底和相关的消息,自然得知了八贝勒等一行人曾经闹过内务府的事情,自然就把事情的原委给勾勒了出来。

    想到和自己处处过不去的太子、八贝勒、九阿哥这些人,李煦的眉头紧蹙,眼底全是阴霾。尤其是八贝勒,想到曾经那阳平关的恩怨纠葛,八贝勒和那姜家对他们李家的打压,甚至差点儿迫得他失了万岁爷的圣心。这一桩桩一件件,他李煦可都没有忘。

    太子一贯孤傲瞧不起人,李煦习惯了,那九阿哥和十阿哥唯八贝勒马首是瞻,对他横眉冷对的,根底只怕也是出在这个八贝勒身上。李煦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得罪了这个八贝勒,怎的这皇阿哥就像是和自己有前世的仇怨似得,处处和他专门过不去?

    李煦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一切的起源就在他从畅春园的眼线那里得到消息,揣测皇上的心思在江南搜罗和皇贵妃眉眼相似的女子,搜罗到了那董姑娘身上,从而叫八爷这个一心维护母亲的幼崽把他划到了仇人那一栏上了。

    不过多想无益,李煦也是个狠人,自觉既然八贝勒看他不顺眼,他也不能坐以待毙。无中生有什么的他倒是不敢,盯紧了八贝勒倒是能做到。可惜他的势力范围只在江南,不然若是能够知道那八贝勒在福建和广东的所作所为,说不定他能借题发挥呢?

    天道酬勤,终于皇上打算再次南巡的消息传开后,他也收到了不少人想要搭上八贝勒这条线的风声,在他有心的推波助澜之下,果然那八贝勒得意忘形,竟真的打算动用那万象钱庄,并且胆子还真不小,不但接受田契和地契做抵押,甚至还把心思动到了插手细务上。

    以李煦对康熙的了解,自然知道其中哪些最能引来康熙的忌惮,在密折中自然就大书特书,譬如插手船帮这种事,就是康熙绝对不能容忍的。这种江湖跑船的粗人,可不是什么安分的,还讲究什么义气,极易生事,一向都是官府严密管制的对象。身为皇子,居然想要笼络这样的势力,所图……嘿嘿……李煦捻须,眼底寒光灼灼。

    半个月后,李煦收到了康熙的批复,上面朱批画了个圈,康熙在“知道了”三个最惯常的批复之外,还让他继续监视八贝勒在江南的小动作。仿佛能够从自家主子的字迹里看出他的心思似得,李煦开怀的笑了。

    京中可是风平浪静没什么动静呢,以他对皇上的了解,如果皇上在收到他的密折之后就教训八贝勒,反而是大事化小的节奏。如今这般隐而不发,还让他继续严密监视,怕是对八贝勒果真动了肝火和疑心。

    曹东亭啊曹东亭,这一回,你可是棋差我李煦一招!

    作者有话要说:  老四愣头青之后开始忍字头上一把刀了!

    下一个继续花样作死的是李煦。话说曹孙李三家,对孙家没啥印象,谈不上好和不好,貌似酱油党。曹家因为有曹雪芹大大这个坑神,又爱又恨,唯独李家,估计是看过太多黑李家的文,藤萝也成了黑……咳咳,主观爱恨神马的真是……

第114章() 
李煦在行动之前也是和曹寅通过气的,毕竟他要有所动作,肯定瞒不过曹寅,与其到时候叫曹寅知道了疑心他想要独吞功劳,坏了两家的交情,倒不如拉曹寅一起来做。不过曹寅听了李煦的计划却是有所犹豫,直言道:

    “旭东,疏不间亲,咱们为皇上守护江南,是要为皇上盯紧江南那些书生、乡绅和官员的动静,可不是让咱们掺和天家家务事,这样做,恐怕不合时宜吧?”

    李煦听了很不高兴,沉声道:“八贝勒借用那钱庄牵动地方商贾和豪绅,甚至已经触及到了地方安靖,如实上奏这些情况正是你我职责所在,怎么能说是不合时宜呢?”

    最终曹寅和李煦互相说服不了对方,不欢而散,孙家那边和曹家更亲近,见曹寅没有和李煦一起,孙家也就没有参与。

    曹寅面对妻子李氏的说法很直白:“虽也是为皇上办事,但是旭东和李家跟着内务府同万象居折腾得也不轻,此番关系到那万象钱庄和八贝勒,更是也有把九阿哥和郭络罗家攀扯进去的意思,依我看,这忠心里头还缠着私心,只怕是旭东心里面对八贝勒、九阿哥和郭络罗家有怨,借此生事。”

    曹寅和李煦相交这么多年,对李煦心里面的小盘算很是门清,自然不乐意被李煦拉着上船,他曹家又没和这几位有什么恩怨。同时曹寅也对李煦这些年来干出的那些搜罗江南女子贡献给皇上的事情颇有不满,自觉他们三人在江南为皇上尽心办差就好,如此媚上,有失风骨。

    曹寅的江南攻略重点就在文人士子身上,曾经年轻的时候也和纳兰容若交情甚好,他在江南也是颇有文声,因此和李煦的路子不一样,自然看李煦的做派越发的不顺眼。

    且他子孙缘也颇艰难,如今妻子李氏好不容易才为他诞下一子曹颙,年岁尚小,身子骨也不是很健朗,曹寅便在和妻子略略说了一番拒绝同李煦合作的原因后,把话题绕道了儿子身上,果然把李氏的注意力全都转移了过去,叫曹寅松了口气。

    曹、孙两家不配合,但李煦在江南的势力也不小,投在他名下托他庇护的商户也不知繁几,他憋了这口要做一番大事,主动开始把消息通过他门下的商家们透露出去,开始约谈有意与万象钱庄合作的官商民人。

    这一日苏州锦缎堂的掌柜刚刚送走李煦的门人,就忙转回后面同一个年轻人细细说了刚刚李煦门人的吩咐:“东家,那李老爷说,皇上南巡,咱们沐浴皇恩总该报效一二,要咱们捐银五千两。五千两虽然咱们还拿得出,可若是挪了这五千两,只怕就不够周转,我同那老爷说了,他说他们李大人有门路,咱们可以通过他去万象钱庄借钱,您看?”

    那年轻人看着不超过三十岁,生得浓眉大眼,不像江南本地人的模样。他听了掌柜的话,稍稍沉吟了一番,这才说道:“最近我也听了风声,那湖广的恒丰堂把他们在汉江北帮堂口的话事权拿出来做抵押,从汉口的万象钱庄借了五千两。”

    湖广的恒丰堂是当地最大的粮商之一,不但从当地收购粮米,还从四川转运粮米,销往江浙。恒丰堂就是攀着李煦的关系拿到了内务府的皇商资格,在外也是一直顶着李家的旗号。他们因为仰赖船运,自家养了一支船队,为了不破坏沿路江面上的江湖规矩,便也在汉江两大船帮之一的北帮堂口入了份子,有一份话事权。

    实际上,恒丰堂并不看重这北帮,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自家船队能够畅通无阻罢了。而北帮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