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八爷 >

第107章

重生之八爷-第107章

小说: 重生之八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生活变得糟糕。无论是地方官还是乡绅,为了他们的前途,都不会利欲熏心的做出杀鸡取卵的事情。毕竟……”

    胤禩深深地看了一眼正听得专注的老四,慢慢说道:“朝廷认可的火耗能够喂饱这些人之后,过分贪墨所需要的成本和所要承担的风险便会变得很大,为了这么高风险的事情,而有可能丢掉稳定的收入,但凡不是蠢货,都不敢把手伸得太长。风险大于收益的时候,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其实这种想法还真不是胤禩的独创,上辈子老四为了整治吏治弄出了个高薪养廉的章程,其实走的也是这个思路,都是加大地方官员贪墨的成本和风险,以此来遏制他们的贪心。只不过想法是好的,但是当初国库的情况实在是拿不出足以喂饱这些人的银子,以至于这个章程,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如今万象居就是个生钱的机器,前来消费的人越多,万象居产出的价值便越大,给地方提供的赚钱空间便也越大,地方上便越富足。而地方上富人越多,万象居的潜在可能客户群便也越大,如今反复不息,便是个良性循环。

    而在这个循环中,每个人都有割舍不断的利益,如今皇阿玛看不到这一点,赵申乔也忽略了这一点,只想在这个转动得生生不息的利益机器上掺和一脚,也不怕他们的脚,被这个机器给捻得粉碎。

    这些话说完,不仅老四一个人若有所思的沉默,便是刚刚还是抱着不同心思的太子、老大、老五和老七他们也是同样都变了脸色,不由越想越觉得心惊,看着眼前气定神闲的老八,他们心里也是百味掺杂,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

    胤禩却是面色如常轻声说道:“但等五日后的大朝会,皇阿玛便会知道,什么叫做举步维艰了。”

    若是只牵扯到一家一户的利益,皇权重若泰山,能够生生碾压过去,便如同皇阿玛处置当初的索额图和明珠。索额图和明珠虽然麾下攀附者甚重,但是那些人的权力和利益,都是来自于皇上,一旦皇上想要收回,他们便瞬间如同土石崩塌,毫无反抗之力。

    可是万象居不一样,他牵扯到的,是不知多少势力的根本利益,非是皇权能够简单粗暴的碾压过去就能瓦解的。老四说万象居奢侈,诱人享乐,其实这话也没说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地方上这许许多多的势力在尝过了万象居带给他们的甜头后,一旦将这种利益彻底剥夺了去,便简直有如给他们抽筋拔骨一样的难过。

    万象居的良好口碑是这么多年来做出来的,而内务府的贪婪名声很难让地方上种种利益牵绊的人相信他们。大朝会这一仗,他还真是期待呢,皇阿玛以为他定下了章程和论调,底下的人就都会像当初他要处置索额图和明珠一样群起附和、不敢吭声吗?还真是太平的日子久了,忘了这些人在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的时候有多胆大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很瘦,羞愧地捂脸,我周日就会回家了,到时候再好好补偿大家!我先去回一下留言,这两天真的是忙翻了的说……下一章就是大朝会上康熙被群臣打脸鸟~

    么么哒,爱你们!

第85章() 
京城春光正好,然而紫禁城却好似笼罩在了一层阴霾之中,连日头都照不进那层层深宫之中。城门处,李光地面色凝重的下了轿子,吩咐了家人一声后,便随即快步走入了那阴霾之中。从皇上决定拟定诏书整改万象居开始不过短短数日的时间,外头的风向却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变化,也是李光地之前并未考虑到的。

    好在他门生甚多消息通达,否则今日一早接到皇上的旨意召他入宫,只怕他还依旧沉浸在几日前的气氛中,到时候,那就可就被动了。李光地心下叹息,只是可惜了松伍,这么个大好的起复机会,只怕眼下就要化为泡影了。

    不过这份怜悯也只不过是稍纵即逝,李光地眼下正全力想着他自己改如何在这场漩涡之中全身而退,这次的事情如果不能安然度过,那么他自己也是泥菩萨自身难保,又如何能分出精力来顾忌旁人?

    急匆匆赶到了南书房,此时正在南书房当值的翰林学士们见了李光地,都纷纷站起来行礼,李光地抹了抹额头冒出的细汗,神色便恢复了以往的淡定从容。刚刚在门口被告知,皇上还未曾来到南书房,李光地心中微微松了口气,正好也有时间让他再细细推敲一番了。

    因李光地是入阁的大学士,自然有权力查阅奏折,因此他便趁着这段时间,翻看起各省递上来的折子。就在李光地沉下心来翻阅奏折的时候,御书房中,康熙正坐在书案旁,将目光落到了立在一旁的天子身上,神色里透出了一如既往的慈爱来。

    “保成啊,看过了这些折子,你有什么想法?”

    听到皇阿玛久违的唤他乳名出来,太子脸上神色一动,心里也禁不住划过一丝难言的情绪,不过他很快便收敛住了这抹波动,恭敬却平淡地开口道:“皇阿玛一贯以仁政治天下,万象居虽然表面奢靡,内里却增益地方,从地方的折子里便能窥得究竟,比赵申乔的一家之言更为可靠。”

    见到太子这个态度,康熙不由微微皱了皱眉,继续说道:“保成,朕要问的不是这个。当日赵申乔也说了,万象居最恶,便恶在其有裹挟天下之势,有颠覆社稷之嫌。如今看了这些折子,朕深有感触。你是储君,难道连这一层都看不透吗?”

    太子嘴角一抿,继续平静地说道:“皇阿玛,恕儿臣直言。姚家不过是一介商户,郭络罗家忠心耿耿,九弟也并不是野心勃勃之人。赵申乔……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康熙闻言声音便沉了下来,只道:“杞人忧天?保成,你还是太年轻了些。如今这天下,咱们满人能直接掌握住的地方并不多,而天下最多的,不是咱们满人,而是汉人。想要坐稳这天下,便要靠汉人去自己整治他们自己!乡绅掌控平民,县官掌控乡绅,层层向上,最终由咱们满人来牢牢把持住这利益之网的网口处,这些鱼再怎么游,都只能被这网驱使着,无法走脱。”

    康熙顿了顿,深深地看了一眼太子,又继续说道:“当年先帝时候为什么能够迅速平定天下,是因为那些乡绅们心向着咱们大清。当年三藩为什么成不了事?因为朕将那些乡绅们都喂饱了,他们都不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去跟着吴藩那些人去捣乱。

    朕广开科举授官给汉人,评定资格授予皇商、盐商、铁商、参商等等厚利之贸给汉商,高官厚利之下,他们便起不了反心,一辈子都要做条被朕网住的鱼!可是万象居现在在做的,就是想要重新撑开一张网,想和朕,去争抢那些他们绝不可能碰的关键。保成,朕绝不会允许他们这张网铺开。

    保成,你要记住,天下是咱们满人的天下,不管万象居是忠心还是祸心,是否于民间增益,这最后的大好名声和切实利益,都该归功于朝廷、归功于咱们满人,而不是归功于一介商家!祖训满人不得经商与民争利,郭络罗家就推出了姚家站在台面上,他们得了利益,给姚家以名声。可这,却是朕断断不能再纵容下去的!万象居的名与利,都该收回来了。”

    太子的背上渐渐冒出了些汗水,他耳中回荡着康熙的这番话,话里的道理他并没有多少放在心上,让他不知该兴奋还是该难过的,是康熙这番话不再只是流于表面的夸赞或是斥责,而是真正的肺腑之言。

    自打他渐渐长大的这九年来,皇阿玛再也没有像当年那样和他说起过这样直指帝王本心的话来。如今重新听到,太子心里面五味陈杂,蓦地心里忽然生出了一抹冲动,让他的头脑一时有些发昏,竟真的说出了口:

    “儿臣明白皇阿玛的意思,只是内务府贪墨成风天下尽知,一旦真的让内务府接手万象居,后患无穷,且更会让郭络罗家与九弟心中不安,一旦惹出事端来,则更是有违皇阿玛的初心。儿臣愿为皇阿玛分忧,请设专司协管万象居事。”

    继续由郭络罗家和小九把持万象居,皇阿玛不放心;若是交由内务府接过万象居,则天下民心不稳。太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撇开内务府,单独成立一个司部,代替内务府专管万象居事物。

    但是太子心里面十分清楚,他这话说出来,就是一种试探,一种试探他和皇阿玛之间父子之情还剩下多少的试探。皇阿玛刚刚说得掷地有声,名利都要尽归朝廷和满人,他是大清的皇太子,是储君,眼下皇阿玛因万象居的事情正攀扯不清,由他这个太子出面做为中间的缓冲地带是最佳选择,可这份最佳选择,却是要建立在皇阿玛对他的信任上。太子这番话说出口,赌的,便是父子之情和信任。

    康熙听了这话,瞳孔猛地一缩,对上太子炯炯有神的双眸,康熙的心便一路往下面沉,脸上的神色也渐渐地僵硬了起来。半晌,他疲惫地挥了挥手,道:“此事事关重大,还有待商榷。你先下去吧。”

    虽然没有一口回绝,但是其中的意味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太子没有再说旁的,只是躬身施礼然后便离开了。直到回到了毓庆宫,太子才发觉背后的衣裳已经被汗水打湿,刚刚一路走回来被风吹得正微微发凉。可他的心,实在是冷得透了,这背后的些许凉意,早已不能叫他有所察觉。

    终归,他还是没有忍住试探了皇阿玛,也终归,这份试探得到的,是让他心里隐隐作痛的结果。抬手饮了杯茶,入口的滋味却只剩下苦涩没有了回甘,太子猛地将茶杯掷于地下,而后让宫人送了坛酒过来。

    酒喝得太猛,辛辣感呛入喉咙的时候,太子忍不住弯腰剧烈的咳嗽了起来,眼泪也禁不住涌了出来。而眼泪的流出,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沉寂已久的阀门一般,叫他再也忍不住趴伏在桌上,失声痛哭了起来,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痛哭、委屈和不相信统统都倾泄{出}来一般。

    房间外,太子妃脸色苍白的看了眼旁边站着的八贝勒,欲言又止了半晌,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胤禩在外面看着屋里面失声痛哭的太子,心情也是说不出的滋味。便是前世太子最癫狂乃至被彻底圈禁的时候,他都没有见过太子这般痛哭出声。

    点开系统,里面并没有浮现太子的执念任务,胤禩心中叹息,太子如今,竟伤心至此,连执念都土崩瓦解了。他侧过头看了眼太子妃,对她轻轻摇了摇头,随即转身便离开了。此时此刻,太子是不会想让任何人见到这样一面的吧?

    见胤禩离开,太子妃也松了口气,吩咐宫人不许私自进入内室,随即也转身离开,回去了她自己的寝宫。她与太子成婚这么久,也算是了解太子的性子,这种时候,太子是决计不会愿意让她这个做妻子的,看到他这一面。

    胤禩离开毓庆宫后脚步略顿了顿,回头又看了一眼,便复又点开系统,用了入梦。也许,这个时候让太子彻底断了才康熙的念想,才是最好的吧。而此时毓庆宫中,酒入愁肠的太子便觉得头脑有些发昏,整个人踉跄了几步,便趴在桌上,深深地睡了过去。

    就在太子在睡梦中亲历那一场废立之梦的时候,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了南书房,见到李光地,忙扯着嗓子唤了声:“李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