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第5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塔希克沉声道:“贝尔先生,总长先生,这个什么对赌,在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得不说皇帝陛下是一个天才,为未来的金融业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不过,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对于我们各国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不妨加入一个折价工具,不管未来上浮,还是下行,交易双方都要拿出汇率收益中的一成来弥补受损一方的损失,两位,您看如何?”
一成,对于可能出现的汇兑损失来说,远远不够,这也不过是一个象征性意义的补偿而已,这样的话,起码大家心里也都平衡一些。
这个……
张春平倒是有一些踌躇,本来按照郭烨的意思,是想要接着白银的贬值,赚上各国银行一笔的,但是贝塔希克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很明显是用来调和己方矛盾的,如果自己不同意的话,反而显得是有些心虚了,更加坐实了自己一方别有企图,可是接受下来,按照陛下的预测,未来二十年内,白银贬值是大势所趋,这差异巨大到了数以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计算,一成,那也是接近百万两的价值了……
“好!贝塔希克先生,既然您站出来说话,那这条折价工具,我就做主答应下来,贝尔先生,您以为如何?”
张春平咬咬牙,答道。
皮球踢给了贝尔,贝尔神色变幻,现在张春平已经同意加入这个条款了,如果自己再不同意的,只怕还会横生变故,也罢,就答应下来吧。
。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憋屈的沙俄()
最终,四家银行与华夏帝国签订了贷款协议,两千一百万英镑的贷款,将会在未来三年之内,分批交付华夏帝国使用。
两千一百万英镑,再加上两千万英镑的国债,加在一起,总价值两亿多两白银,未来五到十年之内,华夏帝国将不会再为铁路建设的资金有任何担心了,虽然贷款数额巨大,加上之前普鲁士的贷款与法兰西帝国的部分贷款,总价值已经接近三亿两白银,但是,华夏帝国从来不担心,这笔贷款无法还上。
要知道,这笔钱与《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时的贷款完全不一样,那时候的贷款全部是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是一个国家经济上的失血,但是这次贷款,将会全部用于华夏帝国经济与民生建设,将会给华夏帝国的发展插上翅膀,这些银子能够给华夏帝国带来不下十亿两白银的直接经济利益,间接利益更加巨大,完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搞定了贷款,接下来的铁路工程的分配就简单了许多,按照华夏帝国与英国的秘密协议,自然是大英帝国的铁路公司获得了最大的蛋糕。
英国人的三家铁路公司,一口气拿下了未来十年内华夏帝国一万公里的铁路承建合同,这还仅仅是交给英国人承建的铁路工程,再加上英国铁路公司自己投建的铁路,里程更是庞大,英国人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从华夏帝国的铁路工程上将战争中的损失给拿回来。
一万公里的铁路承建工程,按照英国人的预算,单单是利润,都会超过两千万两白银的!至于自己投资兴建以及与中国人合资投建的铁路工程,也包含着巨大的利润!
不过,郭烨看得很开,现在的华夏帝国太落后了,即便是十年之后,华夏帝国能够培养出来的铁路工程技师与工人队伍,也有限得很,借助英国人的力量,先将铁路修建起来,其他的都是后话,毕竟英国人能够拿走的好处都是数目,真正的大赢家,绝对是华夏帝国,就想美利坚一样,大量的铁路也都是英法两国投资兴建的,英法两国赚走利润的同时,却极大的推动了美利坚工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在三十年后登上了世界巅峰,这一次,就要看看到底是美利坚能够登上世界之巅,还是华夏帝国能够登上世界之巅!
除了英国人,美国人也从中拿到了不少的订单,虽然没有英国人那样大的胃口,但是也占据了不少的份额,同样得利的还有法国人跟普鲁士人,四个国家一口气将未来十年三万公里的铁路里程瓜分完毕,也就是,十年之内,即便是有华夏帝国自己主导的铁路里程,也已经达到了三万公里,三万公里,那就是白银三亿两,当然甚至更多,有可能四亿两也不定,因为在高山、沙漠地带,修建铁路的成本会大幅提升,远超平原的预算!
即便是所有的贷款全部到位,华夏帝国也依旧要在自己的财政预算中拿出巨额的财政收入来上去!
为了能够早日建成帝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这一次郭烨也是拼了!
政府主导的铁路修建计划,再加上民间与地方政府的修建计划,十年之内,突破五万公里,简直轻而易举,绝对可以实现的!
持续了一个月的谈判终于落下了帷幕,最倒霉的就是国了,白忙一趟,大蛋糕一都没有抢上,也只能喝汤汤水水了,当然谁也比不上沙俄倒霉,没有抢到好处,反而被羞辱一番,灰溜溜的跑回了沙俄帝国。
圣彼得堡,沙皇皇宫!
亚历山大二世狠狠的将一个酒杯摔在了地上,耻辱,莫大的耻辱!这华夏帝国完全没有将沙俄帝国放在眼里!连续两次啊,都给了沙俄巨大的羞辱,这还不算,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华夏帝国皇帝郭烨派出的前往蒙古的使者,竟然大开杀戒,将沙俄派出的联络蒙古王公的贵族当场枪决,剩余的几个人也全部赶出了蒙古高原,直接押送出境!
太狠了,这一手玩的太狠了!
“华夏帝国!老子这一次绝对跟你们没玩!”
亚历山大恶狠狠的道,“特里耶维奇,立即传旨,命令斯科别列夫加紧时间调动兵力,进攻乌苏里江以东存在困难,但是进攻外蒙古,我们可没有那么多的忌讳!一旦时机成熟,就向着外蒙古发动进攻,一口气吞掉外蒙古高原!”
一旁的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心头狠狠吃了一惊,连忙劝道:“陛下,陛下,万万不可,现在绝对不是向华夏帝国开战的时候,我们刚刚从克里木战争中恢复过来,实在是不适合再度开启战端啊,特别是跟华夏帝国开战,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要知道,英法西日四国联军都被华夏帝国给击败了,我们单独一个国家能够是华夏帝国的对手?”
“戈尔恰科夫!难道你害怕了?哼,英法西日只不过出动了十多万军队而已,而且是在京畿一带郭烨控制力最强的区域动手,这一次我们出动二十万兵力,在蒙古高原跟华夏帝国交手!他们现在兵力分散在华夏帝国辽阔的国土之上,即便是想要集中兵力,急切间都不可能,仅仅是北方的几个师的兵力,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
亚历山大冷哼道。
戈尔恰科夫连忙答道:“陛下,即便是我们出动二十万兵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啊,您不要忘记了他们装备强大的炮兵跟重机枪兵,足以保证在战争中与我们平分秋色了,想要开战,我们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华夏帝国有强敌入侵的时候,我们趁虚而入,方才有机会!等,陛下,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加紧准备,等待时机!”
“嘿!”
亚历山大二世狠狠的一拳砸在了桌子上,这一次太令人憋屈了,等着吧,等到我们接受了足够的重机枪,那就是想华夏帝国施展报复的时候!
。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诺贝尔的消息()
铁路的事情刚刚落下了帷幕,郭烨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薛福成手捧着一封电报,跑进了乾清宫。
“陛下,陛下,广州急电!”
郭烨眉头一扬,问道:“叔耘兄,广州干什么来的急电?”
薛福成答道:“是翼王的为你招揽的那个欧洲发明家到了广州了,在广州稍作休整后,就会沿海北上,乘坐轮船,抵达青岛港。”
“什么?是诺贝尔到了?”
郭烨大喜,笑道:“这可是咱们大财神啊,不但是大财神,还是帝国难得一见的大学者,哈哈,也可以说是咱们挖到的第一个真正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者,太好了!还有几天,诺贝尔就可以抵达青岛了?”
“嗯,按日程计算,七天后,应该就会抵达青岛了,在经过十天的时间路程,抵达济南,应该至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陛下,这个诺贝尔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
薛福成张张嘴,终于还是问了出来,他可是知道,为了拿下诺贝尔,郭烨与石达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郭烨摆摆手,答道:“叔耘兄,不要怀疑,千万不要怀疑我的判断,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要说在军事上的价值,单单是开矿与铁路上的价值,诺贝尔就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们付出的那点银子,你就瞧好吧,哈哈……”
“陛下,他研究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厉害?”
“炸药,简单地说,就是威力超过目前最厉害火药十倍的超级火药!”
郭烨答道:“叔耘,这个现在在华夏帝国还是机密,各个世界强国仅仅知道诺贝尔发明了这种炸药,却无法解决他的稳定性的问题,但是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这个炸药不再那么容易爆炸,一旦这种炸药大规模生产,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不,不单单是巨大的财富,对于我们的国防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帮助!一旦我们的炮弹换装成这种炸药,那火炮的威力将会成倍数的增加,未来,我们就再也不惧怕任何一个强国的军事威胁了!”
薛福成震惊的目瞪口呆,没有想到这个诺贝尔竟然是搞这个的!炸药啊,军事工业!
“这、这,陛下,这个开矿和铁路有什么关系?”
郭烨无奈的笑道:“叔耘,你不会是傻了吧?我们开矿,难道不需要挖掘矿山?那得浪费我们多少人力跟时间?可是一旦我们动用炸药,只需要不到一吨的炸药,就可以为我们开矿铺平道路!难道我们修建铁路就不需要开山?甚至不需要打通隧道?你难道真的想要效法愚公去移山?我们掌握了这种炸药,完全可以在一座山上通过炸药炸出一跳隧道来,比起我们绕过一座大山,不知道要节省多少万两银子!”
薛福成脑子有点不够使了,讪讪的笑道:“陛下,我这是纯粹被你吓到了,用炸药炸山,搞不好要死人的……”
郭烨苦笑着摇摇头,答道:“难道修建铁路就不死人?你在美利坚的时候,难道听说的美国修建铁路死的人还少?饿死的,累死的,砸死的,冻死的,二十年的时间,美利坚光建设铁路死的人,只怕早就数以万计了吧,用炸药,起码会节省我们太多的人力跟物力,重要的是会节省我们大量的时间,现在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在使用诺贝尔生产的这种炸药,只是之前太容易爆炸了,除了太多的事故,现在我们把它变成性能稳定的新型炸药,可以说,用不了几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占领世界上所有的市场,全世界都要向我们购买这种炸药!这就是我们的一颗摇钱树,他的价值比我们的重机枪还要大得多!”
薛福成听得心惊肉跳,让陛下这一说,这个诺贝尔简直了比起整个军工集团都要值钱了啊,看看郭烨斩钉截铁的样子,那是绝对有着十足的信心的!
“陛下,既然是您解决了这个炸药的大难题,为什么您不自己直接建工厂生产?那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