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高地家正在摆饭,忽见李春山进来,一大家子人立都站了起来。
“哥”,“二伯”,“二爷爷”招呼声中,于氏给李春山在主位上添了一副碗筷。
李高地知道他哥这时候来,一定有事,便主动问道:“哥,你咋来了?”
李春山看到于氏给碗里盛饭,想了想,说道:“有事,等会儿,再说。”
“先吃饭。”
听到这话,在屋里的,除了孩子,谁都知道李春山说有事,就一定有事,且事还不小,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所以,这顿午饭,李高地一家吃得很快,即便是最小的李贵吉也在周围气氛的渲染下,埋头猛吃,且没有掉米。
吃完饭,不等女人们收好屋子,李春山便即问道:“满囤,这几日来过没有?”
“满囤,”李高地一惊:“他咋了”
屋里其他人,听到“满囤”两个字也是凝神。为了多听一刻,女人们都下意识地放慢了收碗的动作
“没事,”李春山安抚道:“我就问问,你最近啥时候见过满囤”
李高地想了想,方说:“还是节前吧。”
“八月十三,他过来送节礼。”
“八月十五,”李春山停下点烟动作,撩起了眼皮,瞅着他弟:“你没叫他来吃饭?”
李高地:“没有。”
想想,李高地又道:“我原想叫他来吃晚饭。”
“后来,想着他房子刚盖好,家里一堆的事。趁节下得闲,好好歇歇。便即就没叫他。”
李春山一听就明白了,下意识地瞅了于氏一眼,心说:让你不贤,马上有你后悔的。
“你啊,”对着被于氏拿捏得死死的弟弟,李春山无奈地叹一口气,方道:“今儿,我听说,满囤有了一个庄子。”
“庄子?”李高地没反应过来:“什么庄子?”
李春山:“据说,就是村西的老北庄。”
“满囤得了老北庄。”
“老北庄?”李高地终于震惊了:“那庄子不是城里谢家的吗?”
“咋成满囤的了?”
李春山:“我也是听说,然后就跑来问你。”
“看来,你也不知道。”
“不知道,”李高地摇头:“别是弄错了吧?”
“谢家,不是旁家,这些年,不说庄子了,就是一亩地也没卖过。”
李春山一想也对,这谢家从来只听说过买田,没听说过卖田。
李高地也是越想越有道理:“再退一万步说,这谢家真的卖地,也轮不到满囤。”
“这近城的地,多紧!”
“城里,除了谢家,还有周家、刘家、杨家,这十来家大地主呢。”
“轮转过来,也轮不到满囤。”
李春山越听越有道理,但告诉他这话的是他孙子李贵银,他可不以为李贵银有胆骗他。而且,李贵银还背回来了半筐葡萄。
“弟,你说得有理。但,”李春山
话锋一转:“今儿早晌,贵银确是领了三个人去见了满囤。”
“那三个人见了满囤,便叫满囤老爷。”
“对了,还管红枣叫小姐。”
“三个人送了果子和鸡给满囤。”
“那果子,满囤给了贵银一些,我瞧了,是葡萄。”
“葡萄?”李高地一愣:“哥,你没瞧错吧?”
“错不了,”李春山肯定道:“这葡萄,我每年都能在城里的年画摊上瞧见。”
李高地知道葡萄只富贵人家才有。李满囤若真有葡萄,那即便没有庄子,也定是认识了啥富贵人。
敲掉烟锅里的灰烬,李高地站起来道:“哥,这事儿,我们还是直接去问满囤。”
“问问这来的三个人和葡萄是咋回事。”
李春山同李高地一出门,堂屋里立是炸了锅。
“娘,”李满园抢先问:“若二伯说的真的,大哥得了一个庄子。”
“那大哥,不是得有几百亩地了”
连月来,李满园进城卖了几次枸杞,颇长了不少见识。现他一听庄子,就知道那是城里大地主家才能有的财富。
耳听丈夫说大房可能有几百亩地,钱氏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心说:若大房真能有这么多地,这孩子过继给大房可不亏。将来,孩子得了大房几百亩地,自会帮扶他亲爹娘和大哥。
郭氏瞧见钱氏的动作,心中愤愤:婆婆偏心三房。先闹着分家,就是为了让大房给三房占块宅地。接着见族里要给大房过继,便即又想把三房还未见天日的混沌肉块过继给大房。
现若大房真得了几百亩地,郭氏暗道:说不得,我也得争一次,没得啥好事都要便宜给三房。
于氏听说能有几百亩地,不觉心中暗悔,悔自己分家时机不对,若能压到年底,这几百亩地就是家里公中的了。说不得,她的两个儿子都有份。
75。银头面的尴尬()
此为防盗章 李满囤闻言; 也就罢了。更新最快
红枣得了布鞋,只舍得在家里穿。她家五间瓦房都是青砖铺地,不脏鞋。
所以; 跟王氏上山,红枣依旧换了草鞋。
李满囤则出门去找师傅回来挖地窖。秋收在即,他得挖个地窖存红薯。
李家三兄弟的山头在一处; 王氏上山的路上遇到了郭氏和她闺女李玉凤。
妯娌相见,双方不过点头问个好,然后便各行一方。
擦肩而过的瞬间,郭氏瞧见红枣身上的新衣; 不觉一愣。村里人常穿的都是自织自染的家织布。家织布中从没有红枣身上这件粉藕; 这样清新素雅的颜色。
不用想,郭氏瞬间就肯定红枣身上这布是城里买的。
这死丫头倒是好命; 郭氏心说:她娘不会织布; 她爹就舍得给她买布穿。瞧这布的颜色,还有质地,郭氏目光如炬地凝在红枣衣脖领上的那圈娇艳的海棠绣花上; 眼里几乎嫉恨出血来。
这衣裳; 这衣裳,竟然是城里绣庄出的成衣!
郭氏的娘家姑姑,好命; 嫁进了城。城里日子舒坦; 不必似村里整日劳作。她姑姑日常得闲; 便即就从绣坊拿些轻快活计回家做做。年节回娘家; 郭氏每每都能从她女儿身上看到这个花样。她姑姑说绣庄里有这个花样的女孩子衣服得300文一套,她买布自做,一套才100文。
300文,这套衣服300文,红枣这丫头,小小年纪,竟这么败家,也不怕折了寿数。
郭氏想着想着,忽然笑出了声:这大房能有多少家私,禁受得住这个败法。亏婆婆还想将三房的孩子过继给大房,得大房那个山头。
呵呵,郭氏冷笑,照大房这个败法,将来,还能剩什么给三房?别是,到时候,还要三房倒贴钱给大房养老。
对于近来于氏偏帮三房,郭氏极度不满,现既有机会看笑话,自是要顺其自然。
“玉凤,”郭氏瞪了女儿一眼,嘱咐道:“回去,看到红枣她们的事,一个字,也别说。”
“知道吗?”
李玉凤奇怪地问:“我没事说红枣干啥?”
郭氏一想也是,便即笑道:“我不过白嘱咐你一句。”
李玉凤也笑了,转即问郭氏道:“娘,红枣身上的衣裳是城里买的吧?”
“可真好看!”
郭氏闻言,登时气了个倒卯,她咋生了这么个蠢货让她别说,她还偏说。
忍住气,郭氏只好编了通话来糊弄李玉凤。
“唉,你不懂。”
“昨儿你看见了,你爷问你奶,为啥没叫你大伯来。”
“你奶说红枣没新衣,你大妈在家做衣服。”
“你若是回家乱说话,让你爷误会你奶。”
“你可就是不孝。”
“所以,你大伯一家,谁穿啥,你可都别管,别说。”
“这样,有什么事,也都和你没关系。听明白了”
李玉凤虽然还是不明白,嘴上却是答应了。但心里还是想着,红枣的衣裳可真好看啊!
李满囤进了城,在北门附近的茶馆,找了一个颇有资历的中人,与他讲了自己打地窖和打井的要求,中人想了想,便即就在北门外一堆蹲地找活的短工中找到一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瘦小老头。
“这是崔师傅,”中人与李满囤说:“城里最有名的打井师傅。”
“城里县衙和文庙的井,就是他祖上打的。”
“他今年五十,打了近四十年的井。”
“这城里一多半的井,就是他带着徒弟打的。”
李满囤听中人说得玄乎,但瞧那老头那没四两肉的胳膊,心中充满了怀疑。
中人,多精的一个人啊,当即就不高兴了,和李满囤说:“我不知道谁介绍你来找我的,但你找了我,就得信我。”
“不信我,就别找我!”
李满囤每次进城,偶尔在城门外歇腿时,都能见到这个中人与人找帮工,看似信誉极好的样子。
现听中人这么一说,便即点头道:“没人介绍我来。”
“我是往常进城,曾瞧见你,与人说和。所以,是我自己找过来的。”
“现你既这么说,我就信你一次。”
那中人听了这话,倒是笑了:“你倒是直爽脾气。”
“那就说定了,崔师傅带两个徒弟,去你家打井挖地窖,一天工钱两百钱,包吃不包住。”
“包吃,午晚两顿,得每顿有三碗酒,一碗肉得有一斤。”
听了这话,李满囤总是明白这师傅为啥这么能耐,还搁这儿蹲着了。感情是谱太大。
一天二斤肉,六碗酒,这便即就是近80钱。一般人家,确实不舍得。
不过,现李满囤,不在乎钱,他只在乎井。他家人少,太多的活要做,他不想把时间和气力花在担水上。现在的李满囤,舍得拿十吊钱出来打井。
说好了,明日一早北城门口见,李满囤谢了中人五十文钱,便即就去四海楼买酒,顺便问问许掌柜,还要不要猪油熬八爪鳌。
许掌柜见到李满囤,极是高兴。跟他说:“我还说你今日再不来,明日去你家堵你去。”
李满囤闻言一愣,下意识问道:“咋了有什么事吗?”
“还能什么事?黄金酱啊!”许掌柜低声道:“我给你透个底。”
“我们少东家来了。”
“要见你!”
“见我”李满囤迷惑了:“见我干啥?”
“好好想想,”许掌柜拍拍李满囤的肩:“我先去通报少东家。”
“估计,一会儿就会请你。”
李满囤思索一番,总不得要领。最后干脆不想了。见我,李满囤想,再见我,我也咬定十吊钱,不给降价。
没一刻,许掌柜过来,把李满囤请进了正房的堂屋。
难怪,李满囤想,许掌柜见自己总是厢房,原来这正房是给东家留着的。
四海楼的少东家谢子安,虽然瞧着年轻,只不过二十出头,但真实年龄则是和李满囤一样,都是三十五岁。
寒暄过后,双方分宾主坐下。
“李爷,”谢子安一拱手:“今儿请您过来,为的是您的黄金酱。”
“您黄金酱好,”谢子安挑拇指赞道:“喜欢的人也多。”
“一直供不应求。”
“所以,我今儿想问您一声,这方子,您卖不卖?”
卖方子李满囤闻言一愣,这事他还真没想过。李满囤原先想的是,今年他家先攒点家底,待明年就把这八爪鳌的事告诉族里,让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