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957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957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上了御舟,将刀枪等违禁物交予侍卫暂时保管后,在小黄门的引领下登上御舟的顶甲板。

    但见此时的甲板上已经支起了两口大锅,郑永已经在边上收拾几条大鱼,其是疍人出身常年在海上生活,收拾鱼获十分在行,刮鳞、破膛极为娴熟。而谭飞在旁劈柴、生火。小皇帝则挂上了围裙切葱、拍蒜,准备调料。而大内总管王德正刷洗盆盏,连御前办的几个人也是忙着打水、煮茶,摆放几凳,搭凉棚。

    “快、快、快……自己找活干,否则有饭吃,没酒喝!”诸将见状有些发呆,从前这些人皆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他们只有仰视的份儿,而此时却都干着杂役的活儿,实在让他们难以相信。而罗大同是老营出身,又在小皇帝身边当过侍卫,眼前的情形却是熟悉又亲切,连忙卷袖子招呼众人上前干活。

    “这……”众人听了确是有些发懵,他们虽然也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即便也曾帮过厨,但是在家中是从来不会进厨房的,更不要说那些出身俚族的人了,嘴里答应着却是无从下手。

    “呵呵,你们这些人看样子就没下过厨,去那边喝茶吧,否则也是帮倒忙!”赵昺扭脸看着众人的囧样,挥挥手笑道。

    “陛下有事尽管吩咐,我们怎么好……”

    “去吧,你们尽歼来袭敌军,乃是功臣,等着吃喝便是了!”赵昺看他们拘谨的样子,点点罗大同言道。

    “那属下就受之不恭了!”罗大同瞪了眼一帮不知所措部下,有些恨铁不成钢,将如此亲近陛下的机会丢掉了。但也只能无奈领着一帮部下,协助一边同样不通厨艺的御前办一班人支搭凉棚,这些活儿对于出身行伍的他们倒是擅长。

    “陈主事,还是我来吧!”这些杂活本就没多少,十几个人七手八脚就做完了,他们便聚在凉棚下席地而坐等着开饭,罗大同见陈识时将煮好的茶拿上来,急忙起身道。

    “不必客气,我也只能做些煮茶端水的事情,不比诸位能上阵杀敌,只要不嫌就好!”陈识时拦了下,示意其坐下轻笑着道。

    “谢过陈主事了,我们皆是粗人,哪里懂得品茶,反而糟蹋了主事的美意!”罗大同确是笑着道。他知道御前办这些人皆是陛下心腹幕僚,且皆家世高贵,而这陈识时的父亲乃是户部尚书,叔父是兵部尚书,其也是前途无量,自不敢轻慢。

    “解渴就是好茶,是不是啊!大同?”江宗杰将茶碗一一布好,一屁股坐在罗大同身边,不客气的端起杯茶,吹了吹,咂了口道。

    “呵呵,还是江主事明白我等的心意!”罗大同见是江宗杰笑着轻声道。当前御前办的诸人多是夺取江南后新入选的,他又在绍兴练兵,不比与原来的林之武、蔡乔等人熟悉,自然还有些拘谨。而江宗杰却是在帅府时便曾在亲卫营任职,与他们当时这些半大孩子相熟,常在一起嬉闹玩耍,只是后来其调入兵部职方司任职,前时才被抽调到御前办,而大家也分赴各地才渐渐疏远,但当年共患难的感情还在,自然热络了许多,说话也随便些。

    “自然,咱们这些人都被陛下带坏了,不知风雅为何物。”江宗杰看着亲手操刀剁鱼的小皇帝,又对罗大同挤挤眼睛轻声道。

    “话虽如此,可我喜欢。还记得当年在崖山外海,陛下领着我们一班人驾船猎鲸,回来后就在海滩上切割、分配,就地架锅烹煮,满营皆是肉香,真是快活!”罗大同喝着茶水回忆道。

    “是啊,陛下那时也是时时下厨亲手烹饪,与众人同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为此还常被师傅教训,却也不改半分,弄得我如今用饭也是如此,常被家兄训斥!”江宗杰也是想着往事回忆道。

    “陛下如今国事繁忙,日理万机,我等也是军职在身,难以脱身,再无昔日的好日子了!”此时陛下已经开始起火,将鱼下锅,江宗杰看着陛下利落的动作叹口气道。

    “是啊,我听闻陛下对于此战十分不满,说不得要收拾你!”江宗杰突然凑到其耳边神秘地言道。

    “唉,别说陛下,就是我也觉得此战虽然胜了,可处处别扭,拖拖拉拉,好像事事不顺,没有那种痛快淋漓之感。也正想向陛下请教,此次即便被骂也比被无视要强!”罗大同怔了下,却又释然道。

    “你能想明白就好,陛下即便骂正是你是可造之才。看那应主事,陛下对其倒是客客气气的,听说却要被调离御前办,前往兵部做个闲职郎中了。”江宗杰拍拍其肩膀似是十分欣慰地道。

    “哦?!”罗大同十分惊异,可想想这也符合陛下的脾气……

    赵昺好一阵忙乎,才将两大锅鱼打理好,在他看来烹饪鲜鱼也无需多么繁琐,也不需要诸多中的调料,他也只用到葱、姜、蒜及花椒、八角、绍酒这些常用的香料,然后慢火烹煮而已。此时他常常咸淡,又看看灶中的火,便坐下暂歇,看着灶中跳跃的火苗渐渐出神,反思自己将这场战斗出现的问题归咎于诸将谋划不利上是否恰当,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在自己身上。

    在前世赵昺无聊之时也是常常阅读穿越小说,对主角到了古代后利用现代的知识在朝堂上搬弄风雨,发展科技造现代兵器,改革军队,挥军大杀四方,也曾十分神往。但是当他真正的设身处地后,才知道那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为穿越小说中往往会忽视战争本身的成本和收益问题。除此之外,军队的发展,其实和所在国家地区的社会状况、文化,以及技术发展,乃至军队面对的作战环境,都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历史上的每一次军事改革,没有一次是平平淡淡无风无浪渡过的。

    改革者们即使是何等强大的君主,也要面对就军事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弹。甚至在改革成功后,也往往会面对财政过渡消耗所带来的国力损耗,甚至是旧势力的反噬。可以说,任何在军事上的改革想要获得成功,实际上都无法避免在更大程度上,对整个社会制度的相应改革。

    且不论穿越者们是否能够拥有这样的公信力,改革本身的所具有的长期性,和其中政治斗争的危险性,都并非大多数只有书本知识的穿越者所能够玩得转。即便你可以用暴力手段将旧势力一扫而空,从而为引用现代军事技术和战术铺路,若是没有响应的金融和政治制度相配合,一系列改革措施,则可能已经完全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导致改革遭到反对而失败,甚至以十分滑稽的结局收场……

第1211章 战争迷雾() 
现在想来,赵昺觉得自己能够成功也是侥幸。他来到这个时代,正是国家沦陷,政治结构解体,军队崩溃的时候,他才得以能够重组军队,并将一些现代的理念融入其中。且在武器的选择上也并没有走的那么快,而是选用了比较低级的弩炮和火箭弹,并进行了改良。从而避免了军事改革中的血腥味,也得以顺利在初期实施。

    随着地位的稳固和政治上的逐步成熟,赵昺也意识到军事改革与社会制度及政治制度间的密切关联,为了避免政治斗争的危险性。且限于财政上的窘迫,也难以大规模发展工业技术,为了避免经济崩溃,他也只能退而求此次,采用‘小步快跑’的策略逐步进行。

    引进现代先进战法上,也是穿越者必备的金手指,那么可否避开改革的难点,只是单纯引进战法呢?赵昺初时也是这个想法,可他很快发现这个办法虽然并不是不能,但风险也是同样存在。因为任何战法,都是有相应的时代背景。比如当时使用的装备,或者是地形,面对的敌人等等,可以说是非常繁杂。

    况且在不同时代的战法战术,也有着一个非常大的隔阂,那就是本身装备技术、实兵训练和作战经验以及指挥系统的差异。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人类军事历史的发展,在指挥上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便是军队在部队单位和不同兵种作战职能的细化。

    换言之,战术和战法的发展,实际上本身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所不断进行的变化。且本身战术战法的实施,也需要士兵们长期的训练和在作战中进行磨合。因此除非面对的敌人,本身水平有限,因此新的战术战法,其实很难很快起到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将许多现代战争的概念,放到古代战争的环境下,其实本身也是一种“逆天”行为。因为现代战争在坦克飞机等武器发明之前,伴随着铁路、热气球还有电报的出现,因此在兵力投送,以及战场情报收集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相对于古代早已有了非常大的颠覆性变化。所以近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在许多战术概念上,有着技术上时代的鸿沟。

    比如在古代战争环境,尤其是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军队统帅对于整个战场情况的掌握,基本都是依赖战争之前的有限侦察工作,以及往来于军队各部之间的传令兵,来不断对统帅汇报战况。然后统帅再对这些有限的情报进行分析,最后再做出判断。因此可以说,在古代战争条件下,想要对战争和军队的情况,做出像现代战争那样,做出详细的分析和判断,实际上并不可能。

    另外古代条件下,统帅对于战场情况的掌握,往往都非常的模糊。而士兵们的作战习惯,加之本身模糊的战场情况,使得古代军队作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按照既定的作战习惯进行。任何改变既有作战习惯的所谓战术上的“奇谋”,本身都是高风险的行为。

    因为没有军队的作战习惯和指挥官的经验作为修正,在进行“奇谋”时,战场情况往往就会变得更加不可控。只要稍有异动,那“奇谋”就会一下子变成“作死”。因此将现代战争中,本就建立在更加先进的指挥、训练,以及通讯和运输条件下的战术,作为奇谋在古代战场上使用,那么翻车的几率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所以战术战法的使用也绝不是可以随便就来的。这也就有了赵昺多次整编、训练军队,逐步推出‘新式’武器,并在实战中逐步完善军规和条令、条例,以适应新战法、战术,经过七年的磨合,才开始组建新军,完成冷兵器全面向热兵器的过渡。

    当然这其中赵昺即经历了波折,同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他前世作为一个爱好军事的网虫在聊到古代军事话题的时候,也总是不免要谈及那些大大小小的经典战役,有时也会大发感慨,还不免要替古人担忧,想象战败一方的将领如果不使出那些导致败局的昏招,也许就能改变历史,带来新的可能。

    赵昺在击键长叹之余,也常会提出了“我比古人聪明”系列的新想法,听闻近代德国总参谋部的种种神奇传说,便借此想象:如果在古代军队推广总参谋部制度,给那些将领们都配上参谋出谋划策,是不是就能改变历史上的那些战役的结局?

    当设身处地后,赵昺才知道自己的自以为是是多么可笑,也深感受到了那些号称‘仿真’‘纪实’涉及到古代军事影视作品骗。才明白那些朝廷在选择将领出征后往往就成了甩手掌柜,军队出征后的各种事务则全部由将领亲力亲为,都只是制片人和导演不过是为了节省演员、消减成本,而粗制滥造。

    可这也给了赵昺一种错觉,还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