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922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922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出现了宋军的旗号,他们在三里外利用两座土岭于大路两侧立寨,堵住了前往昆山的通路。

    玉昔帖木儿接报后脸色骤变,顾不得洗漱便披甲出营,当他巡视过后不得不承认自己掉坑里了。自己统帅的大军被宋军围困在东西十余里,南北不过十五里的区域内,而宋军集结起来的军队至少倍余己方。这让他懊恼万分,细思自宋军北渡攻击扬州到自己谋划南下江东的整个经过,意识到从头到尾自己便一直被宋军牵着鼻子走,一步步的自投罗网。

    虽然懊恼,但是玉昔帖木儿不打算束手就擒,毕竟自己手中还有十万大军,即便有所损失,可编制基本完整,尚有一战之力,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

    

第1165章 再决雌雄() 
能活着谁也不愿意死,所以尽管玉昔帖木儿抱定了鱼死网破的决心,但是也难以达成。他在天亮后再次组织进攻,仍然企图击溃正面之敌,打开南下的通路。而其他将领认为前有敌人重兵,又有大河拦阻,即便能够击溃正面之敌,可己方同样损失惨重,无力再继续南下。如今应该趁敌刚刚在后方建立的防线尚不稳固,及时向被突围,北渡南返,如此尽管是无功而返,却也好过将大军尽数留在江东。

    面对众将的异议,玉昔帖木儿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以为当面已经集中了南朝在江东所有兵力,只要能将敌击溃,前方便是畅通无阻,直下江南。而事实上自南渡后他们的行动处处被动,频频受挫,其这套说辞已然再难以让众将信服。他只能再次祭出权威,压服众将,并亲自上前督战,与宋军再决雌雄。

    不过今日之战,却再难现昨日的辉煌。不仅是宋军修筑的营垒得到了加固,而是他发现宋军阵型就是针对己方骑兵冲击力强的特点布置的,防的的就是骑兵直线冲击力。防线成正面纵深多梯次布置,而每道防线又分成数道阵列,利用枪炮逐层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直到消于无形。

    更让玉昔帖木儿郁闷的是每当骑军发动攻击时,宋军布置在左右两翼的骑兵会迂回杀到他们的侧背,然后随后跟进的步军立刻建立新的防线,不断挤压他们的活动空间。且当正面的进攻稍一减弱,撤退的宋军又返身杀回,重新夺回丢失的防线。就在这在反复的争夺中,一日血战不但未能冲破宋军的正面防线,自己的活动空间反倒遭到挤压。

    惨重的伤亡和连番的失败让众将怨气更甚,而粮草的短缺和进退不得的处境也让士气大落。玉昔帖木儿知道若是仍无法打破僵局,自己的权威也会被日渐削弱,再难以控制大军。而就在他苦思破敌之策时,手下的一位千户长完颜乞献上一策。

    完颜乞是女真人,祖上也曾风光过,出身于金国皇室旁支。后来在蒙金之战中兵败投降,分拨到玉昔帖木儿爷爷右手万户博尔术手下,后随着其四处征战,到他这一辈成为玉昔帖木儿直属右手万户的一名千户长。出身将门自然听过前辈们说古,谈起自己曾经的得意之作,其中之一就是打破宋军的‘叠阵’。

    叠阵是宋朝南渡之后,面对强势攻击的金军骑兵集团,以步兵为主的宋军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了许多“以步制骑”的新式战法之一,而这其中又以川陕名将吴璘所创叠阵最为有名,专为在平原旷野克制金军骑兵的战术。

    叠阵的精髓就是以兵器攻击距离的远近,来决定各兵种在队列中的先后位置,将拒马、长枪、弓弩成梯次排布,依靠防御工事,以求在有效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发挥不同军械和兵种的威力,最大功效的地杀伤敌人的一种战术。阵型以步兵为主,而骑兵处于辅助地位,步卒更代替换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作战能力的,不仅需要本方骑兵在前边掩护,也需要拒马遮护。因此拒马的使用在整个战阵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拒马是一种可移动的障碍器材,设于要害处,以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因此也称拒马枪,易于携带和搬动。其制以竹若木,三枝六首,交竿相贯。首皆有刃,植地辄立。贯处以铁为索,更相勾联。就是把拒马环绕放置在左右骑兵和主阵步兵之间,再加上阵前放置的拒马,那么整个步兵主阵基本就被拒马围起来了,是个全包围,或至少是大半包围的结构,形似营寨遮护着整个战阵。

    另外拒马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崩阵。因为在作战中宋军主要依靠远程抛射兵器杀伤敌军,弓弩手在战时是否能“持满”,直接关系到杀敌效果。然而宋军士兵作战不如女真人坚忍,组织纪律性相对薄弱,如果战事稍有不利,队伍很容易发生动摇和溃逃,军心显然是不定的。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平时加强训练和思想教育外,就只能在战阵的布置上想办法。

    平地野战,步兵的机动性本身就不如骑兵,且越是机动灵活的战法,对士兵组织纪律性的要求就越高。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彻底放弃机动,以静制动。吴璘用拒马锁阵,完全限制住士兵的行动,士兵们知道自己退无可退,就只能奋力杀敌,坚持到最后,虞允文也曾评价这种做法能“使兵不能溃去”,在客观上起到了古军法中“束武令”的效果。

    此外,面对前赴后继,善于连续出击,持久作战的金军,除了使用拒马锁阵以定军心这种较为被动的对策外,吴璘制还把军队编成若干梯队,轮番作战,轮番休息,从而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即所谓“制其坚忍,则有更休迭战之法”。但是如此缺点也十分明显,拒马本是用来限制敌人机动的,但吴璘以拒马锁阵,就意味着阵内士兵也丧失了行动能力,难以实施有效的反击。

    玉昔帖木儿也不是傻子,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完颜乞说起此事的意思,也知晓了叠阵的大体原理是最外层放拒马,然后就是布置长枪手,然后配合弓弩手。而长枪手除了保护弓弩手外,还要保护拒马,以防止骑兵突破和防止自己士兵在失利的情况下逃跑,导致整个大阵崩溃。

    再想送军当前的作战方式正式与叠阵相似,前方布置拒马阻挡己方骑兵的快速机动,迫使他们在进攻中不得不放缓速度拆除拒马,而宋军此时正可利用火器对他们进行杀伤。另外也可以解释宋军为何在己方连连攻破其防线后依然死战不退,因为后方虽没有拒马,但是大河却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使他们退无可退了。

    玉昔帖木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自然也就知晓完颜乞不会平白无故的与自己扯白话,便向其请教破阵之策。完颜乞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表功的机会,讲了破阵的关键就是要‘舍马步战’。也就是说,先下马步战,赶走宋军骑兵,然后通过进展突破宋军拒马拦截,后用强弓扩大战果。

    完颜乞听闻前辈所言,当年金军以此法连破宋军叠阵,屡试不爽。具体操作便是选出一支骁勇之军,被称作‘硬军’,身披重甲在阵前,以部分骑军迎击敌军用于掠阵的骑兵,余者皆下马作战,通过短兵相接击溃保护拒马的敌兵,然后以强弓劲弩压制后方的敌军扩大战果。在趁敌军混乱反击不及之时,破坏拒马,打开进攻的通路,复以骑兵冲阵,以求彻底击溃失去拒马遮护的宋军防线。

    都说‘急病乱投医’,玉昔帖木儿连战数日再难寸进,而他们的粮草业已告急,有的部队已开始杀马充饥。而他也知道再这样下去,肯定是军心不稳,所以他也是急于设法打破对峙的局面。听了完颜乞的破阵之法觉得不无道理,便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再次展开进攻。

    因为玉昔帖木儿已经意识到形势危急,决心一战打破僵局,于是也不再保留,将老本都押上了。他从自己的直属右手万户中挑选出五千精兵作为进攻的主力,又命山东河北都万户塞散纳领本部兵马为前军,其部是以过去屯驻山东、河北两地的达鲁花赤整编而成的,颇具战斗力,令他们待前军打开通路后随后跟进,扩大战果。

    河南淮北都万户府虽然战斗力不强,却是此次南侵的主力,一路走来连番苦战折损不小,士气低落,怨气也最大。因而玉昔帖木儿令哈土孙坐镇后军,领所部保护两翼的安全。自己则坐镇中军督战,而时间就定在明日黎明,趁天光微明之时发起进攻,一举突破宋军防线,强渡松江。

    次日黎明,精选的‘硬军’在完颜乞的率领下,骤然向宋军阵地发起进攻。经过几次交锋,他已经意识到对他们杀伤最大的是敌军的火炮,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炮火封锁线才能够进入敌军前沿,发挥出弓弩的威力压制住拒马后的敌军,为‘步军’摧毁拒马赢得与敌近战的机会。

    所以前锋军在战前便隐蔽于沙带之后,一待进攻命令下达,立刻从隐蔽处向前猛冲,利用天光微亮视线不好,敌军的火炮反应时间慢,进行校准的短暂时机冲过火炮封锁地带,进入了宋军前沿阵地。弓弩手立刻展开,以最快的速度发射箭矢,前方的硬兵则以大斧破坏拒马,打开进攻通路。

    宋军反应速度也很快,发现敌军后立刻展开拦阻射击,起初稀疏的枪声也密集起来,前方破坏拒马的士兵不断倒下,但后面的士兵又蜂拥而上,将拒马推开,冲进了宋军的工事……

    。

第1166章 命中注定()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但这不止是言战争形态的千变万化,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皆是如此,也就要求主帅必须及时应对,根据形势变化,选择不同的战法。如果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采取对策的,那就是用兵如神的良将名将。如果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生搬硬套,那么肯定是要失败的。

    阵法同样没有一成不变的,即使面对同样的战场态势。蒙元前锋采用步战的方式企图攻破宋军的‘叠阵’,战斗初时确是十分有效,他们充分利用了黎明的昏暗,视线不好的时间段突然发起进攻。首先作战方式的改变让宋军未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首先打了其一个冷不防,使得前锋成功的闯过了重炮构成的封锁线。

    另外,元军此前一直是以骑兵作为冲锋的主力,而其对地形的选择面很窄,无法在滩涂和水田中快速机动,只能选择主路两边相对空旷的地带作为进攻方向。也使宋军一直将干路作为重点防御的地带,布有重兵防守,因此对其它地点防备不足。且炮兵同样会在敌军进攻的路线上事先标定射击点,发现敌军进攻时不需花费大量时间瞄准,只需简单调整点火开炮就好。

    步军则不同,他们可以利用稻田中的小路等不利于骑兵行动的地带穿插机动,也可以利用自己目标小的优势在战前隐蔽进入战场。所以玉昔帖木儿此次进攻改变了进攻地点,选择了宋军防备薄弱的地点。而宋军则要重新调整兵力,炮兵重新标定目标,甚至转移炮位,如此显得反应时间缓慢。

    元军正是利用了这个短暂的时间差,突破了宋军的封锁,成功的破坏了拒马,在宋军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使得开战之初进展十分顺利。玉昔帖木儿看到前锋得手,立刻吹响号角催军猛进,扩大突破口,很快撕开了一道宽二十丈的口子,前方的‘硬军’蜂拥而上,试图夺取宋军的工事,抢占火炮阵地。

    但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逆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