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909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909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朗一些。但事以愿违,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都是语焉不详,使他们无法对局势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迟迟下不了决心。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人送到一份来自常熟传来的消息:元军合兵,大队已于两人前悄然撤军,沿常平驿道南去,是否追击。小小的纸条只要一句话,但是让局势更加迷离,元军在攻城不成的情况下,居然毫不犹豫的断然撤离,而兵锋却又转向了昆山,那他们的意图又何在呢?

    “置帅,敌军的下一个目标非是平江,也非昆山,而是这里!”众人正在苦思判断敌军下一个目标的时候,倪亮突然指着沙盘道。

    “嘉兴?!怎么可能?”赵孟锦先是愕然,然后不可置信地道。

    “倪都统,你为何做出如此判断?”江璆压压手让大家噤声,望向倪亮道。而众人也都看向其,等待他的解释。

    在世人的印象中,倪亮之所以能从一个一文不名的乡下傻小子,能够成为统领数万御前护军的都都统实在是因为运气好。其只因为在泉州救出了尚是卫王的小皇帝,从此被皇帝视为亲信,抱上了粗腿才得以踏上了飞黄腾达之路,其实不过是一个莽夫。

    倪亮的表象也确是如此,身高马大,脸上总是挂着淳笑,对谁也皆是十分恭敬,即便比其地位低下的小官也是如此,根本没有上位者的觉悟,常有人私下里笑其蠢笨。可众人也知道一旦皇帝有命,其则是毫不犹豫的执行,对谁也能瞬间翻脸,哪怕你是朝中重臣,甚至宫中尊贵的太后、皇后是杀是抓亦是绝不含糊。因而也有人骂其是皇帝脚边的一只走狗,暗里以‘御犬’呼之。

    不过真正了解倪亮的人,尤其是像江璆这种看着其成长的人,却都知道倪亮粗狂的外表下却有颗慧心。他身为帝师常常入宫授课,而倪亮作为小皇帝的头号保镖当然是时刻陪在身边一同上课,说实在的其比之主角还要认真。乃至后来应节严和元妙大师都将其收入门下,视作亲传弟子,可见他必有过人之处,否则岂能入了这等大才的眼。

    再有小皇帝是何等精明的人,若只是因为报倪亮之恩,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和办法。即便要用其忠,大可给他一个位高职低的官职,而非委以统领御前护军的重任。要知道御前护军的兵力有近十万之众,承担着警备京畿,保护宫城及受皇命征伐的重任。小皇帝也不会,也不敢将这么一支足以左右朝政,决定战争胜负的精锐之师交给一个只知惟命是从,头脑简单的蠢材统领。

    此外江璆也清楚作为小皇帝身边的近臣,倪亮不仅对陛下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十分了解,也清楚陛下的习性,可以说小皇帝有事只需一个眼色,其就能心领神会,根本不需多余的言语。而其也参与了整个战役作战计划的制定,两人必然会相互交换意见,可以说是除了小皇帝之外对整个计划最为清楚,明白陛下的作战意图和指向的人,所以他对倪亮提出的建议不能不尊重。

    “江知事,末将以为玉昔帖木儿已经知道陛下已经开始攻打扬州城,意识到了有被合围的危险,所以不敢再滞留常熟城,而是选择了急急南下,试图在陛下率军回援前兵进京畿!”倪亮讷言,不善言辞,沉吟片刻组织了下言语言道。

    “倪都统,你是如何知道玉昔帖木儿已经获知陛下攻城的?”赵孟锦有些疑惑地道。

    “常熟的消息称敌军合兵,显然是水军已经截断了敌军的退路,控制了两岸渡口,留守的敌军溃逃,其必然是获知了消息才会有此举动。”倪亮言道。

    “若是如此,玉昔帖木儿也必然会做出大军仍在江北的判断,尚有时间猛攻常熟以获得补充,无需急急撤围啊!”赵孟锦糊涂了,有些好笑地道,“退一步讲,敌军即使无法攻克常熟城,也应该知道大军回返前,江东兵力空虚,而应乘势攻取更为富庶的平江地区获得补充,而非改向民穷物乏的嘉兴。”

    “是啊,玉昔帖木儿不会这么笨,舍近取远去攻嘉兴吧?”冉安国也觉得倪亮的想法超乎常理,从常熟南下至临安,比之绕行嘉兴路途要远上不少,这不符合兵贵神速的原则,因此也提出异议道。

    “嗯,仅以此就做出推断,实难以让人置信!”江璆本以为倪亮会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可仅仅凭此一点儿,根本无法服众,他不免失望地道。

    “陛下曾言,玉昔帖木儿生性谨慎,擅于谋划,但是其又疑心太重。若为僚臣不输诸葛,可若为主帅害死三军!”倪亮见众人都对自己的建议存疑,不免着急的搬出了小皇帝来作为佐证。

    “呵呵,倪都统,这与当下战事又有何甘啊!”赵孟锦揶揄的笑笑道。

    “怎会无关!一军之中将为胆,帅为魂。”倪亮涨红了脸道,“敌军渡江之时,几无抵抗,可在常熟却遭遇我军顽强阻击,此以异于常理,必然已让玉昔帖木儿生疑;而当其发现无锡、平江和昆山屯有重兵,虽觉我军有虚张声势之嫌,可此时归途被断,就不免疑心加重,也因为这些太过巧合,不能不让其怀疑有闭门打狗之意了。”

    “你是说玉昔帖木儿在不能确定我军江东主力是仍在江北,还是早已潜回江东的情况下,有意避开了前途中的三座坚城,转而选择了更为薄弱的嘉兴南下!”倪亮情急之下表达的不大明白,江璆琢磨了片刻言道。

    “正是!”倪亮点点头道。

    “倪都统,这个理由是否太过牵强?玉昔帖木儿即便心中存疑,也不能够饿着肚子作战,且事先他正是确信陛下仍领大军在江北,才会率军过江。再者若是其真的心性多疑,发现我军早有埋伏,也应该即刻撤军,避免被围歼,而不是选择继续南下了!”赵孟锦还是不能苟同,摇着头道。

    “我想正是因为敌军未能如期夺得常熟获得补给,而再南下转攻平江,胜则罢了;若是也如攻常熟一般,未能攻下城池,那么就将陷入断粮的境地,落得不战自溃的下场,所以玉昔帖木儿不敢赌平江设防空虚。可选择绕过昆山,便能从我们防线外迅速南下,那里本就不是预设的战场,也未撤离百姓,实施坚壁清野,沿途劫掠必有所获。虽不能彻底解决断粮之虞,可也能暂解缺粮之苦。”倪亮犹自坚持自己的判断,试图说服众人道。

    “迅速回军,撤回江北,这的确是当下最为正确的选择。可我们皆知大军一动,牵扯甚广,若是未战便无功而返,主帅必受重责。且玉昔帖木儿是冒着放弃救援扬州,至镇南王于险地的风险,他要是稍受挫折便撤回江北,那就是身败名裂,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嗯,我军云集于太湖、松江一线布防,若是敌军从嘉兴闯入京畿,则如若无人之境,且他们多为骑军,行动迅捷,我们获知其动向后回防亦是不及。届时丢了京师,我等就是万死莫赎,成为大宋的罪人!”江璆听罢,审视沙盘良久才道。

    他已然明白,倪亮猜测很可能成真,敌军大队人马便能沿着大路急进,过嘉兴,经秀州,不出数日就到临安城下。而这沿途州县只有部分州军和乡兵据守,根本挡不住如狼似虎的蒙军。临安也不过由不满编的亲卫旅防守,对于拥有近十万大军的蒙古兵来说是如入空门,那时将重演行朝海上的惨剧。此时平江以江璆职务最高,意见也是最重,但是改变部署的决心仍然不好下。

    “江知事、赵置使,军情似火,战机稍纵即逝,还需早作决定。若诸位担心陛下责罚,众臣弹劾,我愿独自领军前往,一切罪责由我承担,绝不牵连诸位!”倪亮看几个人都犹豫不决,他起身肃然道……

    

第1050章 祸从天降() 
“知县,城中百姓皆已撤出,宝眷也已出城,我们也走吧!”嘉定县都头高良领着几个衙役进了大堂向知县康宝华施礼道。

    “要确保城中不遗漏一人!”康宝华抬起头脸上不无疲惫地问道。

    “知县,小的已经带人巡视了两遍,都已人去屋空,未见有人!”高良再施礼回禀道。康宝华这才起身,拿起收拾好的印信,缚在身上道。

    “烧了!”康宝华在衙役的陪同出了县衙,又会合了等在街上的一队乡兵,向东行了不过百步便是仓廪,他要过一根火把推开大门道。

    “知县,大火一起,城中只怕片瓦不剩,还需慎重啊!”高良听了吃了一惊道。他知道城池本就狭小,城中商铺密集,民居毗连,一把火起就是火烧连营,整座城被烧成一片白地。

    “敌军将至,难道还用来资敌吗?”康宝华听了回首愤然道,将手里的火把抛入了仓廪之中。

    “知县……”高良与众人无不悲戚地喊道,他们不是心疼仓库中不及带走的财物和粮食,而是知道这一把火过后,将无家可归。

    “点火!”康宝华并不为所动,面色狰狞地吼道。

    “遵命!”眼见平日温文尔雅的知县此时面露凶横,心中一凛,吩咐乡兵们进入放火。

    “唉,本官真是嘉定的罪人!”正是天干物燥的时节,仓廪又是木制结构,其中存储的丝帛和粮食也皆是易燃之物,转眼间火势便起,已经难以扑救。康宝华看看近旁的县衙,又抬手瞅瞅城中火光中耸立的法华塔,再看看黑漆漆的街道上,满是仓皇撤离后抛弃的杂物喃喃言道……

    嘉定县是于嘉定十年,经朝廷批准从昆山县析出安亭、春申、临江、平乐、醋塘五乡凡二十八都设立新县,以松江为界,将昆山一分为二,南边属嘉兴府华亭县,北边属平江府嘉定县,以年号为县名。而建立新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偏远、难治。民众目无官府,不服管理,抗拒税收,聚众械斗的社会风气。

    嘉定南襟淞浦,北带娄江,跨练祁河、横沥河十字之交,因为嘉定县地理位置偏僻,开发程度低,没有什么军事和经济,且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城池以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堆起来夯结实,使之高出地面,建成了一座城围只有三千余步的土城。城墙低矮,城头上没有雉堞,也没有刁楼守铺,只能说初具了城池的基础功能。

    嘉定城中心在横沥河与练祁河的交叉点州桥,傍着横沥与练祁,形成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在四条大街延伸处,设立四座城门,形成“十字加环”的格局。衙署占地二十余亩,房屋一百二十间左右,全部县级办公机构都设在衙门里,并建有孔庙、社仓、城隍庙等,具备了城池的模样。

    建县以后,依河、临海的位置优势得以发挥,本就是因市而兴的嘉定商业日渐发达,一跃成为松北巨镇。蒙元入侵江南后地处偏僻并没有受到多大波及,反而由于海运的兴起,毗邻太仓的嘉定日渐繁荣起来,人口暴增到三万余户,城中居民也达到二千户。

    复国之后恢复旧制,康宝华受命知嘉定,两年来虽无殊功,但也将牧守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说不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倒也是盗匪绝迹,民生安乐。若非此次蒙军突然入寇,他安安生生的再待上一年,就能转任它地,也许还能升上一级回京任职。

    去岁皇帝御驾亲征江北,康宝华作为一县之首自然知道,但是对嘉定并没有多大影响。直到岁末,朝廷颁下部令:陛下亲征未归,为防敌探潜入宋境,各州县要集结乡兵加强防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