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893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893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以生牛皮为篷,其中也准备了泥水和拖把等灭火之物,可以此对付小火还行,想要将油火熄灭却十分困难了。再者洞车为木制结构,一旦被引燃就难以熄灭,强度下降,无法承受滚木、礌石的重击。

    因此宋军虽然一次派出了十余辆洞车,但是能够成功开掘坑道,并爆破成功的不及半数,伤亡也不小。而宋军随之也转变战术,集中火炮轰击城头,并以布置在炮台的炮火对抛石机实施精确打击。同时抛出大批神枪手对城头上的敌军兵丁进行狙击,减轻对掘城工兵的压力。

    在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后,工兵掘城的速度加快,并实施了三次成功的爆破,但是由于威力不足,并没有让城墙大面积垮塌下来,在敌军冒死抢修后,仍然成为阻挡宋军进攻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今已经掘进了两丈有余,宽有三丈的坑道,工兵们正将几辆洞车相连形成一条甬道,然后将火药通过此送到城下。

    赵昺估算这个坑道能安放两千斤火药,若是能成功引爆,在前几次爆破的基础上足以将一段城墙炸塌,打开进攻的通路。而就在此时,突然城东传来激烈的枪炮声,但是由于城墙的遮掩,尽管他居高临下也无法看清战况。但赵昺并不过于担心,虽然主攻方向在北城,可在其余三门也布置了部队防守,而敌军即便突围也不可能从城墙上蹦下来,只能从城门出来,所以只要以火力封锁城门就能将他们堵在城中。

    “陛下,敌军大队欲从东门突围,并以重骑冲阵,由于我军缺乏火炮,竟然被敌骑冲破了首道防线,现在退守第二道防线。属下想抽调部分兵力前去支援,以免被敌突出去!”稍时陈凤林突然从前沿指挥所上山急匆匆地禀告道。

    “眼见城破在即,你不能离开,且敌骑从东门突围也可能是佯动,不能随便抽调兵力。还是朕领辎重团前去增援,并令暂编骑兵团做好截击的准备!”赵昺想了想摇头道。在大部兵力回援江东后,以余下的部队攻城其实也是捉襟见肘,连陆战旅都承担了封锁西门的任务,自己的亲卫团也被充作预备队。由于成建制的骑兵都已撤走,为了增加机动性,他只能将军、师、团直属的骑兵营和骑兵队整合成一个暂编团,用于截击突围的敌军。

    “陛下则能涉险,还是属下去吧!”陈凤林本想让陛下指挥攻城,自己前去封堵突围的敌军,可没想到却掉了个儿,又劝道。

    “战事紧急,勿需多言。记住你可是立了军令状的,今日攻不破城池,可是要军法从事的!”赵昺半似认真,半似玩笑地道。然后便令谭飞集合队伍,速速赶往东城门外。

    “陛下一切小心!”陈凤林知道是劝不住了,只能带过战马,拉住缰绳扶陛下上马道。

    赵昺点点头,接过马鞭纵马当先下山,转过夹城,从宝祐城长桥过护城河再转向主城东门,已经能够看到战场上的情形,而眼前的战况让他不禁皱了皱眉……

第1130章 一马当先() 
由于兵力紧张,宋军东门外由一军三师的一团和二团担任阻击任务,三团加强给了担任主攻的一师。但是从以往的经验看,元军若是突围只能从城门出击,兵力无法展开,两个团的兵力虽然少点,可也能胜任。且三师在接受阻击任务后,也在城外紧急修筑了工事。

    自从赵昺组建新军,全面换装火器后就将构筑工事作为必训项目,是每个步军士兵都要掌握的技能。出于保密,攻城的命令昨夜才下达,今早才开赴战场,时间十分紧凑,因而无法构筑完备的防御体系,但也在短时间内修起了简易工事。

    整个防御工事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是据城壕五十步外,也就是在弓箭的有效射程外,建起一道以麓角和拒马组合的防线;在第一道防线后五十步建起第二道防线,挖掘了深、宽各有五尺的战壕,并修筑了炮台;第三道防线与二道防线结构相似,两道防线间以交通壕相连,形成一道纵深二百步的半弧形防线。

    整个防线在赵昺看来虽谈不上严密,但布局合理,火力配置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还是出了问题。不过他很快就看出了原因,按照这个时代的交战方式,两军对垒皆是列阵而出,摆明车马才动手,而此次元军是从城中向外突围,惯常的交战的方式也就不适用了。

    以古代筑城的方式,一般大城每面城墙要开一道大门,两道小门,有的还修有若干暗门用于击杀攻城的敌军。但城门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拒敌,因此城门都不会开的很大,小的城池城门甚至骑马都无法通过。扬州城算是州城,但主城门也只能又两骑并行,小门只能单骑通过。

    元军此次突围以重骑开路,只能采用纵队出城门,再说护城壕上的吊桥宽度也不允许。且两军相距太近,根本无法列阵。所以一出城门过吊桥就直面敌军,前边就是刀山火海也得硬着头皮冲了。而宋军方面由于火炮大部分都调往北城协助攻城,担任阻击的部队只有营属和都属的小炮,火力薄弱。加上敌军一改以往横队队形以纵队突击,火枪的杀伤面变窄,双方距离又近,尽管给元军造成了一些伤亡,可还是没有拦住,让他们闯过了第一道防线。

    赵昺还知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次敌军打先锋的重甲骑兵,人马皆披铁甲,使火枪的杀伤力下降,难以对马匹造成致命的伤害。如此肯定有人要说了,诗圣杜甫的《前出塞》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谁不知道其中有“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描。

    想那弓箭都能给战马造成伤害,比之威力要大许多的火枪就做不到了吗?又或是这首难得一见的描写战场场景的诗,其内容是真实的吗?说实话在前世赵昺也和许多人一样对此有所质疑,起码影视剧没有射马的镜头,可有人表示剔除导演碍于成本的因素。但也有人表示‘射人先射马’其实是谣传,古人打仗不射马,甚至还给列出了一二三条理由。

    有人以为现代社会使用的弓弩威力比之古代威力并不逊色,在中国使用虽然有诸多限制,但国外却要宽松的多,可以用于狩猎。曾有视频拍摄以弓箭猎鹿,且是很小型的鹿,一箭就被打穿了,结果猎物没有立刻就死,猎人追了好几百米才看到鹿的尸体。而北欧和俄国、加拿大有很多体型大到接近两厢轿车的巨大驼鹿。想要用箭射死这些大家伙当然可以,想把这种大家伙当场射停?换大号霰弹枪打独头弹都不保险,弓弩之类的还是洗洗睡吧。

    那么,古人打仗到底射不射马呢?以赵昺来到这个世界后战场上所见,答案是射!但是想要一阵箭雨下去,一大波马呼啦啦倒地,这是很难的。第一,马跑起来速度很快,不好射中;第二,马的生命力很强,中箭后即使真的受了致命伤,仍然可以带着骑士前冲很远,留给骑士的反应时间很充足。第三,给马上防护很容易。人是直立行走,对护甲的防护面积十分敏感。而马是四足行走,很容易把全身都罩在防具里。

    如果目的是防箭的话,战马披块厚毛毡都可以有效防御那些动能不充足的箭矢。再退一步,即使战马什么也不穿,箭矢对战马的威胁程度也有限。不信,可参看昭陵六骏之飒露紫,它身中七、八箭,且有些中箭部位也是致命的,但依然可载着唐太宗冲锋陷阵,直至结束才倒地而亡。

    所以说古代的弓箭手如果寄希望于“射人先射马”来阻挡骑士进攻,这些弓箭手一定死伤惨重。但也不是说说骑兵是无敌的,想要在正面战场上用弓箭怼死骑士不是没有路子,得看你的工具合不合适,具体来说就是你是否有打马用的异形箭簇。所以战场射人先射马这话虽然没错,可在战场上传出的谚语也皆有其具体背景和情况的,要是盲目的用一句谚语去套用所有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

    同理,火枪的威力虽然比弓箭威力大,可以洞穿铁甲后对人马造成致命的伤害,但也具有射速慢,准确率低的缺点,更无法与现代子弹的发射药威力相差很多。而赵昺也知道火枪在用于战争初并没有成为克制骑兵的终极武器,直到马克沁重机枪等连发武器被用于战场后才成为骑兵终结者。

    因而赵昺在火枪全面装备军队之初就清楚劣势的存在,但此时限于材料和技术他无法‘发明’连发武器。而面对的主要敌人却是以骑兵著称的蒙元军队,为了弥补火力不足的缺陷,他只能用火炮来作为补充,为此不予余力的大肆发展炮兵,不仅军、师、旅、团、营各级都配备了各型轻重火炮,还组建了数个独立炮兵旅。

    但是当下三师的师属炮兵加强给了攻城的一师,只要団属和营属火炮及都属的迫击炮,这些皆是轻型火炮,威力比之重、中型火炮要小的多。加上敌军采用纵队冲阵,配置分散的火炮无法对敌进行集火射击,被敌打了个措手不及,让他们突破了第一道防线。

    “金楠,你马上率队在防线后立即再建立一道防线!”赵昺看明形势后,立刻对随他前来增援的护军辎重团统制金楠下令道。

    “陛下……是!”金楠犹豫了一下,他以为当下最要紧的不应该是封堵缺口,加强防线吗?可小皇帝却让他们在后重新构筑防线,如此让他十分不解,也感到有些脸红,以为是陛下担心他们辎重团的战斗力不行才让他们躲在阵后的,但他也就迟疑了下便遵令而去。

    “谭飞,传令三师都统关泓集中所有火炮轰击城壕,切断敌军突围的通路;令全军退守第三道防线,坚守到辎重团重新建立起防线止!”赵昺随后又对身侧的谭飞言道。

    “是!”谭飞同样对小皇帝的命令存疑,但是他却毫不犹豫的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骑兵团听令,随朕出击!”赵昺连下两道命令后,从鞍桥边抽出马刀向前一指高声道。

    “陛下……”谭飞听到命令后,大吃一惊,可只来得及喊了一声,便见小皇帝脚跟一磕马腹,战马就窜了出去。他急忙招呼侍卫营跟了上去,皇旗所指大队骑兵随之调整队形向突围的敌骑杀了过去。

    赵昺当然知道一旦城中的敌军突围将产生什么后果,他这么分配兵力也并非是要给敌军让开通路,也非是对护军辎重团战斗力没有信心。而是他明白两军相距不过百步,敌骑速度又很快,十几息之间便冲到了阵地前,火枪手最多也只能打出一轮就要短兵相接。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以步对骑,吃亏的肯定是己方,而若调整兵力,则其它位置必然出现空当,后续的敌骑怎能放弃这种机会,转而就会趁虚而入,导致整个防线的崩溃。

    防线失守敌军突围而出,可他们缺少骑兵,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骑扬长而去,所以赵昺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阻止敌军突围。现下敌军已经突破了第一道防线,直逼第二道防线。他知道即便拼死抵抗,付出巨大的牺牲,也难以守住第二道防线,不若放弃第二道防线,加强纵深防御,拉开距离在后边重新构筑防线。

    而护军辎重团虽然是后勤编制,但也绝非弱鸡,他们也皆是从各军挑选出来的精兵,上过阵见过血。即便被编入护军辎重团也非就放弃军事训练,而是要在管理辎重的同时依然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强度不逊于其它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