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879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879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后,继续深入两淮的的意图,否则不会仍持续从江南调粮。

    此外马绍又一再催促玉昔帖木儿尽快解扬州之围,其与南朝和议本就是虚与委蛇,且南朝提出的条件也十分苛刻,以其来看大汗和朝廷都不会应允。可十日期限眼看将至,南朝方面将全力攻城,而其对守住扬州毫无信心,南朝的火器太过犀利,城墙根本挡不住他们的全力一击。

    再有城中现下虽尚无缺粮之虞,但在管制下至多也就能维持半月有余,就要断粮。但是当下宋军封城,百姓无法出城采樵,城中污物无法运出城外,又时值冬季,为了取暖和烧饭,城中已经开始砍伐树木,拆房破屋做烧柴。而城中十数万人加上数万匹战马,天天产生的污物只能抛入河中,或是随处堆积,伤亡的军民也只能浅埋在空地,导致如今城中已是臭气熏天,若是仍不能解围,必然会引发动乱和疫病流行。

    对于马绍的回报,玉昔帖木儿却不敢全信。他知道南朝小贼甚是奸诈,擅用疑兵,喜欢声东击西,也许其看到的不过是小贼有意安排的,却暗中调兵返回江南。但他又觉不会,南侵之计是自己一手策划的,知情者也只限于两个都万户府的高级将领,连马绍都不知情,其他人也没有泄露的可能,除非小贼真有神仙之能未卜先知,识破了自己计划。

    尽管觉得自己所做没有什么纰漏,可玉昔帖木儿左思右想还是不放心,又将前来的信使叫到大帐亲自问询。详细问了他们是如何进入宋军行营,又如何获知军中情况,还有他们是如何突破宋军的封锁前来报信的。此外他们又是如何与南朝和议使周旋,从而拖延宋军攻城时间的。

    马绍派出的信使是自己的侍卫,别人他不信任,其他人也不可能会混进使团的队伍。因此其可以说全程参与,或是听马绍亲口所言,对事情的始末还算了解,便把所见所闻一一对玉昔帖木儿叙述了一遍。可玉昔帖木儿还是对其如何在宋军监视下能够脱离队伍,前来送信的细节刨根问底的追问了一遍,甚至连其离开时宋军是否追踪都没放过。

    信使都有些被问烦了,可还是做了解说。玉昔帖木儿听闻他们是通过重贿南朝小皇帝身边之人,又买通随行监视的宋军兵丁,才得以获得向朝廷回报和谈情况的机会后才放下心来。正所谓尽管其狡诈,却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自己最为信任的手下被收买了,且以这个名目得以出关也算名正言顺,可若是毫无波折的就达成了反倒让人生疑。

    尽管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可玉昔帖木儿还是不敢轻易相信,他也十分清楚此战事关两淮战局,从长远看甚至关系到两国的国运,自然要谨慎再谨慎。于是他令札忽儿台先行转向泰州,冒充全军做出出援扬州进行试探,结果在泰州城外与驻扎在此的宋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己方被宋军击败,仓皇退了回来。

    玉昔帖木儿又将与宋军发生战斗的札忽儿台部将传到大帐了解战斗的情况,当得知起初只是在追击叛降的百姓才与巡逻的宋军发生战斗,在己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遭到宋军的强力阻击。可就在他们要突破宋军临时构筑的防线时,从泰州出援的宋军赶到,以火炮不断轰击将他们的阵列打散,这才将被围的宋军和叛逃的百姓救出。而侦骑又发现泰州方向尘土飞扬,又有宋军前来增援,他们这时已经丧失兵力上的优势,为避免被围才被迫撤退的。

    玉昔帖木儿明白战败的部将有可能为了脱罪,言语中也许有夸大之词,可绝不会隐瞒实情。他起码知道了驻扎泰州的兵力正是马绍告知的宋军军号,稍加分析就能判断出城中的兵力不少,如此才能派出营级规模的部队在周边巡逻,并在发生战斗时及时派出援军,又可以再次增调兵力试图围歼犯境之敌。作为一个沙场老将,他明白在发现周边有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即使派出援兵,也会在城中留有充足的兵力,以防敌军调虎离山,借机偷袭夺城。

    另外从通州也传来消息,没有发现对岸情况如常,一如从前并没有发现宋军有所调动,兵力没有增加。且驻防在江口的宋水军依然在外海护航,没有返回回港,江上只有内河水军的巡船往来巡逻,数量比之从前还大为减少,巡逻的频次也间隔更久……

第1112章 南渡() 
    玉昔帖木儿对于江南的平静并不惊讶,他清楚春节将至,而汉人对此皆十分重视,官府封衙放假,百姓也是纷纷归家团聚,这个时候不免会放松警惕。加上当下战事发生在江北,且连战连捷,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以为战争离他们很远。不过对于欲南渡奇袭临安的他们来说,却是天赐良机,打南朝朝廷一个措手不及,待他们接到急报重新组织兵力的时候,自己已经直逼城下。

    想想此时此刻,正是一年最为寒冷的时候,长江进入深度枯水期,江面变窄,水流变缓,也是用兵的好时节;而屯驻河南江北行省的各军大多参加过当年攻灭南宋朝廷的战争,并屯驻多年,后来整合各万户府,他们这些以蒙古万户府才纷纷北调,拱卫京畿外围,因此对于江南的地理、民情并不陌生;再有当下自己执政行省枢密司,控制着两个都万户府十余万大军,且此时已经甘心为自己所用。又有大汗的重托和期望,自己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局势看似对于己方十分有利,玉昔帖木儿心中虽然还有少许余虑,可也知道此刻已经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了,再拖下去错过了战机,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且世界上又哪里有十成把握的胜仗,思虑再三,他决定赌一下自己的命运,大元的国运。

    玉昔帖木儿大定主意后立刻聚将下令出兵,令兵锋以至如皋山东河北都万户塞散纳率所部两个万人队星夜赶路,务必在三天内到达江口镇渡口,立刻组织渡江夺取对岸渡口,架设浮桥过江。渡江后不必等候大军到来,即刻出发攻占常熟,夺取宋军囤积在此的物资,为大军后续作战提供辎重补给。在得到补充后不做停留,继续向平江方向攻击前进,直驱临安。

    中军的四个万人队和四个千人队由玉昔帖木儿亲领,各部间隔十里昼伏夜行赶往江口镇渡江,同时派出侦骑拦截靠近的宋军巡骑,防止行军路线走露;后军则由河南淮北都万户哈土孙率领两个万人队及步军随后出发,防止敌军发现己方渡江企图后坚决堵截尾随的宋军。

    与此同时,玉昔帖木儿令札忽儿台做出攻击泰州,打开增援通路,攻击宋军右翼的姿态,以牵制、迷惑宋军,掩护大军南渡。他又密会马绍派出的信使,要其告知镇南王和马绍不惜代价的坚守扬州城,尽力与南朝周旋,半月之内扬州之围必解。

    次日清晨,姜堰蒙军大营虽然仍有更鼓和号角声不时传出,但其实已与空营无异,营中只剩下了留守的各军老弱伤病。三十里外的札忽儿台所部却茫然不知,依然咋咋呼呼的在泰州城外挑战,可他们似乎十分心虚,往往城上的炮声一响,便立刻远遁……

    “秃格,距常熟还有多少里!”一队蒙元骑兵沿着大路快速前行,转过一个弯,万夫长八撒催马登上路旁的高坡勒住马问紧随身后的都事。

    “禀万户,还有六十里!”秃格看看周围地形,又掏出怀里的羊皮地图对比了下回答道。

    “路途尚未过半,侦骑可有回报?”八撒向四周看看,皱皱眉对秃格言道,他觉得情况十分诡异,因为一路行来路上太平静了。

    昨夜八撒率部做前锋就赶到了江口镇,那里回回水军已经提前赶到在一处江湾中待命,见大军到来随即开始架设浮桥。守护渡口的宋军发现后立刻点燃烽火发出警报,并依托寨堡开炮试图阻止架桥。但是驻守的宋军只有一个营,并并配有三艘巡船,兵力并不多。

    宋军的炮火虽然稀疏,可还是给架桥造成了不小的阻碍,数次将作为支撑的浮船击毁。而他们三艘巡船也不顾势弱,在江中往来冲突,与己方驾船强渡的水军周旋,仅依靠搭载的两门小炮便击沉了十数艘渡船。激战至凌晨,才有一队人马从上游偷渡成功,从侧翼对堡寨中的宋军进行牵制,吸引了他们的火力,才使渡桥架设成功。直到此刻,被包围的宋军眼见不敌,援兵又迟迟不至才离开堡寨,向东逃走。

    虽然此后陆续又有宋军赶到,但是根基已失,很快便被己方的骑兵驱散。随着大队过江,渡口已然被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可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八撒得到的帅令是在过江后迅速攻取常熟,不要顾及敌军的骚扰,一路向前,趁虚占领这个后勤补给重地。

    八撒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对夺取常熟也没有意见,可却难消心中的疑虑,他觉得渡江双方虽然发生激战,但无论是战斗规模,还是宋军随后的反击力度都与此前的估计相差甚远,不免让他以为太过轻松,好像宋军故意让出渡口一般。

    心中有了疙瘩,又看看四起的狼烟,八撒迟疑了片刻,但依然遵命整理仔细清点队伍,准备行装器械出发。不过他也清楚军队出征行军,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活儿,尤其是深入敌境腹地,前方情况不明的形势下,因而他令大队缓行,首先按照惯例派出了侦骑。

    侦骑可以理解为侦察兵+通信兵,干的就是在行军过程中探查敌情、汇报信息的任务。可以说侦骑就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他们一般以十人队为编制,在侦查时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脱离各自视线。而大军在行军时不管兵分几路,每一路都要设置侦骑,每路共有二十四队,分散四方,每人之间相距一里,散布范围最大可达二十余里

    侦骑每人配备多匹战马,除装备弓箭、长刀外,还配有号角和旗帜,以便遭遇突发事件时给大军报警。说是旗帜其实就是旗枪了,枪长丈余,枪头下置一面尺宽的小旗帜。如果发现敌人队伍,就左右急摇旗帜,后边的侦骑看到后,即层层传递信息至主将处。如果敌人距离还很远,不是突发遭遇这种情况,那么只需要慢慢点动旗帜。要是敌人大部队气势汹汹,那么就要画圆圈摇动旗帜。

    如果是地势问题,比如说无路可走、有水狭窄等情况,就不必摇旗,层层口传就行了。为了避免敌人对侦骑进行驱逐,信息中断,军法规定侦骑不能全部退回,而是根据敌人驱逐力度撤退。如说敌人驱逐队伍靠近,最前一名侦骑就退到一里后另一名侦骑处。若敌人继续追击,就这样依次退回。待到敌人驱逐队伍退走,那么侦骑各回原位,就这样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各队依次进行。

    南北地理不同,主要就是地形不同。北方虽然也有高山,但平原为主,且塞外长坡大川一览无余。南方各省大不相同,山川险峻、水道纵横,无地不可伏、无地不可截。因此在南方行军侦骑除了弓马娴熟外,还要擅于攀登,但凡遇到山地险峻、马上不去的地方,就要弃马步行上山探查,所有山谷、密林之处都不能错过。

    没有问题后,侦骑就举着旗帜立定在那,由后边的侦骑奔马回军汇报,军队就前进到侦骑立定的地方寻找宽阔平坦地方,驻扎列阵警戒,然后侦骑们继续向前搜索,就这样一直到出了山谷为止。要是查出异样遭遇伏兵,侦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