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873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873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铺设完毕的桥面进行加固后,剩余的一段桥面铺设也显得简单多了,一辆传统的壕车沿着架设好的桥梁推到了断桥头,众人齐齐发力将壕车推入河中,当搭板被放下后,一条横跨五十余丈护城河的长桥便铺设完毕,所用的时间尚不足一个时辰。

    而早就做好准备的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迅速跨过长桥直扑城下,炮火随后向前延伸,宋军沿着早被炮火轰塌的城墙形成的漫坡分几路直扑城头,与元军展开争夺。那些被当做炮灰的私兵们早就被连日的炮火炸的心惊肉跳,士气全无,在宋军枪打刀刺,外加手榴弹炸的猛烈攻击下,抵挡一阵后就败下城头。

    在城头建立桥头堡后,后续的宋军源源不断跨过护城河,冲上城头,并沿城墙向两翼发展将元军赶下城去,冲入城中。脱欢知道夹城失守的后果多么严重,在城头失守后便遣骑兵从主城杀出,企图发动反冲击将宋军赶出城去。下城的宋军则借助城内的房屋和残垣断壁对元骑兵展开阻击,而城上的宋军也居高临下不断射杀敌骑。

    夹城本就不大,街道也并不宽,加上修城拆房后留下的满地残垣断壁,骑兵难以展开,更难以纵马驰骋,冲击力大为下降。没有了速度的骑兵就成了活靶子,在宋军构筑起简易工事后便再难寸进,而随着炮兵入城,骑兵的反冲击便被一次次挫败。

    尽管脱欢不惜代价的催兵猛攻,但是除了满地的死尸什么也没得到,眼看反击失利,宋军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有追击败兵进入主城时,意识到夹城失守已成定局。他不等败兵回城,便下令封闭城门将他们丢给了宋军。而这也便有了今天马绍出城祈和的事情……

第1104章 腊八粥() 
夹城在宋军一日的猛攻下便告失守,这大大超出了脱欢等人的设想,这不仅包括先前战败的拔都等武将,也包括滞留城中的马绍,谁也没想到宋军在野战中可以依营反击大败他们,在己方凭城据守的情况下依然不可阻挡。尤其是连绵不断,无坚不摧的炮火给他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中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宋军的战斗力再次刷新了脱欢从前的认识,此前他一直以为宋军之所以连番失利,乃是因为宋军水军的强盛,使他们无法横跨海峡,让其得以侥幸存在。而夹城一战虽规模不大,可观其从架桥到炮火掩护进攻,直至摧毁他们的投石机,都打的有章有法,显示出他们的训练有素,技战术的高超。

    但脱欢仍然心存侥幸,夹城毕竟是仓促之间堆砌的土城,并不坚固。且守城的部队也都是从城中豪门中签征的私兵暂编而成,他们平日看家护院,单打独斗算是好手,可大军不仅讲究勇武,还要有相互间默契的配合。可这些私兵编成时间极短,从前又互不统属,相互间都不认识,又未经过训练,也就根本谈不上默契的配合,面对大军勇猛的进攻,没有一哄而散就不错了。

    至于征发的丁壮,脱欢早就明白,指望一帮乌合之众初次上阵,就能提刀杀人根本就是妄想。除了当苦力之外,充其量也就是站脚助威,壮壮场面罢了。所以此战中作为守城主力的蒙古军伤亡只出现在反击战中,伤亡也并不大,死的更多是私兵和丁壮。

    而对于私兵和丁壮的伤亡,脱欢是不会放在心上,在他的心中这些人不仅是炮灰,也始终是敌人,就连那些对自己俯首帖耳的豪门大户,商贾巨富也不利例外。当初他们叛宋降元,当自己处于不利也会叛元降宋,只要借宋军之手将他们的爪牙除去,即便有心投降也没有了助力,而自己可以凭借手中的军队轻易将他们镇压。

    不过宋军展现出的战斗力,还是让脱欢心生怯意,他们占据了夹城,自己就要直面宋军猛烈的炮火。即便看似坚固的城墙,也让担心无法抵挡,而宋军在夺得了夹城后便射书劝降,于是便鼓动马绍出城议和,拖延宋军攻城的时间,等待局势出现转机。他依然相信皇帝哥哥不会舍弃自己,一定会遣兵来援,因为一个堂堂大元亲王被俘或被杀,对于其都不是件体面的事情,而好面子的皇帝哥哥也丢不起这个人。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又看其所作所为,马绍如何还不清楚脱欢是个什么人。其利用自己篡夺了扬州城中的军政大权,可以说将这里变成了自己的私地。他也是那时才醒悟过来,脱欢从来就没有放弃重新上位的心思,也不甘心当一辈子逍遥王,依然幻想恢复自己昔日的荣耀,当一个真正坐镇一方的镇王。

    至于脱欢是否怀有篡位之心,马绍不清楚。但可以断定这次其借围城完成了对扬州城军力的整合,手握一支数万人的大军。若是玉昔帖木儿战败,其就是两淮地区最有实力的一方诸侯了,只要保证城池不失,就可借此要挟朝廷和大汗,成为镇守黄河以北的镇南王了。

    可惜的是马绍醒悟已晚,再无力改变当前的局势,甚至自己亦已被裹挟在其中,成为其的帮凶。而出城议和也非他情愿,但是脱欢却以‘大义’相劝,要他为满城的军民着想,忍辱负重与敌周旋。这个理由让马绍无从辩解,只能牺牲自己的清名成全大局,接受了这屈辱的任务,前往宋军大营乞和。

    “队正,咱们快点走,要不赶不上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在前引路的宋军侦骑的一句话,让一路闷闷的马绍不由的竖起了耳朵。

    “少不了你的,即便晚了火军也会留份的!”队正笑笑言道。

    “队正,还是快点吧,一年才能吃上一次的!想想腊八粥中加了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想想都流口水。”那个小兵舔舔嘴唇,一副沉醉于回味中的样子道。

    “张浦,加这些东西都是建康的吃法,甜的发腻。我们临安的腊八粥中加的是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那才叫好吃。”另一个侦骑嗤之以鼻地道。

    “胡庆,你若是不愿吃甜的,可以吃咸的,里边会加上青菜和熟油的。”张浦出言反讥道。

    “咸的是中原人的吃法,更不合口味!”胡庆摇摇头道。

    “宫中喝腊八粥一向都是吃咸的,以示不忘故土之意。”张浦言罢,突然看向队正道,“坏了,若是如此,咱们御营只怕也要换成咸粥了吧!”

    “不会吧?那日搬运粮草,我看到运河上一艘粮船中载的皆是红枣、栗子,那定是为了熬粥之用的。”胡庆听了不免也有些含糊地道。

    “真是两个新兵蛋子?!”队正听了他们的对话呲笑道,“不要杞人忧天了,护军历年过腊八,都会熬制多种口味的粥,想吃哪种吃哪种,也只有陛下食咸粥而已!”

    “敢问几位小哥儿,你们军中今日全部要吃腊八粥吗?”马绍听着几个人对话有趣,提马越过自己的护卫上前问道。

    “马使臣,不仅全军都吃,即便是随军的夫役也是同样,我们皇帝从不会厚此薄彼。难道你们那里不是吗?”队正扭脸见识蒙元使臣,在马上略一施礼回答道,也并没有因为双方正在交兵而有所歧视,当然也没有因为其是高官而献媚。

    “一样的,一样的!”马绍愣了下笑着回答道,不过笑的有些勉强。夹城失守后,城中都是按日发粮,他知道脱欢是担心有人占了便宜,毕竟每天都会有人战死,就有可能便宜了那些死人。所以别说难以凑齐熬粥所需的材料,就是能否吃饱都成问题。可为了充面子只能打肿脸了,不过他也知道宋军号称十万大军围城,仅每日所需的粮食都是海量,供应起来都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全军喝腊八粥他还是难以相信。

    “早听说扬州城乃是江北大城,向来富足,看来是名不虚传啊!”队正点点头道。

    “呵呵!”马绍略显尴尬的干笑了两声又道,“咱们也走的快些吧,免得回去晚了,耽误了几位小哥儿喝粥。”

    “马使臣多心了,腊八粥管够,只各种豆子、干果都送来上百船,料足味美,马使臣也可以尝尝,我们那里管饱的。”队正笑着道。

    “如此大的数量,恐怕早在渡江之时就已经备下了吧?”以马绍所想,十万人喝粥管饱,只收购、准备这些材料就需要很长时间,如此算来宋军北侵攻扬州似乎早就做好长期围城的准备,其中就有些蹊跷了。

    “哪里需要那么长时间,三天足矣。当前我军虽在江北,可江南昨日收获的菜蔬,我们今天就能吃到!”队正摆摆手言道。

    “哦,一日便至!”马绍有些吃惊地道。他没想到南朝的后勤保障居然这么完善,虽然两地只隔着一道长江,但是如此快速的物资输送速度也让人难以置信。想到他们若是以此顺着运河北上,那速度比之骑马还要快,数日之间就能过了黄河,如此扬州失守两淮将无力阻挡宋军北伐的脚步了,不免心情又沉重起来,也没有了继续说话的兴趣。

    “马使臣稍后,我们先入营禀报!”沉默间一行人到了行营大门,队正勒住马言道。

    “吾此次前来拜会南朝皇帝,备下了些薄礼,劳烦代为将礼单呈上!”马绍也一同下马,命随行的张庭将礼单送上,并将几片金叶子塞到队正的手中。

    “谢过马使臣美意,送上礼单乃是吾等职责,这贿物还请收回!”队正接过礼单,却将张庭递过的金叶子退回,正色地道。

    “这……”在蒙元贿赂门子和差役都是平常事,不收反而让人觉得不安,张庭看向马绍为难地道。

    “勿要嫌弃礼薄,几位小哥儿一路辛苦,买杯酒喝!”在马绍眼中一个小小的队正可谓是芝麻小官,根本入不了眼,但当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想着脱欢曾言小皇帝最是贪财,那其手下肯定也是如此,以为其嫌弃礼轻,又解下腰中悬着的一块玉佩递过去言道。

    “马使臣是欲害死我等吗?在我军中收受敌方贿赂那是死罪!”队正不仅未接,还退后一步厉声言道。

    “哦……是本官莽撞了!”连番被一个小兵拒绝,马绍老脸一红,拱拱手尴尬地道。而队正抬手敬了个军礼,转身牵马而去。

    “右丞,这几个兵丁看来所言不虚,这里弥漫着甜香的味道,军中正是在熬制腊八粥。如此说,他们粮草充足,不会因为粮尽而退军!”张庭抽抽鼻子,面色凝重地道。

第1105章 感观()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从营中出来一行人相迎,为首者自我介绍其是御前办主事,礼部侍郎庄公从。他知道御前办是南朝小皇帝的贴身侍从,负责上传下达、收集整理文档的工作。这些人的职位不高,但是日日陪伴于皇帝身边,却有参与国事的决策和谋划之宜,非是小皇帝最为亲信之人才可担任,正是位低权重的所在。

    对于庄公从,马绍也有所了解,其饱读诗书,腹中有景秀文章,机智过人,擅于谋划,有从龙之功。却是淡泊名利,不愿入仕为官,在御前办也有十年,其他人皆已外放,只有其仍留大内。至于礼部侍郎也只是小皇帝为表其功,授予的加衔,并没有实际履职。小皇帝能让其来接自己,也算是给了自己面子。

    “马使臣辛苦,请随本官入内,我家陛下在营中等候。”庄公从拱手见礼,面色平淡地道。

    “有劳庄主事了!”马绍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