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844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844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赵昺一行人行至前军大帐,护军一旅旅长田忠接到皇帝巡营的报告后,立刻前来相迎,立正敬礼道。

    “还未休息,辛苦了!”赵昺接着大帐前的灯火,看看田忠披挂整齐,靴子上还带着泥,显然并非临时准备的,抬手还礼道。

    “群敌在侧,属下不敢大意,亦是刚刚巡视归帐!”田忠回禀道。

    “倪都统出营击敌未归,你暂代主将之职,要坐镇帅帐,不可擅离职守啊!”赵昺叮嘱道。

    “都帅离营时已有交待,属下谨记在心。可陛下……”田忠却笑着道。

    “咳……”田忠话未说完,可赵昺却面露尴尬,干咳几声借以掩饰。

    “怎么?倪都统截击泰州敌援军居然尚未归营!”王应麟听了极为惊讶地问道,“陛下亲征,可是有言在先,太后也是一再叮嘱倪都统必须时时护卫陛下身边的,快将其召回营中。”

    “王知事,此时事关机密,切勿高声,朕稍后再行解释!”赵昺听其有些气急的大喊大叫,急忙拉拉其衣袖低声道。

    “陛下定要给臣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勿怪臣上禀太后。”王应麟知道两军交战,皆会相互派遣探子,若是营中混进敌探,自己高声确是不妥,左右看看才压低声音愤愤地道。

    “如此,陛下便请会行营休息,也勿要属下难做!”这时田忠在旁笑嘻嘻地道。

    “野外扎营,主将必须夜巡,此乃军规,朕怎能知法犯法!”赵昺一瞪眼沉声道。大营野外扎营也要配备相应的巡队,且往往是由每个营的主将负责掌管,他们的任务一般是负责检查是否有士兵缺勤,或者逃亡,同时还要负责检点马匹和其他各类物资存放是否安全等等。这些巡队由于基本都是精锐,因此他们时常也要担负防止敌人潜入营中,亦或是在敌军突然发动夜袭时,要担当先头阻击部队。

    “据属下所知,陛下应允众臣在距战场五十里外指挥调度众军,才得以率军亲征的。当下行营距扬州城只有十里之遥,已然违诺了。而属下暂代南营主将,巡营自是属下的职责,怎敢让陛下代劳!”田忠却是不怕,也板起脸拽住了皇帝的小辫子拉了拉道。

    “你……”赵昺被噎得‘咯喽’一声,可又无可奈何,只能低声半是哀求,半是命令道,“朕是三军主帅,自然有督察之责,巡营当然也是份内之事,岂能是汝所能限制的,让开!”

    “陛下,都帅临行前也有帅令,若是陛下临近前沿,便砍了属下的脑袋。”田忠立正禀告道,然后便是一副你看着办的神色。

    “唉,朕原想出京后能自在些,可没想到依然是束手束脚,没有半分自有!”赵昺这会是泄了气,哀叹道。

    “陛下龙体身系社稷,容不得有丝毫损伤,更不能涉险,还请陛下移步行营!”王应麟这会儿也意识到自己被皇帝给诓了,板着脸言道。

    “那……那朕上望楼上看看总是可以的吧!”赵昺还是不死心,指指中军用于调度全军的望楼言道。

    “这……好吧,但陛下看后必须速返行营!”王应麟看小皇帝满脸的哀求之色,犹豫了片刻还是心一软答应了下来。

    “好、好,朕看后便立刻回营,绝不失言!”赵昺虽不心甘,但也知见好就收,否则以后再想出来就难了。

    望楼高有七、八丈,在谭飞和田忠等几人的陪同下登上了望楼,他凭栏远望。在前世充满光污染的夜晚中,可能黑夜经常不是那么的黑,但是在此时,尽管繁星点点,夜晚的能见度可以说是相当的低,也往往会给敌军袭营提供了极大的隐蔽效果。

    赵昺向西望去,可见运河上的桅灯闪烁,西营中点点灯火。向北看去,能够看到十里外扬州城头上的灯火连成一线,将城池上下照的通明。而己方营中却是灯火稀疏,但大营周围的壕沟前每隔二十步便点起一堆篝火,将寨前照的通明,人马无处遁形。

    做好防备夜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在夜间的预警工作,因此好的哨兵就非常重要了。同时除了巡队之外,还有配备专门的守夜人,赵昺知道在寨前百步之外的黑暗中还伏有数组‘听子’,每组二人,一更一替,监测敌情,一旦有人探营他们便会突然奋起,斩杀敌探。

    另外还有侦骑“各领五骑马,于营四面,去营十里外游弈,以备非常。”在哨兵发现敌军接近时,便“如有警急,奔驰报军。”同时受到袭击的军营要击鼓传警,这样一是可以及时传递遇袭方位,同时能警告其他营地加强戒备并派来援军。直到敌袭结束时,击鼓才可以停止。

    但即使如此,军队在夜间扎营时,往往要设置“犬辅”,也就是军犬来辅助哨兵。,一方面狗出色的嗅觉能够让它们在黑夜,或者是不熟悉的地形环境下,比人类更早发现敌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人类在黑夜中,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而这一点狗就要好上不少。

    不过赵昺狗在战场上的作用,可并不只是用来警戒放哨,实际上在古代,也有让狗与士兵并肩作战的例子。在古罗马时代,罗马人除了会让狗来协助哨兵放哨以外,在作战时,还会让这些狗率先出击,去扰乱敌军的阵型。

    据赵昺所知蒙古人在征战中也豢养着一支‘猛犬军团’,跟随他们南征北战。而最先组建猛犬军团南征北战的是生活在藏区北部的党项人。成吉思汗统帅军队征伐格林威治期间,党项群落受其征调,作为北路先锋军直逼欧罗巴洲。

    这支军队中的“猛犬军团”,“领有五万多名战士,都是清一色的藏獒,它们以敌方的尸体作为吃喝,铺天盖地,一路横扫,建立了让成吉思汗惊叹不已也羡慕不已的功劳,其感叹道:经百战,雄当万夫,巨獒之助我,乃天之战神助我也!

    不过让赵昺感到幸运的是,藏獒必竟是兽类,虽然训练有素,猛犬军团打到欧罗巴洲后,但进攻后,胜军与败军都一散不可收,不能战后全部归队,后来一部门随着党项人回到了党项大雪山,一部门被蒙古人接管,留守在了欧罗巴洲,一直没有返回老家。从而没有用于征宋的战场上,否则他还得想法子对付这支狗军……

第1072章 如约而至() 
赵久久凝视着北方,试图透过重重夜幕发现什么。众人随之望去,但是除了巡逻队的脚步声和偶尔几声夜枭的啼叫声,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

    “陛下,回营吧!”夜风湿冷,似乎透过身上厚厚的绵衣侵彻骨髓,王应麟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对皇帝言道。

    “再等等,你们听到马蹄声了吗?”赵却压压手,让其噤声,轻声问道。

    “没有啊!”几个人侧耳倾听,只有‘呼呼’的风声,并没有所谓的马蹄声,田忠笑笑道,“陛下,不要找借口了,巡弋的侦骑和营前的警哨都没有报警!”

    “陛下若三番两次的违诺,臣可不会再替你瞒着太后了。”王应麟也面带愠色地道。

    “谭飞,你听风声之中是不是夹杂着马蹄声!”见两人都称听不见,赵有些急了,问谭飞道。

    “陛下,属下似乎真的有马蹄声!”谭飞本来也以为是皇帝是幻听,并不想违心地符合陛下,犹豫之间突然皱了皱眉头道。

    “报都统,侦骑发现有一队敌军出城后,渡过运河,不知去向!”正在此时有通讯兵急匆匆的跑过来禀告道。

    “再探、再报!”田忠冲下边高声道,而再看向小皇帝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敌军刚刚离城其怎么就听到马蹄声了,可想想又释然了,陛下不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吗!

    谁知这只是个开头,侦骑不断的返回禀告出城敌军的情况,来着约有两个千人队,皆是骑军,向东行军一段距离后又突然转向北,似是想己方大营而来。扬州城距扬子镇不过十里,这点儿距离若是骑兵全速奔驰,不肖两刻钟便能来到阵前。

    战事刻不容缓,田忠劝了几句,可小皇帝执意要在此观战,他无奈只能先行前往帅帐组织兵力,抵御敌军的夜袭。也只是片刻功夫,阵前传来了一阵犬吠声,紧接着吠叫声已经响成一片,而在望楼上的几人也可清晰的听到黑暗中传来的马蹄声。

    “陛下,请下楼!”警钟已经敲响,前方的预警哨也开始向营中撤退,这时望楼上值守的观通哨向皇帝敬礼道。

    “朕只在这里观阵,绝不会干涉指挥的。”赵抬手回礼,向边上退了几步道。

    “陛下,军纪规定,望楼乃是指挥中枢,闲杂人等不得滞留,还请陛下下楼,不要影响军事行动!”观通哨却不肯让步,再度敬礼沉声道。

    “是,朕即刻离开!”赵听罢再无二话,抬手回礼后,转身就走。

    “立正,恭送陛下!”观通手喊了声口令,望楼上的几名兵丁立刻列队敬礼目送皇帝离开。

    “这是为何?”王应麟确是懵了,众人好说歹说都无法劝离陛下,而一个小小的伙长却三言两语就把皇帝给赶下了楼。

    “王知事,军纪乃是陛下的御定颁行的,自然要带头执行,况且其说的不错!”谭飞也憋着笑道。

    “唉,这事儿若是发生在其他朝臣身上,只怕这小卒不被打死,也要被打发了。而陛下却能身体力行,不会因为其地位卑微而训斥一句,甚至不曾有不虞之色。倘若朝中上下皆能如陛下这般,何谈朝纲不振,政令不通!”王应麟听罢颇为感慨地道。

    “王知事,军中上下虽然阶级分明,但无不以军纪为先,令行禁止,即便是一军都帅违反军规,下属一样可以驳斥和上告。这其中虽有军法无情之由,却也少不了陛下带头遵行之故。”谭飞笑笑解释道,“而朝中那些文臣,却以为被僚属驳斥为耻,更有人以违反纲纪、不拘小节行事为炫耀的资本,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若是在军中也如此,只怕屁股早就被打开花了。”

    “唉”王应麟听了也只能是一声长叹,看到军中的情形,他有些理解小皇帝为何对士人‘厌弃’,并将退役的军将们逐步安插到地方,这些人长期在军中受军规、军纪的约束,已然将遵循命令当成了本能,如此一来便能严格贯彻皇帝颁布的政令,而非敷衍塞责。长此以往,他不由的替士人们的前途担心,若是他们仍然不思改变,终有一日会被逐出朝堂,失去昔日‘与天子共治天下’的荣光。

    “快,到粮囤上去!”被当做闲杂人等驱离的赵却没有放弃观战的企图,他很快发现了另一个制高点,那便是中军辎重营地中高达两丈的粮囤。

    “陛下,这”王应麟相劝,可小皇帝已经手脚并用的抢先爬上了一座粮囤,可自己却没有那个本事,正干着急的功夫,有侍卫们寻来梯子扶他上去。他沿着颤颤悠悠的梯子爬上粮囤,虽然有侍卫前拉后退,还是出了身白毛汗,两腿发抖,也顾不得许多就坐在了粮囤上。

    这里不如望楼上看得远,但也能看得见营寨前的情形,而此时的形势再变,阵前的篝火已经全部点燃,将百步之内照的通明,可以清晰的听到如鼓雷动的马蹄敲打大地的声音,似乎粮囤都被震的随之颤动,王应麟不由的抓紧了覆盖在粮囤上芦席,被锋利的边缘划破了手都不自知。

    王应麟喘息未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