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789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789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接受训练和征调。这都说明吴人同样感受到了蒙元随时仍会侵入江南的危机,使得观念也在转变,怯战终会成为过去时,而江浙众多的人口也将成为重要的兵源地,成为北伐的主力……

    赵昺一夜无梦睡得很好,但他清楚并非是近日过于劳累,也不是昨晚喝了点儿酒,而是因为在海上的过。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自己就被追杀,也只有飘在海上才能觉得有安全感,这与之海上的变幻莫测的风暴相比似乎都不算啥了,也就从那会儿坐下了病。

    ‘咚、咚、咚……’赵昺的好梦还是被一阵战鼓声吵醒了,他揉揉眼睛却见天光已经透过床幔照进了舱内。而这时才也感觉到船似乎已经停下了,几乎感觉不到战船的摇摆。

    “官家醒了,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听到舱内有动静,王德急忙进来见小皇帝已经坐了起来,他知道其忙于军器监之事已经多日没有休息好了,难得昨夜睡的好,却又早早醒了,不无心疼地道。

    “外边怎么有战鼓声,遇到敌军了吗?”赵昺抬腿下床,一边穿鞋一边问道。

    “诶,原来是那些不长眼的家伙们吵了官家的清梦,都是小的该死,忘了知会他们一声了!”王德这才反应过来,有些愤懑地道。

    “到底怎么回事,船怎么也停了?”此时战鼓声依然不停,赵昺趿拉着鞋,直奔舷窗问道。

    “官家勿急,昨夜我们便已经进了太湖,将船泊在了水军训练营的码头,并非遇敌,鼓声是那些新军在操练。”王德见小皇帝急吼吼的样子,连忙解释道。

    “哦,原来如此!”赵昺听了停下脚步,不无失望地点点头道。

    “天还早,官家再睡会儿吧,小的这就吩咐他们停了。”小皇帝寂落的眼色自然逃不过王德的眼睛,晓得其离开战场后的寂寞,依然渴望着能够领军征战沙场,收复旧土。但他也明白这非是自己能帮上忙的,只能劝道。

    “不必了,也睡不着啦!”赵昺摆摆手道。

    王德也赶紧令人伺候小皇帝洗漱、更衣,收拾停当,赵昺也在舱中待不住,索性来到舱的此事。”赵昺回头笑骂道。

    “官家说的太严重了吧,不就是闻鼓而进,闻金而退吗?小的还是知道些的。”王德确是有些不服气地道。

    “哪里有那么简单,这里边学问大了,你这些年白跟着朕混迹于军中了,还不懂将死鼓、御死辔的道理!”赵昺撇撇嘴道。他初来这个世界时其实也如王德一般,以为在中经常使用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他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信号的印象。不过身临战阵之后,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在前世,赵昺就发现有关金鼓的作用便有争论。曾有人认为,在战争中使用乐器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士气,就像欧洲军队在进攻前总是要制造巨大的响声来威慑敌人。实际上在古希腊人的军队中,行军时也要在部队前列配备吹奏双管竖笛的乐手。

    另外在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里,中国古代军队都类似于武装游行一般。大批毫无组织纪律的战士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武装游行,等贵族车战或骑兵分出胜负后,所有人一拥而上或是一哄而散。在这些影视作品里,大批步兵的作用似乎和中世纪农兵一样,只是作为战争幕景存在。

    实际上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了,赵昺也意识到战争是一种集体行为,没有组织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低下。只能完成这种简单战术动作的军队,自然称不上是有组织的军队。其实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这两个词语,只是对中国古代指挥体系的一种文学上的简化。

    孙子兵法中就指出:“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这里明确指出:金鼓主要起维持秩序的作用,且仅鼓的使用就包含数类信息的传递:

    第一种是通过鼓的大小和音调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级别的指挥信息。将鼓的声调是商,帅鼓的声调是角,这些都是对不同级别的指挥官使用鼓的严格区分。战时军令从主将的军鼓向下级依次传达,以指挥军阵完成不同级别的战术转换。

    第二种是通过鼓声不同的频率来表示不同的进攻速度。一般有三种不同频率的鼓声:一步一鼓是要求步伐整齐,缓步前进。十步一鼓是要求快步前进。当鼓声连续不断时则意味着要发起冲锋。

    第三种是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来指挥不同的兵种。《司马法》中提出的七种鼓法就包括:“鼓旌旗,鼓车,鼓马,鼓徒,鼓兵,鼓卒”几个部分。这说明在作战时,主帅会使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或特殊的鼓来对专门的单一兵种进行精密指挥,这代表中国古代军队的军种分化和军种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第四种是用鼓来控制军事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常说的一鼓整顿兵器,二鼓练习列阵,三鼓吃饭,四鼓检查,五鼓列阵。就说明金鼓声业已包含了整个行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除此之外,鼓还要和其他乐器配合发出更复杂的指令。而鸣金收兵中的“金”并不是像一些影视作品中演的那样只是一块金属。称作“金”的乐器就有四种,且使用方式也是多变,每种乐器都有独自代表的命令,同时还要与鼓进行配合使用。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饶止鼓,以金铎通鼓,就是指用金錞调和鼓声,用金镯节制行军时的鼓声,用金铙停止行军时的鼓声,用金铎示令军鼓齐作。

    除了乐器和乐器的配合之外,金鼓还要和旗帜进行不同的搭配以完成不同的阵型。如鼓一鼓树黑旗则列曲阵等等。这些都使指挥讯号更加复杂,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到了此时,中国军队对已经非常复杂的金鼓系统又有进一步的进行了发展。

    中军元帅击响颦鼓,受命的鼓人鼓三通鼓,两司马摇响铎,军帅摇旗,士卒由坐姿改为站姿。鼓人连续击鼓,军队向前前进,公司马敲响镯来配合调整士兵每步的间距。鼓人击鼓三通,两司马用手捂住铎口摇铎,军帅放下旗帜,全军停止前进。鼓人击鼓,卒长敲响铙,全军开始撤退。

    而战国时期诡道对军事发展的影响越发明显,在很多时候,将帅可以通过改变使用习惯来迷惑对手制造战机。比如临时调换进军退军的信号,在敌军以为己方撤退时发起进攻。或者故意打乱金鼓的节奏使军队看起来纪律涣散,诱使敌人进攻,或是打乱击鼓顺序消耗敌军体力,甚至在夜战中代替旗帜进行指挥。

    正是出与对军队组织和指挥的高度重视,所以中国古代军事行动中对金鼓十分重视。复杂的指挥工具和指挥系统不仅意味着将帅要有相当的水平进行更加复杂的操作,也要求士兵要进行更严格的训练。而一只注重指挥艺术,具有完善指挥体系,士兵训练完善,又有充足战斗经验的军队,必然会是一只有战斗力的军队。

    赵昺也因此常常庆幸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起初并没有贸然按照自己所想对军队进行训练,否则不知将酿成何种祸事。而更觉的那些中所谓现代军训后大学生穿越后能吊打古代军队的想法其实很可笑,在失去现代通讯手段,又不掌握古代旗帜和金鼓指挥技术,穿越回去再多的军训大学生,也不过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第1018章 另有它用() 
赵昺自指挥第一次作战,就已经发现在“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古代,要想在战场上有效指挥“大兵团”作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他也发现各部使用的各式旗帜绝非是为了好看和以壮军威之用,这乃是为了能够有效指挥作战,除了金鼓之外的又一重要即时通讯工具。

    古代中国军队用联络旗指挥全军行军赶路,主将在牙旗下发号施令,各部将领得令后挥动将旗命令士兵准备布阵进攻,士兵在号旗的带领下冲锋杀敌:

    联络旗在行军时用于前军与后军的联系。古代因为信奉五行学说,所以联络旗的颜色各有所指。青色,属木,如果先头部队遇到山林障碍需要开道时,就会举起青旗。赤色,属火,如果军队遇到地势险要,高山峡谷之地时,便需要防敌人火攻,举红旗示警。

    白色,属金,一旦遭遇到敌兵,就要迅速集结兵力,摆开阵型迎战,举白旗为令,而白旗表示投降其实是近代之后的概念,且更多的是表示休战。黑色,属水,如果行军路线上有沼泽或者溪流等,就会举起黑旗。黄色,属土,如果前方一马平川,畅通无阻,举黄旗示意。

    号旗是指挥官发号军令之用,当军队冲锋时,号旗在哪里,士兵们就冲向哪里。指挥将领根据号旗所在的方位可以判断出战线推进的进度,并能清楚地看清战果以及军队战损情况。有的号旗上会绣有国号,在混战时可以使士兵通过号旗的颜色区分敌我,以免误伤友军。

    由于号旗可以大量携带,可以此来显得己方兵多将广,挥舞起来气势如虹,能鼓舞士气。这便也给指挥者用计的余地,通过增减号旗来迷惑敌军,韩信背水一战时,就曾率二千骑兵携赤色号旗遍插赵军大营,导致敌军误以为大营被端,全军溃败。

    古人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受天文星象启迪,结合五行,摸索出了一套行军布阵的方法,发明了“五行军阵”。其中蕴含了先人对于天象、地理、宇宙空间的基本认识,而阵旗就是阵法的核心与灵魂: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军前宜捷,前用朱雀;军后宜殿,后用玄武;军左为阳,左用青龙;军右为阴,右用白虎。后世诸多阵法、阵旗都以此为基础发展,再将五色、五旗等观念融会贯通,变幻无穷,进攻时阵旗一挥,严阵以待,攻防合一。

    在战场上,军队一般分为五大营,即前营,中营,后营,左营,右营,将旗则代表各营将领,他们就在将旗之下,一般情况下将领不会放弃指挥冲锋杀敌,否则会发生混乱。只要将领挥动己方阵营的旗帜,士兵就会立刻准备迎战,且作战时士兵要拼死保卫将旗,一旦将旗被砍,这支部队就不复存在了。

    而将旗分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各自的属性。面朝的方向是前方,即南方,五行属火,火为红色,所以前营用红旗;脚下所立之处为中央,即五行属土,土为黄色,所以中营用黄旗;左手的方向即东方,五行属木,木之色属青,所以左营用蓝旗;右手方向即西方,五行属金,金之色为白,所以右营用白旗;面所背的方向为后,即北方,五行为水,水之色为黑,所以后营用黑旗。

    牙旗者,将军之旌。因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牙旗不论是尺寸还是重要性都是军队中最大的,古代出征祭旗就是祭的牙旗。牙旗在古代没有统一制式,一般绣着主帅的姓名,如岳家军的“岳”字旗。打仗时,牙旗在哪里,表示主帅就在哪里,一旦牙旗被毁,就代表主帅阵亡,将全军崩溃。

    经历了几次之后,赵昺就知道军队在旗帜的指挥下,才能纪律严明,有条不紊地进行作战,发挥出强悍的战斗力。因此他将‘通号令’作为铁律之一,并在悉数掌握之后,又不断的加以改进,并加入了口令、军号、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