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774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774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是瞻,不可避免的结成了利益集团。而在现在的制度下,基层军官多处于武学,提拔为中级军官也要到武学进行学习,然后再统一由兵部调配,不一定是回到本部任职,如此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小团体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新的征募制度改变了过去一入军中,终身为兵的旧例,使得军中士兵的流动性增强,使得难以形成长久的利益团体。而征募和训练新兵现在皆由兵部负责,从各地征募的新兵无论来自哪里都被先分到不同的训练营,待训练完毕后,再由兵部分配到各军中,如此也打破了过去以地域和宗亲为主体的军队结构。再有三年一磨勘的升迁制度,这使军队内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使得军官的流动成为常态,打破了形成小共同体的土壤。

    “所以说陛下已经为你下一步推动军改打好了基础,汝做起来便轻松了许多!”陈则翁言道。

    “当下兵部要进一步细化军功制度和保障制度,如此使得过去要依靠宗族和地域才能获得的东西,通过制度巩固下来,使得他们可以不需要结成小共同体便能够获得所需,进而使宗亲观念日渐单薄,国家的观念却得以树立。”赵言道。

    “嗯,属下记下了!”陈任翁点头道。

    “而今也正是磨勘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军政系统的整训,他们不仅是军中幕僚,也是维护军制的监察者。可朕前时建康一行,却发现军政系统中,如严岳之流试图插手军事指挥,全面夺取军权。这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也是过去以文治武的遗毒,必须要坚决予以清除。”赵再次叮嘱道。

    “属下定会自上而下对兵部进行整顿,将不宜从军者清除出去!”陈任翁再次施礼道。

    “嗯,很好。乱世用重典,军队乃立国之根本,绝不能够乱,对于乱军者绝不能手软!”赵对于其这种态度十分满意。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要加强,对军中上下要灌输国家理念,明白家国天下的含义,知道有国才有家的道理。现下。朕现下已经让陈墩在武学中推广,培养基层军官的大局观念,而汝也要在今年的新兵训练中加入相关内容。朕也会对各军颁布敕令,命他们开展相关的教育,兵部要积极予以配合!”赵言道。

    “是,属下遵谕!”陈任翁道。

    “陛下,请品尝!”在此时避出去的小哥俩估摸着里边的话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亲自端着刚刚烹饪好的菜送了进来。

    “不错,可惜的是没有……”赵看过送上的有灸肚、灸鹌子脯、灸炊饼和炙脔骨,炙的意思就是烤,这让他想起前世的烧烤,每逢夏季几个人找个摊子,一边撸串,一边喝冰镇啤酒是多么的快活和酣畅,于是话便随口而出,但他也立刻意识到这个时代哪里去寻啤酒,便赶紧住嘴。

    “陛下,有何可惜?”皇帝的一句可惜,却让众人紧张不已,陈则翁赶紧问道。

    “哦,朕想起当年在海边捕上海鲜后便现场烤制,可如今再无机会了!”赵脑子转的很快,立刻想了托辞遮掩。

    “陛下,这虽不及现捕现烤的新鲜,却也是今晨刚刚宰杀的!”陈昌时也赶紧解释道。

    “好,味道不错!”赵当然不能辜负人家的一片心意,拿起一块灸鹌子脯送到口中赞道。

    “陛下,再尝尝这些!”见皇帝吃的满意,大家才算松了口气,陈礼时也赶紧送上另外几道菜。

    “陛下,这是蝤蛑签、姜醋生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权、煨牡蛎、牡蛎炸肚、猪肚假江珧!”宫中少有这些菜,王德担心皇帝露怯,赶紧介绍道。

    “哦,这几道菜可是当年张浚宴请高宗皇帝的其中几道菜?”赵听了扭脸问道。

    “回陛下,正是!”王德没想到小皇帝竟然能说出出处,笑着回答道。

    “陛下,这些菜肴过去虽是难得,但菜谱流出后,京中各店都能烹制,也算不得十分珍贵了!”皇帝能说出出处,陈昌时却是一惊,担心会被责怪,赶紧解释道。

    “功名利禄皆是过眼烟云,当年张浚大摆酒宴招待高宗皇帝,用尽了心思,谁能想到今日身败名裂,被铸成铁像,长跪于岳武穆墓前。”赵叹道。

    不过赵也从中看出了陈家的小心思,这几样菜放到现代,只怕不解其意,也弄不懂其中的含义。古人对特色的东西有直呼其名的习惯。例如糯米直呼产地“吴兴”;“云梦儿肉腊”直呼其“云梦”地名。王公权酿酒产量有限,南宋人仿制,直呼“假公权”。这就是南宋仿酒“假公权”的来历,这是中浓香型带果味的烧酒,在此时已经很普遍了。

    而炸肚是南宋初期流行的一款调味品。炸肚与的不同之处在于“”是通过腌制发酵的酱,而“炸肚”是通过鱼肚和不同的调味品烹制而成的,口感相当的独特、新颖。御宴食单中的“江瑶炸肚”、“香螺炸肚”、“蟑炸肚”都是把“炸肚”作为调味品使用的。因此“姜醋假公权”和“假公权炸肚”是属于种高级调味品。

    此外这几道菜尚有不为人知的内涵,反应出当下食文化的两个方面:第一,南宋宫廷因都城从汴京迁到临安府,南食北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海河鲜原料较大幅度地进入到宴席之中;其二,江瑶、蝤蛑、香螺、牡蛎、这些食材看出,庖厨选用的食材也非心血来潮。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是古老的中医食疗学说的一个观点,该观点在唐代广为传播,并且影响较大。“以形补形“的中心思维就是用动物的五脏六腑来医治人体相应器官的疾病,这就是中医食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法令“以形补形“,俗称“吃啥补啥“。

    宋代的庖厨跟天子以及一般市民都信任,吃牲畜的肚子就能补胃,而胃的功能好,就能加强接收功效,这几道菜就能更好地到达补肾造精之功能。而这些主要的食材皆是补肾造精之物,明为菜肴,实为纵欲提供补肾造精之食。

    不过在陈府中出现在自己的餐桌上,赵明白这代表的却是另一番意思。说明丈人家也希望他能够让女儿‘幸福’的同时,也能早日诞下龙种的意味。而这种话又不能明示,也只好以上几道菜的形式暗自表达自己的心愿和祝福。让他不得不感叹中国的食文化博大精深,若是不了解,根本意识不到其中不可言传的含义……

第1003章 经世致用() 
    菜接着又上了一巡,酒也又喝一遭。赵已似有醉意,大谈起自己对未来军队建设的规划,他以为别看当下大宋已经拥有中央禁军和地方州军五十余万。但是若是大举反攻江北,兵力仍显不足,因为不但要承受战争中的伤亡,还要对新占区进行驻守,即便在当下的基础上扩编一倍也不一定够用。

    不过以大宋当前的经济实力又难以承受高昂的军费,这又与扩军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赵想要组建预备军官团。他的意思是先搭起架子,但这支军队平时只配备各级军官和基层骨干,并不满编,也就是支官多兵少的影子部队,番号只存在于兵部的花名册上。

    而赵这货是抠惯了的,他觉得维持这样的影子部队也是要花钱的,于是他将主意打在了兵部所辖的训练营上。要知道当前兵部所辖的训练营已有三十余所,不仅担负着新兵的入伍前训练,还承担着培训炮兵、骑兵、医士、工程、水军等专业技术兵种的骨干培训。

    这些训练营散布在江南各府及各军,这个军当然不是指军事编制的军,而是古行政区划的名称,设置在战略上的军事要地。它们多是团级编制,大的是师级编制,各级军官配备完善,只要补充进新兵,配发武器就可以拉出一支队伍。

    赵的意思是把各个训练营利用起来,平日除了承担正规军的培训任务外,还可以利用农闲训练驻地的州军和乡兵,一旦需要就可以迅速补入兵员,整编成军,只要将几个训练营再次整编便可成为一军或一师,兵部再遣统兵的将领就能上阵了,虽然不能与常备军的战斗力相比,但也可承担护送辎重、保护运输线、维持新占之地治安等低强度战斗任务。

    陈任翁对小皇帝的设想十分赞同,这样既解决了战时兵员不足的问题,平时又可节约大量的军费。但他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将各个训练基地扩建,在承担训练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担负储备武器装备,军需用品的职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动员能力……

    “陛下,我们太学亦时时进行军事训练,是不是也要作为预备军编伍上阵呢?”正当赵大谈建立预备军团的时候,陈礼时插言道。

    “哦,若是战事紧急也不无可能,届时是不是会逃避啊!”赵放下箸子,看看陈礼时言道。

    “陛下,父亲常常教导,国有危难,岂能坐视,尤其是陈家子弟更是责无旁贷。陛下有诏,吾必会持枪上阵,绝不会逃避!”陈礼时听了起身施礼道。

    “坐吧!朕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赵压压手让其坐下道,“太学生中是不是有人反对进行军事训练,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呢!”

    “这……”

    “陛下问话,要如实回答,犹豫什么!”陈任翁见儿子吞吞吐吐,厉声喝道。

    “禀陛下,同学们虽不敢明言,但私下中却多有不满,称朱子言:内无妄思,外无妄动。让士子们舞枪弄棒有违圣人之训!”陈礼时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放屁,朱子还大过孔子吗?其算什么圣人!”没等赵说话,陈任翁已拍案而起道,“圣人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其乃是恶意诋毁圣人,其心可诛!”

    “麟洲不得无礼,肆意妄言!”陈则翁见状连忙制止道。他知道当下盛行理学,若是传了出去,不知要有多少士人要骂他们,陈家还不被唾沫星子给淹了。

    “麟洲先生所言不错,这话就是放屁。古有君子六艺之说,几位先生自幼也是如此教导朕的,而兵戎之事事关国之兴亡,却因为其自身的憎恶,竟将习武与赌博相等同,且遗毒至今,必须要坚决扭转!”赵恨恨地道。

    大家其实一直以为学生军训貌似是很现代的事儿,说起来你恐怕不相信,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历史了,至少在西周时期,学校学生就要参加军训。“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是那会儿政府的头等大事,“祀”关乎信仰,要让学生“三观”正确,必修“礼、乐、书、数”文化课;“戎”关乎国防,要使国家发展有保障,在人口比较少的当时,在校学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必修“射、御”军事训练课。

    到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连孔子办的民办学校也要进行军训。孔子讲课时,把射御之术和礼乐教育看得同等重要。他说“射御足利则贤”,将军事素养视为一个人贤能与否的标志。且他的军训教育理念十分符合当时的文化潮流文武兼修。

    正规的军训源于西周,那时学校就安排有军训课程。当时公办校分为国学和乡学,设有小学和大学两级,没有“中学”。大学标准的课程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古代学生军训的内容。教官是从部队上请来的,授课时一点儿也不含糊,学生如果偷懒,必定被罚。所以,西周的大学军训是国家倡导,且予以保障的,而“射”和“御”便是大学生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