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744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744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燕云归朝人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此一来,与归朝、归正人相比,尤其是在对待西北归明人上,在田宅、职田等方面享受更优厚的待遇,实则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归明人,虽然神宗曾说:“中国人固多,诚不赖夏人”,但归明人对宋朝国防具有其他来归之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宋朝对西北归明人的招诱、接纳基本上被限制在战争期间,而对西南归明人的接纳则不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而在吸收了大量移民后,宋廷获得了实惠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在安置“归正人”的过程中,宋廷对于每一类人群都有其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归正人”来说是非常优厚的。但是,“归正人”优厚的待遇,不仅带给了南宋政府极大的财政负担,同时也激起了南方本地势力的不满。而政府在处理这类矛盾时,似乎并没有太多好的办法,他们一方面优待“归正人”,一方面又不信任“归正人”,甚至会迫于金朝的压力遣返“归正人”。

    如此造成了“归正人”在社会上的尴尬地位,也激起了“归正人”的怨恨之心。当主战派在朝廷上得势的时候,南宋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收纳、诱使北人南迁,并给予最大的物资支持。当主守派得势的时候,归正人就会陷入很尴尬的局面,甚至有时面临被遣返的下场,这些被迫北返的归正人,饱受报复与歧视,生活常陷于绝境,必然会使这个群体对宋生产了严重的怨恨。

    与此同时,在宋朝官冗、财政危机局面形成及日趋严重的过程中,归明、归朝、归正人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鉴于此,宋朝虽然总体上对他们采取了优待政策,但迫于压力,只能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及其所起作用的变化,在已有优待政策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限制优待对象,降低优待标准,以缓解冗官、冗费和财政危机的压力。

    朝野中也对移民问题争论不休。支持者认为,对归正人的态度,显示着宋王朝的“正统”,是收揽中原人心、争夺中原人才的一个必要举措。同时可以增加人口与耕地面积,可以补充军队兵员,还可以了解敌国的内部情况与动向。因此,不仅不能拒绝,还要重金招纳。

    反对者认为,这些南迁的归正人是敌国的设下的毒计,利用这些流民来蚕食宋国。一方面,南迁官员众多,使南宋冗官现象非常严重,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负担。另一方面,本来土地有限,蜂拥而入的归正人侵占了宋人的土地,又增加了东南民众的生存压力,把原来的良民逼成“盗贼”。

    还有在宋军中,尤其是前线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中,由于归正人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军队的管理出现隐患。端平年间,襄阳、唐州、邓州、黄陂等地北军相继发动叛乱。一方面是这些北军饱受排挤,另一方面是宋正军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使军队内部管理失控。

    事实上的确米仓中会混有几粒老鼠屎,大量的归正人之中,其中投机者不少。有些伪造履历以骗取南宋的官职,或不断地索要官职差遣让南宋朝廷疲于应付。有些归正人官员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仗势欺人,败坏吏治,还有一些是金国人安插的奸细,或窃取情报或从事破坏活动。

    这些都增加了南宋官员对归正人的疑虑与不信任。而不信任感是长期存在于南宋朝廷之中的主流态度。包括朱熹,都直接把归正人与汉代时的宦官、唐代时的藩镇视为一类,认为这些人都是造成社会动乱的病根。因此,许多归正的文官多不被授实职,添差后就将他们分散地安置在各州郡中。

    在军队中,归正人受排挤的现象更为严重。影响最大的一个是山东李全的“忠义军”,因为宋对其采取利用与挑拨的策略,使“忠义军”最终覆灭,名义上归附宋国的山东全境因此落于蒙古手中。另一个是宋末的刘整,因为受到排挤而投降忽必烈,成为灭宋的一支重要力量……

    “陛下,如何安置这些归正人,是否需与朝中众臣详议之后再做主张?”刘辰翁见小皇帝久久不语,似是十分为难,忍不住出声道。

    “不必,朕以为要厚待这些归正者!”赵抬起头言道。

    “陛下,前车之鉴不能忘啊!”刘辰翁还是提醒道。

    “当前形势已经大不同,我朝当前虽然尚处于守势,但是我们的战略是北伐中原,夺取燕云,将鞑子远逐漠北。因而招纳归正人并非是长久之计,这只是权宜之策,一旦我们收复淮北,进军中原,只需就地安置便可,又何来归正一说。”赵摆手道。

    “陛下所言甚是有理,但臣……”刘辰翁听了点点头,却欲言又止。

    “须溪先生是担心北伐失败,则一切成空,我们仍需重新面对现下的问题,而那时将更为棘手,对否?”赵笑笑说出了其心中所忧道。

    “臣并非担心陛下北伐中原,收复故土之决心,也非担心陛下之能。只是事有万一,若是重蹈先朝覆辙,悔之晚矣!”刘辰翁施礼道。

    “刘知府勿要过于忧心。要知当下已非当年,如今蒙元丧失江南财赋之地,财政日益困难。且其征战数十年,兵力折损严重,却难以补充,全靠签发汉军支撑,战斗力亦非从前。而我朝重归江南,不需数年便会仓廪丰盈,又有数十万精兵在手,北伐成功指日可待!”陈凤林似乎又忘了陛下的警告,再次插言道。

    “陈镇抚使之言,本官也知不无道理。”刘辰翁颔首道。

    “那刘知府还有何担心?此战我军只动员了一个师的兵力,便肃清了瓜步镇之敌,早不是当年其几百骑兵便能击溃我们数万大军的时候了,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沿江大军一举渡过大江,便能直取汴京,收复旧都……”陈凤林牛皮哄哄地道。

    “咳,当前我朝即便一时间难以收复江北,但是兵出西南,进取川蜀已成定局。而川蜀历经蒙元数次屠戮,人口大减,需要大量人口填补,西南地区虽然已得进一步开发,却也是地广人稀。”赵对其的话有些听不下去了,却也没有训斥,干咳一声道。

    “陛下所言不虚,即便江北历经数十年的战乱,人口也是大为缩减,可谓十不足一。”刘辰翁叹口气道。

    “如此我朝人口非是太多,而是太少,将来说不定还需向江北大量移民,以填补空缺。且当下随着海外贸易的增加,所需商品将会暴增,也需要诸多的工匠参与其中,并非只是限制于耕种土地,便也不会形成与江南百姓争夺土地,利益相侵的事情发生。”赵见其口风已然松动,接着言道。

    “臣明白了,陛下是欲以优厚的待遇吸纳归正人前来江南,即可补充不足,也可进一步削弱蒙元实力!”刘辰翁言道。

    “吸纳和善待归正人之事,还可起到动摇蒙元军心的作用。此次数千蒙元驱丁反正,不惜牺牲性命主动协助我军作战,便足可见他们早已不堪蒙元的压迫,才会冒死回归。有他们现身说法,可以让更多的江北人对我朝有归附之心,同时也可提醒江南百姓。当下虽然将鞑子逐出江南,但并非就可高枕无虞,强敌依然在侧,若是再下江南,便仍会遭受蹂躏,而只有彻底击败蒙元才能过上真正的安逸生活!”赵又强调道。

    “陛下深谋远略,臣十分佩服,定会妥善安置这些归正人。”刘辰翁施礼道,他发现小皇帝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总是会从另外的角度予以突破,从中寻到解决的办法,说服众人妥善解决。

    “须溪先生不仅要妥善安置这批归正人,朕还想此乃我朝重归江南后首次接纳归正人,还需形成一套制度。而朕却也不能独断朝纲,因而想请须溪先生就此事上奏朝廷,才好仿效进而推广到沿江诸府。不知先生可否助朕一臂之力!”赵拱手施礼道。

    “臣自当效力!”刘辰翁听罢立刻意识到皇帝是要自己做‘出头鸟’,上奏朝廷重开招纳归正人制度。他知道此事做得好,自己便可名扬天下,并得到陛下的信任。即便受到群臣的摘指,而被追责,可他作为皇帝的代言人,背后戳着大后台,结果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因而这笔买卖是只赚不赔,便立刻起身施礼受命道。

    “好,那须溪先生可先依旧例妥善安置这些归正人,其中可做适当调整,但朕以为还是将他们集中安置,再建新村为好,这样可避免他们初到江南的惊恐之心。不过也要派员多加引导,要他们熟悉朝廷法度和承担的赋役,而非让他们自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可以尽快融入我朝!”赵点点头言道。

    “是,臣定然会尽心竭力处理好此事,当尚需朝廷予以些支持,毕竟臣没有擅动国孥之权!”刘辰翁笑笑也提出自己的条件。

    “正当之事,朕自当支持,当下农时已过,可在夏收之后再从官田中拨付耕种。这期间正可择地建村,所需耕牛、籽种、粮食及银钱,在统计后先行从府中拨付,待朝廷审核后从本年上缴的税赋中核销即可!”赵言道。

    “陛下,此战缴获了一批耕牛,属下想还是转交给建康府,那些家伙在军中即无处安置,还需派人照看,又得搭上不少草料钱。”这时赵孟锦言道。

    “也好,但朕不能占你的便宜,自会出钱按照时价赎买,记入缴获!”赵点点头道。

    “陛下何须分得那么清楚,都是为了朝廷出力吗?”陈凤林笑着言道。

    “非是如此,你也不要心存侥幸之心,赏罚自然要分明。士兵用命自当赏赐,朕若是当下侵占缴获所得,看似减轻些支出,却又岂不是让众将士失望!”赵摆手肃然言道。

    “属下明白了!”陈凤林暗自捏了把冷汗道,看来此次自己是‘在劫难逃’了……

第973章 庸劣不留() 
    中午用膳时间,赵与刘辰翁边吃边敲定细节,而在旁的陈凤林却是如坐针毡,一顿饭吃的如同嚼蜡。他已经看出来了,皇帝对于此战二师的表现十分不满,自己作为一军之首定然是罪责难逃。可一顿饭吃下来,皇帝都没有正眼瞧自己,恐怕只一场臭骂是过不了关的。

    “陛下,要不要休息片刻?”见陛下将碗中的饭吃净,放下筷子,陈凤林赶紧也撂下碗筷问道。

    “众将都已经到了吗?”赵摆手示意不需要,扭脸问道。

    “陛下,各部统制以上官员一早皆已在寨中待命,准备听候陛下训话!”陈凤林回答道。

    “陛下一路劳顿,又一夜未眠,还是稍作休息,不要累坏了龙体!”刘辰翁看小皇帝眼圈发青,眼白挂满血丝,心中一痛也劝道。

    “不必,京中大考业已开始,朕还要主持殿试,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耽搁!”赵摇摇头道。

    “陛下,还是要多保重龙体!”刘辰翁自然知道科举乃是为国取才的大事,殿试更是需要皇帝把关,皆是不能耽误的,也只能轻叹口气道。

    “通知下去,两刻钟后众将大堂议事!”赵转向陈凤林言道。

    皇帝驾临建康督战,在军中早已传开,但各部主官没有宣召自然不敢贸然相见,直到清晨才有镇抚使派出的传令兵通知统制以上的军将前来水寨议事。虽然未提皇帝召见之事,但是众将也心中明白,得令后立刻动身,准时前来,可等了多时却不见相召,只说陛下尚在与知府议事。

    众将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