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704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704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就不恭了!”陈则翁向庄世林拱手还礼后,转向小皇帝道,“陛下,如今江南流通的既有先朝历代铸造的铜钱,亦有我朝铸的铜钱及各式铁钱,还有遗存的会子,甚至还有蒙元的至元钞,且各地的币值不同,以致十分混乱,导致朝廷税赋难以统计,流通困难!”

    “行朝迁回江南后,不是曾发布诏令,琼州盐钞可在江南各地流通,以取代旧钞吗?”赵问道。

    “陛下,臣查了下去年旧档。罪臣姚良臣担任户部尚书期间,依诏曾收兑旧钞和铁钱,但其却依照先朝旧例以小平钱七百七十文兑换一贯盐钞,铁钱则是三十兑一,至元钞则是以百兑一。却并未考虑币种和样式统一承兑,以致有人从中利用各地币值不同,往来收兑从中获利。”陈则翁回禀道。

    “不过实行一年来,百姓对朝廷仍不信任,收兑的铜钱并不多,却是以铁钱和至元钞居多。其实这尚在其次,臣担心的是盐钞,如今市场上流通的盐钞分为三种,却币值不同,承兑的盐也不同。而盐钞又未设承兑期限,币值亦一直平稳,多有商家及百姓作为存蓄使用,这更令臣担心!”

    “陈尚书请讲,不必多虑!”赵见其欲言又止,催促道。

    “陛下,盐钞初时是已琼州产盐量相匹配,生产多少盐,发行多少盐钞,也只限在琼州通行,朝廷可以有效回收旧朝。但是流入江南后,依然照此例颁行,现下江南各盐场尚未恢复,食盐亦多出自琼州,币值尚能保持。可一旦积存在民间的盐钞越来越多,便会产生两种情况。”

    “一则,琼州盐场出盐量下降,导致盐钞无法兑付,则会迅速贬值,失去信用,使得朝廷收入锐减;二则,江南盐场恢复,产量增加,盐钞发行量也随之增加,即便朝廷依然可以政令控制盐价,但市场上盐钞泛滥,同样会导致贬值,后果不堪设想。”陈则翁忧虑地道。

    “庄主事以为呢?”赵听完沉思片刻,他没有想到盐这个东西非是金银之类的重金属,产量有限,又便于控制,以其为本位便于保持币值稳定。而盐虽为必需之物,但可以大规模生产,且产量易受气候等外在条件影响,价值波动很大。在琼州一隅之地可以实行,也是因为外界条件造成的。而今这种条件丧失,则盐钞作为短期有价证券还行,做为货币便行不通了。

    “属下以为陈尚书之言有理。”庄世林言道,“当下朝廷发放薪俸、支付军费及购买所需,皆是以盐钞和现银结算,各地送上的赋税除了实物外和金银外,也有部分盐钞。一旦盐钞贬值则不仅会殃及民间,就是朝廷也难以承受。”庄世林虽没有再多说,但对其所言也无异议。

    “嗯,如此说来只有发行新币才能解决问题了,但朕有些担心,一旦发行失败后果将更为严重!”赵皱皱眉头,贬值的后果他早已想过,抬眼看向二人道。

    “陛下所虑不错,但属下以为发行新币还有可能控制局势。而若任其恶化,则是必将为祸!”陈则翁施礼道。

    “朕也知道,这关系到我朝的兴亡。不知陈尚书可有取代旧币的具体实施之策?”赵也知货币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但是自己起先以盐钞取代的措施显然已不现实。而此事非是寻常小事,甚至比场战争失败还要严重,届时经济崩溃,物价飞涨,政府失去信用,民心丧失,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可自己凭着前世的记忆知道些皮毛,却根本没有实操经验,于是向两人请教道。

    “陛下,臣当前也无具体实施之策,但先朝有例可循,照此实施想无大错!”陈则翁回禀道。

    “万万不可,先朝之策显然已失败,否则也不会导致朝廷入不敷出,民怨沸腾,民心尽失!”庄世林却未等小皇帝说话,便连连摆手表示反对。

    “那庄主事可有妥善之法?”陈则翁扭脸看向其问道。

    “这……这,吾暂时也无可行之策!”庄世林自知算账、理财自己还能胜任,但是操作如此大的盘子,却没有那个经验,也没有那个本事。

    “既然如此,朕有些想法,两位先参详一下,看是否可行?”瞅着两人都没了主意,赵喝口茶想想,看来自己这个半吊子还比他们强那么一丢丢,不若先让他们听听,提提建议。

    “属下洗耳恭听!”两人齐齐施礼道。

    “据朕所知,历朝发行货币皆是已有价值之物为之,春秋之后历代多以铜铁铸币,便是因为铜铁价值稳定之故。而当下我朝铜铁产量较低,且战事不断,用于打造兵器尚显不足,因而朕以为还是发行纸币仍是当前最好的办法。”赵言道,“此前我们以盐作为纸钞的兑现保障,虽然此时已经显现出缺陷,但其中亦有经验可循,换言之就是以价格比盐、铜铁价值更为稳定的金银作为兑付的保证!”

    “陛下所想,属下以为可行,但是户部所存的金银有限,不足以作为保证!”陈则翁想了想言道,可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陈尚书,户部左藏库中所积存的丝帛应该不少,其价值可是与铜钱等值的,自可作为发行新币的保证,日后再逐步代以金银啊!”庄世林却提出了另类的可行性方案。

    “庄主事所言不错,吾怎生忘了此节!”陈则翁愣了下,又恍然道。其实历朝历代都将丝帛作为实物货币使用,且基本上稳定在一匹丝帛等于一贯钱,即使有所波动也不会太大。

    “好,咱们就先以为此方案可行,再说货币发行量!”赵又回想了下接着道,“朕以为货币发行量应当与我们当年收缴的税赋为基数,不可超发,以免引发贬值;也不可少发,免得无法满足市场上的流通。以后逐年依此增减,避免失控!”

    “陛下此意非是按界发行,印制的纸钞不再回收,而是永远流通?”庄世林有点明白了,发问道。

    “也可以这么说,但是纸币不如铜币利于保存,昏钞还是要收回的,且我大宋并非总是这么穷,金银储备增加,纸币也要响应的增加的。”赵点头道,“所以,纸币的价值就等于金银相应的价值,并且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且初期具有强制性,由朝廷管控!”

    “嗯……陛下所言似是有理,但民间尚存诸多的铜铁钱,若想收回也是十分困难的,且币值各地不一,强制代以纸币恐难实施!”陈则翁大概听明白了,但是以为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这也是朕之所忧,非有妥当之法,贸然发行新币也会引发混乱和恐慌!”赵其实也清楚,当下大宋朝存量最大的就是铜铁钱,当下流通的不止是宋朝铸造的,还有历朝历代铸造的,且这些铜币在民间信用最高,经历了宋朝的会子,蒙元的至元钞两次大贬值之后,纸钞的信用极低,想要顺利发行还要有妥善之法……

第934章 势在必行() 
    赵昺知道发行新钞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情,面对两人提出的问题,他一时间也难以解答。但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作为一国之君他没有退宿的余地,更不能表现出怯懦,只能是迎难而上,直至将问题解决掉。

    既然决心一下,就要坚定的走下去。赵昺将两人的提问一一记下,沉思片刻捋了捋头绪。将此项工作分成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那么再将三项工作一一拆解,逐步细化,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直至完成计划。

    首先要确定的是项目负责人,户部和总计司是大宋朝掌管财富的两大部门,当然也就是以他们为主体,眼前肯定是以他们为主导了。赵昺知道更换货币对经济、民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若是消息泄露必然会导致恐慌,引发抢购,导致物价波动,当然也会有投机者利用此次机会取利,因而当下最重要的是要保密,严防消息泄露。

    “发行新币事关国运,其中困难自不必言,但也不能知难而退,此事又不宜广为人知,朕打算先以二位为首筹备此事,待有了眉目再行通报给各省部,此前不得向外泄露半个字,违者严惩不贷。”赵昺想明白了,扫视了二人一眼沉声道。

    “属下谨遵圣命,愿为君分忧!”两人起身齐齐施礼道。

    “好,坐吧!”赵昺压压手道,“发行新币事务繁杂,仅凭咱们君臣三人是难以完成的,你们回去后各自暗中抽调富有经验的干吏组成筹备组,人员宜精不宜多,以陈尚书为主,庄主事为副,主持此事。朕会安排一个安全和秘密的场所作为办公之地,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此阶段你们只需向朕负责,不得向其他任何人,包括左、右相泄露一字。”

    “是,属下明白!”陈则翁拱手施礼道,“当下筹备组的任务是什么,还请陛下示下。”

    “当前主要是确定货币的样式、币值、摸清各地兑换比率,制作样钱,并制定出相应方案以供参考!”赵昺言道。

    “陛下以为发行纸币,还是金属币,又采用何种金属?”庄世林听罢沉吟片刻问道,他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他们某个人可以确定的,这一切都需皇帝定夺,当下最好还是问清楚。

    “纸币经济且便利,易于携带和流通,不宜仿制,只是自身币值低,不宜取得市场信任;金属币本身币值较高,容易获得市场信任,但自身重量较大,携带困难。不过制造简单比之纸币更易被仿制,且一旦所用金属短缺时,便会有不法者收集融化而造成流通不足的风险!”赵昺首先分析了下金属货币和纸币的优缺点,但是他觉得金属货币缺点更大。

    “朕以为还是要以纸币为主,其制造成本较低,且便于携带,且能节约所需的金属用于打造兵器。至于以金属作为货币,朕以为还需慎重!”赵昺深知依照‘格雷欣法则’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若是金属币本身价值低,很容易被造价。而若提高成色,则超过了货币本身价值,便会引发货币走私,这在大宋历史上屡禁不止,且造成严重的后果。

    “陛下,属下以为应以纸币为主,铜币为辅。毕竟在民间和市场上仍流通着巨量的铜、铁钱,若是一朝废止则会引发不安,人们或是抢兑,或是将铜铁钱作为储蓄留存起来私下流通,从而影响到新币的推行和流通。”庄世林商人出身,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弊端,想想又道,“因此属下以为还是应该铸造一批成色好的铜币,用于兑换流通的铜铁币,如此仿造者没有利润自然不会去做,而新币价值高也容易取得民间的信任,便于推行新钞!”

    “陛下,发行新币事关重大,是否听取下其他宰执的意见?”陈则翁却是有些犹豫,请示道。

    “休要考虑别人,只说汝以为如何最好?”赵昺看看其笑着道。

    “陛下,属下以为庄主事提议甚好!”陈则翁迟疑了下言道。

    “既然你们二位都说可行,便是对的,就以纸币为主,铜币为辅。朝中那些家伙对此并不精通,可只要问他们就敢胡说,最后久议不决,反而误了大事!”赵昺一拍桌几就算定了下来。

    “好,就依陛下!”陈则翁笑笑道。

    “陈尚书此言差矣,是朕依了你们,出了错是要追究你们责任的,切不可赖到朕的头上!”赵昺却板起脸笑道。

    “呵呵,属下愿承担一切责任!”陈则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