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637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637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可不准赖账啊!”程素却仿佛看到了最可乐的事情,跟者起哄道。

    “陛下,要不要奴婢替”苏岚当然也是知情者之一,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小皇帝主动吟诗作赋,被师傅们逼迫不过,作的诗也往往如顺口溜儿一般,实在是上不了台面。于是拉拉其的衣襟轻声道。

    “苏姐姐,朕也是跟着师傅们和诸位大儒学了这么多年,借姐姐之手岂不丢了师傅们的面子!”赵昺却摆摆手拒绝了其好意。不过也是为难,自己做的诗即要应景,还要贴意,他一边说着话,脑子一边飞速的运转着,试图搜索出一首合适的诗词。

    “陛下亦可吟首前人诗文,而非强求新作。”吴曦见小皇帝眉头紧锁,而其身边二女又是打趣,又是施小动作,定然是作诗触到了陛下的短处,便再施一礼道。

    “吴姑娘,谁不知陛下文治武功都是一等一的。你如此说,岂不是嘲笑陛下连首咏月的诗词都做不出来吗?”程素听了却是不饶地道。

    “程姑娘误会了,吾并无此意”这条罪名万万是不能接受的,吴曦立刻转身言道,却被陛下吟诗的声音打断了。

    “何处无盐迹可寻?宿瘤故邑柳深深。浣纱遗事空留恨,不及齐妃说到今。”赵昺好不容易想到一首,又怕自己一耽搁便会忘记,不顾两人在下说话,就迫不及待的吟了出来。不过反响却不大好,无论左右,还是场上的众女都是一脸错愕,不知该叫好,还是

    “陛下所吟诗句似与月无关啊,可还有后句?”程素看向小皇帝怯生生地言道。她此刻其实也很紧张,刚刚自己的话等于将陛下的后路堵死了,逼的其不得不当场作诗,可却又不应景,岂不是等于让皇帝当众出丑了。

    “程姑娘此言差矣,陛下所作实乃佳作,不仅应景,切立意贴切。”吴曦却是微笑着道。

    “还请吴姑娘能解惑,月在何处?”同样的话,若是别人说出来程素可能就信了,但偏偏出自吴曦之口。而她已然视其为对手,居然没有细想便追问道。

    “无盐,芳名钟离春,又名钟无艳。其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吴曦轻笑着言道,“据言无盐女长相丑陋,宽额头、小眼睛、高鼻子、大喉头、驼背粗颈、黄发黑肤。齐国当时的主政是齐宣王,他整日与宫中美女嬉戏,不理国政,弄得国势不振,江河日下。一日,其在宫中欣赏竽乐,左右前来报告,说有一位长得奇丑无比的女子要求入宫侍候大王。齐宣王觉得很奇怪,就让她进宫来先看看。”

    “进宫来的就是丑女无盐,这时候她已年过四十,还未嫁人。见了齐宣王,无盐对国事侃侃而谈,向齐宣王提出了忠告: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王,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无盐最后说,齐国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吴姑娘所言又与这中秋月何干啊?”见吴曦所言皆是无盐女之事,她不屑地言道

第869章 放肆一回() 
    面对程素的质疑,吴曦并没有解释,而是微微一笑继续讲述无盐女的故事。其实,无盐虽然长得奇丑无比,但是天生聪慧,才智过人,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在其严肃的批评了齐宣王只知道跟美女玩游戏,听竽乐,让奸臣为非作歹后,齐宣王听了十分感动,决定“罢女乐,退谄谀”,并把无盐收进宫里。

    但是,无盐长得实在太丑了,所以一直得不到齐宣王的宠幸,这使她很受伤。直到有一年中秋之夜,月光溶溶,桂子飘香,如此良夜美景,但她却心事重重,十分郁闷。这时,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玩,看见月下的无盐十分美丽,怜爱之情油然而上心头,就把她立为王后。在无盐的辅佐下,齐宣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这一系列强国措施,使齐国迅速崛起,强盛一时。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荒诞,一个民女如何能够随便入宫呢?同样引起了他人的质疑,但是吴曦的解释也令人信服,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

    也正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无盐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学习时事政治,其虽然外貌丑陋,却能在进德修业上补救,学识上的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培养,日积月累,都有了丰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了齐宣王的心弦。

    而无盐女也成了“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的千古典型代表人物。“无盐拜月”的故事被后人解读为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才华比美貌更为重要,也被解读为中秋少女拜月,会有“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效果,成为拜月习俗的起源,由此吴曦也就关联到皇帝的诗虽然没有提到月亮,却与月亮有莫大的关系。

    至于宿瘤女同样出于《列女传·齐宿瘤女》,其为战国时期齐国东郭人,聪明睿智,形貌端庄,只是脖颈处长一肉瘤,所以人称宿瘤女,又因终日以采桑为业,所以亦称“采桑女”。远近的适婚男子,往往被大瘤吓跑。可怜的宿瘤女年逾花信还待字闺中,无人问津。她倒也不以为意,整日里我行我素,忙于农桑活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宿瘤女同样遇到了齐王,不过却是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而桑园在古代向来是爱情圣地,发生过许多故事。看见大王的车驾前来,在桑园附近劳动的百姓,纷纷停下手来,拥挤在道路两旁,踮足翘首,渴望一睹领袖的风采。

    更有消息灵通的姑娘,认为这是一次被君王看上的好机会,于是早早涂抹脂粉,梳理发簪,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排列在道路的两旁,一个个搔首弄姿,媚眼乱飞。齐王这时发现一个人竟然没有随着人群,过来瞻仰寡人的风采。相反,却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桑园里采着桑叶。

    于是乎父子两代遇到了同样的事情,在宿瘤女一番大论后,齐闵王听了禁不住拍手叫好。他本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君王,如今继位不久,正想振作国事,大展宏图。看宿瘤女气宇非凡,不禁心生敬意。回想昔日父亲齐宣王一度耽于酒色,就因为娶了贤德貌丑的钟离春,在她帮助齐国才得以国势蒸蒸日上。就连我这太子地位,也是拜钟离春的进言才确立的呢!

    历史总是相似的,齐闵王效仿其父将宿瘤女接入宫中,同样遭到了其他妃嫔的嘲弄。面对美女们的嘲笑,宿瘤女面不改色,以上古时期的尧舜桀纣为例将他们都教训了一顿。齐闵王受到了教育,在朝廷上整顿官员,任用贤能,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能力。

    齐闵王就连当初他老爹齐宣王留下来的三百人吹竽乐团,也逐个考察,逼得那位著名的“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卷起铺盖卷溜之大吉。没过多久,心生敬畏的诸侯,纷纷前往拜见。而齐国经过内部整顿,更是国力大增,南败楚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约攻强秦、助灭中山、击败宋国,扩地千余里,威震海内……

    “吴姑娘真是博学多才,而今日主持灯会亦是劳苦功高,朕这枚玉佩便赐予姑娘吧!”吴曦将‘自己’的诗做了解读,不仅打消众人的质疑,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让赵昺十分佩服,要知道《列女传》在这个时代可是大家闺秀们的必读课文,所以说在座的人都应知晓,却没有人能与自己的诗意联系起来,这就是境界上的差距啊!

    “多谢陛下!”吴曦上前双手接过小皇帝从玉带上解下的玉佩,深施一礼道。

    “免礼,应该谢你代朕操劳多时!”赵昺抬手言道,而眼睛却从其脸上扫过,但见吴曦虽面对笑容,可无大喜过望的样子,依然保持着不卑不亢的神情。但再看其他人既有羡慕不已者,也有痛心疾首者,叹自己怎么就没想到;那程素抿着嘴唇是欲哭无泪,自己的风头再次被人抢去了,刚刚赢得的那些彩头如今看来都不及吴曦手中的那一枚,想来机会还是自己拱手送出的。

    “奴家怎敢当谢!”吴曦听了再度施礼轻声道,“陛下暗中相助,使得奴家颜面未失,自然是奴家当谢!”

    “有吗?朕何曾助过姑娘!”赵昺摆摆手惊诧地道,拒不承认。

    “无论陛下是有心,还是无意,奴家还是应当谢过的。”见小皇帝不认,吴曦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深究下去。

    “吴姑娘,月已正当空,灯会就此作罢吧!”赵昺想想言道。

    “奴家遵命,稍时大家回去湖中放船灯,陛下也可凑凑热闹。”吴曦点点头再施礼道。

    “好,朕会去的!”赵昺笑笑答应了,可看着吴曦招呼众女离开的背影陷入了沉思。自己引用不知道哪位前人的大作也是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赵昺当然也不例外,他知道大凡一个细皮嫩肉,美艳如花的女人,一颦一笑都能惹人怜爱。而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俯首称臣,心甘情愿地竭智尽忠以供她驱策的大有人在。如此便不需要再辛辛苦苦地进德修业,也不必谨言慎行地刻意拘束自己,只要以柔情、娇慵、蛊惑、无助等毫不费力的手法,便能牢牢地抓紧一颗男人的心,从而凭美貌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这永远是条捷径。

    而一个丑陋的女人,外貌既不能吸引男人,就只有砥励自己的品德,充实自己的内涵,再加上胼手脱足地进行永无休止的牺牲与奉献,竭尽所能地帮助男人们成功立业,以求获取他们的尊敬和报答式的爱情。就如无盐和西施,一个极丑,一个极美,简直无法相比。但丑女无盐的故事却能被千古流传,让许多古代美女也望尘莫及,其中之意也就德比貌要重要,赵昺也是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中秋之夜,天青如水,月如明镜,湖水如鉴,相互映射,加上湖边燃起的灯笼倒映湖中,可谓是良辰美景,美不胜收。此刻秀女和宫中的内侍及宫女们也纷纷以点燃的羊皮小水灯放入湖中,在微风的吹动下飘向湖心,一时湖面上布满了上千盏灯,灯光闪烁宛如天上繁星。

    据言中秋放水灯的在宋人的眼里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迎接江神的到来,赵昺以为这也许是曲媚之举,祈求其不要给人们带来灾难,并非纯粹为了观赏。而今夜众人放水灯恐怕更多是为了能祈求获得自己的青睐,得以入主后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后妃吧!

    此刻已过子时,天气渐凉,皎洁的月光铺满了大地,赵昺在湖边徘徊良久竟然产生了中凄凉之意。想想自己来到世界已经十年了,心知回归前世几无可能,但对那个世界仍然有着不舍和牵挂,希望有朝一日‘天雷’降落将自己重新送回去。

    可如今,赵昺看看湖边放灯的众女,瞅瞅伴在身边的王德,尾随其后护卫的陈墩,望望笼罩在月光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