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543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43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以为城南不易于用兵。”赵昺的手指在城南划了一下道。

    “陛下,臣以为城南长堤延袤达数里之长,南北向的跨度至少五里以上,而敌军多屯于城东偏北之地。城南防守相对薄弱,现又有水军相助,正可在此破城。”文天祥却反对道。

    “朕刚刚看过,鄂州城南长堤内民居稠密,人口密度很大,与主城几已合一。而居民以经商贸易者为主,露天堆积大量竹木类货物,极易发火灾。南北向跨度虽大,可民居密布难以展开兵力,水军以火炮支援射程不够,而火箭弹失准则会落入民宅则会引发大火,百姓难免会有大量伤亡,不利于我们日后稳定人心。”赵昺言道。

    “陛下所言不虚。”谢枋得接过话言道,“据地方史载,淳熙四年十一月辛酉,鄂州南市火,暴风通夕,燔民舍千余家;嘉泰四年八月壬辰,鄂州外南市火,燔五百余家。而在另一场大火中,南市焚万室,客舟皆烬,溺死千计!”

    “光宗绍熙三年十二月甲辰,鄂州火,至于乙巳,燔民居八百家,市井楼帘无存者。由于鄂州地狭而人众,故少葬埋之所,近城隙地,积骸重叠,多舆棺置其上,负土他处以掩之。贫无力者,或稍经时月,濒于暴露,过者悯恻焉。乾道八年,有以其事言于诸司,于是相率捐库钱付胜缘寺僧,治具焚瘗。先揭榜衢路,许血肉自陈,为启圹甃甓,举而藏之,具书姓字于外。如无主名者,则为归依佛宝,一切火化,投余骨于江。其数不可胜计。可见损失伤亡之惨重!”

    “当年鄂州号称十万人家,四成在南城草市,可见不虚。”文天祥点点头道,默认了陛下所说。

    “那我军只有从东破城了!”谢翱言道。

    “四城相较,东城外便于排兵布阵,但城壕宽十数丈,城边却只有不足三丈之地,即便渡过城壕,也难以立足,且攻击之时火炮难以实施有效的支援。且敌军队大部屯于城东,便于增援,强攻之下难免伤亡惨重。却也非是最佳地点。”赵昺言道。

    “北城有湖环绕,难道陛下要效仿泉州之战以水军直接登城?”文天祥想了想道。

    “鄂州不比泉州,此处屯兵近五万,泉州只有兵万余,依靠吊厢输送兵力上城速度太慢,在重兵拦截之下难以夺取立脚点,且湖边水浅,又无潮水助涨,恐怕战船难以靠近城边。”赵昺想了想道。

    “陛下不会是想从城西破城吧?”说了半天,四面城墙被小皇帝否决了三面,文天祥琢磨下问道。

    “文相也以为从城西破城可行?”赵昺听了一脸兴奋地道。

    “啊?是吧!”文天祥听了愣了下,心想就剩下城西,不是也是了,也只能含糊的回应道。

    “文相,朕是如此想的。西城之内是官署和各司衙门的驻地,从此处攻城可避免伤及百姓;另外城西城外的堤街不足一里,正在城上敌军弓箭的射程之外,城内却在火箭弹的覆盖范围之下,可以有效杀伤敌军;此外长堤以我们的中型战船平齐,可以趁敌躲避之际靠港登陆直取城门。”赵昺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陛下,臣并不精于军事,但臣觉得可行。阳逻堡一战,敌万余水军尚未出战皆被火箭弹尽歼,只怕他们早已被吓破了胆,一旦实施火炮覆盖,只怕爆炸声一起便四处奔逃了。”文天祥点点头道。

    “呵呵,陛下是不是早在炮击阳逻堡之时就已经想到了此节,以此震慑敌军,欲不战而胜啊!”谢枋得笑笑道。

    “呵呵,当初却有此意,但是当前尚不成熟,还需斟酌。”赵昺干笑两声,搔搔头皮道。

    “陛下请言!”文天祥说道。

    “一者现在尚不清楚西城仓廪位置。如今我们在这里用兵数万,物资皆需从各处转运,不仅劳民伤财,且今年秋税尚未完全入仓,钱粮吃紧。而鄂州历来是长江中游物资周转之地,敌总领所也设于此,此间必存有大量钱粮,虽不足用,却也可以解燃眉之急;二者居于城西堤街的百姓虽少于城南,但是人口稠密,如何在攻城时避免损伤,还未有良策。”赵昺言道。

    “陛下,鄂州官仓臣却知晓。”谢枋得指指地图言道,“鄂州周转钱粮皆赖水运,因而官仓皆在城西子城,位于州衙周边,太仓在南、正仓在西北山下,军仓在南!”

    “好,那我们在炮击时极力避免落弹在这个范围内。”赵昺用炭笔在城图上子城偏西北中部画了个圈道。

    “陛下,我们可以采用射书的方式告知城内外的百姓,攻城在即,若想活命便迅速撤离。否则刀枪无眼,水火无情,死伤自负!”谢翱言道。

    “嗯,不错。但是我们也要告知百姓我们将在城南架设浮桥,撤围放百姓离开,但只限两日!”赵昺点点头又伸出两根手指补充道。

    “陛下,如此一来恐怕敌军会趁机逃出城去,或是借机偷袭!”文天祥道。

    “那些当官的跑了岂不正好,群龙无首怎士气低落,兵无战心,反而有利于我们攻城,且他们要逃还能飞过大江去吗!他们想作乱也不容易,我们开辟的通路可加强警戒,引导他们撤入指定区域,同时设岗盘查,有携带兵器者尽数拿下,反抗者当场格杀!”赵昺言道。

    “臣以为还可在陈东进行佯攻,以吸引敌注意力,助城西一战而下!”文天祥言道。

    “嗯,一正一奇,相互呼应,使敌难以摸清虚实!”赵昺赞同的点头道。

    “陛下,鱼已经买到,如何吃法!”这时王猛进舱询问道。

    “买了多少?”赵昺却先问道。

    “陛下,江上的几只船上的尽数买了,足有六七百斤,那个几个渔家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只叫我们稍时还去买下!”王猛笑着回禀道。

    “都是武昌鱼吗?”赵昺又问道。

    “陛下,若是海中之物,属下尚能识得,可江中的却分不清楚,渔家却说皆是武昌鱼!”王猛苦着脸道。

    “呵呵,朕也不识,权当武昌鱼吃吧!”赵昺笑笑道,“朕听闻这武昌鱼清蒸最鲜,给我们蒸上两条,余下的是炖、是蒸,还是熬汤,全由你们自便。记住鱼只要两斤左右的,要将腮鳞和内脏去净,打上花刀,涂上一层猪油,加上少许精盐、绍酒、姜片、葱丝、香菇即可,连盘放入蒸笼,在旺火上蒸一刻钟即可!”

    “是,陛下!”王猛施礼出舱吩咐火军前去烹制。

    “唉,这渔家最好是说了实话,否则咱们吃了也不知武昌鱼是何滋味!”谢枋得轻叹口气笑道。

    “诶,陛下金口玉言,权当武昌鱼吃了,以后这鱼便是此名了,谁敢说咱们未曾尝过滋味啊!”谢翱却言道。

    “此话不能作数,朕可不能做那指鹿为马之事啊!”赵昺连忙摆手道,三个人听了哈哈大笑。

    说起来前世赵昺也曾吃过‘武昌鱼’,但在那时候家伙总比真货多,像他这种只闻其名未曾相逢的憨货只有被宰的份儿,真假全凭商家一张嘴。且其还会教你一通识别的方式,他还记得些说武昌鱼属于鳊鱼一族,其形体侧扁,头小背隆,侧看略呈斜方形,腹棱仅存于腹鳍基部到水门之间。

    而武昌鱼同宗兄弟长春鳊的腹棱长,三角鲂体表没有武昌鱼特有的黑色条纹和正方形尾栖。若商家指鹿为马,这外行连腹棱是哪都分不清,又如何听得出真假,也只能权当真的吃了。即便以后知晓了,碍于面子自己都不肯承认,也权当给自己个心理安慰了。

    “陛下稍缓,臣想到了一个验证真假的法子!”稍时鱼已经蒸好,有侍卫送上并布上碗筷,还端上了一壶酒。闻着鱼香扑鼻,赵昺便想动筷子,谢翱突然说道。

    “哦,你有方法?”赵昺惊讶地道,咽了口口水抬手让其验证。

    “取碗清水来!”谢翱让边上的侍卫端上碗清水,只见他用箸子夹出一鱼刺,扔进一钵清水中,只见水中“咕哝”一声冒出几个个油花,再拈一条也是如此。

    “这是真是假啊?”赵昺看不出所以然,催问道。

    “是真!”谢翱看看众人期待的目光笑笑道。

    “这其中有何奥妙啊?”赵昺皱皱眉,又伸着脖子看看沉在碗底的两根鱼刺,依然难以相信仅凭一根扔到水里的鱼刺便能分辨出真假,这没有道理啊

第726章 明心见性() 
几个人都眼巴巴的看着谢翱,想听其下文,可他却卖起了关子,喝口酒,又吃了口鱼,这才言道:“当年半山先生约东坡先生一起填词赋诗,便托东坡先生代买几条武昌鱼以酒助兴,其欣然答应,上鱼摊拣大的鳊鱼买了几条。”

    “这东坡先生就是个饕餮转世,走哪吃哪,决计不会如朕一般不识真假!”赵昺邀大家一同举箸吃鱼。

    在前世他就知道苏轼这货不仅文采飞扬,而且觉得是个标准的吃货,可其政治上站错了队,导致仕途坎坷,北从南贬到北,又从北贬到南,连琼州都没放过。但其心态好,走到哪都能设法寻到美味,满足口腹之欲,什么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酒等等。以致后世开饭店的都愿意借其点名气,扯上点儿关系,以致在民间其吃名比诗名还大。而半山先生就是王安石,其是个工作狂,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所以赵昺断定是苏东坡能识真假武昌鱼。

    “陛下这次却猜错了,是半山先生。”谢翱笑笑言道。

    “哦,这到奇了!”赵昺也笑了,将鱼刺吐到渣盘中道。

    “半山先生当时见东坡先生买来的鱼直摇头,称其中有假。东坡先生却迷惑不解,等鱼蒸好后,便与此法验证,直到最后一条鱼的鱼刺扔进清水后,只见水中连翻出了三个油花,才称此鱼是真。陛下请看,这两条鱼的刺投入水中后才泛起数个油花,臣才以此断定鱼皆是真的。”谢翱轻笑着言道。

    “嗯,朕明白了,半山先生还是个有心之人。”赵昺听罢点点头道,他知道武昌鱼之所以好吃,除了肉质细嫩外,还脂肪丰厚为其它的鱼所不及,熟了以后才会那么多油花,其正是利用武昌鱼这个特点分辨真假的。

    “文相、皋羽,今日得陛下赐宴,背对大江,面对敌城数万雄兵,似有当年诸葛孔明与周郎巡江赤壁运筹帷幄,大败曹兵之意。我们当此也效古人同饮一杯!”谢枋得举杯道。

    “陛下……”见赵昺也端起杯子,文天祥知道小皇帝向来不饮酒的,关心地道。

    “今日高兴,朕小酌一杯无妨!”赵昺摆手道。

    四个人在这大江之上面对强敌吃鱼喝酒竟然别有一番滋味,尤其是赵昺眼见城上敌军虎视眈眈,却不敢派兵相扰,心中居然升起了股豪情,不知不觉居然连饮了数杯。他起初以为这绍酒是酿造酒,未经过蒸馏,度数不会太高,可他再次失算了。一者自己年龄尚小,二者这么多年从未喝过酒,再者没有料到这老酒后劲儿十足,竟有了些醉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谢枋得喝了也不少,席间吟唱起苏轼的大作,而赵昺居然不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