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530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30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相,你以为如何呢?”赵昺转向一直未发表意见的陆秀夫道。

    “陛下,臣以为圣驾暂驻临安城为上。但是宫室被毁,圣驾居于何处呢?”陆秀夫为难地道。

    “呵呵,朕当年曾随行朝在海上漂泊经年,也曾在崖山住过茅棚草舍,在琼州对敌风餐露宿更是常事,难道这偌大的临安城,房舍千万间却没有了朕的容身之所了吗?”赵昺笑笑反问道。

    “陛下,臣知陛下无惧艰难,但毕竟此处是京师驻地,与它日不能相提并论,委屈了陛下!”陆秀夫想想小皇帝这些年真是没享过福,北伐开始后也是随遇而安从未抱怨过,但又猛然想到小皇帝从不无的放矢,今天突然入城来到观中,一下醒悟道,“陛下不是想驻跸于这宗阳宫中吧?”

    “这有何不妥吗?”赵昺笑笑反问道。心中却暗骂更这帮人说话真费劲儿,绕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上,自己都快憋死了。

    “陛下,这宗阳宫已改为道观,供奉的乃是道家仙神,实在是不妥啊!”这回没等其他人说话,徐宗仁便反对道。

    “朕贵为天子,与他们共处一室也不辱没身份。他们若是嫌朕碍眼,只需给他们另寻居所,大礼相送罢了。至于那些牛鬼蛇神,朕又何曾俱过,只怕他们还需绕着朕走吧!”赵昺浑不在意地道。

    “陛下虽无惧鬼神,可知这宗阳宫的来历?”江璆琢磨了下小皇帝通着神呢,自有神灵庇护,无惧这观中的神仙,可觉得还是多有不妥。

    “先生,朕当然知道。宗阳宫前身乃是高宗和孝宗皇帝禅位之后的退养之地,又先后侍奉宪圣太后,寿成皇太后,朕若是入驻其中又有何不能!”赵昺现学现卖地言道。

    “陛下说的不错。但是陛下青春正盛,复国之战刚刚开始,岂能有退隐享乐之心!”江璆教训道。

    “哦,先生原来是为此担忧啊!”赵昺愣了下有些好笑地道,“朕志在复国,恢复中原,又怎能半途而废,安逸享乐,这岂不有负先生的教导和众臣的辅佐。”

    “陛下有此念最好,不要仅仅刚收复江南,便心满意足,安于现状,从而忘却当初之志!”江璆板着脸,又拿出当师傅的劲头教训道。

    “陆相,诸位同僚,吾以为陛下驻跸北宫可行。此间虽经改造,但恢复也无需大费周章,即可节省国孥,也能使行驾尽快入城。”江璆听罢转身对大家言道。

    “江尚书,非是那么简单,此间的主体虽不需大动,可大殿廊柱皆需加固粉涮,湖水要排干清淤,花草树木也需重新修剪复种。且破损的仓廪和职事房都需修葺,各处的家具也要一一配齐,非一年不能完成。”魏天中言道。

    “魏尚书你需多少时间?”赵昺听了皱皱眉道。

    “禀陛下,臣以为至少也许一年才能修整如昔。”魏天中回禀道。

    “一年?!朕不需你整修的与昔日相同,只要恢复这几座主殿的功用,职事房能够住人,将这后苑整理干净即可,需要多少时间?”赵昺板着脸肃然问道。

    “陛下,昼夜赶工的话,那也许十个月!”魏天中似是估算了下回禀道。

    “哼,朕至多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赵昺冷哼声道。

    “陛下,一个月的工期,臣实在难以完成!”魏天中施礼道。

    “陛下,北宫一向作为先帝退位修养之地,此时正是陛下奋起复国之时,入驻于此臣等知陛下乃是为节省国孥用于军资,不劳百姓以便休养生息。但不知内情者,难免会误解陛下苦心,引发朝野非议,有损陛下威名,不若另觅它地!”姚良臣这时又进言道。

    “当年高宗盛年禅让帝位,以罪臣秦桧旧宅为退隐之地,不也也是为社稷安危,为天下百姓着想吗?而朕居于此,便能引得天下大乱不成?”赵昺怒道。他知道高宗禅位后,改建德寿宫退养,存有私念不假,但其实也有为保社稷之意,却非外界认为的那样……

第763章 不得已() 
宋高宗赵构为何盛年主动禅位?对于一位活了八十多岁的封建帝王来说,五十来岁恰好是盛年,也是执政的黄金时期。再者,凡是封建帝王,没有一个不贪恋权势的,没人情愿将皇权拱手让人,哪怕继任者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这一规则下,宋高宗盛年主动把皇位让给养子赵眘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是绝无仅有的。也引发了众多的猜想。

    有人认为,宋高宗固然贪恋权势,却又苦于国事忧勤,所以愿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继续享受皇帝的尊荣,却又可以免于国事的困扰。但事实上,宋高宗禅位后,并没有躲在深宫,颐养天年,不问朝政,而是一到关键时刻,他都会出面干涉,多方牵制,寸步不让,说明他还是愿意为国事忧勤,还是对权力狠抓不放,并非他所讲的“久欲闲退”。

    还有人以为赵构一贯贪生怕死。南宋建立后,面对金人多次寇掠,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一次次的逃生经历,使宋高宗认识到,皇帝虽然显赫,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靶子,一旦遇有危难,以皇帝的身份逃窜很扎眼,也很不方便;如果当了太上皇帝,关注度会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所以,便于逃跑也是宋高宗盛年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赵构此前的形象在赵昺前世的心里一直是个反面典型,向金纳贡求和,甘做儿皇帝,为此屈杀岳飞,任用奸臣秦桧,惹得天下怨声载道。但是当他当上皇帝,接触到更多的秘闻后对赵构的恶感有所改观,却不是想为他翻案,而是更为客观的评价。

    纵观南宋诸帝,其实生活相对比较节俭,这个相对当然不是与平民百姓相比,而是历代君主。以开国之君高宗而言,在位时初期的生活,还是相当俭朴的,他曾多次下诏,禁止宫廷内外使用黄金饰品。生母韦太后从金朝南归,宰相秦桧为她准备的器物中,有的以纯金制成,高宗立即命人换成镀金的。

    大将入见,多以宝马、宝货贡献,高宗认为,马匹可供军用,就收下,宝货则一件不取,因为担心将领们会借此掊克百姓,有害军政。另外高宗吃的也很一般,即使猪肉和豆腐,也不是每天都有。赵昺以为还是可信的,自己当初在逃亡途中不也常常是鱼干、白饭充饥的吗?还有底下一帮人要吃要喝,可草创时期事事艰难,虽说不差自己一口肉,但是作秀也罢,真心也罢,都要这么做。

    再有赵构也非心胸狭隘之辈,不能容人。当时虽有一个士人写了一首《鹁鸽诗》进行讽谏,要他改养大雁,可以传达被俘虏北去的父兄音信。高宗知道后,就不再放养鹁鸽,还奖励了那位敢言的士人。作为一个帝王,饲养一群鸽子实在不算过分,有一代英主之称的唐太宗,不是也经常把玩着爱鸟吗?但后人因对高宗杀岳飞、订和议不满,遂借此说事,这也符合惯打落水狗的国民脾性。

    世人常言赵构与阴险宰相秦桧,堪称天作地合的一对。其实从表面看,他兩关系密切。而实际上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互相利用的关系。原因是秦桧有金人作后盾,又是宰相几十年,在宋王朝根深蒂固,心腹如麻,党羽无数,连赵构身边的侍卫和御医都是秦桧的人,所以赵构也是日日提防,以至他每次上朝时,都要在靴子中藏一把匕首,以防不测。直到秦桧晚年老病缠身,即将命入黄泉,赵构才松了一口气。

    秦桧临死前,对赵构说,想让自己的儿子接他的班。赵构听了,脸上笑嘻嘻,嘴里不停地安慰秦桧的病,以表示关心。秦桧在病榻上已讲不出话了,他拿出自己的红手绢,亲手为秦桧拭泪。可他离开秦府的当晚令人起草了一份诏书,免除了秦桧及其子孙的一切职务。第二天一早,便将这道诏书颁布于朝堂,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听到此消息。

    当天夜里,秦桧就一命呜呼了。赵构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我再也不用靴里藏刀了。”接着,赵构又将宫里秦桧的心腹余党,全都赶出了临安。为了防止遭到秦桧的暗害,他每次上朝时都在靴子中藏着一把短刀,以作防身之用,这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也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了。而赵昺他在崖山时虽然跟前都是朝中的众臣,但他依然不敢大意,身边没有倪亮在都不去会客,也是出于同样的戒备心理。

    说到赵构突然禅位,其实也并非全是惧敌和享乐,给自己留后路。这看似反常的举动中,赵昺觉得却有着大智慧,起码对赵氏的皇位传承和国脉的延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众所周知对于一位活了八十多岁的封建帝王来说,五十来岁恰好是盛年,也是执政的黄金时期。再者,凡是封建帝王,没有一个不贪恋权势的,没人情愿将皇权拱手让人,哪怕继任者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想想自己从初时对皇位的抗拒,到不得不接受,而如今打死他都不想撒手了。在这一规则下,宋高宗盛年主动把皇位让给养子赵眘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其突然提出要禅位,身边的丞相及臣僚都极其对,认为这样会致使朝政陷入混乱、金兵趁机而入。但宋高宗不理不睬。但他仍以“老且病,久欲闲退”为由,下诏传位皇太子赵眘,自称太上皇帝,移居德寿宫。

    但事实上,宋高宗禅位后,并没有躲在深宫,颐养天年,不问朝政,非他所讲的“久欲闲退”。而是一到关键时刻,他都会出面干涉,多方牵制,寸步不让,说明他还是对权力狠抓不放。所以有人认为他是贪恋权势,却又苦于国事忧勤,所以愿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继续享受皇帝的尊荣,却又可以免于国事的困扰。

    赵昺却的其中大有蹊跷。历代皇帝传位往往都会选择一个对自己感恩戴德之人作为接班人。宋高宗生平只有一子,名叫赵旉,但他的儿子在三岁时受到惊吓就死了。此后,宋高宗一直没有再生子,而朝野上下主张确立“根本”的呼声却越来越高。

    人所共知,赵构属于宋太宗一支,亲生儿子赵旉夭折后,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他应该将皇位传给宋太宗的其他裔孙,毕竟符合条件的大有人在。然而宋高宗却经过再三斟酌,在绍兴二年宋高宗以宋太祖的裔孙赵眘为养子,并当作内定的储君来培养,最终选择了宋太祖的裔孙为接班人。

    赵构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打破了延续百年的传位常规,虽然实现了太宗赵光义还位于太祖一系的‘承诺’,顺应了多数士大夫的愿望,为自己赢得了归还太祖裔孙帝位的美名。但他也深知势必会遭到宗室的反对,甚至会在交接时产生变故。

    所以,宋高宗只有生前禅位,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压阵,才能确保传位计划的顺利执行,才能可以阻止宋太宗裔孙登上皇位,确保南宋政治稳定。另外到了绍兴三十二年,赵眘已经在皇宫生活了三十年,如果等到临终时再传位,其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会产生怨恨,高宗盛年禅位也有施恩之意。

    事实证明,宋高宗以太上皇帝身份作为赵眘的后台震慑朝政,赵眘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即位,朝野上下风平浪静,没有一人敢有半点异议,这在宋朝历代皇帝传位中是极其罕见的。而赵眘死后谥号孝宗也不是白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